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材积相容的生物量模型_胥辉

合集下载

林分生物量测定

林分生物量测定

第11章林分生物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在介绍森林生产量、生产力、生物量及森林生物量的组成与结构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林木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11.1森林生产力和生物量11.1.1概述森林生产力(Forest Prductivity)是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其他的生命(包括人类),也就没有生态系统。

森林生产力的大小是森林中植物(乔灌木和草本植物)和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等)、土壤(土壤质地、营养元素等)、气候(如光、温度、湿度和降雨等)以及人为干扰等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

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研究都靠生产力的测定提供基础资料,即从生产力的测定开始研究各种森林群落中物质与能量及其固定、消耗、分配、积累与转换的特点;因此,森林生产力的调查是正确认识、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森林生物量(Forest Biomass)是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干物质的累积量,它的测定以树木生物量测定最为重要。

森林的生物量受到诸如林龄、密度、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影响,其变动幅度非常之大。

就同一林分内即使胸径和树高相同的林木,而其树冠大小、尖削度及单位材积干物质重量也不相同。

在同龄林内,由于林木大小不同,根、干、枝叶干物质量对全株所占比率也不相似。

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森林生物量构成的多样性,一方面给生物量调查造成了许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形成长期稳定的森林结构,这为测定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其功能都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因此,采取怎样有效的方法调查森林生物量,显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

它既表明森林的经营水平和开发利用的价值,同时又反映森林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上的复杂关系。

Al_Si合金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微观组织模拟paper)

Al_Si合金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微观组织模拟paper)

摘 要凝固组织对铸件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凝固组织的控制研究,过去一般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实验周期长,使得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

随着金属凝固理论的日益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科学、冶金学上应用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对凝固组织进行准确的模拟成为可能。

本文建立了有限元(Finite Element)和元胞自动机法(Cellular Automaton)相结合的宏微观耦合的CA-FE模型,采用有限元法(FE)计算宏观温度场,元胞自动机法(CA)计算微观凝固组织形成,与宏观传热进行耦合。

在微观计算中,形核计算采用了基于高斯分布的连续形核模型,生长计算采用了扩展的KGT模型,使其适用范围由二元合金扩展至多元合金。

应用CA-FE模型模拟了Al-Si合金的三维凝固组织,并进行了热态验证实验,应用修正的数学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原始成分、形核参数、浇注条件和铸模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模拟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等轴晶和柱状晶的分布位置、比例和大小,并能较好描述凝固过程中晶粒生长情况,说明CA-FE模型是模拟凝固组织的有效模型;(2)降低原始成分Si含量以及提高过冷度是有利于柱状晶的发展,而增大形核密度是有利于等轴晶的发展,且能细化晶粒;(3)提高浇注温度,凝固组织中柱状晶增多,且晶粒明显变得粗大,而铸模外界冷却强度对铸件凝固组织的影响不大;(4)增大铸模厚度和使用冷却能力强的铸模都将使凝固组织中柱状晶比例增大,当使用冷却能力差的硅砂模时,凝固组织没有柱状晶而全为等轴晶。

关键词:有限元;元胞自动机法;数值模拟;凝固组织;等轴晶;柱状晶Abstract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sting. In the past, the method of physical experiment was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of controling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generally, however,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efforts should be put while using this method. so it is limite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etal solidification theor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d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metallurgy,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simulate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accurately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The CA-FE model was built through coupl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d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macro temperature, and the cellular automaton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with coupling the macro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In microstructure simulation, the nucleation adopts the continuous nucleation model based on Gaussian distribution, and the growth adopt the extended KGT model which fit complex alloy expanded from binary alloy.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of Al-Si alloy was simulated by CA-FE model with hot verification test.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primitive composition, nucleation parameters, casting conditions and the mold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were analysised.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1) The simulated results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size of equiaxed grain and columnar grain,and can describe the grain growth well in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so the CA-FE model is a effective model to simulate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2) Reducing primitive composition of Si element and increasing undercooling 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umnar grains, but increasing nucleation density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quiaxed grains, and can fine grains.(3) Raising the casting temperature, the proportion of columnar grain will increase, and the grains become coarse obviously,but the effect of the cooling intensity outside the mold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s slight.(4) Enlarg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mold or using the mold with strong cooling capacity, the proportion of columnar grain will increase. While using the Silica Sand mold with weak cooling capacity,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were composed with all equiaxed grains and without columnar grain.Key words:finite element; cellular automat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equiaxed grain; columnar grain目 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 引言 (1)1.2 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2)1.2.1 铸件的凝固组织 (2)1.2.2 凝固组织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1.2.3 凝固组织对铸件性能的影响 (4)1.2.4 凝固组织的控制 (5)1.3 凝固组织模拟的研究方法 (7)1.3.1 确定性方法(Deterministic Method) (7)1.3.2 随机性(概率)方法( Stochastic Method) (8)1.3.3 相场法(Phase field Method) (10)1.3.4 三种方法的对比 (11)1.4 凝固组织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4.1 国外研究 (12)1.4.2 国内研究 (15)1.4.3 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 (16)1.5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工作 (17)第二章铸件凝固过程宏微观耦合模型 (19)2.1 宏观温度场计算模型 (19)2.1.1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19)2.1.2 热传导微分方程 (20)2.1.3 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 (21)2.2 微观动力学模型 (23)2.2.1 形核模型 (23)2.2.2 枝晶尖端动力学模型 (26)2.3 耦合计算模型 (29)2.3.1 耦合计算流程 (29)2.3.2 凝固潜热处理 (31)2.3.3 固相分数的确定 (32)2.4 本章小结 (33)第三章数学模型的计算与验证 (34)3.1 实验 (34)3.1.1 实验材料 (34)3.1.2 实验设备 (34)3.1.3 实验步骤 (35)3.1.4 实验结果 (35)3.2 数值模拟过程 (35)3.2.1 网格划分 (35)3.2.2 热物性参数 (35)3.2.3 初始条件 (36)3.2.4 边界条件 (37)3.2.5 生长系数 (37)3.2.6 形核参数 (38)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8)3.3.1 模拟结果 (38)3.3.2 柱状晶生长 (40)3.3.3 中心等轴晶生长 (42)3.4 本章小结 (43)第四章 AL-SI合金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44)4.1 原始成分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4)4.2 形核参数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5)4.2.1 过冷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5)4.2.2 形核密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6)4.3 浇注条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7)4.3.1 浇注温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7)4.3.2 外界冷却强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49)4.4 铸模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50)4.4.1 铸模厚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50)4.4.2 铸模材料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52)4.5 本章小结 (53)第五章:结论 (54)参考文献 (55)致谢 (58)附录:发表的论文 (59)第一章文献综述1.1 引言众所周知,决定铸件产品机械性能的最本质因素是铸件内部晶粒在宏观上的几何形态,即铸件的凝固组织结构,包括晶粒的形貌、大小、取向和分布等情况。

