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它通过讲述主人公阿甘的故事,展现了美国文化的许多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美国的社会价值观、个人主义、机会平等、多元文化以及乐观向上等特点。
首先,美国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体现在电影中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阿甘是一位智商低下,但心地善良的人,他从小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和排斥。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这种通过努力和毅力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念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其次,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阿甘正传》的一个主要主题。
电影中的阿甘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他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决定和行动。
无论是在越战的战场上还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阿甘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行事,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个人主义的精神在美国文化中非常普遍,每个人都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机会平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阿甘正传》所强调的。
电影中的阿甘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从小就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美国社会给予了他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论阶层和背景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对机会平等的追求反映了美国文化的价值观。
此外,《阿甘正传》还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
电影中描绘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
阿甘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和互动,包括战友、明星、政客等,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这个国家里,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和背景的人们可以和谐地共处,并共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最后,乐观向上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也是《阿甘正传》所倡导的。
电影中的阿甘面对种种困难和逆境,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从不放弃,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是美国人民的共同特点,无论遭遇什么困境,都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改变命运。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现象浅析

□ 李佑明 徐建纲(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美国电影中的文化现象浅析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美国电影也是美国文化在银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决定了美国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形态,才使美国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
美国电影基本主题都是爱、正义、家庭、亲情等等,而这些既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也是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
美国电影为全球观众接受,除了好莱坞擅长讲故事以及它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美国电影完整的叙事结构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
好莱坞电影同时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一、美国电影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影响嗤之以鼻。
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
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
无论这些英雄们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不利的局势、突然的灾难,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美国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影视产业的标杆,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文化上具有深远影响。
美国影视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也反映了美国人民对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其中所反映的价值观、社会现实和文化特点。
美国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是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美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这种价值观深深植根于美国人的心中,自然也会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体现。
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主题,反映了美国人追求自由和正义的理想。
