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里的两个人物的神话原型及其解读

合集下载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分析作者:马文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8期马文静(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托马斯哈代(1840 -192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被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6部性格和环境小说之一。

该作品描写的是英国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小农经济破产,农民走向贫困,以及这一背景下农家女苔丝的悲剧命运。

哈代从小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熟读圣经,深谙教义,在神学方而有较深的底蕴。

古希腊经典作品尤其是圣经对他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中总能在许多方面体现原型。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也不乏有诸多的原型。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圣经人物形象、场景、和典故等的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准确的了解哈代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圣经:人物原型中图分类号:1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 0184- 03一、引言《圣经》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形式,是西方文化的中心,也是文学意象和象征的一个重要源泉。

威尔弗雷德·古尔灵说:“没有一部文学经典作品仅仅是由于它巧妙”或写得不错而流芳百世的。

它必须有几分普遍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可能含有原型的成分。

”原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荣格(CG Jung)认为,原始意象,即原型,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宇宙各种形象,它们作为心理沉淀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在神话、传说、童话等民间作品中,并对作家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

欧美当代文学批评巨擎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交际的意义单位,“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势,或是一种可以从范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的思想”。

这一解释把“原型”从心理学概念,转变为文学概念,使之成为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构成因素。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作者:谢思晗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希腊神话从古至今在各个方面都给文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腊神话最突出和优秀的一面应用在文学中。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一种通过关注文学作品中原型的再现,神话原型,符号,图像以及人物分类来分析作品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记作家和历史,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更关注神的史前历史故事和传记。

托马斯·哈代作为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更是受到各个时代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德伯家的苔丝》进行了新的分析,使得作品有了新的内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反映了希腊神话故事在文学创作上对文人墨客们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德伯家的苔丝》[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一、引言由于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7年,加拿大学者诺弗莱在他的著作中系统地解释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而蓬勃发展于北美,已经取代了新批评派,成为一种新的流派。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和剖析。

大多数的分析都是从个人宿命论以及历史时代背景,或者女性主义出发的,而本文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对哈代的这一经典之作进行分析将会是又一改变。

二、托马斯·哈代和《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以及《德伯家的苔丝》等。

哈代将其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包括传奇梦幻类小说,创造性小说以及人物环境小说。

哈代小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表现出在那个农业衰退和衰败的时代对农民的同情;二是体现出人的生命由敌对,残忍和神秘的命运所摆布;三是悲观贯穿他所有的小说;四是对于田园生活和父权生活的怀念:五是作品中自然主义的倾向;六是作品中建筑感的呈现。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1. 引言1.1 介绍《苔丝》的背景和主题《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从一个乡村女孩逐渐晋升为贵族阶层,却最终因为爱情悲剧而走向毁灭的故事。

《苔丝》的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英国乡村,描写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们的伦理观念。

主题主要围绕着爱情、命运和社会阶层的固化展开,表现了人性的悲剧和无奈。

苔丝这个角色的命运几乎是由社会、家庭和爱情决定的,她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磨难。

小说通过苔丝的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对社会阶层的固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苔丝》在描写英国乡村生活的通过苔丝这个角色的命运,探讨了人性的悲剧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对爱情、命运和社会的探讨,小说揭示了人类在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

【字数:243】1.2 总结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神话原型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素材。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探索和思考的集中体现。

将神话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可以为作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内涵。

神话原型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人类对神话故事有着天然的好奇和热情,因此具有神话元素的文学作品往往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不仅可以享受故事本身带来的乐趣,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对人性、生命和宇宙等永恒主题的探讨和启示。

神话原型为文学作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神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符号,具有跨越时空的共通性和象征性。

通过借用神话元素,作品可以呈现出更为宏大和丰富的主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存在的意义和人类的命运。

神话原型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拓宽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的深度。

2. 正文2.1 神话原型在《苔丝》中的体现及其意义《苔丝》这部小说中,笛福围绕着神话原型展开了深刻的叙述,将神话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为作品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苔丝的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融入了许多神话原型的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神话的角度分析《苔丝》中的神话原型,探讨作者如何借助神话元素丰富小说的内涵。

小说中的苔丝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的化身。

在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第一个女人,她被神赐予美貌和聪慧,并被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哥哥埃庇米修斯。

潘多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各种祸害和灾难,犯下了一个严重的过错。

同样,苔丝也是一个受害者,她天生美丽,聪明,但命运却充满了不幸。

她在爱情、婚姻和生活中都遭受了无尽的磨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苔丝和潘多拉一样,都是命运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成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

