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赵顺英
婴幼儿喘息诊治进

B 需要观察实验性治疗的效果才能诊断
有喘息症状或长期咳嗽 按照一般常见的“感冒”、“下呼吸道感染”经过较
长时间抗生素治疗亦无效 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及抗炎(激素、白三烯调节剂)治
疗有效
B 需要观察实验性治疗的效果才能诊断
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确定哮喘诊断的有效方法是应 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
C 需要日后随诊观察才能诊断
对曾有一次喘息的婴幼儿一定要定期随访,不可轻易作确 诊或除外的结论
随诊观察是对可疑哮喘患儿诊断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哮喘实验性治疗后反应的观察(短期随访) ►对疾病自然发展进程的观察(需长期随访)
D 需要辅助检查除外其它疾病才能诊断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中的重要条件),根据需要 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如肺部HRCT、食道PH值监 测、纤维支气管镜等
认为小儿喘息主要有以下三种表型。
3.1 婴幼儿暂时性喘息
表现为在3岁前有 1次以上的喘息,到3岁后就无喘息。 在生后第 1年、第2年和第 3年表现喘息的患儿中分别 有 80%以上、60%和30%一40%属于这种类型。
其发病主要与这些孩子出生时的肺功能低下有关,母 亲怀孕时吸烟和母亲较年轻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普米克®令舒®有效减少呼吸道合孢病毒性毛细支 气管炎婴儿2年后发生哮喘的风险
哮喘发生率(%)
4040
37%
3030
2020
1010
18% 12%
00
对症治疗
普米克令舒
普米克令舒
(每天1.5mg,7天) (每天1mg,2个月)
Kajosaari et al. Pediatric Allergyand Immunology 2000; 11(3): 198-202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教学课件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五章“婴幼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涉及第五节“婴幼儿喘息的诊治”。
具体内容包括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喘息性疾病的识别、急性发作的处理以及长期管理策略。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诊断和护理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
2. 教学重点:喘息性疾病的识别、急性发作的处理、长期管理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婴幼儿喘息的病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喘息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进行病例分析和讨论。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讲解诊断和治疗方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病例,设计护理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教学内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板书右侧:展示典型病例,标注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病例:患儿,男,1岁,咳嗽、喘息3天,体温38.5℃。
查体: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2. 答案:诊断:婴幼儿喘息。
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监测体温,及时处理高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病例导入、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部分学生对于病因和诊断标准的掌握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婴幼儿喘息的最新研究成果。
组织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4年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课件

2024年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具体内容为“婴幼儿喘息的诊治”。
主要涉及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重点讲解喘息性疾病的分类、急性发作的处理流程以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2. 学会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幼儿喘息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难点:婴幼儿喘息的护理措施及急性发作的处理流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模型、听诊器、吸痰器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幼儿喘息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及分类;(2)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 实践操作:(1)演示急性发作的处理流程;(2)分组练习使用听诊器、吸痰器等;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讲解诊断及治疗要点;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六、板书设计1. 板书婴幼儿喘息的诊治2. 板书内容:(1)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及分类;(2)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4)急性发作的处理流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及分类;(2)阐述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论述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2. 答案:见教材第十二章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婴幼儿喘息的预防措施;(2)研究婴幼儿喘息的中医治疗方法;(3)关注婴幼儿喘息相关研究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内容。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课件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章“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婴幼儿喘息的诊治”。
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2.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 培养学生关爱患儿,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责任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2. 教学重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婴幼儿喘息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病因及护理措施;2. 讲解:a. 介绍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b. 详细讲解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婴幼儿喘息病例,讲解诊断及治疗过程;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几个关于婴幼儿喘息的问题;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2. 内容:a. 定义、病因、临床表现;b. 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护理措施;c. 例题及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临床表现;b. 论述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c. 设计一份针对婴幼儿喘息的护理计划。
2. 答案:见教材及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a.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预防措施及家庭护理;b. 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c. 研究婴幼儿喘息的中医治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临床表现;2. 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临床表现1. 病因: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包括感染(如病毒、细菌等)、过敏反应、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课件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婴幼儿喘息的诊治。
教材选用的是《儿科护理学》第四章呼吸道疾病患儿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学会诊断婴幼儿喘息的方法。
3.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喘息的诊断和治疗。
重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案例资料。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婴幼儿喘息的病例,引发学生对婴幼儿喘息的关注。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3. 诊断方法学习:介绍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4. 治疗原则讲解:讲解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婴幼儿喘息病例,讲解诊断和治疗过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一个婴幼儿喘息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
7. 板书设计:喘息的诊治流程图。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婴幼儿喘息的定义是什么?2. 婴幼儿喘息的病因有哪些?3. 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表现有哪些?4. 如何诊断婴幼儿喘息?5. 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答案:1. 婴幼儿喘息是指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呼吸道通气不畅的一种症状。
2. 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包括感染、过敏、解剖结构异常等。
3. 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喘鸣、三凹征等。
4. 诊断婴幼儿喘息的方法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5. 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喘息的诊治,提高他们对婴幼儿喘息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婴幼儿喘息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婴幼儿喘息的诊治。
2024年婴幼儿喘息诊治进课件

