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02《醉翁亭记》真题训练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九年级上期末)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九年级上期末)(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1—13题。
(共8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林壑尤美/怨天尤人蔚然深秀/一枝独秀B名之者谁/莫名其妙伛偻提携/旧事重提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渐闻水声/闻所未闻D 往来不绝/绝处逢生杂然前陈/新陈代谢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泉水之旁,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便是醉翁亭。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居于秀丽的琅琊山之中,比邻酿泉之水,环境清幽景色美好。
【精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第16篇 醉翁亭记——好题精练

— 1 —【精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第16篇 醉翁亭记好题精练一、(2018云南参考试卷)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4题。
(12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云归.而岩穴暝 归:_____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第二段是如何表现“四时之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3分)4.本文重在表现“太守之乐”,但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游人之乐”和“宾客之乐”?(3分)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1~5题。
(12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 ) (2)宴酣.之乐 酣( )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不更颠乎.B .山间之.朝暮也 丈夫之.冠也 C .水落而.石出者 再而.衰 D .至于.负者歌于途 至于.斟酌损益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本文语言精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5.文章第二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
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分)— 2 —。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测试:8醉翁亭记

九年级(上)8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素养提升(1)认识文体的突破与创新。
本文创造了宋代游记散文铺排议论的模式,增强了抒情的主体性和文学色彩。
用对偶句描摹,用散句陈述,是本文行文的一大特点。
如第3段,“负者歌于途”对“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对“后者应”,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整体上是两个复句对偶,局部上则“临溪而渔”句对“酿泉为酒”,“溪深而鱼肥”对“泉香而酒洌”,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
至于“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都是遥相呼应,错落成对,造成了珠联璧合、回环咏叹之美。
(2)领略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
一是文字简练,惜墨如金。
“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
二是平易流畅,不用难字,不用典故,语言生活化、口语化。
三是委婉有致,摇曳生姿,主要表现在句式错综,表意深婉,抒情绵长等方面。
(3)体会巧用虚词的表达效果。
文中用了21个“也”字,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叙事抒情风格,于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默,在漫不经意地叙述中,有一股任性自得的惬意,舒卷自如的趣味。
文中大量“而”字的使用,起到了减慢节奏、舒缓语气、轻微转折等作用。
故事复述欧阳修被贬滁州,在做太守期间,励精图治,使百姓们过着富足的生活,他陶醉在山水美景和与民同乐之中。
[来源学科网]知识梳理[来源学科网Z|X|X|K]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F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故自号.曰醉翁也F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F原意为:山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③杂然而前.陈者F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 一词多义(1)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②临.溪而渔F____________③执策而临.之(《马说》) ____________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____________(2)谓:①太守自谓.也____________②太守谓.谁____________③权谓.吕蒙曰(《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④此之谓大丈夫也(《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3)归:①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②朝而往,暮而归.F2016____________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④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4)发:①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②苍颜白发.F____________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____________④怀怒未发.(《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5)乐:①而乐.亦无穷也F_____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____________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2)林壑尤.美尤F:____________(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_(4)峰回.路转回:_____________(5)饮少辄.醉辄F:____________(6)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____(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____________寓:______________(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______________开:______________(9)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______(10)晦.明变化者晦:______________(11)山间之朝.暮也朝F:_____________(12)野芳.发而幽香芳:______________(13)佳木秀...而繁阴佳木:____________秀:______________(14)山间之四时.也时F:_____________(15)四时之景.不同景F:_____________(16)而乐亦无穷.也穷F:_____________(17)至于负.者歌于途负:______________(18)伛偻提携....伛偻: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19)往来而不绝.者绝F:_____________(20)泉香而酒洌.洌:______________(21)山肴野蔌.簌:______________(22)杂然而前陈.者陈:______________(23)宴酣.之乐酣:______________(24)非丝.非竹.丝:___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___(25)射者中,弈.者胜弈:______________(26)觥筹..交错.觥筹:____________觥:_____________错:_____________(27)苍颜.白发颜:_____________(2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___________颓:_____________2016间:_____________(29)树林阴翳.翳:_____________(3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F:_____________2016(3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F:_____________(32)醒能述.以文.者述:______________文:______________20164. 文言虚词①环滁皆山也.______________(1)也②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①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2)其②醉能同其.乐2016______________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3)之③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①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______________(4)于②太守与客来饮于.此2016 ______________③至于.负者歌于途______________(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______________①而年又最高______________②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6)而③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④而.乐亦无穷也______________⑤朝而.往,暮而.归______________⑥而.不知人之乐______________(7)若.夫日出而云霏开______________(8)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①杂然.而前陈者2016______________(9)然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______________①射者.中2016______________(10)者②至于负者.歌于途2018 ______________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11)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______(12)醒能述以.文者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最新整理部编版九年级语文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
(12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3)行者休于树于:(4)临溪而渔渔: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答案:9.(2分)D 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中考文言文试题—《醉翁亭记》(1)

