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人性光辉(一)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

基于马克思人性观探讨解决矛盾冲突的路径王宗帝人在社会中必然要面对各种资源在人与人之间分配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利益问题。

一个人单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只有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矛盾冲突---小到最小的社会模式---家庭,大到最大的社会模式---人类世界。

马克思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在社会中,就必须要面对其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必然出现。

一马克思人性观主要内容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特有的本性。

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包括人的本质的论断和人性观点两部分。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前提概括为三条:现实的个人、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同时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

许多人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断等同于马克思的人性观点,这种认识是对两个概念的混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与人性观具有不同的深度与层次。

“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具有实践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从人发展的角度又把社会进步概括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观点包含了“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的观点。

人性的光辉(作文20篇)

人性的光辉(作文20篇)

人性的光辉(作文20篇)人性的光辉作文(一):人性的光辉是明亮而不刺眼的,一种能给人灿烂温暖的感觉,一种在危难时奋不顾身的帮忙,一种在阻碍前不退缩的勇气,抑或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奉献。

它是洗刷去虚伪外表而显露的最真实可贵的本色,是一种人生的高度。

透过层层历史的阴霾,追随着历史的车轮留下的印记,我看到了那个在牢狱中奋笔疾书的人。

他衣衫褴褛,披头散发,模样很是落魄但背影却格外坚定。

昏黄的烛光映衬着他坚毅的脸庞——司马迁!是你在巨大的阻碍面前无畏前进,是你应对难以忍受的酷刑依旧坚持写作,是你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史记》这部著作坚强地活了下来。

《史记》的横空出世歌唱着你生命的高度,狱中的昏暗遮不住你内心的光明,困难的阴霾挡不住你人性的光辉——它是坚强,照耀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性的光辉永不弱,它书写了坚强的赞歌。

穿过阵阵惊险的颤动,心跟随着地震的颤动而律动。

我看到了在如此危急情景下每个人或惊慌或镇定的表情,我更看到了在这关键时刻涌现出的真情。

余震的突然来袭,在这紧张之余同学们依旧没有忘记救助他人。

因脚伤而打着石膏的常钊先是受到了强智杰的保护,而后又被孙鲲等人背着护着逃出了教学楼。

在如此危急的时刻。

他们念着的却是他人的安危,在任何情景下都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

天灾无情人有情,猛烈的地震破坏不掉那份友谊,无情的命运拆不散他们连结在一齐的心。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让人们为之感动,让天地为之动容。

无论经历什么,只要大家在一齐,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再多的苦难都不算什么。

困境中凸显了这份人性的光辉——它是团结,让我们的心紧靠在一齐,传递温暖。

人性的光辉永不散,它描绘了团结的力量。

人性的光辉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了绽放这份光芒,便学会了成长。

人性的光辉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发现了生活的完美。

人性的光辉是一种生活的信念,坚守信念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世间太昏暗,生活太匆忙,只顾看脚下路的我们太过沮丧,不如抬起头来,擦亮双眼去发现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人性是一座庞大的迷宫,充满了光辉与黑暗。

在这深不可测的迷宫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善良和仁爱,同时也能目睹他们的自私和残忍。

本文将探讨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人性的光辉正义、同情心和善良是人性中最为闪耀的特质。

当我们看到他人面临困境时,常常会有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在自然灾害中,志愿者们冲向灾区,通过捐款和义务劳动为灾民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人性中闪耀着光辉,温暖着整个社会。

同时,人性中还蕴藏着创造力和进步的力量。

人类的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正是源于人们对知识与技术的探索。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家和创造者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人性中的这种光辉成就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二、人性的黑暗然而,人性也存在着黑暗面。

自利、贪婪和仇恨是人性中最为丑陋的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贪污腐败、诈骗和各类犯罪行为成为了社会的顽疾。

除了个别的犯罪行为,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性的黑暗面。

当我们经历困境时,有时我们会感到失望和绝望,对他人产生怀疑甚至仇恨。

这种仇恨心理衍生出了仇外心态和种族歧视等问题,给社会和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三、光辉与黑暗的原因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的出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环境和社会背景对人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体系有利于培养人的善良和同情心,而逆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容易引发人性的黑暗面。

其次,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也与人类的本能和生物学因素有关。

在进化的过程中,自我保护和争夺资源的本能使得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得以存在。

然而,人类拥有思想和意识,可以超越本能的束缚,选择向善并努力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最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也对人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哲学和家庭教育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规范和引导。

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有助于人性的光辉展现,而缺乏这些准则则容易导致人性的黑暗面的抬头。

马克思人性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人性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人性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产品和创造者。

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劳动活动和社会实践,而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奉献、团结和共产主义,人的价值不在于个人的私利和私欲,而在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还包括对人的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历史性的,人类不断地通过社会实践改变自己的本质和世界,实现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人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本质,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彻底实现。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强调人类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

这种人性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合作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字数:296】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更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力保障。

在当今社会,诱惑和挑战层出不穷,学生思想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和影响。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哲学家马克思发现了什么_马克思的人性论

