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焊接工艺规程10067
焊接工艺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操作规程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
为了确保焊接工艺质量、提高焊接效率,制定一份合理的焊接工艺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焊接工艺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及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焊接工艺操作规程的制定对确保焊接质量至关重要。
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没有严格遵守规程,很容易导致焊接接头强度不足、焊缝质量下降、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的产生,这将严重影响焊接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焊接工艺操作规程,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焊接缺陷的发生概率,提高焊接质量。
其次,焊接工艺操作规程还可以提高焊接的工作效率。
焊接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焊接规程进行各项工作,如选择适当的焊接参数、操作设备、准备焊接材料等。
规程明确了每一步操作的标准和要求,可以帮助焊接操作人员高效地完成工作,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
同时,规程还可以提供解决常见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指南,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接下来,焊接工艺操作规程应包括焊接前、焊接中和焊接后的各个环节。
焊接前,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检验和准备工作。
焊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焊接接头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焊材进行材质、成分和性能的检验。
此外,还需要对焊接设备的准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在实施焊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焊接手套、面罩等,确保自身安全。
焊接后,需要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以确保焊接质量满足要求。
最后,焊接工艺操作规程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进行制定。
不同材料的焊接特性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参数。
制定焊接工艺操作规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规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规程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
综上所述,焊接工艺操作规程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附焊接作业安全规定)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1.1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
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3.焊接通用规范3.1 焊接设备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3.2 焊接材料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2.2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2470)的规定。
3.2.5 气体保护焊使用的CO2气体应符合国家的现行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的规定,大型、重型及特殊钢结构工程中主要构件的重要焊接节点采用的CO2气体质量应符合该标准中优等品的要求,即其CO2含量(V/V)不得低于99.9%,水蒸气与乙醇总含量(m/m)不得高于0.005%,并不准检出液态水。
3.2.6 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焊接工艺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操作规程1. 引言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它通过热能和压力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部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为了确保焊接工艺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并遵守焊接工艺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接工艺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2. 适用范围本焊接工艺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焊接工艺,包括手工焊、机器焊、自动化焊等。
3. 设备要求3.1 焊接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3.2 所有焊接设备和工具必须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并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操作。
4. 材料准备4.1 确保所用焊接材料符合焊接图纸和规范的要求。
4.2 焊接材料的存储和保管应避免受潮、污染和损坏。
5. 焊接技术规范5.1 准备工作5.1.1 确定焊接部位和焊接顺序。
5.1.2 清洁焊接部位以去除杂质、氧化物和污染物。
5.1.3 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和预热。
5.2 焊接参数设定5.2.1 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参数。
5.2.2 确定电极和焊丝的直径和合适的极性。
5.3 焊接操作5.3.1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焊接防护用品,如焊接手套、面罩和防护服等。
5.3.2 进行焊接前的试焊,以确保焊接质量。
5.3.3 控制焊接速度和电流,以保证焊缝的质量和外观。
5.3.4 定期检查焊接设备和焊接电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3.5 焊接结束后,将焊接设备和工具妥善存放,并清理焊接区域。