超级英雄电影中的男主角们往往是面对邪恶势力,为了保护人类自由和安全而奋勇拼搏,这代表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正义的坚定信念。
美国影视作品中还经常探讨社会现实和问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满。
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有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这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和现实问题。
很多美国电视剧和电影就反映了美国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种族之间的歧视和冲突。
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看到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引起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美国影视作品还体现了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
美国是一个消费主义发达的国家,对于奢侈品、时尚和娱乐有着极高的需求。
很多美国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场景和道具都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
美国影视作品中流行的浪漫爱情故事、轻松喜剧等类型也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娱乐文化。
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反映了美国社会对物质享受和娱乐生活的追求。
美国影视作品还表现了美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的重视。
在一些美国影视作品中,会出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美国是一个环保意识强烈的国家,这种环保意识也在他们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一些影视作品中会呈现出美国国家公园的景色和环保主题,以此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20世纪初期,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逐渐崛起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在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概念应运而生,那就是“美国梦”。
美国梦最初被定义为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勤奋努力和天赋才华实现成功和幸福的愿望。
而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梦的演绎和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部代表性的美国电影,探讨美国梦的文化内涵。
首先,美国电影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了追寻美国梦的过程和结果。
电影《卡萨布兰卡》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讲述了一位酒吧老板在二战期间追寻自己美国梦的故事。
主人公里克本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在动荡的战争年代里建立起一家成功的酒吧。
在电影中,里克代表了无数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传递了美国梦的核心观点:只要肯努力,人人都有机会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其次,电影《奥兹的魔法师》描绘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奇幻的冒险,最终发现属于自己的力量和勇气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多萝西是一个来自堪萨斯州的农家女孩,她因一场龙卷风被卷入神奇的奥兹国。
在她的冒险旅程中,她遇到了一只稻草人、一只铁皮人和一只胆小的狮子,他们也都希望找到自己所缺乏的东西。
通过他们的团结和勇敢,一起面对邪恶的魔女,达到了各自的目标。
电影通过奇幻的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限潜力,只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不懈,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此外,电影《热天午后》呈现了一个男人追逐金钱与力量,并丧失自己的美国梦的故事。
主人公乔史派朗是一名银行职员,他通过诈骗成功获得了大量的金钱和权利。
然而,随着他越来越贪婪和自私,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家庭和自己的内心。
这部电影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告诉观众,贪婪和权力的追求并非美国梦所追求的东西,而是道德和精神上的失败。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而它们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内涵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研究的焦点。
从一部影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文化内涵,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影视作品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第一,民主与自由
民主与自由是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美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民主制度与个人自由的强调。
例如,电影《士兵突击》中,主人公赵宝山所参军的动机就是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生活。
而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主人公尼奥则代表了反叛和自由的力量,他一直与虚拟世界的控制者进行斗争,最终成功实现了人类的自由。
第二,家庭价值观
家庭价值观在美国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家庭形象也时常被描绘出来。
例如,电视剧《老友记》中的六个好友都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在相互支持和帮助中度过了许多人生难关。
