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喘息PPT课件
《婴幼儿喘息》课件

《婴幼儿喘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十章“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婴幼儿喘息”。
主要涉及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喘息的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
3.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护理专业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护理措施。
2. 教学重点:婴幼儿喘息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婴幼儿喘息的病例,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内容。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婴幼儿喘息的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合理用药等。
(3)婴幼儿喘息的健康教育:家长培训、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讨论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护士,对病例进行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婴幼儿喘息》2. 内容:(1)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合理用药等。
(3)健康教育:家长培训、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论述婴幼儿喘息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
2. 答案:(1)定义:婴幼儿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因:遗传、感染、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临床表现: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哮鸣音等。
(2)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做好皮肤护理等。
健康教育:家长培训、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合理饮食等。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科普知识PPT

新生儿出生后的呼吸管理
呼吸急促时应及时治疗 巨大儿的处理方法
新生儿窒息的 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对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认识 窒息新生儿的心肺复苏步骤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心肺复苏后的处理方法 心肺复苏失败后处理方法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
家庭护理
家庭呼吸道急救方法 家庭常备药品清单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新生儿呼吸暂 停的科普知识
PPT
目录 背景 预防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的呼吸管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家庭护理
背景
背景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概念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因
背景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危害
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
孕妇养生的重要性 准妈妈饮食的注意事项
预防方法
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分娩时的特殊处理
新生儿出生后 的呼吸管理
婴幼儿喘息课件

婴幼儿喘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婴幼儿喘息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四节“婴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护理”,重点探讨喘息性疾病的症状识别、紧急处理及日常护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病因、症状及危害。
2.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紧急处理方法和日常护理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健康,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护理方法需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调整。
教学重点:婴幼儿喘息的紧急处理方法、日常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模型、听诊器、氧气吸入装置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婴幼儿喘息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喘息性疾病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喘息的病因、症状及危害。
(2)婴幼儿喘息的紧急处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解除支气管痉挛等。
(3)婴幼儿喘息的日常护理措施:观察病情、合理喂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3. 实践操作:(1)演示如何给婴幼儿进行呼吸观察、听诊。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指导、纠正。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婴幼儿喘息护理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婴幼儿喘息护理2. 板书内容:(1)病因、症状及危害(2)紧急处理方法(3)日常护理措施(4)观察要点七、作业设计答案:(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给氧,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解除支气管痉挛,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4)观察病情,注意体温、呼吸、心率等变化。
(5)合理喂养,保持营养均衡。
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拓展延伸1. 深入了解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探讨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3. 关注国内外婴幼儿喘息护理的研究动态,不断更新知识。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ppt课件

病情介绍
既往史、过敏史
既往体健,无高热惊厥史,否认结核、肝炎、 麻疹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19
病情介绍
初步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
诊断依据: 1.患儿咳嗽、气喘2天; 2.查体:喘憋状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喘鸣音及散在湿罗音。
处理: 1.处理儿科一级护理,输液给予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激素、雾化等对
知识缺乏
与带养人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有关
12
护理目标
1 患儿气促、喘息症状逐渐改善以 致消失,呼吸平稳
2 患儿能顺利有效的咳出痰液,呼 吸道通畅
3 患儿住院期间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4
13
1、改善通气
氧气湿化吸入
扩张气道雾化吸入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抬高床头、保持呼 吸道通畅
肩颈部置枕头
2、积极治疗
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炎症有关
1.经常变换患儿的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 进炎症的吸收。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频
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注意患儿有无 口唇紫绀。
4.加强翻身拍背,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25
护理诊断及措施
支气管肿胀并且充满粘液,从而造成患儿喘息甚至呼吸困难!
它从哪里来?通常是病
毒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它喜欢谁呢?3岁以内的
宝宝(1-6个月的婴幼儿多见)、 肥胖、有过敏史是高发人群!!
8
胸片的鉴别
感染部位
正常胸片
异常胸片
9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症状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护理查房PPT课件

密切观察病情
•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 60次/分、且心律>160~180次/分、心音低 钝、奔马律、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是心 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减慢输液 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做好抢救的准备。 •若患儿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为肺水肿的表现,可 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但每 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营养及水分的补充
•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 化饮食,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利于疾病的恢复。 •应少食多餐,进食困难者,可按医嘱静脉补充 营养。 •鼓励患儿多饮水使呼吸道粘膜湿润,以利于痰 液的咳出,并助于粘膜病变的修复及纤毛运动。 •对重症患儿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要严格 控制静脉点滴速度,以免发生心力衰竭。
病因
• 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 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 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支 气管肺炎
• 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 关系
病因
• 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 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腺病
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它有链球菌、
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旁较多,吸气末更为明显。此外, 患儿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 或呕吐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
二、重症 重症除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加重外,尚
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 临床症状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 2.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 3.消化系统:表现为胃纳差、吐泻、腹胀等。
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护理知识讲座ppt

