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开平煤田煤层气成藏条件浅析
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摘要:煤层气藏是指在一定封闭条件下的煤层中形成一定数量气体的煤岩体。
经过对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几个主要控制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具有煤层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大、埋藏和保存条件较好、煤层含气量较高、煤层割理发育、孔隙度与裂隙度较大的特点,有利于煤层气勘探开发。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控制条件1 引言煤层气是煤层中自生自储的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预测的远景资源量达27万亿m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迅猛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促使我国在不断加大其他能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对煤层气的开发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新田井田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因此系统地对其煤层气成藏机理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煤层气资源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加深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重大意义。
2 新田井田煤层气地质概况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构造形迹以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的背斜、向斜及与之斜交的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断裂为主。
新田井田面积为35.92km2,位于黔西向斜北西翼近轴部地带,区内构造形态为次一级宽缓褶曲;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以NW和SE为主,局部地段(转折端附近)为SW或NE;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5-10°(见图2-1)。
龙潭组平均厚125.59m,含煤14至20层,全区有两层2层(4#、9#)较厚、较稳定,是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3 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煤层气藏是指在一定封闭条件下的煤层中形成一定数量气体的煤岩体。
煤层气藏主要形成条件包括煤层厚度、煤阶、埋藏深度、保存条件四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有机配合才能形成煤层气藏。
不是有煤层就能形成煤层气藏,不同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对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几个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情况。
4 煤层气烃源条件4.1 地质沉积环境。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与研究表明在海陆交互沉积中形成的煤层生气潜力大,有利于煤层气气藏的形成。
开平-涧河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

开平-涧河地区煤层气勘探前景汪泽成;郑红菊;范文科【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00(028)002【摘要】开平-涧河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以9#和12#煤层分布最稳定,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平均达70%以上.煤热演化成熟度Ro值在0.85%~1.26%之间,煤阶分布具有从北往南、向斜轴部向两翼降低的特点.煤层割理倾向稳定,不受构造线影响,大多未被充填.等温吸附实验表明,煤的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分别为30.05m3/t,3.13 MPa.煤微孔结构根据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特征可分为3类.煤层上覆地层有效厚度具有由北向南减薄特点,北部向斜两翼断层带附近水体交替活跃,矿化度低,南部水体不活跃,矿化度高.煤层瓦斯分化带下限为600 m.煤层含气量6~12 m3/t,估算煤层埋深在600~1 500 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705×108 m3.城坨-小营地区可作为煤层气试验区.【总页数】5页(P28-32)【作者】汪泽成;郑红菊;范文科【作者单位】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唐山,063200;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唐山,06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相关文献】1.开平一涧河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J], 范文科;郑红菊;陈蕾2.开平—涧河地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J], 程慧3.古蔺叙永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分析 [J], 柯军; 尹中山; 赵文峰; 尹雪松4.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 [J], 沙亚南;张宏;郭英海;李壮福;张天模5.开平-涧河地区煤层气特征与有利勘探区带 [J], 王政军;刘晓涵;李国庆;王政国;张健;陈海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层气成藏机理分析

• 举例:新田井田煤岩监定结果:区内煤的 微观煤岩类型,均为微惰镜煤,煤的有机 总量占71.19-88.65%, 一般在81-88%之间。 镜质组占有机显微组分的80.61-87.82%, 平 均84.24%。煤岩有机显微组分含量中镜质 组含量高,煤层生气潜力大。
• 5、热动力条件好,有利于煤层气的大量生 成。煤岩热演化生气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
三、煤层气保气条件
• 1、良好的封闭条件 • 2、构造运动 • 3、地下水动力条件
1、封闭条件