而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的母亲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教导阿甘不断探寻人生的真谛,也为他提供了无尽的爱与支持。
第三,多元文化
综上所述,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多样,它们不仅展示了美国本土的文化特点,也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观看美国影视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能够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增加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电影折射的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电影折射的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第一篇:电影折射的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电影折射的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欣赏美国电影也变得越来越方便。
电影不仅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成为传播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媒介,从而对人们的心理倾向及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
以美国为例:美国,一个科技强国,综合经济,军事和科学,所以许多好莱坞电影都以“梦想,科技,经济”展现于世人眼前。
一战过后,电影成为了美国文化输出的主要途径。
以“变形金刚3”为例,从美国梦、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及普世主义三个方面对“变形金刚3”体现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分析,美国电影能取得绝对的“霸权”,不仅是因为其高科技制作手段提供震撼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还取决于对“梦想,爱,正义,家庭”等这些主题的阐释,从而满足了全球观众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心理诉求。
在美国人人可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理想。
而成功的标志则是占有财富的多寡。
正是这种自由进取精神指引着无数寻梦者,塑造了无数平民英雄。
美国原是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对全球性传播媒体的相对高度垄断,已突破了文化产业所固有的地域限制,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文化市场,而电影则是其主要的载体:《功夫熊猫》、《角斗士》、《花木兰》这些作品都取材他国传统文化,经过美国式的加工改造,变身为好莱坞影视作品而畅销全球,充分凸显了美国电影文化产业对于多元文化的强大消化能力。
夏洛特·米琳对世人与汽车人隐瞒了美国宇航员多年前登月发现坠毁的宾县金刚汽车人“方舟”;霸天虎的暴力;御天敌的背叛;擎天柱的领袖精神等都体现了美国文化的价值观。
再如数量庞大的美国电视剧,也充斥着美国文化价值理念,如《越狱》、《绯闻女孩》、《绝望的主妇》等,建立了一个“美妙而虚幻的美国世界”。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美国影视作品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一、美国历史与文化美国影视作品中经常涉及到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乱世佳人》描绘了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展现出南方种植园主和黑奴的关系。
《美国往事》讲述了二战后纽约街头的黑帮故事,展示了美国“禁酒令”时期的社会生活。
这类影片不仅在表现美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美国文化的变迁。
二、美国社会与家庭美国社会与家庭是美国影视作品中反映最为深刻的内容之一。
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
如《摩登家庭》中的同性恋家庭、《婚外情事》中的职场女性以及多元文化的背景,都体现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特点。
家庭方面,美国影视作品往往以中产阶级家庭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示现代家庭的生活与价值观,如《瑞克和莫蒂》中的父子情感互动,《神探夏洛克》中的现代家庭观念。
三、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和种族议题在美国文化的背景下,性别和种族议题也是美国影视作品中经常讨论的话题。
如《女权主义者》描绘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历程,探究女性地位的改变。
《黑豹》则深入探究了非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和未来。
同时,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LGBT群体的题材,《断背山》、《全民目击》等影视作品中,描绘了LGBT群体的感情生活以及历史和现状等多个方面。
四、美国政治和经济美国政治和经济同样是美国影视作品中重要的文化内涵,如《指环王》系列中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政治奸诈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民主、自由和勇气所代表的价值观。
《纸牌屋》则展示了美国政治特别是华盛顿政治的黑暗面,从而揭示出主体杀僵的现象,带出了权力的破坏力和被支配者对自由的追求。
在经济方面,《华尔街》则是拍摄的一部集中展示华尔街金融中心相关的故事,探究了美国现代经济的利益争夺以及商业道德问题。
浅析从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浅析从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观《世界电影史有感》电影,这一元素自诞生以来就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一直活跃在近现代文明的历史舞台上。
自2009年底2010年初的《阿凡达》在全球掀起一阵新的狂热效应之后,单单对于电影本身的了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了。
越来越多的影人及资深影迷纷纷将目光转移并锁定在了电影的制作背景上。
而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其运作模式还是拍摄水准制作功底都位及全球电影界的翘楚。
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