内容(Rong)总结
喘息性支气管炎。内(Nei)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的免 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喘支。病毒以呼吸道 合胞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 多见,其它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 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见增多。4.体征:典型病例肺部可听 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旁较多,吸气末更为明显。四肢 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温度控制在18-22℃,适度55%-60%为宜。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觉舒适, 以利于休息。各种处置应集中进行,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机体的耗氧量。应 少食多餐,进食困难者,可按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第六页,共十七页。
病(Bcinog)例nte分nt析
病例(Li)导入
患儿鲁梓晨,男,1岁4月,因“咳嗽,喘息3天”于2016年-1 月-3日入院。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
有痰不易咳出,伴有喘息,尤以晨夜间及活动后明显,夜间有哭吵 及烦躁不安,时有流涕及打喷嚏,在家予口服药物治疗(蒲地蓝等) 效果不佳,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喘息性支气管炎”收住入院。 病程中,患儿精神欠佳,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既往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第七页,共十七页。
content
查 体 (Cha)
入院查体:T 36.5℃,P 118次∕分,R35次∕分,
W10Kg,神清,精神欠佳,无发绀及三凹征,双 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粗湿啰音及喘鸣音,心音有 力,心律齐,无杂音;腹(Fu)软,未触及包块,肠 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 反射未引出。
新生儿呼吸困难-PPT

诱发因素:
与窒息、缺氧、酸中毒、肺灌流不足、低温、母亲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有关。主要是 以上因素妨碍或延缓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释放和转运而 促进本病的发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特征
多见于早产儿 生后正常、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为进行性加重 自限性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特征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处理
营养 母乳和配方奶:定时、减量 非肠道喂养(TPN)
与RDS相似。但孕母在妊娠晚期有感染病史或分娩前有胎膜早 破史。 持续肺动脉高压症:称持续胎儿循环,右向左分流。足月儿, 多数无产时窒息。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紫绀、气促,心脏听诊 偶闻SM杂音。X线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高压; 吸入综合征 :X线表现为肺气肿和斑片阴影;
三种肺部病变的X线特征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处理
机械通气 通气方式和参数 持续气道内正压气流 CPAP: 4 - 8 cmH2O; 辅助/控制通气 A/C :
PIP 15-25 cmH2O;RR 25-35; I/E:1:1.5-2.5;PEEP: 4 - 12 cmH2O 压力支持通气 PSV :6-10 cmH2O 高频振荡通气 HFOV
多发于早产儿,尤其是围产期有窒息史,出生后不久呼吸 困难,进行性加重,吸气性三凹征或呼气性呻吟和明显的 发绀,呼吸衰竭为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理
PS由肺泡Ⅱ型肺泡细胞分泌。胎龄22周出现→35周↑↑ ,成分为卵 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作用是肺泡表面张力↓ ,使呼气时肺 泡不致完全萎陷。若PS ↓→肺泡吸气时需用很大负压才能使其张开, 因此造成呼吸极度困难。
MAS
二肺充气不均匀 肺气肿
HMD
毛玻璃样 密度阴影 支气管充气症
《婴幼儿喘息》课件

