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1 目的保证标准物质(包括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准溶液、储备液)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检测室标准物质(包括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溶液、储备液及标准菌株)。
3 期间核查方法3.1 核查内容3.1.1储存条件核查3.1.2量值核查(标准试剂)3.2 操作3.2.1储存条件检查检查标准物质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3.2.2量值核查3.2.2.1标准物质①重新配制与正在使用标准溶液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②重复上机测定6次新配制标准溶液,以正在使用标准溶液上机测定的结果作为真值对新配制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③查看谱图中是否有影响目的物分析的杂峰。
④计算新配制标准溶液与正在使用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差值。
⑤对新配制标准溶液进行t 检验提出检验假设,H 0 : x =µ⑥根据新配制标准溶液测定结果和正在使用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统计量式中:x ——新配制标准溶液六次测定结果平均值;x -μt =Rµ——正在使用标准溶液的浓度;R——极差值;⑦在95%显著水平下,查t分布表,得tΔƒ临界值。
⑧比较计算的t值与tΔƒ临界值。
若|t|>tΔƒ有明显差异,拒绝原假设H0;若|t|<tΔƒ无明显差异,接受原假设H0。
3.2.2.2与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比对。
3.2.2.3测试近期参加过水平测试结果满意的样品。
4 期间核查结果评价4.1 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4.2 标准溶液量值核查无显著差异。
4.3 标准物质4.3.1试剂:未出现影响目的物分析的杂峰.4.3.2新配置标准溶液与正在使用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1.5%。
4.3.3量值无显著性差异。
5 期间核查周期每年进行二次,时间在两次外校之间完成。
仪器维修或其他例外情况应及时进行。
测量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通过参考标准的使用,实现测量设备(标准物质)的控制,保持其技术指标符合要求,达到检定/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所在用的计量标准装置(器组)、检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等测量设备在相邻的两次周期检定或校准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运行核查,或期间核查。
3职责3.1 业务办公室负责《期间核查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和记录的存档。
3.2 检测室负责编制《期间核查方案》,并承担运行检查工作。
3.3 所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期间核查的计划、方法和报告,并组织实施。
3.4 所质量负责人负责期间核查工作的质量监督。
4 工作程序4.1 期间核查的条件:a)关键性的测量设备;b)频繁使用的测量设备;c)使用条件恶劣的测量设备;4.2 每年年底业务办公室根据本程序4.1条确定需进行期间核查的测量设备(标准物质),编制《期间核查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编号、型号规格,进行期间核查的时间、地点、检查项目、检查方法、结果的判定原则、执行人等经所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4.3 检测室主任根据《期间核查计划》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期间核查方案》,报所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期间核查方案》中应明确检查方法、检查间隔及测量结果的评价方法。
4.4 期间核查方法可采用下列中的一种:4.4.1 重复性实验法(检查参数可用标准差、极差或平均值)根据测量设备对不确定度的贡献或其计量性能要求,确定规定条件下重复性实验结果的控制限σˆ(将标准差的±2倍设为控制线),用一稳定被测对象(或样品)在规定条件下作重,若满足复性试验,由贝塞尔公式可得到单次实验标准差sis≤σˆi即说明被检查设备受控。
可将该设备的每次检查结果描绘于控制图,以便观察其变化情况。
控制图如下所示:s iσˆ重复性试验法也可采用极差控制限R 或者算数平均值控制限X max 、X min 进行检查,即用一稳定被测对象(样品)在规定条件下作重复性实验得到观测列x i (i =1,2,…,n ),若满足x max -x min <R 或者 X min ≤-x ≤X max即说明被检查测量设备受控,也可将每次检查结果描绘于相应的控制图,以便观察其变化情况。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一、背景介绍。
标准物质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保证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核查和检验。
本文档旨在制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核查对象。
本次核查计划的对象为实验室内所有的标准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试剂、生物标准物质、物理标准物质等。
涉及的标准物质种类繁多,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管理。
三、核查内容。
1. 标准物质的外观检查,包括标准物质的外观、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异常现象等。
2. 标准物质的标定值核查,通过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对比,核查标准物质的标定值是否符合要求。
3. 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检验,检查标准物质在长期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其质量不会因时间而受到影响。
4. 标准物质的可追溯性核查,核查标准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记录,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合法性。
四、核查周期。
根据标准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制定不同的核查周期。
一般情况下,常用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每年一次的核查,而稳定性较好的标准物质可以适当延长核查周期,但不得超过两年。
五、核查责任人。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制定具体的核查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的核查工作。
核查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室操作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核查记录。
核查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核查结果,并在核查结束后形成核查报告。
核查报告需要包括核查对象、核查内容、核查结果以及下一次核查的计划等内容,确保核查工作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七、核查结果处理。
根据核查结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处理和纠正。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标准物质,需要进行淘汰或重新标定,确保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总结。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的核查和检验,可以保证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首先,核查标准物质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