小说中的男主角安吉罗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珀耳修斯。

珀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战胜了蛇发女妖、斯芬克斯等怪物,最终成功地将美杜莎的头颅砍下。

安吉罗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自负、自私、富有野心,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惨命运。

他的心胸狭窄,冷酷无情,让苔丝在爱情中受尽委屈,最终导致她的崩溃和死亡。

安吉罗和珀耳修斯一样,都有着控制命运的野心,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中的农夫特里弗可以被视为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他是最早的造物者之一,曾教人们如何制造火种、锻造武器和工具。

特里弗是一个心地善良、朴实的人,他对苔丝无私地给予关爱和帮助,帮助她渡过了一次次的难关,最终成为了苔丝心中的精神支柱。

特里弗的善良和慷慨为苔丝带来了一线生机,并最终成就了她的幸福。

特里弗和普罗米修斯一样,都是为了爱和正义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人物。

小说中的苔丝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受到了神明眷顾的存在。

在希腊神话中,诸神对人间的干预经常是为了考验和惩罚人类的行为。

而在《苔丝》中,苔丝无论是在家庭、爱情还是事业上都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和考验,仿佛是神明在洗涤她的心灵,让她不断成长和进化。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在小说中,作者借用了众多神话原型,并赋予了这些原型新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希腊神话、基督教神话和乡村传说三个方面对《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进行解读。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苔丝》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苔丝·艾弗丽德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而苔丝在小说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聪慧。

苔丝还具有纯洁、高贵、坚韧的品质,这与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女神有着相似之处。

阿尔忒弥斯是处女女神,她热爱狩猎和自由,而苔丝也是一个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的借鉴和重新塑造,作者塑造出了一个富有智慧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

《苔丝》中还融入了基督教神话中的元素。

苔丝的经历有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她身上承载着耶稣受难的元素。

在小说中,苔丝受到了男性社会的歧视和束缚,她的爱情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和压抑。

这些遭遇让她的命运有些许类似耶稣基督的受难遭遇,她成为了受苦女性的化身。

在小说结尾处,苔丝甚至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为自己所爱的人做出了牺牲,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耶稣基督的牺牲精神。

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基督教神话中的元素来赋予苔丝的命运更多的宗教意义,使她的形象更加深刻和令人感动。

除了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乡村传说也是《苔丝》中的重要神话原型。

在小说中,作者凭借乡村传说中的元素,为苔丝的命运铺设了神秘的底色。

苔丝的诞生就伴随着一个传说,她的曾祖母是一名女巫,这也为她的命运埋下了神秘的伏笔。

在小说中,作者刻意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苔丝的命运似乎受到了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牵引和左右。

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苔丝的命运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这也与乡村传说中的命运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作者通过乡村传说的元素,为苔丝的命运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让她的形象更加传奇和动人。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摘要】《苔丝》作为文学经典作品,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

古典神话中的传统元素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命运的操控、神灵的介入等。

希腊神话中的影响也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比如苔丝的遭遇与奥德修斯的旅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神话符号如迷宫、神话英雄之旅、神话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在作品中得到了详尽解读。

通过神话原型的解读,《苔丝》所展现出的文学内涵更加深刻,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这部小说中的神话元素丰富多彩,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神秘而精彩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苔丝》、神话原型、解读、古典神话、希腊神话、神话符号、英雄之旅、人物关系、丰富、文学内涵1. 引言1.1 介绍《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深厚的文学世界。

神话原型解读则是解析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古典神话元素、希腊神话影响、神话符号、英雄之旅和人物关系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创作功力。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苔丝》中的神话原型,揭示其中隐藏的文学深意和情感共鸣,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神秘而美妙的文学世界。

2. 正文2.1 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人物设置和象征符号等方面。

在故事情节方面,《苔丝》借鉴了许多古典神话中的经典情节,如英雄之旅、宿命的悲剧等。

主人公苔丝像是一个受命运控制的女神,她被迫与命运抗争,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在人物设置方面,《苔丝》塑造了许多具有古典神话色彩的角色,如苔丝本身代表着女神的形象,亚瑟王则象征着权力与王权的象征。

在象征符号方面,《苔丝》中的一些符号和象征也暗示了古典神话中的元素,如苔丝手中的魔杖代表着力量与神秘,象征着神话般的力量。

古典神话元素在《苔丝》中的体现丰富多样,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魅力。

2.2 希腊神话在《苔丝》中的影响希腊神话在《苔丝》中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苔丝》中的神话原型解读《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年轻女子苔丝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设计存在着浓厚的神话色彩,这些角色和故事情节的构建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也深受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本文将从神话原型的角度来解读《苔丝》,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古代神话的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文学内涵和意义。