《婴幼儿喘息》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提高学生对婴幼儿喘息的认识。
2. 掌握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责任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掌握。
教学重点: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的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喘息病例、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雾化器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喘息这一疾病。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
3. 实践操作:(1)观看护理操作视频,学习雾化吸入、测量体温、血压等操作。
(2)分组讨论,针对病例设计护理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婴幼儿喘息的诊断与护理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婴幼儿喘息2. 主要内容:(1)定义、病因、临床表现(2)诊断、治疗、护理措施(3)护理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婴幼儿喘息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论述婴幼儿喘息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
(3)结合病例,设计一份婴幼儿喘息的护理方案。
2. 答案:(1)定义:婴幼儿喘息是指婴幼儿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
病因:感染、过敏、气道痉挛等。
临床表现:咳嗽、喘鸣、呼吸困难、气促等。
(2)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肺功能试验等)进行诊断。
治疗:抗感染、解除气道痉挛、止咳化痰等。
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皮肤护理等。
(3)护理方案:根据病例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婴幼儿喘息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V-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发生的 关系
140 例婴儿, 哮喘发生年龄 7.5 岁, 婴儿期感染 RSV%
7.5 岁患哮喘儿 (%)
35 30 25 20 15 10
5 0
21
30%
3%
RSV (n=47)
Control (n=93)
Sigurs N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161:1501-1507
从 无 喘 息 6岁前从无喘息 n=425 早 期 喘 息 3岁前喘息性LRI,6岁时无喘息(60%)n= 晚 期 喘 息 3岁前无喘息,6岁时出现喘息 n=124 持 续 喘 息 3岁前喘息性LRI,6岁时仍喘息(40%) n
#早期喘息即暂时性喘息
Martiaez FD. Asthma begins in childhood 1997
婴幼儿喘息和哮喘
1/3儿童3岁前有喘息,其中 40% 喘息持续超过3 岁,部分可能发展为哮喘
暂时性早期喘息的患儿其肺功能较低 暂时性早期喘息常与病毒(如RSV)感染,母亲吸烟
等相关 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患儿常有晚期喘息或持续喘
息
Martinez F et al. ERJ 1998; 12: Suppl 27, 3s-8s.
6.喘息发生原因:
内因:基因 遗传
外因:环境 感染源 污染源
7.婴幼儿喘息的分类(GINA2006)
暂时性早期喘息 持续性早发喘息 晚发喘息(哮喘)
8.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GINA2006)
8-1 暂时性早期喘息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父母吸烟、感 染等有关
8-2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
病原排列 次序
1
0-24月 RSV
2-16岁 RV
2
RV
冠状
3
Para inf1-3 Inf A B
16-60岁 >60岁
RV 冠状
RSV Inf A B
Inf A B
4
Ad
Para inf 1-3 Para inf 1-3
5
Inf Mp RSV
Cp
10. 不同病毒、不同个体机理不全同,结果 也不同
RSV等病毒感染后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持续6— 8周
MP(支原体)感染AHR—2至3个月以上
儿童早期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 (wLRI) &持续喘息或哮喘
早期wLRI是持续性喘息的危险因素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哮喘的一个重要促发因素
呼吸道病毒感染增加AHR
儿童早期wLRI
ARI中更多是由于鼻病毒引起, 包括 wLRI
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哮喘发生率
增加
P<0.001 40
35
哮 喘 30
患 者
25
比 20
例 ( 15
% )
10
5
0
5.4
正常对照
37
RSV感染患者
46名婴儿期曾因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以及92例 正常对照组,随访至13岁。
Sigurs N,et al.E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137–141
婴幼儿喘息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盛锦云
内容:
引言 病例讨论 病例引出的问题
一、引言
1、喘息:是症状
引起喘息的原因多而复杂 按年龄排列其原因有:
小婴儿: 先天发育问题 小气道(母亲妊娠期吸烟) 早产 气道畸形 心脏畸形(血管环等) 喉软骨发育不良等
婴幼儿时期:病毒感染,RV、RSV、hMPV、Pinf 学龄前-学龄期:MP、CP、RV、CoxB 儿童-成人:哮喘
RSV感染后9~16周婴儿喘息发生率
具特应性体质者(n=36) 不具特应性体质着 (n=56)
N=14
40
% of Children
P=.04
30
N=11
N=9
20
P=.02 N=4
10
0 医生诊断的喘息
因喘息而住院者
Reijonen T et al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National Asthma Campaign. Asthma
就医率最高-5岁以下受累有1300万 住院率-比其他儿童高3倍 因喘息需门诊≥300万人次/年 因喘息需急诊 57万人次/年 因喘息需处方>870万张/年
Gentile et al 57 th AAAAI meetin
婴幼儿喘息分类
婴幼儿喘息和哮喘
Weekly new cases of asthma in the UK
(per 100,000 of age group) 180
160
0– 4 岁
5–14 岁
140
15 岁
120
100
80
60
40
20
0
76 80 84 88 92 96 00 年
婴幼儿喘息和哮喘的特点为:
患病率增长最快 喘息发生率最高
病毒感染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
启动
预防
健康婴儿
RV RSV PIV
喘鸣
遗传性过敏 症
婴儿
病毒感染
类型
TH1
频率/严重程度 年龄
TH1
消退 哮喘
变态反应 / 哮喘
TH2
恶化
患有哮喘的儿童 或成人
鼻病毒
哮喘的恶化 •急诊 •住院
变态反应 / 哮喘
Robert F, et al. Viral infections and incep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114:1023-6
病毒
URI (n =548)
LRI (n =193) wLRI (n =74)
鼻病毒 284 (51.8%)
76 (39.4%)
34 (46.0%)
呼吸道 47 (8.6%) 合胞病毒
其它
114 (20.8%)
30 (15.5%) 48 (24.9%)
婴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生率
慢性疾病所致的喘息 囊性纤维化 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感染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的喘息
&歇出现的持续性喘息 (或反复喘息)
70
从无喘息
20
反复发作性喘息性下呼吸道疾病
1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后的反复喘息
Silverman M et al: Childhood Asthma & other wheezing disorders, 1992
1、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
复发作
2、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 为其他病毒感染
3、无明显的家族过敏史 4、大多数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12岁
8-3 晚发喘息(哮喘)
1、该类型患儿症状常会持续至成年 2、有典型的过敏史,如湿疹等 3、存在典型哮喘的气道病理改变
9.引起不同年龄喘息的呼吸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