哲学家马克思发现了什么_马克思的人性论

哲学家马克思发现了什么_马克思的人性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

那马克思发现了什么?马克思的人性论又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马克思发现了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克思发现了什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指引世界无产阶级斗争中的指明灯,最根本的就是马克思在其伟大著作《资本论》的两大发现,这两大发现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

这两发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理论之一,它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这一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马克思创造性的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完美结合在一起,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外思想家几千年的哲学基本问题,以往的哲学家要么将这两者割裂开来,要么陷入唯心论的桎梏,都没有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因此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的另外一个伟大发现就是剩余价值理论,透过这一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也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及必然走向衰亡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矛盾,可能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做出某些“让步”,但是这只是资产阶级内部调整,这改变不了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指出,无产阶级必然走向胜利,人类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人平等,人人丰衣足食的共产主义阶段,而这也是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的人性论马克思关于人性论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认识到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是不存在善恶的,任何关于人性的论述,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是片面的,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则跳出纷繁复杂的历史表面,从历史发展的本质出发,阐述了关于人性论的两个基本认识。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性理论葛晨虹【期刊名称】《齐鲁学刊》【年(卷),期】2018(000)004【摘要】人性理论研究"人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人类文化一切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所有社会的、自然的、文化的、人类生活的问题,都取决于人们对人性的见解和设定.伦理思想史上理论观点林林总总,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好生活"、"为了好生活应该怎么做"和"人应该成为什么".而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以"人应该成为什么"为前提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性涵有人的自然性等多种属性,但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并非自然性.人的理性是人性区别于动物性的标志之一,但还不是最后的本质规定.人的本质应是体现人和动物最后区别的根本属性即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是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解放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已说明,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适应环境和生存,选择什么样的文化价值系统作为自己生活的导向,构建什么样的理论体系指导社会发展,本质上和他们如何认识人性以及认知自觉程度相一致.【总页数】7页(P65-71)【作者】葛晨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 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B82【相关文献】1.人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范式[J], 杨晓新2.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当代中国“场域”——《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现实道德问题》书评 [J], 姜强强3.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冷漠现象成因分析 [J], 史秀娟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全球性与民族性互构——社会转型视野中的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 [J], 高楠5.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新拓展——《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简评[J], 林建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历史的人性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的人性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的人性观作者:尚青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性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理论核心,促进了人的道德的全面发展。

人类的真正财富在于人性的发展。

而马克思主义历史的人性观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学说的根基,是其精神视界的现实的物质基础。

本文将在探索理论出现的背景的基础上去探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人性观。

关键词:人性观;马克思主义;历史的怎样去理解和认识人的本性?这是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哲学等等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

对于人的本性的看法,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背景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人性观之前,我们先就马克思个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大的发展背景进行论述,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以及马克思所经历的事情促使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下去思考人性,发展自己的理论,推进社会的进步。

(一)《莱茵报》期间的活动经验和费尔巴哈的影响1、编撰《莱茵报》期间的活动经验在《莱茵报》担任主编期间,马克思已经开始认识到物质利益在人类社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为无产者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中,不应当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国家生活现象,而是注意到“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

2、费尔巴哈对马克思的重要影响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唯心主义体系,坚持正确理解现实的人和世界,从当下的、直接感性的存在出发,从具体的人和自然界出发,而把观念看成是现实主体的宾格,这是人的异化。

(二)流亡法国,深受法兰西的革命实践与理论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在法国的流亡生活,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推动了他思想的发展。

在这些活动,马克思感受到了无产阶级是最伟大的革命力量,是历史活动的真正的主体。

通过实践接触到现实世界,感到思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尖锐对立。

人性的光辉如何发挥人性的优势推动社会进步

人性的光辉如何发挥人性的优势推动社会进步

人性的光辉如何发挥人性的优势推动社会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光辉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集体和个体行为的基础,人性的优势在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性的光辉如何发挥人性的优势来推动社会进步,并从道德、社会关系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人们在社会规范下的行为准则。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的指引,它不仅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还能够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具备高尚道德素养的人们往往能够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性的优势体现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道德观念上。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社会事务中,秉持着诚实、正直、宽容、勇敢等道德原则的人们,能够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为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关系的重塑人性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之一。

人们需要保持和谐的相处方式,以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首先,人性的光辉使得人们具备了理解和包容的能力。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拥有不同的背景、观点和需求。

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人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以理解和包容不同意见和行为方式。

只有这样,社会关系才能够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人性的优势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协作和合作。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事情都往往需要团队的力量。

人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和问题。

通过协作和合作,人们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社会网络,增强社会各个层面的向心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人文关怀的影响人文关怀是人性的光辉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又一重要表现。

人们的关怀与热爱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首先,人性的优势使得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关注和呵护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人性光辉(一)〔摘要〕人本主义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研究成果,但其发展至现代后陷入了理论困境,迫切需要找寻出路。

而马克思人学源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并最终超越了它,是人本主义哲学摆脱困境的解药。

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情的人文关怀,在其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注重探讨人的本质,强烈批判了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异化现象,在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的基础上,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道路。