2024年婴幼儿喘息诊治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婴幼儿疾病诊治》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婴幼儿喘息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喘息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哮喘等,并探讨相应的诊断流程及治疗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提高学生分析病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策略。
重点: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常用治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案例、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喘息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喘息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析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病例,让学生学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给定病例,分析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喘息诊治2. 内容:a. 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哮喘等。
b. 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
c. 治疗:药物治疗、护理措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b. 请列举三种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c. 针对一个具体病例,设计一份合理的治疗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婴幼儿喘息的诊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加强临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婴幼儿喘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组织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_赵顺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年5月第28卷第5期文章编号:1005-2224(2013)05-0321-0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赵顺英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赵顺英,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秘书、北京市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副组长等。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哮喘;支气管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雾化吸入;儿童Keywords :respiratory disease ;community acquiredpneumonia ;asthma ;bronchoscope ;sleep apnea syndrome ;bronchiolitis ;at ⁃omizing inhalation ;children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期常见疾病,国内外在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面均有研究。
本文仅就疾病诊治方面主要研究进展尤其是能为临床提供指导部分介绍如下。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2011-08-30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 )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共同制定并在线公布了“3月龄以上婴儿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年10月该指南全文刊出于《Clinical Infeet ⁃ions Discases 》杂志[1]。
指南涉及的诊疗内容包括根据病情轻重,选择CAP 患儿诊疗场所[门诊、住院或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诊断性检查项目、抗感染治疗、辅助外科治疗及非抗感染治疗、初始治疗无效者的管理、出院标准和CAP 预防等7个方面。
本指南在几方面对我国有借鉴意义:(1)X 线胸片检查和复查的指征;(2)对CAP 患儿检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3)抗感染治疗方面。
X 线胸片检查推荐:对于疑似CAP 患儿,若病情稳定能在门诊进行治疗,则无需常规进行X 线胸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所有住院诊治的患儿,均应进行正、侧位检查以了解肺炎部位、范围及实质病灶浸润特征,明确肺炎并发症,指导治疗。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 ppt课件

3
哮喘预测指数API
主要危险因素
1.父母有哮喘病史 敏的依据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4%
次要危险因素 1.有食物变应原致
--喘息难于控制 --胸片肺气肿、肺不张 --支气管镜确诊及治疗。
10
气道异常
·气管、支气管软化或狭窄 ·异常血管外压迫
临床线索
·感染时明显,平时有呼吸费力、有痰等 ·喘息重、咳嗽响、吸气喘鸣音、胸骨上凹陷
等 ·异常血管、支气管走行/分支异常 ·生后不久出现持续性的喘鸣音或反复喘鸣音、
呼吸困难,对β2激动剂、激素及氨茶碱治疗无效。
2.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API阳性: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备1个主要指标和2个次 要指标。
4
API
3岁时API阳性儿童在6岁和13岁时患哮 喘的比率是阴性儿童的10倍和6倍。
API阳性77%确定该婴幼儿在学龄期有哮 喘;API阴性 68%该婴幼儿在学龄期喘息停止。
5
病毒感染和喘息、哮喘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反复喘息和儿童哮喘最 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也是哮喘和喘息加重的最常见因素 之一。
流行病学显示,多达85%的儿童哮喘和60%的成人 哮喘急性加重与病毒感染有关。
与哮喘加重有关的呼吸道病毒: 大部分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中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最多见,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较少见。 在年长儿童和成人中 鼻病毒(RV)占比例>
(CF)
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喘息的诊治进展
首次喘息诊断
迁延或持续或反复喘息诊断
✓
✓
✓
✓
✓
✓
✓
✓
✓
✓
气道狭窄
首次病毒感染性喘息治疗不彻底
持续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镜表现
病原学
并存疾病
治疗
哮喘认识
哮喘认识
病理表现
气道重塑
儿童哮喘者气道重塑•
•
学龄前期反复喘息表型
学龄前期反复喘息表型
学龄前期反复喘息表型分类
学龄前期反复喘息表型分类
哮喘早期考虑
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狭窄性为主
症状
体征
•喘鸣音•“crackles”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
•
•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
•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续)•
•
•
•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续)潮气流速容量环(TBFV)特点
%V-PF
25/PF
PTEF
Vi
Vi/kg
Ve
Ti
RR
PF/Ve
降枝凹陷
实验室检查-胸片•
•
•
•
实验室检查-肺CT •
•
BO的临床诊断
碍、囊性纤维化、异物吸入、先天发育异常、结核、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等。
诊断
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
鉴别诊断
•
•
•
•
•
•
•••••••••
诊断
治疗
•
•
•
•
•
•
儿科治疗
•
•
预后
A Clinical Index to Define Asthma Risk*Castro-Rodríguez et al AJRCCM 2000Major Criteria Minor Criteria
1.Parental Asthma 1. Allergic Rhinitis
2.Eczema 2. Wheezing (without colds)
3. Eosinophilia
*Wheezy child
A Clinical Index to Define Asthma Ris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