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非 骨水 泥 型 全 髋 关 节 置换 术 治疗 成 人发 育性 髋关 节 脱 位 的疗 效 观 察
郭建界 ①
【 要 1 目的 : 摘 观察 非骨 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的效 果。 方法 : 顾 性分析 4 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患者的资料,所有 回 6
植体 2 0 ,经 6 4 个月的随访,总结种植 体存 留率 。 1枚 ~8 结果 : 1 枚 种植体存 留率 为 9 . %,没有发生明显的骨 吸收、骨结合 丧失和 软组织炎 症。 20 72 6 结论 : 种植体具 有独特的优势 ,在控制好 适应证 的情况下,能取得 良好 的l床效 果 。 即刻 临 【 关键词 】 牙种植体 ; 即刻种 植 ; 存 留率 中图分类号 R 8. 7 21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 8 52 1 )8 0 2 — 2 6 4 6 0 ( 21 — 1 0 0 0
良 1 ,差 1 ,优 良率达 9 .3 ; 2例 例 78 % 治疗后与治疗前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5。 P 00 ) 结论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
位效果显著 ,能有效解决 患者的行走和疼 痛问题 ,而且非骨水泥型假体具有 翻修容 易、安装简单 的特|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据传 统标准 ,在拔 牙后 ,待牙槽骨充分愈合再 行牙种植术 , 整个 过程需要 3 1 个月,在此 期间会发生一部 分骨组 织丢失和 2 吸收,且在植人种植体后,需 3 6个月的骨整合期。需 1 - 年左右 , 种植体才 能行 使咀嚼功能 ,给患者造 成了_定 的生活不便及心理 一 压力。 因此 拔除患 牙后立刻在 拔 牙创窝 内植 入 种植体 、修 复缺
股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正 常 骨 密度 患者 上 的 治疗 效 果 比 较 , Ha r r i s 评 分 厦 患 者 满 意度 也 较 低 ( P < O . o 5 ) , 大腿 处疼 痛 率 较 高 ( P < 0 . 0 5 ) 。 结 论 股 骨 骨 质 疏 松 的 患 者在 治 疗 时 , 采 用 非 骨 水泥 假 体 置 换 的 近 期 疗 效 降低 , 比 骨 水 泥 型假 体 置换 的 差 , 大腿 处 的疼 痛 的程 度 也 明 显 增 加 , 因此 , 对 于 股 骨 骨质 疏 松 的 患 者 应 选 用 骨 水 泥假 体 的 效 果 最 好 。 关键词 : 髋关节置换 ; 骨质 疏 松 : 骨水泥: 非 骨 水 泥
摘要 : 目的 股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 方法 选取 2 0 1 0 年 1月 ̄ 2 0 1 2 年1 2月在本院进行股骨骨质疏松 的治疗 的患者 1 0 0 例, 并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
分析 。 结果 股 骨 骨 质疏 松 患 者, 如 选 用 非 骨 水 泥假 体 置换 , Ha r r i s 评 分 及 患者 满 意 度 均 比 骨 水 泥 组低 ( p <O . 0 5 ) , 而 大腿 处疼 痛 率 却 比 骨 水 泥 组 高( P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 ; 与其 在 股 骨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4月第 2 6卷第 4期( 下半月)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股骨骨 质疏松 的临床治疗效 果的分析
项 宇峰 ‘ ( 】 I 名 海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 浙江 临海 3 1 7 0 1 6 )
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应用比较

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应用比较对于髋关节退化、创伤后或风湿性疾病髋关节磨损及髋关节骨折或缺血坏死等,现多选用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及康复较快及较好。
但对于选择选择骨水泥型的假体还是非骨水泥型的假体来进行治疗却争论不休。
现普遍认为使用骨水泥型的假体在置换后很少会出现肢体的疼痛,且较少发生股骨干劈裂,置换后可获得很好的髋部活动功能,并且降低了假体的翻修率。
但选择非骨水泥型的假体,其费用低,手术时间断,且不会因骨水泥而引起类似的并发症。
现分别对文献中报道的骨水泥型假体及非骨水泥型的双动头假体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分析,从中对比出两者在其中的疗效、使用年限的长短及舒适度,及其适合的人群。
标签:骨水泥型髋关节;非骨水泥型髋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比较在股骨颈骨折后,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是股骨头的缺血坏死,但对于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目前还没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Ⅲ期以上的股骨头坏死[1-3]。
曾有文献报道,用旋转截骨、髓内减压及带血管或不带血管骨移植等方法把股骨头保留下来并让它生存下去,但以上的治疗效果均不太理想[4-5]。
对于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选择的最终治疗方法,在掌握好了恰当的手术指征后,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加上正确的手术操作手法及术后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1 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其中,骨水泥由粉剂和液剂(丙烯酸粘固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双组分构成的黏结剂或骨填充剂。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是用骨水泥对骨折后的置换人工髋关节进行粘接固定,对骨折进行固定及作为药物控释载体等,骨水泥型假体对髋关节的固定是属于“机械固定”。
而非骨水泥中生物固定型的假体常用Zweymuller人工关节假体,它是由钛合金锻造出来的,具有良好的生物间相容性,能把髋关节假体与自身骨组织之间进行直接的固定。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及对疗效影响的相关研究

(e at e t f r o a dc,epeS si l f oga o nr, o ghuCt, u a rv c, n ' 4 5 0 ,hn) D p r n t pe i P o l pt n nC u t Y n zo i H n nP oi e ga m oO h s Ho a o D y y n Do n 2 9 0C ia [ sr c] jcieT bev i r rpat T ) f rteb n n rl e st B ) hn e ed nmi, ay Ab ta t Obet :oo srehpat o ls HA at o emiea d ni MD c a gst ya c n l- v h y( e h y( h a
hg e h n to e o o e c me tf e e e fB D. ri c r n otp rt e BMD au si i ee tr go swee ih rt a h s fb n e n i d lv lo M Harss oea d p so eai x v v le n df rn e in r f
6R I7w ss nf a t ihrta ra us eo I1R I2RO i r t dteB o - oecme t ee , O a i icnl hg e hn aeso td f , O , I3 D s i . h MD n n bn e n r gi y i BO t cAn w
