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第三章)共65页

合集下载

第三章人性假设理论

第三章人性假设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
费雷德里克泰勒(F.W.Tailor 1856-1915)是美国古 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 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 再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 旧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 度。(作业管理上,主张科学方法、培训工人、计件 作业管理上, 作业管理上 工资;组织管理上,主张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 组织管理上, 组织管理上
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自动人: (三)自动人:(Self-actualizing man) )
Y理论 理论) (Y理论)
基本观点:人的需要是分层递进发展的, 基本观点:人的需要是分层递进发展的, 人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人有独立、自主的倾向,人的本质上是自 我激励、自我控制的, 我激励、自我控制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 标是一致的。 标是一致的。
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社会人”假设是由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梅奥提出 的 社会人: (二)社会人: 1.基本观点 1.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1)社会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社会需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2)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义,它们只能 )工作丧失了内在的乐趣和意义, 在工作中人们的社交中获得。 在工作中人们的社交中获得。 (3)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 )对团队意识比对经济报酬更重视; (4)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变化。 )工作效率随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变化。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雪恩 1960年 《组织心理学》
经济人( (一)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 1)人基本上是受经济刺激 (2)人的感情基本上是无理性的 管理策略:用经济奖酬来获得劳务和服从,注重 劳动任务的完成。 X理论概括地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泰勒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管理措施
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 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和奖励方式。
评价
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强调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有辨证法思想; 过分强调人的个性、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共性、普遍性,其结果是片面强调了管理措施的灵活性,而否定了管理的普遍性和一般规律,不利于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
复杂人假设 Schein考察了这几种对人性假设后指出:人类的最大需求并不可能都是一样的,而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不可能有纯粹的经济人,也不可能有纯粹的社会人或自我实现人。 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各种情况下采取不同反应的复杂人。
复杂人特征:Y理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他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 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人的不同需要,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模式会有不同反映。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组织和个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性假设的几种观点
自我实现人假设 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即人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人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就会有自制能力,就会调整个人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结合。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促成“自我实现的人”的产生。
Y理论
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而要看工作的条件如何,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 优质课件

第三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 优质课件

二、“社会人”的假设与孟子的性善论
• 由于用金钱去刺激工人的积极性,以人去消极适应物的泰罗 制屡屡受挫,人们就不能不再次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 着工人积极性的发挥和工效的提高?
• 1920 年,美国一家钢铁公司的人事经理威廉斯撰写了《工 人们在想什么》一书,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认为工人们根 据感情办事,考虑工作的性质胜过金钱。因此,如果不考虑 员工的心理因素,管理工作就会走向歧途。
1960年,麦格雷弋在《企业中的人的方面》提出了Y理论。Y 理论与X理论是根本对立的,内容如下:
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惩罚,具体视环境而定。 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
人们愿意实行自我表现管理和自我表现控制来完成应该完成的 目标
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 来
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 不是人的本性
• 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 “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 情心。
• “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 “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 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 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 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 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
美国麻省理工的麦格雷戈将这种人性的假设概 括为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 没有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让人领导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达到组织目标须靠外力管制 缺乏理智、不能自制,易受他人影响 目标是满足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作业答案)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作业答案)

宁波九三进修学校行政08班、工商行政091、092班管理心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目标管理: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第65页)2、管理人员良好思维品质的“四个学会”:一是指学会广泛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广度的训练);二是指学会深入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深度的训练);三是指学会快速地思维(又称思维速度的训练);四是学会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又称思维目的的训练)。

(第71-72页)3、企业的三大资源:一是人力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信息资源。

(第91页)4、心理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第152页)5、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指的是企业跨国经营。

在这一领域中,企业经营哲学与组织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第359页)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4分)1.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人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 )保持一致的过程。

A.组织B.领导者C.群体D.环境2.领导者的素质包括品质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 )四个方面。

A.管理素质B.综合素质C.心理素质D.技术素质3.领导的传统品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品质条件与人格特征定义为( )。

A.天生的B.学习的C.培养的D.社会的4.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研究把领导者行为分为面向生产与( )两个方面。