无论是《与狼共舞》的叙事,还是《骇客帝国》的科技,或者是卡梅隆曾经保持了13年的全球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都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以此切入分析《阿凡达》获得成功的背景。
正如知名电影评论人莫绶所言:“《阿凡达》的成功并不是一鸣惊人,而是根植于美国文化创意领域深厚的积累沉淀。
”如今我在读完《世界电影史》之后对其中美国电影史部分,特别是战后至今的美国电影史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想在此谈谈我对其的看法并分析一下我所理解的战后至今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由于阅读时间仓促,且下文所述皆为个人粗浅见解,还望老师指正。
一件艺术品往往和艺术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通常是将艺术家的名字记录下来。
这样的历史其实是把个别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置于一种社会真空状态之下,或者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处于社会历史之外。
如果说个别艺术家超越了社会生活,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社会生活同样高于该艺术家的整个内在,因为每部作品至少都带有两个印记——艺术家的印记及其作品所在环境的印记。
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时期的电影都会有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整个大环境下各个不同导演发挥各自的主观想象力与创造力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享受。
“战后初期美国好莱坞电影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罗斯福的自由主义在恢复时期(1945-1947)风行于好莱坞的一些制片厂内,这个时期社会纠纷很多,在这个电影的首都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从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观《世界电影史有感》
电影,这一元素自诞生以来就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一直活跃在近现代文明的历史舞台上。
自2009年底2010年初的《阿凡达》在全球掀起一阵新的狂热效应之后,单单对于电影本身的了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了。
越来越多的影人及资深影迷纷纷将目光转移并锁定在了电影的制作背景上。
而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其运作模式还是拍摄水准制作功底都位及全球电影界的翘楚。
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
无论是《与狼共舞》的叙事,还是《骇客帝国》的科技,或者是卡梅隆曾经保持了13年的全球票房纪录的《泰坦尼克号》,都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以此切入分析《阿凡达》获得成功的背景。
正如知名电影评论人莫绶所言:“《阿凡达》的成功并不是一鸣惊人,而是根植于美国文化创意领域深厚的积累沉淀。
”
如今我在读完《世界电影史》之后对其中美国电影史部分,特别是战后至今的美国电影史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想在此谈谈我对其的看法并分析一下我所理解的战后至今美国电影中折射出的美国文化。
由于阅读时间仓促,且下文所述皆为个人粗浅见解,还望老师指正。
一件艺术品往往和艺术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一种艺术形式的历史通常是将艺术家的名字记录下来。
这样的历史其实是把个别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置于一种社会真空状态之下,或者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处于社会历史之外。
如果说个别艺术家超越了社会生活,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社会生活同样高于该艺术家的整个内在,因为每部作品至少都带有两个印记——艺术家的印记及其作品所在环境的印记。
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时期的电影都会有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整个大环境下各个不同导演发挥各自的主观想象力与创造力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灵享受。
“战后初期美国好莱坞电影面临着极好的发展前景,罗斯福的自由主义在恢复时期(1945-1947)风行于好莱坞的一些制片厂内,这个时期社会纠纷很多,在这个电影
的首都也不例外。
那些战前的电影大师,如约翰·福特、卡普拉、惠勒,似乎准备重显
身手,大干一场。
电影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卖座打破了记录(1946年售出50亿张影票),盟军的胜利又为好莱坞打开了新的世界市场。
(日本、西德、意大利
等轴心国)”[1]
威廉·惠勒以极大的热忱和心血拍了《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这部具有鲜明时
代特征“恢复时期”特点的影片。
这位作风细致的杰出艺匠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三个复员军人——一个银行家,一个飞行员,一个失去双臂的残废者一一归来的情景。
故事结局虽
然不脱“大团圆”的老套,片中却有不少场面给人以真实和尖锐的感觉。
真实地表现了战后初期社会各界人士对战争结束的喜悦以及战后重建工作的忧心忡忡。
此时期最卖座的影片当属《罗马假日》,全片的故事情节简单却以性格化的人物塑造取胜。
影片中毫无大制作大场面,情节也简单得很。
但是其作为浪漫爱情电影之代表,至今无出其右。
“《罗马假日》这部浪漫的爱情喜剧影片,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是一部充满了艺术的美感,轻松、自然而富有情趣的文艺片,是不可复制的。
之所以不可复制,是因为它在情与景中糅合了悲剧与喜剧的全部要素,却又使得情与景相互调协,把感情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影片。
由此,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相逢喜而不俗,而他们的离别亦哀而不伤,他们的爱情显得温馨别致,增之一分减之一毫都会过火。
”[2]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威廉•惠勒属于那种不出世的天才,他用一种很有节制的笔触,令这段爱情逐渐走上高潮,然后就让它停留在最美的一个点上,纯真又带些调皮的公主和善良又有些心计的小记者,两个人的爱情注定是纯真年代的一幅美好景象。
诚然若非战后社会重建欣欣向荣的时代背景的衬托,此片定当无法达到现今这一高度。
时间来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讲到这个时期就不得不提《逍遥骑士》。