f 键 词】髋 关 节 置 换 术 ; 密度 ; 效 ; rs 分 关 骨 疗 Har 评 i
【 中图分 类号】 8 . R6 74
【 文献标 识 码]A
【 章编 号]1 7 — 7 1 7( 一 2 — 3
髋关节置换术及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远期效果比较

髋关节置换术及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远期效果比较作者:杨洪佳周长友魏钢沈金刚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中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远期效果。
方法将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之间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观察组)与同期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对照组)的临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56.7%、53.3%,对照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分别为36.7%、30.0%。
观察组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的优良率的情况,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传统手术;远期效果[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74-02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患者中,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该病,而且具有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切口内固定术由于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一般老年患者的耐受力也明显下降,如何选取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该病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中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远期的效果临床中还无明确的资料显示[1]。
因此,为探讨临床中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远期效果,该研究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之间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与同期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选取该院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观察组)与同期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7.3±2.4)岁。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f ain i t .R翻l扫 Al te ed r ainswi e rlf cue r itr o h nei rcue o u d r n ttl i x o l l l h lel p t t y e t fmoa r trs o net c a trc fa trs wh n ewe t oa hp h a hn) dni g17 1, i nj n r ne C ia a 1 l i v
A src O jcv oaa z n u mai ecncleut o bo p n oecmettp t i r rpat b tat bot oT nl eadsm ret l i sl f iy eadb n e n—yeta hpa ho l y i y z h i ar s t ol t s
e me t tp o a i rh o lsy w s s lce .P t n s w r olwe p h i u ci n a n e n - y e t tl h p at r p a t a ee td a i t e e f l e o d u ,t e h p f n t ,p i ,mo in r n e w r o t a g ee o d tr n d n lo t e h p i g n s s d e .Hars s o e wa s d t v l a e t e t e a e t f c s o i e e t ee mie ,a d as h i ma i g wa t i d u r c r s u e o e a u t h h r p u i ef t f df r n i c e f
Cl i l dc l q ime t 医 械 临 床 ic n a Me i up n aE I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报告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根据您近期进行的骨密度测定,我们将根据结果为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
骨密度测定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风险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
测定结果如下:1. 测量部位:腰椎、髋关节2. 测量数值:腰椎T值为-2.5;髋关节T值为-3.03. 结果解读: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和世界骨质疏松症学会(ISCD)的标准,您的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出明显的骨质疏松。
腰椎T值小于等于-2.5和髋关节T值小于等于-2.5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标准,而且您的髋关节T值较腰椎T值更低,表明髋关节处的骨质疏松更为严重。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质减少导致骨骼易碎的疾病,主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绝经后、低体重指数(BMI)、低钙摄入、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酗酒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等。
根据您的个人情况,我们推测您的骨质疏松可能与绝经后激素变化、低体重指数及其他风险因素有关。
鉴于您的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出明显的骨质疏松,为了降低您的骨折风险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状,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1. 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对骨健康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摄入,可以通过食物或者膳食补充剂来实现。
2. 物理锻炼: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无氧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
3. 生活方式改变: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酗酒和吸烟。