在进行核查之前,需要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对标准物质的保存条件进行检查,确保其未受到污染或变质。
在核查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品制备、测试和数据记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标准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核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使用标
准物质时,需要根据其特性和使用要求进行正确的稀释和配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对标准物质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剩余量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以确保标准物质的追溯和管理。
此外,在核查标准物质的过程中,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在
测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对测试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以确定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偏差情况,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最后,在核查标准物质的过程中,需要对核查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归档。
在
核查过程中,需要对样品制备、测试过程、测试结果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追溯和审查。
同时,需要对核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理,以确保核查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总之,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需要严
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并对标准物质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研工作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1. 目的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
2. 范围适用于对本中心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
3. 职责3.1 核查人员:负责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2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参与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3 检测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期间核查的进行。
4. 操作规程4.1 操作前的检查4.1.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4.1.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
4.2 核查4.2.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
对于未开封的,可以免于核查;对于已开封的,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溶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
4.2.2 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核查4.2.2.1 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
进行测试,记录结果14.2.2.2 进行4.2.2.1步骤时,同时用需进行核查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并配制一条工C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2定值C进行比较。
4.3 结果判定4.3.1 1C 与C 相比较,若1C 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者污染;若1C 不在C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中有样品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核查。
只有在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比较2C 与C 的值才有意义。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一、背景介绍。
标准物质是一种已知组成和性质的物质,通常用于校准仪器、检测方法和实验室操作。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核查和检测。
二、核查目的。
本次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目的是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验证其可追溯性,并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保障实验数据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核查内容。
1. 核查标准物质的存储条件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监测和记录。
2. 核查标准物质的标识和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污染或损坏的情况。
3. 核查标准物质的实验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存在误差或偏差。
4. 核查标准物质的使用记录和追溯性,包括标准物质的领取、使用和归还情况的审查和验证。
四、核查计划。
1. 制定核查计划和方案,明确核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和具体任务分工。
2. 准备核查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参考样品。
3. 进行标准物质的存储条件和环境的监测和记录,确保符合要求。
4. 对标准物质的标识和包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对标准物质的实验方法和程序进行验证和比对,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6. 对标准物质的使用记录和追溯性进行审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核查结果处理。
1. 根据核查结果,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对不合格的标准物质进行处理或淘汰。
2. 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对核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确保核查过程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六、总结。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是保障实验数据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
只有通过定期的核查和检测,才能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准确性,保障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全体核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核查工作,确保核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质性成果。
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程序

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程序一、引言。
标准物质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核查。