中考文言文试题—《醉翁亭记》(1)[题目]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 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解释其义。
“_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 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老了,不胜酒力,显得精神颓唐。
B. 太守醉熏熏的样子,既因酒醉,更因与民同乐而陶醉。
C. 太守被贬官至此,借酒浇愁,一醉方休。
D. 众宾欢饮,更触发了太守心中的失落感,因伤感而显得十分颓唐。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滁州老人小孩兴高采烈地游山正是体现了太守励精图治,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 写太守的酒宴:酒和菜都取材于当地,不事铺张;宴会上无丝竹管弦之盛,只行令作乐,充分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为政思想。
C. 本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写“太守醉”作陪衬,“醉”极即“乐”极。
D. 本段重在叙事,主要是写太守娱情山水,借酒浇愁,以排遣心中因政治失意的抑郁。
[题解]第1题。
考查词的辨正并释义。
答案: “临溪而鱼”一句中的“鱼”,应改为“渔”,其义是“钓鱼”(或:“捕鱼”)第2题。
考查对语句理解辨正。
答案:B第3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辨误。
答案:D。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乜。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B.太守谓谁(谓:为,是)C.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D.伛偻提携(提携:牵扶,这里指牵扶的人)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落而石出者 化而为鸟B.宴酣之乐 马之千里者C.行者休于树 皆以美于徐公D.颓然乎其间者 其如土石何1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每段开头分别用“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来标示语意的转变、场景的转移。
B.第①段描写山间朝暮的阴晴变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阐释原文“饮少辄醉”,极言太守实在不胜酒力。
D.第③段以“禽鸟之乐”“游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第Ⅱ卷(94分)1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答案:11.D 12.A 13.C14.(4分)(1)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2020年中考古诗文阅读《醉翁亭记》《聊斋志异·鸽异》《碎砚诗》真题及答案解析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6分)(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①峰回路转回:挺拔②太守自谓也谓:对…说B.①云归而岩穴明瞑瞑:管暗②野芳发而幽香芳:花C.①泉香而酒洌洌:清②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D.①而乐亦无穷也亦:也②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分析】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训练:《醉翁亭记》

【导语】成功的花⼉,其间浸透了奋⽃的泪⽔和汗⽔。
然⽽,⽤泪⽔和汗⽔就可以实现⼀切的美好。
⽆忧考整理中考语⽂⽂⾔⽂复习训练:《醉翁亭记》,⼀起来镀锡吧? 醉翁亭记 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六七⾥,渐闻⽔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故⾃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若夫⽇出⽽林霏开,云归⽽岩⽳瞑,晦明变化者,⼭间之朝暮也。
野草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穷也。
⾄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游也。
临溪⽽渔,溪深⽽鱼肥; 酿泉为酒,泉⾹⽽酒冽;⼭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丝⾮⽵,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阳在⼭,⼈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去⽽禽鸟乐也。
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下⾯注释: 1、选⾃《欧阳修散⽂选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居⼠。
宋代⽂学家,“唐宋⼋⼤家”之⼀。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蔚然⽽深秀者,琅琊()()也:树⽊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
蔚然,茂盛的样⼦。
4、峰回路转:⼭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翘起,像鸟张开翅膀⼀样,⾼踞于泉⽔之上。
临,靠近。
6、太守⾃谓:太守⽤⾃⼰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一、(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4分)(1)伛偻提携伛偻:(2)泉香而酒洌洌:(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10.下列各组加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答案】9.(1)驼背,指老年人。
(2)清。
(3)错杂的样子。
(4)就,靠近,到。
(4分。
每小题1分)10.B(3分)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分。
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2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老老少少。
伛偻:驼背,指老年人。
②句意为: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
冽:清。
③句意为:杂乱地在前面摆着。
杂然:错乱的样子。
④句意为: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即:靠近,到。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11.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样子。
句意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②句中重点词:其,大概;谓,称得上;善,善于;于,在。
句意为: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甲文内容,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结合乙文内容,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中可知,“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二、(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4 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因为本其山川④遂书以名其亭焉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1)山水之乐 (2)乐其地僻而事简B. (1)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山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和_ (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1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①像鸟的翅膀一样②情趣③根据④起名,命名。
15. B16.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 喜与予游也(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此外,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本句句意为: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由此可知,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②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由此可知,意:情趣。
③句意: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
由此可知,本:根据。
④句意: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由此可知,名:命名,取名。
15. B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蔚然、深秀。
注意译出判断的语气。
②重点词有:简、安闲。
17.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填写即可。
三、(2018年广西贺州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3分)【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
③占:占卜。
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
乙卯:农历四月初二。
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
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
⑥忭:高兴,快乐。
10.下列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B.佳木秀而繁阴秀:草木茂盛C.民方以为忧方:刚才D.甲子又雨雨:下雨11.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