A.面向发展B.面向效益C.面向组织D.面向职工5.日本心理学家三隅二不二创建的PM领导行为类型中,把( )类型的领导行为定义为效率最差的领导行为。

A.PW型B.pm型C.P型D.M型6.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称为( )。

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

二、复杂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组织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领导方法, 根据组织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领导方法, 以提高管理效率 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 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上的个 别差异,因人、因时、因事、 别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 活多变的管理方式。 活多变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自我实现人假设
什么是“自我实现人” 一、什么是“自我实现人”假设 提出者:20世纪50年代末 提出者:20世纪50年代末 世纪50 马斯洛 阿吉里斯 麦格雷戈 “自我实现人”也叫自动人 自我实现人” 这种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 这种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们 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最 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 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
Hale Waihona Puke 麦格雷戈—Y理论 主要观点: 理论 主要观点: 麦格雷戈
1.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 标的唯一手段 3.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责任,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 任 4.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奖 人对于目标的承诺, 人对于目标的承诺 其中最大的奖赏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 赏,其中最大的奖赏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的 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 5.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来解决组织上各项问题 以高度的想象力、 以高度的想象力 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 的能力,乃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而不是少数人独具的 能力。而且普通人的智慧潜能只利用了一部分 能力。

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ppt版)

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ppt版)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
评议:
◆ “经济人〞的假设在兴旺国家一般都认为 过失了,但在开展中国家和一些中小企业还 能看到实行的一些制度和方法。影响还是相 当普遍的。
◆ “经济人〞假设和泰勒制管理原那么.也有 科学管理的成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改 变了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消除浪费(làngfèi), 提高效率。科学地分析了人在劳动中的机械 动作,制定了精确的工作方法和实行最完善 的计算和监督制。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 立。
在你心目(xīnmù)中人 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
★ 中国文化“性善论〞,紧靠文化性做人起 点太高,人人都想没有弱点,做人是逆着人 性而为,“做人“是件很难得事情,善不是人 的天性,是要培养的,这种环境使得国人逐 渐养成谨慎行事,内敛克己的民族(mínzú)性格, 都一直生活在渴望修养到达最高境界。
◆ 中国从拒绝到接受第三十五的页,共五变十六页。化告诉我们:任何
• 社会人假设----- 人际关系理论
• 1.产生的背景:〔20世纪30---50年非正代式〕群体
• 际关重系视是人调们动在生工产作积中极与性周的于围决抱的定组有织人作共成同友用员的好。在社相共会同处(sh工è,h作u认ì)的感为过情程良而中形好,成的由的人
“假设夫目好色,耳好声, 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 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
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三〕善恶二元论 人类的行为出自两个对立的来源,一个是善,一
个是恶。
上帝是善的根源,魔鬼是恶的根源;或者说,自然 界是善的根源,社会是恶的根源;或者说,理性是善的 根源,情欲是恶的根源。
人性能成为善的,也能成为恶的。人的本性中总 是混杂着善与恶两种因素,其所占的比例(bǐlì)因人而异 。在现实中,很难找到绝对的善人,或绝对的恶人, 一般都是善恶并存。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PPT资料(正式版)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PPT资料(正式版)
2、管理策略:胡萝卜+大棒。 ❖ 人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措 ) 1、必须加强对人自身的研究。
施 相 3、领导方式:专治型。 人本性虽恶,但人性是相调和而产生,是人和外界接触发生反应的,是可以经过后天努力和教化改变的。
❖ 人性本善是特殊本性的善,有四种本性
应 根据复杂人假设,对人的管理无万能不变的模式,要依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管理。
5、主张把大胆管引进理没有者经验和的新被员工管。理者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加管理,认为工
人工作动机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和经济报酬或是逃避惩罚, 故要用金钱、惩罚来调动维持工人生产积极性。
v(四)评价
❖ 不足:
❖ 1、错误的哲学基础。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把人看成非
理性、天生懒惰、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是错误的。
❖ 仁义之心,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Y理论”和“X理论”是根本对立的。
基 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多数人个人目标与 3、人在组织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环境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模式。
麦格莱戈总结了马斯诺理论,结合管理实际,提出了“Y理论”。
本 组织目标不一致。 代表人物:荀子、韩非子等儒家和法家代表思想家。
1、同一组织成员各不相同,❖不同人认有为不同管需要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无关,员工与管
的 理者有不可超越的界限。 主张下放管理权限,建立充分的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制定发展计划,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
“Y理论”和“X理论”是根本对立的。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导、控制、 不仅重视对下属的指导和监控,还要重视职工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上传下达,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和集
代表产积极性的因素 除物质外还有社会因素;

