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使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使用

思想情感: 1.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 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2.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 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 范仲淹 《 渔家傲 秋思》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 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 苦;亡,百姓苦。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 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盛世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问: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 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 怀。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送别悼亡
内容:送别诗,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送别诗常见的意象: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 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思想情感: 1.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和关切之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深切地表达了李白对挚友王昌龄的同情和怀念。
上邪 (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 与君绝 ! 【析】这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情歌,是一篇爱情的誓词。 主人公通过选取一系列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向冥冥上苍发誓的方式十分坚决地对自己所爱的人 表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变故,自己都要 和对方相爱到底,世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自己对 爱人真挚热烈的感情发生丝毫的动摇。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案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案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一、准确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二、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重点: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探究考点: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读懂诗意和审明题意①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

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本身仔细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方面。

2.答题思路a.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

B.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问: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内容。

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诗意赏析〗这首《卜算子》写于其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围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航失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照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范文一:作为读者,我们需要对一篇文章进行评价,包括对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通过阅读文章,可以收集作者给出的支持论点和反对论点,并对其进行评估。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

首先,我们要分析文章的思想。

一个好的文章需要有一定的价值,不能只是空洞的文字。

在评估文章的思想时,我们需要考虑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否有力,是否合理。

我们还需要检查作者使用的论据和证据,看看它们是否引人注意、清晰、易于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经验,以便更好地评估他的观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章的作者和观点态度是关键因素,提供了文章的个人感受和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地关注作者的语言、气质和口吻。

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态度、风格和喜好,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观点是积极还是消极、支持还是反对。

例如,有的作者可能更偏好探讨社会问题,而有的可能更偏重文化和艺术领域,这些都会影响到作者的态度,进而对文章的结构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评价一篇文章时,我们应该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分析文章中的思想和论据、观点态度,以便理解文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重点分析: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文章评价的关键要素,需要仔细分析。

要点包括明确主题、分析思想和论据、了解作者的态度、和结论。

用词分析:文章运用了一些常见的词汇如“主题”、“观点态度”等来表达文章评价的关键要素,合理使用谓语和形容词来丰富文章的表述。

文章流畅、清晰,避免了过于复杂和晦涩难懂的语句。

范文二:评价一篇文章,需要同时分析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分析思想时,我们需要考虑文章的完整性、逻辑性和连贯性。

我们还需要看看文章使用的语言方法,并评估文学运用技巧是否恰当。

当我们分析观点态度时,我们需要看看作者的语言风格、主题、生活经历,以此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是作者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所作, 是游遍庐山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三:
知人论事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
作风格,才能做到依人察情。 答题步骤: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6.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典型例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问: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作者说“如今识尽愁 滋味”,作者愁什么? 答: 诗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一直被投降派排挤, 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①

自强不息,①由诗句“落日心犹壮”可以看出;②
怨愤之情,①由诗句“不必取长途”可以看出。②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一:
忠于原诗
答题步骤:
思想感情从诗句中分析得来,不可想当然。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 【答案】 ①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②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doc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预习班级:姓名: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

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典例分析】[例1]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例2](XX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必备知识】一、常见的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预习
班级:姓名: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探究】所谓“评价”,是指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如文
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
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
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
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

)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

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
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
悟的倾吐,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
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典例分析】
[例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例2](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
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必备知识】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
诗予以分析。

二、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诗人写诗都不可能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要“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
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因此,分析评价作者
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
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
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
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
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
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

三、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