南京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针对目前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中造林密度杂乱树种参差不齐的现状,选择不同立地、不同密度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杨树人工林不同立地、不同密度的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探寻南方型杨树造林密度及立地对胸径树高的综合影响,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立地指数、密度的杨树胸高曲线模型,从而,为杨树经营者的造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
国内外同类
研究概况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胸高曲线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步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根据其所采用的数学方法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俩大派。Curtis R O,Sweda T,Umemura T,Huang S,Titus S J等人分别对胸高曲线模型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Curtis R O比较了13个线性胸高曲线模型,表明Schumacher式(线性形式)的拟合效果最好;Sweda T和Umemura T等人针对某树种胸高曲线在地区的平均表现,比较了20个非线性模型,研究表明,许多上凸函数和S型函数都可以用于胸高曲线,这些函数的拟合结果(均方差、相关指数等)很接近;Huang S和Titus S在前人的基础上比较了33个线性和非线性模型,不仅得到了很多与Sweda T的研究近似的结论,而且进一步表明,4参数的胸高曲线模型不足取,3参数的模型一般要好于2参数模型。一般的,参数越多,弹性越强,但稳定性越弱。针对这一理论,王明亮与李希菲引入失拟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检验了胸高曲线模型的适度,结果表明2参数模型描述胸高曲线已经足够。
【7】沈俊强.杉木人工林收获预测模型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1989,2:22-26.
【8】蒋伊尹,李长胜.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生长模型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黑龙江),1988,3:20-24.
【9】李树奇,陈广聚.落叶松人工林生长估测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1,6(1):67-70.

基于机器学习和夏普利加法解释(SHAP)模型的饲料原料价格可解释预测

基于机器学习和夏普利加法解释(SHAP)模型的饲料原料价格可解释预测

基于机器学习和夏普利加法解释(SHAP)模型的饲料原料价格可解释预测饲料原料价格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性及其对养殖业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的解释和预测,这就给养殖户和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基于机器学习和夏普利加法解释(SHAP)模型,来解释和预测饲料原料价格。

一、引言价值预测是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常见问题,然而,将其应用于饲料原料价格的预测却是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

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

而机器学习和SHAP模型则是近年来兴起的预测和解释模型,它们能够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并解释每个特征对预测结果的贡献程度。

因此,本文将应用机器学习和SHAP模型来解释饲料原料价格的可解释预测。

二、机器学习算法在饲料原料价格预测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学习数据的模式和潜在规律,来预测未来的结果。

在饲料原料价格预测中,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历史价格数据、天气数据、政策数据等来训练模型,并预测未来的价格。

1. 数据预处理在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饲料原料价格预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首先,将历史价格数据、天气数据、政策数据等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进行数据清洗和特征工程,包括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和特征选择等。

最后,将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2. 模型选择和训练在饲料原料价格预测中,可以选择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建立,包括线性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训练,并利用训练集进行参数调优和模型优化。

3. 模型评估和预测训练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

可以使用交叉验证、均方误差等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

然后,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

三、夏普利加法解释模型在饲料原料价格预测中的应用夏普利加法解释(SHAP)模型是一种解释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结果的方法。