4. 药物治疗: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将建议您开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来改善骨密度,并根据您的病情定期复查。
鉴于骨质疏松并不具备明显的自觉症状,早期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骨密度测定,我们能够对您的骨质疏松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最后,请您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查。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健康!医生/骨密度测定报告人:XXX。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4种定量指标变化及Harris评分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4种定量指标变化及Harris评分分析李锐军;蔡荣辉;何智勇【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探讨4种髋关节定量评价指标与Harri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THA患者,分别采用6 min步行测试、爬楼梯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5次坐立试验4种定量评价方法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7±6)分、(81±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定量评价指标低于正常人群水平,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6 min步行测试结果呈正相关(r=0.602,P=0.000),与5次坐立试验结果呈负相关(r=-0.397,P=0.005),与爬楼梯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4种定量评价指标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各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建议结合髋关节功能定量指标的变化开展康复训练,以更好地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09)002【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置换,髋;功能恢复;Harris评分;定量评价研究【作者】李锐军;蔡荣辉;何智勇【作者单位】528400 广东,中山市港口医院骨外科;528400 广东,中山市横栏医院骨外科;528400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2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可靠手段,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肢体跛行,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结果:7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患者发生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
结论: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假体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压疮等,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预防的。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老年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種修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疼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以及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等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理论和技术的改进,现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其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复杂,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含量高,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假体脱位、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
我科自2005年2月~2010年5月共开展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在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其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57~88岁,平均69.3岁;病程2~9年,平均4.8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12例,老年性骨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20例,髋关节肿瘤2例,类风湿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5例,双髋发育性脱位晚期1例;单侧病变者68例,双侧病变者3例;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
2024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研究进展(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
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医疗花费高等特点[3]。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普通创伤性骨折的区别主要在于,骨折部位的骨量低、骨质量差,其内固定及其植入物容易发生松动和脱出现象,骨折愈合能力也因此而下降,骨折后如果缺乏早期并且全面的治疗,很容易导致骨折后不愈合或二次骨折的发生[4]。
目前国内外对于OP的防治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已有详细的阐述[5-10]。
但聚焦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还主要以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热敷和推拿为主,物理因子的治疗又相对较为保守,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综合康复分析[11-14]。
由于OP导致骨骼变脆和易碎,骨折的稳定性可能会下降,导致骨折愈合过程变慢,医护工作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力度的过大过小都会造成康复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康复工作的难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较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和骨细胞的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折的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再次骨折的风险,过早开展康复则可能造成骨折复位不稳再次发生骨折的情况,而过迟开展康复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从而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所以需要更加细致的康复[15-17]。