管理心理学-08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管理心理学-08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3、马克思主义关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条件
⑴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⑶人人都参加劳动; ⑷处在集体和社会之中; ⑸教育高度文明和享受能力; ⑹创造全新的人(全面发展的新人)。
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一、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体现在:
1、社会性与社会关系性方面(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活等关系);
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除了受社会规律、社会关系、社会环境 制约以外,同时也要受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生 物因素以及机体等因素的影响。
⑵1891年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 要层次——“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 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资料”。
⑶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的需要——“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个 性全面发展的需要”;列宁关于共产主义义务劳 动的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关于“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需要的决定。
3、社会活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人的复杂性体现在各种社会生活、社会生 产、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方方面面。
4、人的意识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的意识是区别于动 物的本质。 意识特征是人的目的性、计划性、语言特 征、社会特征等高度综合的概括。
5、人的社会团队性与个性; 表现了人的独立性、个别性、差异性、团 队集合性特点的统一。
6、主体性劳动
自主性 能动性 创造性
二、人的价值
1、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 (1)价值
价值即意义与作用,是中性概念。
(2)价值观
价值观是对价值的认知、看法与评价,
社会性 阶级性
系统性 主导性 层次性 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生而具有的动物的本能 B.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的本质属性是先天就有的 D. 在自然性和社会性二者中,自然性是基础,是本质
B
24
3.关于人的本质属性问题,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所以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性
B.人生目的是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所以人的本性 是自私的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 人性假设
人的本质 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
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
自动人假设与Y理论 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文化人假设与Z理论 决策人假设
1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人的本质(观点) 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
2
人的本质
1.人性:人的共同属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 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 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者少些,在兽 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7
2.人的社会属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8
人是社会的产物:
制造和使用工具
古猿

劳动




劳动关系(生产关系)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自私” 它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
谈 “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和现实
18
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社会存在
私有制出现前 私有制出现后 私有制消失后
社会意识
无自私观念 私有观念出现 私有观念随之消失
19
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 私”
自我保存的本能,是动物和人类都有的 属性,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因此不能混 同。动物遇到危险时,只会本能地反抗或逃 遁。人遇到危险时,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但当情况特殊时,人可以把利让给别人,把 害留给自己。
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 性的统一。
自然属性:人的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的特征 ——由人的肉体组织决定的 社会属性:人类社会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自 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都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
3
2.人的本质(本性):
人的属性的核心。是使人成 为人并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源所在
20
错误地把个人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 忆一忆: 什么是个人的正当利益? 什么是个人主义?什么是自私?
21
“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和现实
假如自私是人的本质的话,那么,就应该 是人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所有人、所有 人的所有举动,该都是出自自私,都是在私欲 的驱使之下的,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 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C.社会性是人的属性,而自然性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的属性,所以人的本质属性具有两重性
D.人的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 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
25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社会关系的总和:
经济关系(物质关系或生产关系) ——基础,起决定作用
4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5
1.人的自然属性: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
约; 人与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
求。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是人与其他动物的相似或相通之处。
6
人的自然属性——恩格斯
(4)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的 最高阶段,也是人的本性同动物性相区别的 一个特点
(5)劳动和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主体性
28
人的价值:指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人活着为什么
1.价值观:价值的一项构成成分,评价人生意义与人
的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 思想、事物、现象和言行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态 度与看法。 2.内容
丰富多彩 自我、政治、职业、友谊、婚恋等价值观 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
A.人生价值:人作为价值客体的价值,表现自己的 价值
B.人格价值:人作为价值主体的价值,人自身的价 值,创造价值。
29
3.几种不同的价值观:
政治关系 思想文化关系 其他的人们相互关系(社会生活关系)
26
(2)人的本质集中体现在个性方面
人性
人的本质
个性
世界观
个性:人的社会化进程的结果,主观能动性与社会
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系统、智能系统、自我调节系统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
27
(3)人的活动性与实践性是人的本性是区别 动物性特性之一
思 维
9
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生存
生产物质资料
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协作关系 交换关系 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10
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11
3.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 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它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 类特有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人的阶级性。
12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 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
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
14
4.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
15
5.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 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16
人的本质是不是自私的?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 人之初,性本恶。——荀子
17
5.“人性自原理 它错误地把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
-——鲁迅
22
1.“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 地位中生存,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 印。”这段话揭示了
A.人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B.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C.人总是阶级的人,超阶级的人是没有的 D.脱离社会的单独的、孤立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B
23
2.黑格尔认为,初生的婴儿在没有进入社会联 系时,就不是具体的人,就没有人的规定性, 没有理性。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