1969年,《逍遥骑士》横空出世。
“这是一部充满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剧的存在主义式公路电影。
它不仅是60年代美国垮掉运动的经典符号之一,更是开创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分水岭。
《逍遥骑士》的成功,在当时如同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好莱坞。
各大公司和制片商纷纷请来顾问研究这一现象及对策,发现这一时期48%的观众是16岁-24岁的年轻人。
调查的结果竟使好莱坞几乎在一夜之间淘汰了整整一代编剧,导演及行政管理人员,而换上了新一代的年轻制作者,利用年轻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把革命制造成容易脱手的完美商品。
”[3] 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六十年代末美国电影的新老交替。
30岁上下的青年导演开始发言。
但他们对好莱坞的电影传统决不是持否定态度,而是在巨大商业成就的掩护下同它进行斗争的结果,这股突然出现的短暂新倾向,就是日后波及深远的新好莱坞运动。
《逍遥骑士》中的两位浪荡四方的瘾君子,他们抽大麻,骑摩托,夹克背上缝着美国国旗。
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
一年后,新好莱坞彻底进入黄金时代而《逍遥骑士》,原本叫《孤独者》。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事实上美国一直未与战争真正撇清关系。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美国人民这个世界尚未完全和平。
而七十年代初适逢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阴影,社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再加上之前肯尼迪总统遇刺,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辞职等等政坛的不平静加上内忧外患侵扰,使得此时期好莱坞战争片大行其道。
“在战场这个世界里,法律、信仰、行为,还有文明的道德都是被废除的。
这不仅仅是允许一个人去杀另一个人,还是命令让他去做的。
战争改写了文明与犯罪的法则,像威拉德上尉(马丁·西恩扮演)在《现代启示录》所提醒我们的,要改变一个用谋杀
手段杀戮敌人的士兵,“就像在印地500赛车比赛中开超速罚单”。
”[4]当然,根据日
内瓦条约,战争有它的法则。
战争影片使角色陷入一个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动作(就算是什么也不做)也会导致丧生的极端世界——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战友。
最能体现这种绝对论者语调或者人类生存本质的一幅画面:一个美国大兵不小心踩在敌人的地雷上,并且知道只要动一下地雷就会爆炸(《坚韧的刺刀》、《C连的孩子们》)。
他的性命,还有他身边的人的性命,全取决于他的自我控制。
他不得不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以便他的战友来拆雷。
之后他和伙伴们要谨慎地从雷区折回返出。
生命是以秒来计算的,每一步都是介于生与死之间的噩梦般的选择——实际上没有选择,只是运气而已。
同时期电影《猎鹿人》的导演迈克尔·西米诺,也采用过类似的画面,一个比美国大兵进入雷区
的传统敌我概念更加贴近“越战”的场面。
对于西米诺来说,“越战”是有意的自我毁灭——就像俄罗斯轮盘游戏。
“战争片中,即使好人偶尔也会打破规则,尽管他们通常被看做是受到愤怒、私利和同情心的动机影响,而且他们这些官方下令的违规行为通常发生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因为此时美国的精神状态不如在“二战”中描绘的那般清晰。
影片《钢盔》中,一名美军中士不情愿地射杀了一名朝鲜人,因为后者对一名韩国男孩的死的无动于衷;《现代启示录》中,威拉德宁愿射杀一名垂死的越南女孩,也不愿让他伪善的战友——那个一开始射伤女孩的人——带着女孩到达可能提供医疗救护的地方,从而耽误任务;《全金属外壳》的结尾,外号“小丑”的海军陆战队员依照一名受伤倒地、正在用血在地上写字的越南女狙击手的请求,杀死了她。
”[5]
这究竟是战争的残酷还是人性的苏醒此时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随后的若干年是美国电影百花齐放的时期。
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造就了多样化的拍摄手法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拍摄主题。
电影影片有个无法避免的取材滞后性,七十年代美国历史上的很多大事也在之后因科学技术的提升有了创作的可能,阿波罗登月等外太空探索影片掀起了另一阵科技狂潮。
九十年代势必将是美国电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峰。
《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勇敢的心》、《低俗小说》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当今影坛上的经典传世之作。
思想的解放以及美国越加巩固的世界老大地位,再加上同时比尔·克林顿治理下经济发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看都可以排在美国历史前列的社
会背景,给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电影视觉特效风行天下的年代。
单纯的剧情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口味越来越挑剔的观众了。
而如今这一发展路径正逐步偏离正确轨道,浮躁功利的社会大环境,越发高强度快速度的生活节奏,滋生了追求视觉享受漠视剧情内容这一不良趋势。
我认为,视觉效果只是给电影打分的添头,真正的好电影只有在优秀的剧本出色的导演加上不俗的表演水准的基础上才可能制作出来。
反观现在,《阿凡达》幼稚的剧情却因为其炫目的特效麻痹了观众们的神经,大获好评。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好莱坞电影正走入的误区,也是全世界电影乃至其他各个领域逐步步入的桎梏。
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片《守望者》不仅仅拥有华丽的视觉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它那饱满的剧情、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同类型电影中出类拔萃的历史容量(如同《阿甘正传》一样叙述了尼克松总统遇刺,水门事件,越南战争等事件),我认为这些才是作为一部优秀电影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电影作为一项艺术品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
在这么多年的观影过程中我也从单纯地欣赏影片向探究其创作背景时代印迹的方向进步着。
美国作为电影行业世界的龙头老大,产业发展在其日益发达的同时正不断吸引着我回过头去关注美国历史上的时代背景与电影创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