本文将介绍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程序,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程序。
1. 核查计划制定。
在进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之前,首先需要制定核查计划。
核查计划应包括核查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方法等内容。
核查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标准物质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历史核查数据等因素,确保核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 核查条件准备。
在进行核查之前,需要对核查条件进行准备。
包括核查设备的准备、核查环境的准备、核查人员的培训等。
确保核查条件的稳定和一致性,为后续的核查工作奠定基础。
3. 核查方法选择。
针对不同类型的标准物质,需要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
常见的核查方法包括比较法、仪器法、化学分析法等。
在选择核查方法时,需要考虑标准物质的性质、特点和核查的要求,确保核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核查数据采集。
在进行核查过程中,需要对核查数据进行准确的采集和记录。
包括核查前的基准数据、核查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核查后的结果数据等。
确保核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价提供依据。
5. 核查结果分析。
核查结束后,需要对核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核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核查结果与历史核查数据的变化情况,评估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确保标准物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核查报告编制。
最后,需要对核查结果编制核查报告。
核查报告应包括核查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分析和评价等内容。
并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核查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总结。
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是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对于科研和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核查计划、准备核查条件、选择核查方法、采集核查数据、分析核查结果和编制核查报告等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工作,确保标准物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科研和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而标准物质的核查方法则是保证其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方法,以帮助实验室和生产单位提高标准物质的管理水平和核查效率。
一、外观检查。
首先,对于固体和液体标准物质,应进行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的目的是确认标准物质是否受到了污染或者其他形式的损坏。
如果发现外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二、称量检查。
其次,对于固体和液体标准物质,应进行称量检查。
称量检查的目的是确认标准物质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数值。
在进行称量检查时,应选择准确可靠的天平,并按照标准的称量方法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浓度检查。
对于溶液状的标准物质,应进行浓度检查。
浓度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以确保溶液的浓度符合规定的数值。
在进行浓度检查时,应注意操作的精准性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避免外界因素对浓度检查结果的影响。
四、纯度检查。
对于固体和液体标准物质,应进行纯度检查。
纯度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色谱法、质谱法等,以确认标准物质的纯度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在进行纯度检查时,应注意操作的细致和仪器的准确性,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五、稳定性检查。
最后,对于所有类型的标准物质,都应进行稳定性检查。
稳定性检查的方法可以采用加速老化试验、长期保存试验等,以确认标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进行稳定性检查时,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检查周期的选择,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方法包括外观检查、称量检查、浓度检查、纯度检查和稳定性检查。
通过这些核查方法,可以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准确性,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支持。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核查方法能够对实验室和生产单位提高标准物质管理水平和核查效率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间核查的执行及统计学检验
如何评价核查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呢?
假 定 标 准 物 质 的 特 性 量 值 为 xCRM , 其 不 确 定度为UCRM,其标准不确定度为uCRM。 核查实验室所用方法对该标准物质进行测 量,其测量值为xmeas,测量方法的不确定 度为Umeas,其标准不确定度为umeas。
第一,本来用户就是用标准物质作为其测量标准,校 准用户的仪器或分析方法,反过来要求用户来评定标 准物质的有效性,似乎不尽合理。
第二,作为有证标准物质特别是作为基准标准物质或 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按要求它应达到国家最高不确定 度水平,用户来核查这种水平的标准物质恐怕也难以 做到的。
第三,用户的测量水平是不相同的,用于测量目的要 达到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核查的标准所要达到的 要求也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
判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I 按照统计学原理应有
|xCRM-xmeas|≤
=k
(1)
讨论:
①当umeas远远小于uCRM时,则有|xCRM-xmeas| ≤kuCRM=UCRM,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②当umeas远远大于uCRM时,则有|xCRM-xmeas| ≤kumeas=Umeas,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
③当umeas和uCRM大小相当时,则有|xCRM- xmeas|≤ •kuCRM= UCRM。
判断方法II 使用回收率的概念,则有回收率Rm
按照不确定度传播公式,有
(2)
(3) 由此可求出uc(Rm),回收率Rm应该趋近于100%=1 按照 t 检验,则有
(4)
其中ta(n-1)为t分布的分位数,可查表求出。 如果式(4)为满足,则认为核验标准物质仍有效。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在我国作为测量标准用于量值传递的有 证标准物质国家有严格的申报、审查、批 准、发证的程序,严格说来经国家批准的 一级、二级标准物质其质量是有保证的, 只要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中规定的保存条件, 在有效期内使用一般不会有问题。
按照期间核查的要求,如果要求用户来检查使用 中的标准物质是有一定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