材料化学___(宿辉)___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___(宿辉)___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1. 0K 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0T lim →ΔS *(T )=0(J·K -1)或*S (完美晶体,0K )=0 J·K -1 2. 3. 化学势 4. 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及渗透压5. 液-气 固-气 固-液 液-液 固-固 固-气界面 液-气界面6. > > >7. 第一类电极(金属电极、气体电极)、第二类电极(金属-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氧化还原电极。

8. 自由度 组分数 相数 2+-=p c f二、名词解释拉乌尔定律指气液平衡时稀溶液中溶剂A 在气相中的蒸气压p A 等于同一温度下该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A p 与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x A 的乘积。

亨利定律指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易挥发溶质B 在平衡气相中的分压p B 与其在平衡液相中的摩尔分数x B 成正比。

化学反应并非都是由反应物直接生成生成物,而是分若干真实步骤进行的,这些步骤称为基元反应。

速率与反应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这一规律称为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其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为反应物的系数。

稳态近似处理指假定中间物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处理方法。

相图又称平衡状态图,是用几何 (图解)的方式来描述处于平衡状态下,物质的成分、相和外界条件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当电化学系统中有电流通过时,两个电极上的实际电极电势将偏离其平衡电势e φ,这种现象称为电极的。

三、简答题1. 亚稳状态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如过饱和溶液、过冷熔体,但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期存在。

亚稳状态能长久存在是动力学原因,虽然从热力学角度考虑,亚稳状态有自发变成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实际进行中需要克服一定的活化能,如果活化能太高,过程进行的速度就很慢甚至为零,因此体系就能长期处于亚稳状态。

生产中经常遇到亚稳状态,有时需要保护,有时需要破坏,如非晶体材料制备就是将材料高温熔融后迅速冷却,使晶格排列长程无序,从而形成非晶态亚稳结构,使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决定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决定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3•【字号】宿政发[2014]97号•【施行日期】2014.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决定(宿政发〔2014〕9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暂行办法的通知》(宿政办发〔2003〕116号)要求,我市对2012年以来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生产、科研等领域撰写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征集与评选。

经评审,决定对“纳米摩擦中极性有机分子超薄膜的结构、对称性及能量机理”等100篇优秀学术论文授予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60篇。