良好的封闭条件才能使煤层气得以保存,封闭层对 于煤层气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减少游离气的逸散和减弱交替地层水的影响。上覆 岩层是超致密层,具有良好的毛细封闭能力,气体 扩散运移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上覆岩层是渗透层, 排替压力很小,扩散运移快,气体则会向砂岩中运 移,再加之水动力的影响,煤中吸附气也会从基质 中解吸出来转移到渗透层中去。上覆岩层是具有生 气能力强的烃源岩,则会阻止煤层甲烷气向上逸散。 总之,盖层的质量越好,封闭能力越强,煤层气逸 散很慢;盖层差,失去毛细封闭能力,气体逸散速 度快。
2、构造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可以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 打破煤层中原有的平衡条件,使吸附气与 游离气相互转化,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 断裂运动会使地层发生断裂,断裂对于常 规天然气藏无疑会成为油气散失的通道, 岩浆活动及其它热运动也会改变煤层气的 平衡条件,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3、地下水动力条件
• 2 、地质沉积环境。国内外煤层气勘探与研 究表明在海陆交互沉积中形成的煤层生气 潜力大,有利于煤层气气藏的形成。 • 3 、煤层情况。 煤层气是伴随煤炭形成而 产生的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 源。一般来说,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是 煤层气成藏的物质基础。
浅层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印 妄
大量试验证明,乙酸气化速度是最慢的.因此整 个厌氧消化过程的速度取决于乙酸的气化速度.乙 酸的气化反应式为 CH3COO一十H+一CH4+coe. 述整个复杂的发酵过程: 可以用描述乙酸气化的酶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
础2面2蕊
dF KSx
3
(3) Ni,-gg£'g"数,数值上等于
、
嘲 莲 督
式中:面dF为反应速度;K
最大反应速度;K。为米氏常数,即u=u一/2时的
基质浓度;X为微生物的浓度,在此代表酶浓度;S 为基质浓度. 通过上式可以推得:
Kx
u
图2肥煤的甲烷与天然气吸附等温曲线对比图
2琢i万订’
(4)
2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
2.1盖层条件 有了充足的气源,没有良好的盖层形成圈闭,煤 层裂隙中的煤层气就无法长期保存在储层之中,也 就很难使煤层气藏达到超饱和.因此良好的盖层是 很重要的,一般煤层的顶板岩性都为渗透率低的泥 岩,这为超饱和煤层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圈闭 成为可能.
移到其他地方或散失掉.当这些热成因气被具有良 好盖层并处于埋深相对较浅的低煤阶煤层截获时, 就使热成因煤层气也成为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的气
源.
1.4常规天然气的补给 常规天然气补给煤层气藏的形式主要是,处于 高势区的常规气藏破坏后补给处于低势区的煤层气 藏.常规气藏气的成分虽然仍以甲烷为主但其中含 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还含有二氧化碳、 氧、氮、硫化氢、水分等.煤对气体的吸附主要靠的是 范德华力作用,但天然气中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烷 烃的分子体积比甲烷要大,因此煤层对天然气的吸 附量要小于对甲烷的吸附量.作者将准噶尔盆地南 缘低煤阶煤层气井的样品分别用甲烷气和天然气做 了等温吸附实验,获得的等温吸附曲线表明甲烷的
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分析的开题报告

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能源资源的不断紧缺,煤层气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能源。
煤层气的开采和利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煤层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
1.煤层气的成藏条件
通过对煤层气成藏的若干基本条件如煤层物性、煤层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煤层气成藏的主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2.煤层气的成藏过程
通过以前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总结,探讨煤层气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并对煤层气的运移和储存机制,以及煤层气开采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及计算机辅助模拟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三、预期结果和创新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的结果:
1.煤层气成藏条件的分析总结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
2.煤层气的成藏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和总结。
3.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得煤层气的开采能够实现科学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文的研究难点主要在于煤层气成藏的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特别是在煤层气的运移和储存方面。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等方法来完成。
五、论文结构
本文结构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煤层气成藏条件、煤层气成藏过程、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和结论等部分。
开平-涧河地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褐灰 色 中粗 砂 岩 , 区域 煤 岩层 对 比的 良好标 志之 为
一
有 由 西 北 向 东 南 减 薄 的趋 势 , 大 厚 度 分 布 在 马 家 沟 最 矿 区 , 到 9m。 1— 号 煤 层 厚 度 为 0 3 ~ 7m, 均 达 21 .9 平
为 3 2m 左右 , . 其顶部 灰黑 色腐 泥质泥 岩 , 是全 区煤 岩层对 比的 良好标 志 。开平一涧 河地 区主力 煤层 ( 7
利 的范 围 。
表 1 开 平 向斜 实 测 含 气 量 数 据
测 试 区域 唐 4井 唐 5井 煤 层 号 1—1 2 5 深度/ m 含 气 量 / m ( ・ ) t 7O 3 68 6 >6 78 .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第 4 2卷
局 部 直 立 或 倒 转 , 层 较 发 育 , 发 育 斜 交 扭 性 断 断 并 层 ; 东翼地 层倾 角 较 缓 , 造 较 简 单 , 裂 构 造 以 南 构 断 高角 度张性 、 扭性 正 断层为 主 。 张
该 区煤层 上覆直 接盖层 的封 盖条件 较好 。
2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岩 煤 质 特 征 .