首先要提到的是《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她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形象。

苔丝与古代神话中的女神阿芙洛狄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阿芙洛狄特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她的美丽和纯洁深受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和神祇的追捧。

而苔丝同样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的纯洁和善良也让人们为之倾倒。

苔丝在小说中的遭遇也与阿芙洛狄特的命运有着相似之处。

阿芙洛狄特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引来了无数英雄和神祇的追求,最终却不得幸福而沦为他人的玩物。

而苔丝也是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引来了许多男人的追求,但最终却身不由己,遭受了无尽的磨难和折磨。

苔丝与阿芙洛狄特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受到了命运的捉弄。

除了苔丝,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具有神话色彩。

特别是苔丝的三位情人:安吉利克、阿列克斯和奥克斯,他们三人各自代表着爱情、欲望和权力,正如古代神话中的爱神、诱惑之神和战神一般。

安吉利克代表着纯洁的爱,他对苔丝的爱是无私的、纯真的,正如古代神话中的爱神一般。

而阿列克斯则代表着欲望和诱惑,他对苔丝的迷恋是充满了欲望和占有欲,正如古代神话中的诱惑之神一般。

奥克斯则代表着权力和征服,他对苔丝的爱是充满了野心和控制,正如古代神话中的战神一般。

这三位男性角色与古代神话中的神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的形象和命运也受到了神话传说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的情节设计也充满了古代神话的元素。

例如苔丝在教堂被阿列克斯追求的情节,就呈现了一种古代神话中的神和凡人之间的爱情纠葛。

这种情节设计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和神秘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多维的_天使_意象_苔丝_中安吉尔克莱性格剖析

多维的_天使_意象_苔丝_中安吉尔克莱性格剖析

第7卷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7No.1 2006年2月Journal of Y 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06托马斯克莱性格剖析周忠新(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通过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下文称《苔丝》)中主人公之一安吉尔克莱;天使;太阳神;理想主义者[中文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692(2006)01-0073-04[收稿日期]2005-10-10[作者简介]周忠新(1967-),男,河北泊头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74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这里一切都是纯真无邪的,这个牛奶场被作家描写为花草茂盛,树木葱郁,长着许多苹果树的大园子。

这里的一切充满着爱的生机,宛如一首优美的田园诗,让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圣经“创世记”中的伊甸园或者上帝居住的“天堂”。

尤其是当安吉尔在园子里弹琴时,并且弹的是一把竖琴,苔丝在一旁偷偷注视着:“象着迷的小鸟一样,舍不得离开”,并且苔丝“意识不到时间,也意识不到空间了”[3](p186)。

这正是一个青年女子被弹竖琴的天使所吸引的意象。

安吉尔拒绝了父兄的劝说,放弃了娶一个有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女人为妻的机会,视农家女苔丝为自己的最理想的选择。

他追求苔丝时是真心实意、执着和热烈的,他对苔丝也是体贴和温柔的。

在奶场,安吉尔在苔丝正经受身体和精神的磨难时,出现在苔丝身边,关心她,爱护她,正像天使一样给苔丝忧郁的精神带来了极大的慰藉,使她能够从失身的阴影中重新振作起来。

由此可见,安吉尔是名符其实传递福音的天使形象。

天使的形象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和破坏性的一面。

在《圣经》的“创世记”中,有天使毁灭所多玛城的记载,在“撒姆耳记”中,也有天使因大卫王核计以色列百姓人数而降以瘟疫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丝》里的两个人物的神话原型及其解读作者:黄锦华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8期[摘要]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年轻时就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

在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许多希腊神话的痕迹。

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将哈代的代表作《苔丝》的两个人物--苔丝、亚历克--与希腊神话中的原型美狄亚、萨堤尔(山精)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使读者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理解,提高对小说之欣赏力。

[关键词]苔丝美狄亚亚历克萨堤尔神话原型加拿大的诺思洛普·弗莱是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原型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情节、人物,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构建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的共相,揭示艺术的本质。

[1]希腊神话,以及由此脱胎而来的罗马神话,在世界文艺史,特别是欧美近代文艺史上,曾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欧美的许多艺术形式,如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都是从希腊罗马神话里选材或吸取营养的。