这批优秀学术论文是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经济建设与科研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获奖同志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再创佳绩,为提高我市科技进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宿迁市人民政府2014年7月3日附件宿迁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10篇)1.题目:纳米摩擦中极性有机分子超薄膜的结构、对称性及能量机理完成人:张兆慧李海鹏韩奎单位:宿迁学院中国矿业大学2.题目:硅纳米线表面Si/SiO2的缺陷研究完成人:崔磊夏炜炜王帆单位:宿迁学院扬州大学3.题目:洋河大曲中抗胁迫酵母菌的筛选及生物特性初探完成人:周新虎陈翔张龙云单位: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4.题目:宿迁市水稻纹枯病连年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完成人:程玲娟单位:宿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题目:泗阳地区南方型杨树适宜采伐期的确定完成人:李宝华程龙飞王玉娟单位:宿城区林业中心宿迁市林业技术指导站6.题目:Saprolegnia australis R. F. Elliott 1968 infection in Prussian carp Carassius gibelio (Bloch,1782)eggs and its control wi th herb extracts(鲫鱼卵水霉病及其中草药控制)完成人:曹海鹏欧仁建李国祥单位:泗洪县水产局7.题目: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联合肝动脉肝固有动脉与髂内静脉重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完成人:管小青陈焰顾书成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8.题目:Perioperative anaesthetic management of penetrating neck injury a ssociated with Rh blood type in a young adult(颈部贯通伤合并Rh 阴性血型成年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和文献综述)完成人:汪涛周业庭石教辉单位:沭阳县人民医院9.题目:干预CD137-CD137L轴对ApoE-/-小鼠NFATc1表达的影响完成人:杨海兵严金川苏红玲单位:泗洪县分金亭医院10.题目:二进制序列非周期相关函数的新下界完成人:周克元黎宏伟单位:宿迁学院二等奖(30篇)1.题目:反复荷载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完成人:蒋连接袁迎曙单位:宿迁学院2.题目:污水处理技术问答(专著)完成人:蒋克彬彭松高方述单位:宿迁市清源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3.题目:有机分子超薄膜的结构对摩擦的影响完成人:张兆慧韩奎曹娟单位:宿迁学院中国矿业大学4.题目:汽车扭杆弹簧模拟装车试验新型检测设备完成人:邱绍虎陈爱武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方圆机械有限公司5.题目:一种带完整性验证的数据聚集隐私保护算法完成人:石鲁生秦小麟单位:宿迁学院6.题目:γ-AlOOH nanorods synthesized via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their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ies(γ-AlOOH纳米棒的水热法合成及其光吸收特性)完成人:傅小明单位:宿迁学院7.题目:招标投标全程电子化技术集成及应用完成人:孙登怀刘宝春张本松单位:宿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8.题目:水蛭养殖池塘生物组成与生长条件的研究完成人:丁辰龙蔺玉华王信海单位:宿迁市农科院9.题目:新型菇菜连棚共生模式对环境因子影响的研究完成人:张黎杰姜若勇王夏雯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10.题目:超声波法对肠衣中氯霉素的降解研究完成人:曹天亚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1.题目:水杨酸处理对金钱草光合特性研究完成人:王晓立韩浩章张颖单位:宿迁学院12.题目:基于飞信技术开发的天气检测预警平台完成人:沈伟吴杰王文清单位:宿迁市气象局13.题目:宿迁市酸雨发生规律的分析与研究完成人:姚海涛王清富单丽琴单位:宿迁市气象局泗洪县气象局14.题目:神经外科113例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完成人:林光霞李敏许彩云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15.题目:脊柱围手术期深静脉栓塞症的预防和护理完成人:徐娟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16.题目: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危险因素对比研究完成人:熊方令刘保华蔡旺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17.题目:悬吊辅助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2例完成人:郑向欣管小青吴骥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18.题目:二维超声斑点追踪评价冠心病心衰患者生脉注射液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完成人:马成彬章加宝李东野单位:沭阳县中医院19.题目:集束化管理对胸部外伤术后合并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完成人:唐小宇郑瑞强颜怀安单位:泗阳县人民医院苏北人民医院20.题目: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多西他赛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完成人:沈康黄新恩单位: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21.题目:甘露聚糖肽联合T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完成人:颜怀安沈康黄新恩单位:泗阳县人民医院22.题目:自制麦克风光棒联合导管芯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完成人:倪绍端马从学张继如单位:泗阳县人民医院23.题目: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完成人:史中亚胡奋强陈勇单位:泗洪县中医院24.题目:自制器械在腹腔镜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完成人:张成辉臧光炬宋体松单位:泗洪县中医院25.题目:手足口病合并脑膜炎的早期预测因素分析完成人:施学文闫钢风邵雷单位:泗洪儿童医院26.题目:无射线接触体外数字伤椎定位结合探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完成人:汤长华张晓慧周晓宇单位:泗洪县人民医院27.题目:碎石宝煎剂对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肾血流指数的影响完成人:宋志勇朱子军邹传兵单位:泗洪县中心医院28.题目:血清氟与骨密度和骨钙素关系及其基准剂量完成人:臧红飚刘湘琳向全永单位:泗洪县疾控中心29.题目:Scattering by a conducting elliptic cylinder coated with a nonc onfocal homogeneous anisotropic shell(导体椭圆柱体涂覆均匀非共轴各向异性介质材料对垂直入射波的散射)完成人:毛仕春崔磊吴振森单位:宿迁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0.题目: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tarlikeness and Convexity of Ord er(阶为α凸性与星形函数的一些充分条件)完成人:仓义玲刘金林单位:宿迁学院扬州大学三等奖(60篇)1.题目:膜分离技术在尾酒中的研究及应用完成人:周新虎陈翔丁晓斌单位: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2.题目:基于有限元法的局部损伤悬臂梁的裂纹监测完成人:王玲娟单位:宿迁学院3.题目:提高涤纶膨体变形长丝断裂强度初探完成人:胡子坡单位:泗阳好易纺织科技有限公司4.题目: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完成人:孙小荣张书华徐爱功单位:宿迁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题目: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研究完成人:马静王振波赵才全单位:宿迁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6.题目:骆马湖水质现状的主成分分析及保护对策完成人:孟繁丽薛俊范国荣单位: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7.题目: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试验研究完成人:罗海艳李琪王振波单位:宿迁学院扬州大学8.题目: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完成人:刘美侠孙延永单位:宿迁学院9.题目:物元分析法在水质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完成人:曹毅单位:宿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0.题目:一种新颖的双升压/双降压式AC/AC变换器完成人:陆超陈家伟袁静单位:宿迁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1.