北 部 开 平 向 斜 煤 系 地 层 上 覆 为 二 叠 系 石 千 峰
据 煤样 观 察 与 实 验 室 分 析 测 试 , 平 向斜 的 煤 层 开
组, 涧河 地 区南 部煤 系地层 上覆 为侏 罗系 , 他地 区 其
直 接 覆 盖 第 三 系 。前 人 通 过 室 内 实 验 发 现 _ , 区 7 该 ]
比来 看 , 开平 一涧 河 地 区三 个 主要 煤层 平 均厚 度 均
在 3 4 m, 于 中 等 厚 度 煤 层 , 有 利 形 成 煤 层 ~ 属 较 气 引。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摘要】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保存条件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本文首先介绍了煤层气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煤层气生成的条件、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富集机制、气体运移方式以及煤层气的吸附特性。
结论部分讨论了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的综合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前景以及煤层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全面了解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可以更好地实现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生成条件、主要控制因素、富集机制、气体运移方式、吸附特性、综合影响、开发前景、可持续利用。
1. 引言1.1 煤层气藏的定义煤层气是指在煤层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对于缓解能源危机、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是在地质年代沉积而成的煤层中富集的天然气,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煤层气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地球化学和物力学条件。
煤层气的形成与煤层的地层特征密切相关,煤层气藏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共存的复合相态体系。
煤层气在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气态烃类,在煤层中的密集程度大于地表的任何矿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孔隙介质吸气能力。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是推动中国煤层气资源科学开发和普遍利用的必然要求。
1.2 煤层气藏的重要性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资源,是煤炭中固定的天然气,在过去被视为煤炭开采的附属资源,而现在煤层气已经成为独立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而且也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资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煤层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煤层气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为燃烧煤层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烧煤炭要少很多。
煤层气开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供给的不稳定性,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在经济方面,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可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iData_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开采特征_赵庆波

沙尔湖
沙试 2
J2 x
临汾
吉试 12
C2 t
83. 80 88. 49 50. 92 95. 03
- 55. 52 - 64. 60 - 62. 00 - 56. 30
铁法
DT3
K
60. 00
开采中二次成藏
阜新
五龙
K
48. 00
阳泉
五矿
P1 s
60. 50
注: P1 s 为下二叠统山西组; C2 t 为上石炭统太原组; J1 b 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 J2 x 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 K 为白垩系。
1. 1 煤层气成藏模式和成藏期
1. 1. 1 煤层气成藏模式
煤层气成藏模式划分为 3 类: 自生自储吸附 型、自生自储游离型和内生外储型。
1) 自生自储吸附型 该成藏模式中煤层气大部分以吸附态存在于 煤层中,于 构 造 相 对 稳 定 的 斜 坡 带 富 集[1]。 如 沁 水盆地南部潘庄水平井单 井 平 均 日 产 气 3 × 104 m3 ; 郑试 60 井 3#煤埋深 1 337 m,日产气 2 000 m3 ( 图 1) 。 2) 自生自储游离型 该成藏模式中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多少是相 对的,多为 同 源 共 生 互 动。 煤 层 气 一 部 分 以 游 离 态存在于煤层中,有的局部构造高点占主体,早期 煤层埋藏深、生气量高,后期抬升、煤层变浅、压实 弱,次生割理 发 育、渗 透 性 好,两 翼 又 是 烃 类 供 给 指向区,在有 利 封 盖 层 条 件 下 于 局 部 高 点 形 成 高 渗透的高产富集区[2- 3]。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彩
收稿日期: 2011 - 03 - 15; 修订日期: 2012 - 07 - 05。 第一作者简介: 赵庆波( 1950—)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煤层气勘探开发。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8ZX05033)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专项( 2009B050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开平煤田煤层气成藏条件浅析孙义娟1张新生2(1.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河北 054000; 2.河北省煤田地质勘查院,河北 054000)摘 要:从煤系的沉积、埋藏、煤的演化生气以及气藏的改造定型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开平煤田煤层气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而对煤层气藏特征及煤层气富藏条件进行了剖析。