单从文学方面来说,许多欧美作家,如意大利的但丁、德国的歌德和席勒、俄罗斯的普希金、英国的乔叟、莎士比亚、密尔顿、蒲柏、雪莱、济慈、丁尼生、勃朗宁和斯温伯恩、美国的诗人爱德华·罗宾逊、小说家霍桑、戏剧家奥尼尔等都大量地采用希腊罗马神话来丰富他们的题材。

托马斯·哈代也不例外。

根据他的自传,他七岁时就开始阅读奥维德的《伊尼德》,十六岁时学习希腊文,十八岁时研读荷马的《伊利亚特》。

他从小就接触希腊罗马文化和神话。

因此,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的作品特别是小说中有不少希腊罗马神话的痕迹。

他的长篇小说《苔丝》就是这样。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和希腊神话中的两个原型的共同之处。

一、苔丝与美狄亚(一)苔丝的故事苔丝姑娘出身于威塞克斯农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到一个叫亚历克·德伯的家里打工。

亚历克·德伯是个大色狼,一天他趁机强奸了苔丝。

苔丝一怒之下离开了他家。

但她已怀孕并在后来生下一个婴儿。

不久婴儿病死了。

在身体恢复之后,她又外出打工。

在一个奶牛农场,她认识了牧师的儿子安吉尔。

两人产生了爱情,不久他们就在农场里举行婚礼。

在结婚的当日,苔丝主动把她过去失身的经历告诉了安吉尔。

安吉尔虽然认为这不是苔丝的错,但他一时不能原谅苔丝。

他决定暂时离开苔丝,到巴西去办农场,顺便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预想不到的事情。

安吉尔走后,无依无靠的苔丝又外出打工。

这时,亚历克·德伯又趁机来接近和引诱苔丝,由于家庭的贫穷和无知的父母的怂恿,苔丝被迫沦为他的情妇,以此来换取他对她的抚养和对她家的经济资助。

几年之后,由于不适应巴西的气候,也由于想念苔丝,安吉尔回国了。

他回国后就立即去寻找苔丝。

苔丝知道了这事。

这时她恨亚历克·德伯了。

她认为是亚历克·德伯害了她。

因此她坚决果断地把它刺死。

报复之后,她夺门而出,追上了正来找她的安吉尔。

两人逃到野外,住在旁无人烟的茅草房里,重温甜蜜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但不久他们被人发现和告密,苔丝被逮捕并被处于极刑。

不幸得苔丝就这样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二)美狄亚的故事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的女儿。

她是拥有超凡本领的人。

她曾用她的咒语使看守金羊毛的巨龙昏睡过去,使她心爱的英雄伊阿宋从橡树上取下灿灿发光的金羊毛。

因此她如愿和伊阿宋结了婚。

但不久伊阿宋喜新厌旧,爱上了别的女子。

美狄亚既伤心又气愤,决心进行报复。

在伊阿宋和那个女子结婚之前,她使用计谋把那个女子及其父亲活活烧死。

与此同时,美狄亚在赫拉的神庙里把自己和伊阿宋生的两个儿子杀死,目的是在心灵上对伊阿宋进行折磨。

之后,她乘坐太阳神送给她的飞龙车逃走,来到雅典,最后又回到科尔喀斯,帮助父亲埃厄忒斯收回了失去的王权。

(三)两者的共同点及解读两者的共同点是顽强的生命力和报仇雪恨的精神。

苔丝因家境贫寒而外出打工,被奸污后,回老家生了孩子,孩子才得几个月便到地里干活;孩子不幸夭折后不久她又外出打工。

她结婚后不久丈夫就出走巴西,孤苦伶仃的她又到别的农场打工去了。

就这样,为了生活,她到处漂泊劳作,显示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美狄亚为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绞尽脑汁,历尽艰险;为帮助父亲夺回王权,曾历尽种种艰难困苦,也显示了她顽强的生命力。

在报仇雪恨方面,二者也很相似。

苔丝把奸污自己的阿力克·德伯刺死。

美狄亚把丈夫的情人以及丈夫的儿子杀死。

两者都惩罚了伤害过自己的仇人。

区别只在于苔丝惩罚了仇人的肉体,而美狄亚惩罚了仇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为了生活和荣誉,大多数人都得辛勤地劳动、顽强地奋斗。

神话中的美狄亚是如此(虽然她是国王的女儿),现代的苔丝也是如此。

但是辛勤的劳动和顽强的奋斗不一定给他们带来如愿的成果。

因为时不时会有坏人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去阻挡他们的步伐甚至摧毁他们的精神或肉体。