题目:序列模式挖掘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完成人:李亮单位:宿迁学院12.题目: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以地源热泵技术在宿迁地区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为例完成人:夏玲玲耿全飞单位:宿迁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宿迁分院13.题目:关于宿迁达源农电公司降损节能提高供电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途径的初步探讨完成人:钟耀伟单位:宿迁供电公司14.题目:克氏原螯虾精子竞争研究完成人:XXX 韩晓磊江军单位:泗洪县水产局常熟理工学院15.题目:宿迁市玉米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完成人:陈之政何景瑞韩必荣单位: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16.题目: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小麦发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完成人:何景瑞陈之政韩必荣单位: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17.题目:水杨酸对番茄幼果期耐弱光性的影响完成人:韩浩章王晓立单位:宿迁学院18.题目:浅谈猪日粮中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行性完成人:曹崇海单位:沭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题目:宿迁市耕地土壤肥力演变及培肥措施完成人:祁石刚单位:宿迁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20.题目:多效唑对夏秋季番茄穴盘苗质量的影响完成人:董正权许会会王辉单位: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平度市农业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1.题目:宿迁市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完成人:吕娟姜绪安房凯单位:宿迁市水利局22.题目:苏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完成人:周莉尚兆班顾启花单位:宿城区农业委员会宿城区水产站23.题目:不同浓度的新高脂膜对月季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完成人:王芳缪森孟令松单位:宿迁学院24.题目:西瓜两段砧双贴嫁接穴盘育苗技术完成人:XXX 刘祖宁彭光顺单位:沭阳县潼阳镇潼南村XXX西瓜专业合作社沭阳县梦溪中学25.题目:MRI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完成人:牛磊朱蒙蒙王明皓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6.题目:术后辅助化疗对老年Ⅱ期具有高危因素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完成人:朱信强姚云峰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7.题目: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完成人:惠本军方月刘相佟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28.题目: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完成人:惠本军张庆桥陈东民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9.题目: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在晚期胆道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完成人:刘加宁朱美玲张子久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30.题目:R型垫在压疮高危患者30°斜侧体位更换中的应用完成人:王学红吴情袁静秋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31.题目:胆囊腺肌瘤病的MRI诊断完成人:朱蒙蒙牛磊徐峰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32.题目:食管黏膜活组织检查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探讨完成人:张子久臧其威江小玲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33.题目: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完成人:戴宁凰陈伟郑中锋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34.题目:喉返神经损伤原因及预防完成人:管小青顾书成吴骥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35.题目:全科医学发展与医患关系:中澳对比研究完成人:王建李一童张梅芷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北京市海淀区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36.题目:椎弓根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完成人:庄冠军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37.题目:独活挥发油灌胃对兔膝骨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完成人:乙军周业庭潘武单位:沭阳县人民医院38.题目:假性Meigs综合症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完成人:廖谦和胡树红段焕元单位:沭阳县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39.题目: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并发出血的原因及对策完成人:仲超祥胡玉超单位:沭阳县中医院40.题目: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完成人:张斌李中连张春雷单位:沭阳县中医院41.题目: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F、CYSC和MMP-2,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完成人:李兰亚张以来姚加平单位:沭阳县中医院灌云县人民医院42.题目: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8、IL-18和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完成人:张春雷章红梅单位:沭阳县中医院43.题目: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50、A242和Hcy检测的临床意义完成人:葛玉兵史硕达单位:泗阳县人民医院44.题目:刃针神经触激术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完成人:史中亚朱冬承胡奋强单位:泗洪县中医院45.题目:控制轮状病毒院内感染的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完成人:陈娟彭兰兰金绍梅单位:泗洪儿童医院46.题目:手足口病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及临床分析完成人:陈向前施学文曹青单位:泗洪儿童医院47.题目:腹腔镜下内外环联合修补术治疗小儿复发疝163例报道完成人:张冬黄永单位:泗洪儿童医院48.题目:2006年至2011年泗洪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与原因分析完成人:戴文献刘金双张建单位:泗洪儿童医院泗洪县妇幼保健所49.题目:胰岛素干预对化疗中糖耐量异常患者近期血糖的影响完成人:姜波王银芹单位:泗洪县康复医院50.题目: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完成人:裴兵单位:泗洪县人民医院51.题目:小剂量雷米芬太尼辅助颈丛阻滞在甲状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完成人:沈丽娟裴家理单位:泗洪县中心医院52.题目: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麻醉管理完成人:沈丽娟裴家理单位:泗洪县中心医院53.题目: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完成人:沈家泰王峰樊恒单位:宿迁市中医院54.题目:龙家俊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完成人:蒋文波单位:宿迁市中医院55.题目:江苏省泗洪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人:张明访刘伯臧红飚单位:泗洪县疾控中心56.题目: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完成人:鲍诗娥窦连军单位:宿迁市工人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57.题目: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to a non-positive elastic beam epuation with both ends fixed(弹性梁方程正解的存在性及其应用)完成人:陆海霞孙莉孙经先单位:宿迁学院江苏师范大学58.题目:强拟连续与强拟Si分离性完成人:吴耀强单位:宿迁学院59.题目:虚拟技术在计算机专业项目实训中的应用完成人:张举单位: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60.题目:突破函数图像变换的数学难点完成人:赵加营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