本文旨在提出评估术前康复达到标准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VAS评分、充分发挥康复器具的作用、加强冲击波和水疗等物理因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康复综合分析内容,以期能对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的意义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防止二次骨折发生,以及骨折早期并且全面的康复至关重要[18]。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急性后期和康复期。
在急性期和急性后期,目的是控制疼痛,保持骨折的稳定性,限制卧床休息,并保持患者尽可能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 部骨 密度 为 ( 0 . 8 0 1 ±0 . 1 6 0 )g / c m ,在 手术 后 , 患侧 P< 0 . 0 5 ), 腰 椎 骨密 度为 ( 0 . 7 7 6±0 . 2 2 9)g / c m ,髋 部 骨密 度 为 和 髋 部 骨 密 度 均 降 低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骨质 疏松 组的腰椎 骨密度 骨密度变 化差 异大于 非骨质疏 松 ( O . 7 0 4 ±0 . 1 4 5 ) c 1 I 1 2 ,与手术前 比较 ,两个部分 的骨密度
1 . 3 统 计 学 处 理
相 关 报 道 显 示 , 随 着 人 口老 龄 化 的 加 剧 ,骨 质 疏 松 成
为 一种 隐形 的杀手 ,严重 的影 响着人 们 的生活[ 3 】 。本次研
究中结果 显示 ,老 年患者 的腰椎和 髋部 的骨密度 均有所 下
降 。相 关研究 者 曾提 出腰椎和 髋部 的骨 密度 下降可 能与手 术后 四肢 处于 无负重状 态 ,运 动量减少 ,肌 肉的收缩量 也
邢 淑 霞 ,王 凯君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整骨医院放射科 ,山东 威海 2 6 4 4 0 0 )
【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 ( T H A. C L)前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 ( B MD) 变 化情况。方法 在 手术前采取 骨密度仪对4 2 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 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 ,根据检 测
计学意义。
强直性 脊柱炎 髋关节病 变 的临床疗 效 比较 中结果显示 ,骨 质疏松 组患者 的骨密度 下 降量 明显 高于非骨 质疏松 组,原
因 主 要 是 患者 的 破 骨 细 胞 和 成 骨 细 胞平 衡 破 坏 ,导 致 骨 质
2 结
果
2 . 1手术前 后骨密 度的 总变化
在手术前 ,患侧腰椎骨密度为 ( 0 . 8 9 6 ±O . 2 1 8 ) c l I l 2 ,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5 2 4 4
J o ur na l o f CH ni c a l Me d i c a l
2 0 1 5年 9月 A 第 2卷 第 2 5期
S e p. A2 0 1 5 V o 1 . 2 No . 2 5
探讨 非骨 水 泥 全 髋 关节 置 换 术 前 后 老年骨质疏松症 患者 的骨密度变化情况
为
计学意义 ( P>0 . 0 5 )。
1 . 2 研 究 方 法
3 讨
论
在手 术前用骨密 度仪在患者 的L : 腰椎处和健 康处的髋 部 ( 大 转子 、股骨干 等 )进行骨密度检 查,手术结束后 的2 个 月后,按 上述方法重复检查 。
2 - 3 骨 质 疏 松 组 和 非骨 质疏 松 组 髋 部 的 骨 密 度 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与手术前的骨密度相比较, 两组 的髋部的骨密度均下降, 两组之间的骨密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见表2 。 表2 两组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 ± , c m2 )
表1 两组 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 ( ± ,g / c m )
置 换术 主要适 用于 陈旧性股 骨颈骨折 、慢性 髋关节 脱位 以 及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2 】 。本 次研究选取4 2 例采取非骨水泥 全髋关 节置换 术的老 年患者 ,观察 非骨水泥 全髋 关节置换
术 ( T H A. C L )前后老年骨质疏松症 患者 的骨密度 ( B MD) 变 化情 况 。
【 中图分类号】R 6 8 1
【 文献 标识 码】B
【 文章编号 】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5 . 2 5 . 5 2 4 4 . 0 2
非骨水 泥型 人工全髋 关节置 换术 又被人称 为非 骨水泥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见表 1 。 固定型 全髋关 节置换 术 ,是 指 以骨长 入多孔 表面生物 学 固 定的方法进行 固定 的一种手术 [ 】 】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
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 组,手术结束2 个 月后再进行 骨密度检测 ,比较非 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 术前 后老年 患者骨密度的 变 化 。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两个部分的骨 密 度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P <0 . 0 5 ), 与手术前骨 密度 相比较 ,两组的腰椎 骨密度均下降,两组比较,骨质疏松 组的骨密度 变化差异大于非骨质疏松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与手术前的骨 密度相比较 ,两组的髋部的骨密度均下降 ,两组之间的骨 密
度 变化 差 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结 论 非 骨水 泥 全髋 关 节置换 术后 与非 骨质 疏松 的老 年 患者 比 较 ,骨 质 疏松 的老年患者的骨密度含量降低更快,因此,在手术后要予以患者抗 骨质疏松 治疗。 【 关 键 词 】非 骨 水 泥 全 髋 关 节 置换 术 ;老 年 骨 质 疏 松 症 ;骨 密度
选取4 2 例 采取非骨水泥全 髋关节置 换术的老年患者, 所 有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5 5  ̄7 6 岁, 平均年龄 ( 6 8 . 7 ±2 . 5 ) 岁, 在
手术前检查为骨质疏松的老 年患者有2 2 例作为骨质 疏松组 ,
2 O 例为非 骨质疏松 老年 患者作为 非骨质 疏松组 ,患病 类型 包 括股骨 头无菌性 坏死 和髋关节 骨性关 节炎 ,所有 患者均
本 试验数据 均采用S P S S 1 7 . 0 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 ,计 量 减少 ,因此 ,对 骨 的刺 激也减 少,从而 容 易引起慢性骨 丢 资料采用 “ Y  ̄s ”表示 ,采用t 检 验, 以P<0 . 0 5 为差异有 统 失[ 4 ] 。伍旭辉【 5 等 在非骨水泥型 与骨水泥型全髋置换 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