6. 焊接验收标准6.1 焊缝外观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无焊瘤、裂纹和气孔等缺陷。
6.2 进行焊接强度测试,确保焊接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6.3 检查焊接质量以确认焊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7. 安全措施7.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焊接安全培训,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7.2 提供足够的通风设备,以确保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
7.3 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8. 故障处理8.1 若发现焊接设备和工具存在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负责维护的人员进行检修。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

焊缝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
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成品保护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
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
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焊接工艺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操作规程引言: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制定并遵守焊接工艺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焊接工艺操作规程进行详细论述,从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设备的使用、焊接操作的具体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选择符合要求的焊接材料,包括焊条、气体保护剂、辅助材料等。
根据焊接对象的材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2.清理准备:将焊接对象的表面清洁干净,去除可能影响焊接质量的污垢和氧化物。
3.设备准备:检查焊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同时检查焊接电源、电缆、气瓶等配套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4.环境准备:确保焊接环境良好,没有易燃物质和无光照的干扰。
二、焊接材料的选择1.焊条: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焊条。
焊条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考虑焊接强度、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
2.气体保护剂:根据不同焊接方法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气体保护剂,如惰性气体、活性气体等。
3.辅助材料: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辅助材料,如焊接剂、助焊剂、保护垫等。
三、焊接设备的使用1.焊接机使用:根据焊接对象的材料和要求,调整焊接机的参数,确保焊接电流、电压等与焊接要求相符合。
2.电缆连接:确保焊接电缆连接牢固,并保持电缆外皮完好,避免引起安全事故。
3.气瓶使用:使用气体保护焊接时,将气瓶正确连接到焊接设备,确保气瓶阀门关闭严密,避免气体泄漏。
四、焊接操作的具体技巧1.焊接姿势:选择适当的焊接姿势,保持稳定,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
2.电弧点燃:使用正确的方法点燃电弧,避免电弧跳跃和不稳定引起焊接缺陷。
3.焊接速度:根据焊接要求和材料的导热性,确定合适的焊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焊接质量不佳。
4.焊接路径:遵循焊接路径规定,保持焊接线路连续、均匀,避免焊接过程中的起停引起焊缝不均匀。
5.焊接顺序:根据焊接构件的形状和要求,合理确定焊接顺序,避免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1.适用范围本工艺规范规定了点焊、CO2气体保护焊、电容储能焊设备、材料、焊接准备、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操作工艺流程;适用于公司各种钣金件和结构件的焊接工序。
2.材料焊丝、技术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规定的半成品零部件和辅料。
3.设备及工具3.1交(直)点焊机、CO2保护焊机。
3.2电焊钳、面罩。
3.3平台。
3.4钢卷尺、角尺。
3.5各种焊接夹具、手锤等。
4.焊接技术标准4.1材料的焊接特性4.1.1钢材的可焊性碳钢,如A3、10#、20#、25#以及1C r18Ni9不锈钢等可焊性良好,焊接牢固、变形小、易保证焊接后的尺寸精度;中碳钢以及1C r13不锈钢的冷裂倾向和变形大,只有在合适的工艺规范下,才能保证焊接的进行。
4.1.2有色金属的可焊性有色金属中的黄铜(H62)的可焊性良好,铜(T2)铝镁合金(LF2 LF5)及铝锰合金(LF12)一般,铝铜镁合金(LY12)较差。
4.1.3异种金属的可焊性异种金属的焊接,在产品中也有应用,例如在碳钢上焊接不锈钢和铜螺钉。
一般情况下,碳钢、黄铜和不锈钢之间可焊性良好,铜与碳钢、黄铜和不锈钢可焊性尚可,铝与碳钢、黄铜和不锈钢不可焊,铝与铜之间可焊性尚可。
4.1.4电容储能焊螺柱的可焊性A3、1Cr18Ni9不锈钢、黄铜材质的储能焊螺柱与以上材质的板材之间可焊性良好,在铝材质板材上只能用铝储能焊螺柱。
4.2焊缝坡口的基本尺寸合理的焊缝的坡口,可以保证尺寸精度、减少焊接变形,般焊缝坡口的工件厚度、坡口形式、焊缝形式、坡口尺寸,见下面要求:1)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1.5mm.。
2)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5mm.。
3)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焊接行业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行业焊接工艺规程1. 前言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工艺,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人的安全,制定和执行符合规范的焊接工艺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焊接行业为背景,探讨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实施。
2. 焊接工艺规程概述焊接工艺规程是指在具体的焊接工作中,根据工艺要求和材料特性,制定的焊接工艺流程和步骤。
它包括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参数的设定、焊接材料和设备的选用、焊接操作方法以及焊后的处理等内容。