2009[01]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和研究进展

2009[01]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和研究进展

第45卷第8期2009年8月林业科学SCIE NTI A SI LVAE SI NIC AE V ol 145,N o 18Aug.,2009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3罗云建1,2 张小全2 王效科1 朱建华2 侯振宏2 张治军2(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摘 要: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 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相对生长关系;生物量-蓄积量模型;生物量估算参数中图分类号:S71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9)08-0129-06收稿日期:2008-03-21。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 B3J1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 ZCX 2-Y W -422-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7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 BB200700X )。

3张小全为通讯作者。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s and Their ProspectsLuo Y unjian 1,2 Zhang X iaoquan 2 W ang X iaoke 1 Zhu Jianhua 2 H ou Zhenhong 2 Zhang Zhijun 2(1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Urban and Regional E 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 co 2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21Research Institute o f Forest E 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 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Abstract : T w o widely accepted methods for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i.e.biomass function and biomass factor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where biomass function includes biomass allometric equation and biomass 2v olume m odel.Based on these analyses ,the prospect in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in China was proposed :1)collection and com prehensive studies of em pirical biomass allometric equations ;2)definitions ,rules and uncertainties of estimation of biomass factors ;3)development of a biomass estimation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 frequently used methods and 3S technologies.K ey w ords : forest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s ;allometric relationship ;v olume 2biomass m odel ;biomass factors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全球气候系统、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W oodwellet al .,1978)。

多流形结构数据建模与应用研究

多流形结构数据建模与应用研究

多流形结构数据建模与应用研究胡一帆;胡友彬;李绍辉;赵阳【摘要】研究多流形结构的复杂数据的聚类方法,在流形学的基础上提出种子生长模型。

对一维和二维多流形结构数据的建模和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类似的混合子空间聚类问题。