〔关键词〕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人学;超越Abstract:Humanismphilosophyisagreatachievementinwesternphilosophyhistory.But,uptomodernt imes,ithasfallenintothedilemmaintheoryandneedstolookforanoutleturgently.Marx'stheoryabouth umanderivesfromthewesternphilosophyonhumanism,andhassurmounteditfinally.Infact,Marx'sth eorycanberegardedasthemedicineswhichhelpthephilosophyonhumanismextricateitselffrompredic ament.Marx'stheoryabouthumancontainsaffectionatehumanecare.Inthecourseofdevelopment,M arxpaidattentiontoprobingintothenatureofhumanandstronglycriticizedthedissimilationlaborandth ephenomenaofhumannaturedissimilation.Moreover,onthebasisofpayingcloseattentiontohumane xistence,Marxpointedoutaroadformankindtoliberateanddevelopfreely.Keywords:westernhumanism;Marx'stheoryabouthuman;surmount在西方人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之后,人们不禁要问,人本主义哲学的出路在何方?其实,马克思人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虽然在时间上早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流派,但它仍具有总结和批判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状况的针对性,并在汲取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以巨大的优越性超越了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

一、马克思人学的形成及发展历程马克思哲学及其人学是在西方哲学的氛围中,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氛围中形成的。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肇始之时,也是马克思登上哲学舞台之际。

因此,马克思人学也是在批判近代西方人本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初探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开始思考人的活动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直接论述的是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而吸引马克思去研究两者差别的,正是在这种差别中体现出来的对个人自由的自然基础的论证。

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

马克思在分析和肯定伊壁鸠鲁提出的原子偏斜运动规律的同时,也批评了其局限性,因为伊壁鸠鲁把原子偏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看作是对必然性的绝对的逃避,是脱离世界而孤立。

马克思认为,不能用逃避现实的办法去求得人内心的宁静,这是无价值的〔1〕。

(二)马克思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分析《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已涉及到对人类解放的本质问题的分析。

他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指出,鲍威尔的错误在于他只是批判“基督教国家”,而不是“一般国家”,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相反,鲍威尔把两者混淆了起来,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解放的本质是什么〔2〕。

紧接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的思想,他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3〕就是说,无产阶级是解放全人类的物质力量,而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是通过哲学和无产阶级的结合。

(三)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及人的本质异化的批判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比较集中地对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主要表达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基础”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对工人来说完全是异己的东西,它不归工人占有,不归工人支配,反而成为资本家用来统治和支配工人的力量,而工人在这种劳动中并不能表现出自己是个人。

就是说,他在劳动中只是丧失了自己,这种丧失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时说:“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

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

自我意识的异化没有被看作人的本质的现实异化的表现,即在知识和思维中反映出来的这种异化的表现。

相反地,现实的即真实地出现的异化,……不过是真正的,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的异化的现象。

”〔4〕这样,马克思就批判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把劳动看作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在生产劳动这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科学地解决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对人的奥秘的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对人的奥秘的进一步揭示,是在《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行的。

《神圣家族》可以说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在此书中发挥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的思想,认为正是工人所从事的劳动形成了他们的革命性,并从生产劳动对社会历史的决定作用的思想中,合乎逻辑地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结论。

马克思在完成《神圣家族》后不久,就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集中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指出了这种人本主义的认识基础、社会基础和历史局限。

马克思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5〕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抽象思辨的王国,坚持唯物主义,但他没有掌握辩证法,仍然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此外,马克思对“现实的人”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

”〔6〕马克思通过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揭示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秘密,从而把人看作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历史的真正尺度,把个人的解放看作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根本改造为前提的人民群众的事业,这一事业只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能实现。

由此,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人学思想。

(五)马克思人学的发展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阐发了自己的关于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规定着人的本质等观点,还指出人性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要解放无产阶级就必须要废除旧的社会关系。

而“《共产党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7〕二、马克思人学之人文关怀维度通过梳理马克思人学的形成历程,我们看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人类解放的追求,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的批判,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

他对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则显示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可以说,马克思人学包含着深情的人文关怀。

首先,马克思人学是在对以往学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从论述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差别中论证人的自由,认为追求自由不能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实现。

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中,重新颠倒了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与人的关系,把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看作是人的存在的社会形式,并在批驳鲍威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

可以说,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非常大,但马克思没有局限于费尔巴哈,而是对费尔巴哈的学说进行了扬弃和超越,把费尔巴哈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抽象的人进入到现实的历史发展中的人,这是马克思人学的重大贡献。

其次,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批判,显示了他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极大关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并不如此,它变质了,异化了,劳动成为压迫工人、使工人成为非人的外在的统治力量。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

但是异化劳动使这一切完全变了样。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8〕这种人同人相异化的关系,就是劳动者和雇主即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关系。

这样,马克思就抓住了阶级对立这个根本问题,正是由于生产资料隶属于他人,不属于自己,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才变成了阶级对抗的关系。

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的生活状况倾注了极大的关注,他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示憎恨和愤慨,他迫切地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对工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些正是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具体体现。

最后,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作为人类最美好的发展远景,显示出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

”〔9〕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复归,是指人从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中摆脱出来,消除异化劳动带来的种种影响,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