通过制定焊接工艺规程,可以确保焊接质量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3.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焊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
首先,需要对焊接对象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是否有损伤、腐蚀或其他缺陷,并评估焊接的可行性。
其次,需要准备焊接设备和材料,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机、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极或焊丝,以及准备辅助工具和装备。
4. 焊接参数的设定焊接参数的设定是确保焊缝质量的关键。
根据焊接对象的材料特性和焊接要求,需要确定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以及焊接层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效率的平衡。
5. 焊接材料和设备的选用焊接材料和设备的选用对焊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焊接对象的焊接材料,例如选用与焊接母材相似或相容性好的焊接材料。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设备,如焊接机、焊接枪、焊接钳等。
同时,还需注意选用质量可靠的焊接材料和设备,以确保长期稳定的焊接效果。
6. 焊接操作方法焊接操作方法是焊接工艺规程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焊接操作方法包括焊接电极或焊丝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焊接枪的握持姿势和焊接角度,焊接速度和焊接顺序,以及焊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等。
这些操作方法的正确执行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和焊缝的强度。
7. 焊后的处理焊后的处理是确保焊接工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焊后处理包括焊缝的清理和保护、焊接残留应力的消除、焊接区域的涂漆和防腐等。
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工艺规程1.目的为保证本公司产品的焊接质量,指导工人生产,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生产部焊接工段,用于规范焊接人员的操作。
3.职责3.1工程技术部负责本规程的归口管理3.2生产部焊接工段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4. 规程4.1 点焊4.1.1 焊前准备4.1.1.1 上班前应统一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保护眼镜、手套等劳保用品。
4.1.1.2 检查点焊设备完好情况。
检查焊枪水路、气路及电路情况是否完好,将焊枪进水、出水开关打开,检查焊枪上下电极是否对中,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修正。
4.1.1.3 首件检查焊点外观是否正确(焊点直径5-8mm),用榔头、錾子检查焊点强度,根据检查情况及时调整焊接规范,保证焊点强度。
4.1.1.4 检查上一班次所留工件焊点、装配情况是否正确,如有异常应及时向班长反映。
4.1.2 焊接过程4.1.2.1 首先检查零部件是否装夹到位,不得遗漏,压紧可靠后方可施焊。
4.1.2.2 在焊接过程中,应按照本工位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焊点数、焊点位置、焊点强度应符合工艺要求。
4.1.2.3 焊接过程中不得野蛮操作。
必须按规定使用相应工具敲打指定部位,不得用焊枪进行撞击。
4.1.2.4 焊接过程中的试片采用以下规则:凡是不需增加保护焊的凸焊螺母产品都需使用试片,凸焊螺母与试片剥离后应至少有3个焊点从试片剥离且附在焊接螺母上,首件生产前、每300颗凸焊螺母或300个焊点后需使用试片。
4.1.2.5 凸焊螺母电极芯使用规定:每焊接10000颗凸焊螺母后需更换电极芯,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20%范围内增减。
4.1.3 焊后工作4.1.3.1 下班前,应检查本工位焊接任务是否完成,不得遗漏焊点。
4.1.3.2 关闭进水、出水,空气开关。
4.1.3.3 打扫本工位清洁。
正确使用电极:1、更换电极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得野蛮操作。
2、焊接过程中电极表面必须与被焊工件表面垂直。
3、上下电极必须保证同心,不得错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cation:pWPS No.:
焊接方法:t101 坡口准备和清理:机械加工、化学清洗Welding process:t101 preparation and cleaning:Machining,chemical clean 接头类型:BW 焊接设备:肯倍FastMig Pulse 350 Joint type:BW W elding Equipment: KEMPPI FastMig Pulse 350 焊接位置:PA 焊工姓名:
Welding positions:PA Welder,s name:
母材规格(mm):300*300*3 钨极种类/直径(mm):
Parent metal size(mm):300*300*3 Tungsten electrode type/size:
母材质保书:GB5237 6063T5 焊材烘干规定:
Base metal specification:GB5237 6063T5 Special baking or drying:
焊材质保书:ER5356 53M010512 清根情况:
Filler material specification:ER5356 53M010512 Back gouping:
焊接工艺参数【Welding details】:
Preheat temperature:Other information:
层间温度(℃):基值电流/峰值电压:
Interpass temperature:Base current/Peak voltage:
钨极种类/直径(mm):脉冲频率:
Tungsten electrode type/size:Pulse frequency:
干伸长度(㎜):12 脉冲时间:
D i s t a n c e c o n t a c t t u b e/w o r k p i e c e:12 Pulse time:
焊枪角度(°):弧长/微调:
Torch angle : Arc length/Fine adjust:
焊后热处理:摆动(焊道的最大宽度)(㎜):
Post-weld heat treatment:W e a v i n g(M a x i m u m w i d t h o f r u n):
时间、温度、方法:振动(振幅、频率、停留时间):
T im e、tem perature、m ethod:O s c i l l a t i o n(Am p l i t u d e,f r e q u e n cy,d w e l l t i m e):
加热和冷却速度(℃/h):等离子焊接细节:
Heating and cooling rates:Torch angle:
制造商:
Manuf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