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教案 苏科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初中 物理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初中 物理教案)

ⅠA
ⅠA
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
三、照视
相力
机的
与矫
眼正睛、
●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C
凸透镜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际应用
四、望显
远微
镜镜

●常识性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常识性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节次
教学要求
程度
说明
一、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和凹透镜能成缩小的虚像。
●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
●常识性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前景
望远镜与显微镜为拓展性知识
五、光透
的镜
折的
射奥

●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通过探究,初步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Ⅰ●会用简单方法估测远视眼镜源自焦距。ⅡⅠⅢA

对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
二、探成
究像
凸的
透规
镜律
●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教案汇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教案汇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教案汇总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生甲]什么叫透镜?[生乙]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若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生丙]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师]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探究]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生]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生甲]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生乙]透镜可以分为两类.[生丙]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生丁]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生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生己]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师]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板书)[师]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ens)?[生甲]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生乙]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师]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图5.1—1 凸透镜和凹透镜图 5.1—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生甲]图中甲是凸透镜.[生乙]图中是凹透镜的是乙图.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想想做做][师]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生]有亮点.[师]亮点是怎么形成的?[生甲]“亮点”亮说明它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多.[生乙]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聚到亮点上.[师]他们分析的特别好,咱们为他们鼓掌!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生甲]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生乙]亮点是光会聚的.[生丙]凹透镜不能使光会聚.[生丁]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生戊]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做法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做法三: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法都很好,也可行,我们来拍手表示祝贺.(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师]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看投影(课本图5.1-5所示),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 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5.1-6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动手动脑学物理]1.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如图A、B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 cm和5 cm,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多些?学生们作图,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从图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图A偏折得厉害,图B偏折得不厉害.[生乙]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生丙]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原理?先猜测一下.[生甲]把小灯泡放在大于一倍焦距之外.[生乙]把小灯泡放在一倍焦距之内.[生丙]把小灯泡放在焦点处.[师]学生们都猜想,想不想知道你猜得是否正确,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并说出理由.方法(1):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外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没变为平行光.方法(2):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内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没变为平行光.方法(3):用激光演示器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师]通过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它利用了什么?[生甲]经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生乙]这是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生丁]光通过凸透镜两侧表面发生折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要会聚到焦点处,那么,焦点处射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就会平行于主光轴出来.三、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四、布置作业课本P9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到作业本上.五、板书设计5.1透镜课时编号 NO: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课题第一节透镜上课人知识与技能目标。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汇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汇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汇总5.1透镜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

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

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三、教学策略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2 透镜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形状特点。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和发散。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和焦点概念。

4. 透镜的应用实例: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透镜的焦距和焦点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其形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透镜模板、光线追踪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幻灯机、放大镜等实际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特点。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特点以及焦距和焦点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4. 实例分析:分析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实际应用产品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焦点: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或发散的点。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2. 解释焦距和焦点概念,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说明。

3. 完成随堂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应用产品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特点,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性质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焦距和焦点的讲解可能不够详细,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并探索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实际问题中的组合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2透镜 (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4.2透镜 (1)

《透镜》创新教学设计摘要:用创新道具让学生观察光通过透镜的立体光路;用创新教法让学生发现透镜会聚发散的奥秘;用创新体验让学生熟悉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字:创新,透镜,教学设计正文:【标题】《透镜》,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标】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教学设计思路(含内容与学情分析)】透镜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了光的折射两课时后,并且很多同学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对放大镜,甚至凸透镜凹透镜有所了解,但主要知道放大缩小、外观、放大镜可以聚光点火等,并不了解透镜的多种辨别方式和具体对光的作用及原理。

所以这节课就要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新的规律,梳理新旧知识,真正认识和了解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前概念交流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

2、通过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且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

3、通过实验观察平行光通过透镜的现象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通过介绍认识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通过实践体会光路可逆,了解运用透镜得到平行光的过程及应用。