以工业测量中的实例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实验结果达到工业测量的目的,验证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Studies the clustering method of multiple manifold structure complex data, and proposes the seeds growth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manifold learning. One-dimensional and two-dimensional multiple manifold structure data modeling and thei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similar mixed subspace clustering problem. Takes the living example in Industrial measurement a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for modeling, the result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industrial measurement,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普及版)》【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多流形数据;种子生长模型;评判指标;子空间聚类【作者】胡一帆;胡友彬;李绍辉;赵阳【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 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 211101;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 211101;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数据不断产生,以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成为了诸多问题成功解决的关键,涌现出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5期1999年9月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 U RN AL OF BEI JI NG FO RES T RY U N IV ERSIT YV ol .21,No .5Sep .,1999一种与材积相容的生物量模型*胥 辉(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650224,昆明;男,39岁,博士)摘要 从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容性出发,本研究构造了与材积相容的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用4个指标对新建生物量模型进行了评价并与CA R 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明显高于CA R 模型.关键词 生物量,回归模型,相容性中图分类号 S711;S7581999-01-10收稿*林业部1996~1997重点课题的部分内容A Biomass Model Compatible with VolumeXu Hui(Forest Res ources Faculty ,Southwest Forestry Coll ege ,Kunming 650224,P .R .C hina )ABSTRAC T The biomass model of each component compatible w ith volume model w as con -struc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atibility of biomass model and volume model .Each compo -nent biomass model w as appraised w ith four indexes .Further comparison of new biomass model w ith CAR model showed that new model give mo re accurate estimate of biomass than CAR mod -el .KEY WORDS biomass ,regression model ,compatibility森林生物量代表森林的第一生产力,它在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森林与气候关系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一直为世界生态学家和林学家所重视.自1964年芬兰及瑞典首先提出全树利用后,发达国家逐步已将森林生物量调查作为森林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开始了生物量模型的研究,先后提出了不少生物量模型,如CA R 模型、VAR 模型等.这些模型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或调查者所推崇,在生物量调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模型结构的原因,使得模型中自变量的个数太少,从而丢失了建模中许多信息,导致模型估计精度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与材积相容多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旨在提高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精度并与材积表相容.1 模型结构设计在以往的生物量模型研究中,以CAR (Y =aX b )模型[1]和VAR (Y =aX b e cX )模型[2]结构DOI :10.13332/j .1000-1522.1999.05.007形式最为普遍.正如上面所述,由于模型结构形式对自变量个数有很大的限制,从而丢失了建模中的许多信息,导致模型估计精度降低.尤其在生物量模型中,仅靠一二个自变量很难控制模型的估计精度,尤其是枝、叶部分精度就更没有保证.因为树木枝和叶的重量受树木本身大小、林分密度等因素影响很大,欲提高模型估计精度,必须考虑树冠因子,如冠幅、冠长.另外,由于树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树干占了绝大部分,而树干生物量与树干材积实际上只相差一个密度换算系数.因此如何与材积兼容,使得生物量模型与材积模型相容,也是设计生物量模型应考虑的一个问题.模型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设两个分量的重量分别为W 1和W 2,其对应的体积为V 1和V 2,假定它们之间满足关系式W 1/W 2=k V 1/V 2,即两个分量的重量之比与体积之比成比例(k 为常数).如:冠绝干重/干绝干重=k ×冠体积/干体积,则:冠绝干重=k ×(干绝干重/干体积)×(冠体积/干体积)×干体积.其中,干绝干重/干体积=基本密度(b ),为一常数,冠绝干重=k ×b ×(冠体积/干体积)×干体积.假设冠体积/干体积可表示为f (D ,H ,W c ,L )一个函数关系,则: 冠绝干重=f (D ,H ,W c ,L )V (1)式中,W c 为冠幅.同理:枝重、叶重、总重都可以用模型(1)表达.树干、木材、树皮仅考虑胸径和树高因子,模型的一般结构形式为: W =f (D ,H )V (2)式中,V 从材积表中查得(模型在应用时).从模型(2)一般结构形式可以清楚看到,树干、木材和树皮的重量等于树干材积乘上一个相应的密度转换系数,该系数与密度(b )有一定的区别.密度(b )是单位体积物体的绝干重量,就具体某一树种的某一样木而言,其测定值是一常数,而密度转换系数f (D ,H )是模型估计数字,它随样木大小变化而变化.那么f (D ,H ,W c ,L )和f (D ,H )的具体形式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知道这些自变量与各分量(树干、木材、树皮、枝、叶、树冠、总重)都满足相对生长关系;另外,当模型存在异方差时(已证明生物量模型中存在异方差),自变量间采取相乘的形式要比相加的形式好[3].为此,可将f (D ,H ,W c ,L )和f (D ,H )表示为各自变量或组合变量幂函数相乘的形式.2 模型的建立对于总量、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而言,自变量除考虑D ,H 外,还应考虑冠幅(W c )、冠长(L )和冠体积(W c 2L ),树干、木材和树皮只需考虑D 和H .对长白落叶松、冷杉、椴树各分量生物量模型进行了研究,经模型筛选,最后得到3个树种各分量生物量模型:W 总=c 1H c2(W c 2L )c3V (3)W 干=c 1D c 2V (4)W 木=c 1D c 2V (5)W 皮=c 1D c 2V(6)W 冠=c 1H c 2(W c 2L )c3V (7)W 枝=c 1H c 2(W c 2L )c 3V(8)33第5期胥 辉:一种与材积相容的生物量模型W 叶=c 1H c 2(W c 2L )c 3V(9)3 模型评价指标本研究用以下4个指标对上述7个生物量模型进行评价:总相对误差 R S =∑y i -∑ y i∑ y i×100%(10)平均相对误差 E 1=1n ∑(y i - y iy i )×100%(1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 E 2=1n ∑y i - y i y i×100%(12)参数变动系数 C ′i =S c ic i×100%(13)式中,y i 为实测值, y i 为估计值,n 为样本容量,c i 为回归模型中第i 个参数的估计值,S c i 为第i 个参数的估计值的标准差.前3个指标是反映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指标,其中R S 与E 1指标可以反映出回归模型系统偏差的情况,E 2指标能够反映出每个样点距回归曲线的相对平均误差,参数变动系数反映模型的稳定性.需特别指出的一点是,通常将相对误差定义为: 相对误差=(观测值-期望值)/期望值在实际抽样调查中某一变量的真值是得不到的,但可以通过样本进行回归估计,得到该变量的数学期望的估计值(回归模型估计值).