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6课《鱼我所欲也》word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有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有参考答案)篇一: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附答案)《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班级姓名一、根底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________ 也..3、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④乡为生死而不受________4、翻译以下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由是那么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8〕是亦不可以已乎?〔9〕此之谓失其本心。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项选择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3〕乡为〔〕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文言文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不屑()苟得()妻妾()蹴尔()一豆羹()2、本文选自,文中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3、解释下列词语:⑴二者不可得兼(兼:)⑵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⑶所欲有甚于生者(甚:)⑷一箪食,一豆羹(豆:)⑸死亦我所恶(恶:)⑹故患有所不辞也(患:)⑺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由是:是:)⑻是亦不可以已乎(已:)⑼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⑽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4、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7、用原文回答:⑴孟子是怎样用口腹之欲来类比舍生取义的?⑵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生取义?⑶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义取生?⑷孟子认为什么叫丧失本心?8、翻译下列句子: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二、同步解读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熊掌也。
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6《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语文版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道义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牺牲生命来坚守道义。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开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靠某种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方式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不仅是贤明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明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是亦不可以已.乎⑽乞人不屑..也⑾万钟于我何加焉...⑿妻妾之奉.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
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和。
(完整word)《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 )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如使..(比… …更..(假如,假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不仅)贤者有是.(这个,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丢掉)耳.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高位厚禄)则不辩.(同“辨”,辨别)..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1.与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⑵呼尔而与之(给)2。
而⑴蹴尔而与之 (表修饰)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3。
于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是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个,这样)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5.得⑴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6.为⑴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wéi做,接受)二、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语文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同步达纲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①乡为生死而不受通词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词义: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词义:④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词义: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生,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
③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创新能力训练】一、语段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题语文版1

鱼我所欲也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 苟.得( ) 不屑.( )2.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①乡为生死而不受通词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词义:③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词义:④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词义:3.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令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大体能力达标学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令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能够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3.以下“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那么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故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4.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2一、生字箪()蹴( )羹()死亦我所恶( )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 2、患:3、辟:4、箪:5、蹴:6、得:7、乡:8、何加:9、恶:10、辩:11、义:12、勿丧:13万钟:14、贤者:15、苟得: 16. 呼尔: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ﻫ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ﻫ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ﻫ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 2、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二段: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写出原句:(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ﻫ(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批评的是怎样的人:(2)人的本心是什么?(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ﻫ(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ﻫ(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ﻫ5、拓展延伸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诗句:(1)(2)6、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练习2
一、生字箪()蹴()羹()死亦我所恶()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
4、箪:
5、蹴:
6、得:
7、乡:
8、何加:
9、恶:10、辩:11、义:12、勿丧:
13万钟:14、贤者:15、苟得:16. 呼尔: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写出原句: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什么?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4、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2)人的本心是什么?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5、拓展延伸
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写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1)
(2)
6、应用。
(1)本文孟子用“”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生字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6. 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
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向善之心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
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
如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不能见利忘义,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