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板书也充满人文色彩——《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15篇)日月潭教学反思1今天筹备了一周多的日月潭这一篇课文终于讲完了,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见公婆。

讲完以后信心全无。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积极备好下面的课。

争取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一课时亮点:采用新的读生字的方法,想法的出发点很好,想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但是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效果,场面混乱,识记效果不佳。

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到位。

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之间的评价。

对同学的反馈做的还可以。

能够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同学,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及时反馈。

第一课时:不足:第一课时主要讲述的字词,在设计这个课件之前,我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要让全班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我采取的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方法之一:几辆火车同时开,结果出现了我不可控制的局面,场面很混乱,由于规则没有讲的太清楚,可能高估了他们的理解能利。

结果课堂气氛很混乱,同学们识字的效果很浅。

在识字环节中,指导太粗,没能把重要的字词给同学们写出来。

老师建议:老师说的最关键的是,课件不熟悉,不能做到对课件的熟练把握。

在识字环节上用的时间太多但是效果不佳,只是蜻蜓点水。

不能深入讲解。

同学建议:对同学缺点的评价太直接。

考虑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

这点做的还欠佳。

第二课时:整体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很失败,课堂气氛不活跃,课件教学顺序完全颠倒,由学生主导地位变成了老师主导。

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基本上没有。

对个别词语的讲解语言不合理,超出同学们的理解范围。

普通话不标准,板书没有。

第三课时:原因分析:首先在教学方面没有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在课件和备课方面没有下足功夫。

第一次进入正式的课堂的教学,难免有些紧张。

今后打算:首先在课件上下足功夫。

争取做到课件内容很熟知。

在课堂上应该有十足的信心。

加强粉笔字的练习。

对个别读不准的读音加强改正。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课上,会有出色的表现。

日月潭教学反思2《日月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最新《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新编-word文档

最新《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新编-word文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新编第一篇:《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

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

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畜生,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要杀了你们。

生B:该死的恶龙,看怎么收拾你们。

生c: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完生字以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学生也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时空。

第二篇:《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收获: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

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风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把人物的形象、精神体现出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感悟到人物的精神和具体的形象特征,有些遗憾的是给予学生读书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之后,朗读训练显得并不是那么扎实,学生并没有将自己的感悟和自己的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得读得比较仓促,人物形象体现得不够。

语文课就是应该有语文味,就是应该让学生浸没在浓浓的书香气息之中,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词想象传说的情节,其中又采取情感代入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在我的教学目标中,我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看得比较重,希望这节课教完不但能够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层面的内涵,也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一些提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最经我校对家长开放,我们三年级语文的公开课是《日月潭的传说》,通过讲课,我的感受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

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

《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

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

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

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

先同桌合作,练一练。

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听课感想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听课感想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听课感想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听课感想反思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听课感想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过程非常流畅,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自然。

二、整堂课的设计体现出了语文学习的本质:1、对文本的把握比较到位;2、突出了听、说、读、写等实践训练;3、运用了多种实践手段,如朗读课文、比较句子、复述故事、想象训练等;4、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比较科学、合理,如动画、音乐等元素的引入。

●值得学习的地方1、第一环节,设计出彩。

这堂课第一环节所出示的9个四字词语可以说是课文内容的凝练,蒋老师将其分成三组,要求学生“读词→读出词的感情→就词概括课文内容”。

这样的设计富有层次、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递进,不仅使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还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训练。

2、科学有效地创设了传说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蒋老师就通过播放动画(与课文内容十分贴合)、配乐朗诵(所选择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与“降服恶龙”“披荆斩棘”的情境十分贴合)等环节的设置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更投入地学习,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强调朗读,形式多样。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

蒋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形式的读,有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领读、跟读;男女对比读、配乐表演读等,达到了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效果。

●值得商榷的地方一、课时内容在安排上稍显不妥。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既有对词语、句段的研读和理解,又有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训练与检测,还有对日月潭自然、人文地理的描绘与展示,可以说容量非常的大,要上好、上充分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蒋老师出现了拖堂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篇

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篇

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篇《日月潭的传闻》教学反思1《日月潭的传闻》讲解并描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闻。

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挽救日月,自告奋勇,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终又化作青山保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闻》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比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谛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学问更重要,因为学问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学问进化的源泉。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给学生留下很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实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

例如:在学习“他们翻山越岭,乘风破浪,吃尽了千辛万苦,最终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乘风破浪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假如“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裂、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育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实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驾驭,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次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3篇《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

”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

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日月潭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通用14篇)日月潭教学反思篇1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

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

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创设情境、熏染、范读,各个方面去引导孩子的表达能力、读文捕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读、说、背”的培养;强化本课四字词语方面,也应该要让孩子在朗读中、说话中去不断地巩固积累,这是知识的获得,力求一课一得。

日月潭教学反思篇2《日月潭》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注重情感的生成。

力求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读书与形象的图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去想象日月潭的美,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1、导入: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中国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

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

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

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

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

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

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牲畜,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

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

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

……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让板书也充满人文色彩——《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

让板书也充满人文色彩《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习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

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
1 / 3
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经过-英雄降恶龙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

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

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

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

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
---------------------------------------------------------------范文最新推荐------------------------------------------------------ ’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

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

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

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3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