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种精神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合集下载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立 于地球 之上 ”
是强化 忧患意 识 。 近代史 上 的 中国 , 由于政 治
腐败、 国势衰弱 , 曾饱 受列强 的欺 凌 。无 数的志 士仁
人 怀 着 强 烈 的 爱 国热 情 和 忧 患 意 识 , 走 呼 号 , 胆 奔 大
探 索救 国图强 之路 。 用 马克思 主义 武装起 来的 、 而 代 表 中国最 广大 人民利益 的中国共 产党 经过 长期艰苦 卓 绝的 斗争 , 最终 推 翻 了压 在 中国/ k民头上 的“ 三座 犬 山” 从此 中 国走 上 自立 自强 之路 。怀着 同样 的爱 , 国热情和 忧患 意 识 , 以邓 小 平 同 志为 核 心 的党 的第 二代 领导集体 大胆创 新 , 使我 国“ 改革 开放富起 来 ” ,
良好 的 精 神 状 态 和 思 想 作 风 而要 做 到 速 一点 , 必 须 强化 忧 惠 意识 、 就 全局 意识 、 发展 意 识 、 旨意 识 和 创新 意识 。 索
关 键 词 : 十代 裹 ; 种 意识 三 五 中 围分 类号 : 6 D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0 4 9 2 0 ) 3 0 I 3 J 0 —5 3 ( 0 Z 0 0 10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3期
Z0 0 2年 j月
中 南 民旌 大学 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J u n Io o h Ce r lUnv r iy rNain le ( ma ie n oca c e c o r a fS ut nta iest 0 t0 aiis Hu nf sa dS iI in e) L i S
V o 2 u l 2 N 3
Ma 0 0 y2 0
贯彻 落实 “ 个代 表 ” 须 强 化 “ 种 意 识 ” 三 必 五

“五种精神”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五种精神”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五种精神”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进一步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五种精神”,既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既凝聚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宝贵经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的精神风貌,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一、“五种精神”的深刻内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五种精神”,言简意赅,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众所周知,鉴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因此,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始终一贯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拓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培育的新的社会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每走一步,都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开拓性实践中创新,才能创造和取得前人未曾取得的成就。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把握时代的特点,就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分析世界形势,了解国内大局,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因此,紧跟时代是勇于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五种精神

五种精神
不懈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在发言中认为,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不凡的英雄业绩,始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江泽民同志关于不懈奋斗精神的新概括,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思想路线与党的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革命气概与务实作风的统一。
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在讲话中指出,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宣传思想战线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要着重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理论阐述,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揭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五种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人们进一步树立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二是要加强形势教育,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强我中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三是要加强典型宣传,热情讴歌体现“五种精神”的先进人物,以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学先进、赶先进,使“五种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四是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通过对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带动人们用实际行动去充分认识“五种精神”,大力发扬“五种精神”,身体力行“五种精神”,让“五种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座谈会由人民日报总编辑许中田、求是杂志总编辑戴舟主持
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
党的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三个坚持”是“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在这一根本要求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 经济制度,鼓舞和支持社会各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开展踊跃奉献 力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根底的势必选择,也是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开展要求的重要表达。先进生产力的开展是 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亲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毫 不动摇地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看到,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充分调动 社会各方面的踊跃性、加快生产力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要踊跃 缔造条件,鼓舞和支持社会各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开展踊跃奉献 力气,鼓舞、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开展,把坚持公有制为 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进程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踊跃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实力,是加强党的执政实力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开展缔造良好的社会 气氛,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底的重要保证,也是执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第1页 共4页
中,让各种全部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 共同开展。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汲取世界文明开展 的先进成果,开展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文化 根底的势必选择,也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原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与此同时,还必需坚持“为人 民效劳、为社会主义效劳”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既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努力缔造勇于探究和敢 于创新的活泼气氛,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 提倡说理充分的指责与反指责。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 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挡。在这 种形势下,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需立足 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开展的前沿, 既坚决抵挡各种腐朽没落文化的侵袭,又努力吸取世界各民族文 化的特长。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开展水平、文化传 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行能也不应当只有一种文化。各国

价值观与方法论“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价值观与方法论“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

作者: 黄凯旋
作者机构: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7-7页
主题词: 三个代表 精神实质 内在要求 价值观 先进文化 共产党人 最广大人民 科学方法论重要思想 根本利益
摘要: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和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一、"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观纵观"三个代表"的内容,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对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展开和深化,这正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观:一切行动都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党决不存在任何自身的特殊利益。

"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进一。

思想汇报—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思想汇报—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思想汇报—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在申请入党的这段时间里,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时时刻刻都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

"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院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姓名:喻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显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包括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精神”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进一步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五种精神”,既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既凝聚了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宝贵经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的精神风貌,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一、“五种精神”的深刻内涵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五种精神”,言简意赅,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众所周知,鉴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要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因此,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始终一贯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紧跟时代、勇于创新,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拓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培育的新的社会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每走一步,都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开拓性实践中创新,才能创造和取得前人未曾取得的成就。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把握时代的特点,就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分析世界形势,了解国内大局,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因此,紧跟时代是勇于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时代不同,创新的内容也不同。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

其中理论创新具有指导和推动其它创新的作用。

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时代要求,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这两大理论的形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共产党人革命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共产党人发扬压倒一切敌人和压倒一切困难的一往无前精神,排除
万难,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仍然需要我们发扬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

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传家宝。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艰苦奋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之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没有不衰落和垮台的。

我国现在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真的富强了,赶上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有了艰苦奋斗精神,就能拒腐防变。

务求实效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

因此,时时处处注重实效、讲求实效是我们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价值追求,并要坚持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发扬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就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它要求共产党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之中,不为名不为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之,“五种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并以此支撑和推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五种精神”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历史经验,对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做出了新的概括,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怎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五种精神”也是与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它与“三个代表”都是讲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只不过“五种精神”是共产党先进性的外在表现,“三个代表”是共产党先进性的实质所在。

因此,发扬“五种精神”,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此,就必须发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做好科技创新的文章。

同时,也要积极变革不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做好体制创新的文章。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保持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也就是说,要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创新,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满足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先进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范畴,它的发展方向是由其中处于指导地位的科学理论所决定的,这种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由于处于先进文化指导地位的科学理论,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转化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勃勃生机。

因此,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民为最高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

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同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党章对党员的要求统一起来,先公后私,个人服从集体,发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永做人民的公仆,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体现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的奋斗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