虽然这些坏人只是少数,但身受其害的人可不少。

善良的人们,特别是像苔丝这样天真的姑娘,必须事先提高警惕,不要等到受害后才去报复。

报复可以平息一下心中的怒火,但自己的受害和痛苦已是既定的事实,自己的损失已无可挽回。

二、亚历克和萨堤尔(一)亚历克其人亚历克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他家原住在北部,由于用非法手段敛财,在当地住不下去了,就改名换性搬到南部定居。

其新家与苔丝家距离不远。

由于他家人的新的姓与苔丝家的姓(德伯)碰巧相同,苔丝的父母误认为他家是苔丝家的亲戚,因此就派苔丝去认亲并在那里住下来为他家打工。

色浪亚历克一见到漂亮的苔丝,喜出望外,垂涎三尺。

他千方百计地接近苔丝,讨好和勾引苔丝。

经过再三的盘算和策划,他终于得逞了有一天,在赶集回家的路上,他趁机强奸了苔丝。

后来苔丝的丈夫安吉尔得知此事,毅然撇下苔丝到国外去了。

孤苦伶仃的苔丝又被迫外出打工。

这时亚历克又乘人之危来勾引苔丝,在贫困的压力之下,在他的甜言蜜语之下,苔丝被迫与他同居。

一段时间后,安吉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从国外回来了。

他在寻找苔丝。

苔丝知道这一情况后,果断把亚历克杀死,然后与丈夫团聚。

就这样,亚历克以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狗命。

(二)神话中的萨堤尔萨堤尔是希腊神话中一群山精的名字。

他们是酒神狄俄倪索丝的随从。

他们以懒惰、淫荡出名。

经常在森林中游荡,饮酒狂欢。

一见到女妖或女人就去追逐和奸淫。

萨堤尔们是半人半羊的神,长着山羊的耳朵,头上有短小的羊角,脚和腿都是山羊的形状,拖着山羊的尾巴,浑身是毛,一幅淫荡之相。

(三)两者的共同点及解读亚历克和萨堤尔们的共同点显而易见:不择手段地奸淫。

哈代在小说中曾用隐喻的手法把这两者对等起来:在苔丝失身前不久,她为找人而走入一个舞场里,只见那里“朦胧的烛光把人们幻化成一群狂欢的神仙:山精搂着水妖欢笑,半羊神伴着水中的仙女回旋,荷花仙子躲避着生殖之神的追逐,最终却永远躲不开他的怀抱……” [2]大約一个多小时后,在赶集回家的路上,苔丝被亚历克强暴了。

苔丝在上面的舞会中刚看到的“山精”(萨堤尔)、“半羊神”和“生殖之神”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糟蹋自己肉体的亚历克!可见,萨堤尔就是亚历克,亚历克就是萨堤尔。

他们都是专以玩弄女性为乐的坏蛋。

哈代在上面使用的比喻,为当晚苔丝的不幸失身作了铺垫和预告。

淫荡好色,非法奸淫,是一些人难于抗拒的本能。

这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神话中早有描述,在近、现代的各种艺术作品中也不少见,小说《苔丝》只是其中的一部。

在我们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各种性猥亵、性骚扰、引诱奸污、麻醉奸污乃至暴力奸污更是屡见不鲜,相比于古代似有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嫌。

这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尤其是我们所选出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尽快严格执法,使这方面的社会坏分子得到应得的惩罚,以使广大民众尤其是妇女、儿童的人身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对一些心理学家和批评家来说,神话原型“包含人类普遍的经历的一些基本要素”。

[3]害人精亚历克和受害者苔丝在古代神话中早就有原型,哈代很可能是根据神话原型塑造出亚历克和苔丝这两个人物性格的。

确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亚历克这样害人的人和像苔丝这样受害的人都还存在。

不可否认,这是包含在神话原型中的“人类普遍的经历的一些基本要素”在起作用。

具体地说,就是萨堤尔的强奸的本能和美狄亚的天真而受害的本性还在一些人的身上存在。

人们阅读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像《苔丝》这样的作品,通过萨堤尔(或亚历克)和美狄亚(或苔丝)这些神和人的故事,就能了解和认识这两个处于对立状态的东西-害人的本能和受害的本性。

就会受到相应的启示,在现实生活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坏人害人的行为和良民受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这是神话原型的价值之一,是阅读希腊罗马神话和《苔丝》的魅力之一。

注释[1] Northrop Frye. The Archetype of Literature. The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ed.David Lodge. UK: Longman, 1957. p.422[2]托马斯·哈代著,黄宪芳译,苔丝,花城出版社,1995,第68页[3] Chris Baldick,牛津文学术语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第1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