为此,在本研究指标体系中,用回归估计值代替期望值.4 模型检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件系统(SYSTAT )对3个树种各分量模型进行参数拟合并计算各种评价指标,将拟合与计算结果分别列入表1~3.表1 落叶松各分量模型参数及指标T ABLE 1 Parameter estimate and fitting indexes for the total and component biomass model of Larix分量c 1c 2c 3c 1/%c 2/%c 3/%R S /%E 2/%E 1/%总量1208.9383-0.42180.08664.15-5.2412.34-0.03365.00-0.626树干426.89330.00490.1814.610.00790.52-0.001木材345.13130.03831.4014.270.06722.79-0.013树皮 93.2140-0.236210.05-16.71-0.825618.370.068树冠1916.4919-1.75660.431323.92-7.2714.33-1.004023.56-4.467树枝1165.6107-1.66600.435222.62-7.2513.430.762924.83-3.971树叶1005.7167-2.02860.384129.91-7.9820.74-8.087027.08-5.885 从表1~3中可以看出:树干、木材、总量、树皮的平均相对误差E 1均在0.7%以内,树冠、枝、叶在6%之内;总相对误差R S 在0.9%以内(总量、树干、木材、树皮),树冠、树枝、树叶除落叶松为-8.09%和椴树叶为8.31%外,其余均在3%左右.说明所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无系统偏差.从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E 2指标上看,树皮、树冠、树枝和树叶其幅度范围为7.79%~28.10%;总量、树干、木材均在5%以内.参数的变动系数和统计指标各树种的规律是一致的,34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1卷 表2 椴树各分量模型参数及指标TABLE 2 P arameter estimate and fitting index es for the total and compo nent biomass model of T ilia分量c 1c 2c 3c 1/%c 2/%c 3/%R S /%E 1/%E 2/%总量600.5595-0.20050.072714.61-40.1225.731.2057-5.0E 63.62树干419.7141-0.0022-0.1420.61-0.02074.0E 60.07木材289.11090.04973.3321.280.54871.0E 61.60树皮166.4641-0.2399-16.3421.61-2.6549-7.0E 67.79树冠216.8637-1.04870.378173.05-38.3524.745.1780-6.0E 618.09树枝171.4304-1.25850.490772.35-31.6218.843.06158.0E 517.73树叶107.7168-0.60370.0532105.89-96.57254.908.3107-4.0E 628.10表3 冷杉各分量模型参数及指标TABL E 3 Parameter estimate and fit ting index es fo r the total and compo nent biomass model of Spruce分量c 1c 2c 3c 1/%c 2/%c 3/%R S /%E 1/%E 2/%总量1051.8568-0.39500.05759.92-18.2940.95-0.2433.0E 65.16树干366.6344-0.01591.12-20.26-0.022-1.0E 60.82木材234.15130.04433.19-20.660.069-3.0E 62.33树皮166.2169-0.235817.13-20.87-0.5114.0E 612.54树冠1625.2758-1.19560.498538.53-18.6545.27-2.042-1.5E 520.55树枝677.1475-1.12730.664040.66-20.8735.86-1.505-4.0E 521.72树叶1457.4148-1.33390.129246.38-20.12210.17-4.3521.3E 525.29即总量、树干、木材、树皮的估计效果优于树冠、枝和叶;在总量、树干、木材、树皮4个分量中,以树干和木材的估计效果最好,总量次之,树皮相对较差;在树冠、枝和叶3个分量中,以树冠估计效果最好,枝次之,叶相对较差.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树木树冠部分的生物量受树冠的形状、大小和饱满程度以及树木长势的影响很大,而这些因素是随气候、生境的不同而变化的,因此造成了树冠部分生物量变动范围很大;另外,在生物量调查中,树皮和树冠部分的数据采集采用的是抽样方法,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使数据的变动范围增大,也影响了模型的拟合和估计效果.要想提高模型的精度,只能是加大样本单元数.5 模型对比分析由于在模型中引入了材积变量和树冠变量,使得各分量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与预估精度比常规的CAR 模型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下面给出落叶松、椴树、冷杉的两类模型比较结果.各分量CAR 模型统一采用W =c 1(D 2H )c 2形式.首先,将长白落叶松表1和表4做对比,新建模型7个分量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CAR 模型,新建模型7个分量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由23.82%减小到14.59%,其中树干减小程度最大,由11.37%降至0.53%,说明新模型的曲线与样本点基本完全切合.这主要是由于引入了树干材积变量的缘故.R S 指标除树叶外,其余分量新建模型均小于CAR 模型.但是在平均相对误差E 1指标上CAR 模型略优于新建模型.从新建模型表2与CAR 模型表5对比结果看,新建模型7个分量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CAR 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指标E 1新建模型全部小于CAR 模型;总相对误差R S 指标在树皮和树叶上,CAR 模型略优于新建模型,其余分量都不如新建模型.35第5期胥 辉:一种与材积相容的生物量模型表4 落叶松各分量CA R模型总体检验结果TA BL E4 Validation of CAR model for Larix total biomass and its components with total sample trees 分量R S/%E1/%E2/%总量4.637055-0.40839113.155136树干2.5906100.01776011.369256木材2.619507-0.00269212.279871树皮1.8975700.09897021.090223树冠5.621829-1.72259535.740364枝6.937584-1.48997136.283352叶0.455272-2.51736236.856049表5 椴树各分量CAR模型总体检验结果TA BL E5 Validation o f CAR model for Tilia to tal biomass and its components with total sample trees 分量R S/%E1/%E2/%总量3.1763400.00004711.889096树干1.704196-0.00002411.217164木材2.4460980.00003610.782116树皮-1.609740-0.00001113.359662树冠9.1085540.00126027.398376枝8.8722690.00005629.841213叶6.103452-0.00000933.615532表6 冷杉各分量CA R模型总体检验结果TABLE6 Validation of CA R model for Spruce total biomass and its components with total sample trees分量R S/%E1/%E2/%总量1.384924-0.0000107.852207树干1.098194-0.0000116.378019木材1.218979-0.0000037.173603树皮0.551741-0.00000812.499476树冠0.5385710.00001222.341208 枝0.732913-0.00002622.931881 叶-0.6415480.00002225.757198 冷杉新建模型与CAR模型比较情况基本与落叶松、椴树相符.各项评价指标见表3,6.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的认为,新建模型各分量的拟合精度和预估精度都比通常应用的CAR模型有显著的提高.6 结 论(1)对于不同树种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应该根据数据,结合选型方法,选出最佳模型.根据我们现有的数据,选出的落叶松、冷杉、椴树总量、树冠、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为:W=c1H c2(CW2L)c3V;树干、木材、树皮生物量模型为:W=c1D c2V.(2)各分量生物量模型在各项评价指标上普遍比常规的CAR模型有明显提高.(3)在生物量模型中引入材积因子,使生物量模型与树木材积相容.(4)从各评价指标看,各分量生物量模型排名次序为,树干>木材>总量>树皮>树冠>树枝>树叶.致谢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林科院唐守正院士的指导,特此致谢.参考文献1 Kittredge J.Estimation of the Amount of Folige of T rees and S tand.J For,1944,42:905~9122 Ruard G parison of Constant and Variable Allometric Ratios for Estimating Popu lus tremu l oides Biomass.For S ci, 1987,33:294~3003 J L克拉特.用材林经理学———定量方法.范济洲等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 胡 涌 李明志) 36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1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