4、通过体会从玻璃砖切割成凸透镜,体验三棱镜折射作图、组合三棱镜等活动了解发散和会聚的奥秘。

5、通过学以致用的生活疑问分析强化目标学习,培养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辨别透镜,认识会聚作用、发散作用,【教学难点】认识会聚作用、发散作用,了解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评价设计】1、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设计方法分享评价学生对设计辨别透镜方法的能力。

通过对方法的归纳与评估评价学生的实验评估意识。

(目标2)2、通过观察立体光路描述现象评价学生对现象的观察总结能力,通过对光路可逆得到平行光的实验验证和应用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迁移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不同焦点透镜的区别认识评价和推动学生对焦点焦距的深入理解和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目标3)3、通过三棱镜作图评价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从而对透镜对光作用的原理理解。

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教案(完整版)实用资料

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复习教案(完整版)实用资料

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复习教案(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第4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预习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知识结构”。

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比较讨论回顾一下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二、概念的复习一1、光的折射:(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不等2、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光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04、透镜有两种(1)、凸透镜:中间厚边沿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沿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并小结一下:(分组,讨论,回答)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三、概念的复习二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

大家研究成像规律。

学生完成表格,并讨论。

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照相机的原理是:2、幻灯机的原理是:3、放大镜的原理是:4、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控制光圈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苏科版八上物理4.2透镜教案

苏科版八上物理4.2透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上物理 4.2 透镜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性,能够正确识别各种透镜。

2. 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透镜的分类、特性和应用。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玻璃板、光具座、白纸。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透镜应用产品,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3. 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实验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区分它们的特点。

(3) 实验二: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验证焦距公式。

(4) 实验三:观察透镜的放大倍数,了解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 根据焦距公式,计算给定物距下的像距和放大倍数。

(2)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2. 透镜的特性:焦距、焦距公式、放大倍数。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 根据给定物距,计算像距和放大倍数。

(3) 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眼镜、相机等。

2. 答案:(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 根据焦距公式计算。

(3) 眼镜:凸透镜,用于矫正近视或远视;相机:透镜,用于成像;放大镜:凸透镜,用于放大物体。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透镜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形状、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点、放大率等。

3. 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掌握它们的光学性质。

2. 能够应用透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以及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的实物,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点、放大率等。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望远镜的远距离观察效果等。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放大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形状。

(2)请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点、放大率等。

(3)请设计一个放大镜,说明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答案:(1)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
【知识点】:透镜及其种类、焦点、焦距、光心、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并能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性
难点:同过作图考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流程】
1.透镜:生活中常见的眼镜,他的镜片就是透镜,通常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活动:要求同学们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
试回答:(a)通过__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a)通过__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如图: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图:
活动: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
过程:分别将一束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看到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一点,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变成发散光线
结论:(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
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图:
所以凸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想一想:①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②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几种?哪种方法最好?
2.光心、主光轴
(1)透镜的中心叫光心,如前图中的“O”点
(2)通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F叫焦点,如前图中的“F”点
(4)焦距:焦点F到透镜光心O的距离f叫焦距,如前图中的“f”
3.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1)凸透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的实焦点,如图中“①”
②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中“②”
③经过光心的入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中“③”
(2)凹透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经过同侧的焦点,如图中“①”
②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中“②”
③经过光心的入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如图中“③”
活动:测定远视眼镜(凸透镜)的焦距
器材:远视眼镜(或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
过程:将太阳光正对远视眼镜,调节镜与地面见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出光斑到镜子的距离就得到焦距f,同时可以求得眼镜的度数[D=1f×100(f:单位:m)]
【典型例题】
【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2】一条光线被某种光学元件作用,发生了弯折,如图,请分别填上三中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巩固训练】
1.如图的光路,请填上适当的透镜:
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3.下列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光通过凸透镜会变成平行光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C.对任何一束光都有会聚作用
D.对通过焦点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课后练习】
1.试作出通过凸透镜焦点的折射光线
2.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时,若适当增加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是增大呢,还是缩小?
3.根据光路图,填上适当透镜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