开平煤田整体上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聚煤作用和后期沉积对煤层气藏的形成演化比较有利,煤层气富集成藏的生气、储气及保存条件具备,主要成藏目标煤层7、8、9、12号煤层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尤其向斜的西北翼成藏条件较好,可作为有利区优先安排煤层气勘查工作。
关键词:煤层气 气藏特征 成藏条件 开平不对称向斜Elementary Analysis of CBM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in KaipingCoal Basin in Hebei ProvinceSun Yijuan 1,Zhang Xinsheng 2(1.Physical Survey Geological Team of Hebei Province C oalfield Geology Bureau,Hebei 0540002.Hebei Coalfield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Institute,Hebei 054000)Abstract: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coalbed methane in Kaiping coal basin in aspects of sedimentation and occurrence of coal measures,evolution of coal and gas formation as well as transformation and finalization of gas reservoir.The authors make a further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en richment conditions of the CBM reservoir.On the whole Kaiping coalfield is an asymmetrical syncline struc ture.C oal format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later stage are favorable to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B M reservoir.The coalfield possesses c onditions for CB M enrichment,formation,storage and preservation of CB M.The ma jor target seams are Nos.7,8,9and 12seams,which are thick and regularly distributed.Especially the northwest limb of the syncline has good CBM-forming conditions,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favorable block and priorities can be given to this part of syncline in arrange reconnaissance of CB M.Keywords:CB M;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asym metrical syncline in Kaiping coal basin1 概况开平煤田位于河北省的唐山市一带,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准地台( 级构造单元 )燕山沉降带( 级构造单元)的东南侧。
开平向斜为开平煤田的主体,总体轴向为NE30!~60!,长约50km ,宽作者简介 孙义娟,女,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勘探专业,一直从事煤田地质与勘探工作。
第6卷第1期 中国煤层气 Vol 6No 12009年2月 CHINA COALBED ME THANE Feb 2009平均约20km,总面积约950km2。
向斜两翼不对称,北西翼地层倾角陡立,局部直立或倒转,断层较发育,断层总体走向NE或NEE向,以走向逆断层为主,并发育有斜交的扭性断层。
南东翼较缓,构造较简单,断裂构造以高角度张性、张扭性正断层为主。
开平煤田含煤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赵各庄组(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大苗庄组(山西组),总厚为120~160m左右。
煤系地层含煤15~20层,煤层总厚20~28m,煤7、8、9、12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
煤质为气煤~焦煤。
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及矿井生产中瓦斯抽放等积累了大量的煤层气资源信息,煤层瓦斯局部聚集,现场瓦斯解吸含量大,甲烷组分含量高。
从生产矿井情况看,开平向斜西北翼各矿井瓦斯含量比东南翼各矿井大,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气含量逐步增加,一般变化在8 47%~4 65%。
开滦矿务局在1990年开展了∀唐山矿煤层气开发试验工程#,施工试验井三口,做了地层测试工作和煤层解吸,为分析研究开平煤田煤层气勘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2 煤层气的生成及演化自中奥陶世末,华北地区长期处于抬升遭受剥蚀状态。
一直到中石炭世该区才整体沉降,开始了陆表海演化历史。
中石炭世~晚石炭世初期,海水自北东东向侵入华北,沉积中心在唐山 天津 大城一带,唐山一带以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堡岛沉积体系为主,晚石炭世初期~早二叠世,由台地潮坪、堡后潮坪慢慢演化成泥炭潮坪环境,从而形成了稳定可采的厚煤层。
唐山一带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沉积期间整体上是以沉降为主,聚煤环境较好,沉积范围广,地层、煤层沉积稳定,且煤层总厚度大,聚煤作用为煤层气的生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中石炭世到中三叠世连续沉积,由于印支运动使该区受到南北向的挤压而逐渐隆起,遭受剥蚀。
燕山运动华北地区受到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北东向的褶皱及逆冲断裂,开平复向斜就是燕山运动的产物。
喜山运动使华北板块长期处于隆起状态。
开平煤田石炭二叠系煤层及煤层气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的后期改造,其中燕山运动对煤层气藏改造变化影响最大。
开平煤田经过成煤期后的多次改造最终得以保存。
煤层气是煤中有机质热演化的产物。
开平煤田石炭二叠系煤层沉积后,至中三叠世持续沉降接受沉积,煤系古地温持续增高,煤层发生变质作用;燕山期构造运动加剧,煤系地温继续增高,煤的热演化不断加深,伴随着煤的演化生成了大量的煤层气。
开平煤田主采煤层为7、9、12煤层,煤质为气煤~焦煤,从以往勘查阶段瓦斯取样资料统计显示,在120个样品中钻孔平均煤层含气量10 2m3/ t,甲烷浓度89%,含气饱和度59%,资源丰度2 34m3/km2。
3 煤层气成藏机理煤层气是煤中有机质热演化的产物,煤层属于一种有机储层,对煤层甲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
煤层气成藏必须具备∀生气、储集、保存#三个条件。
(1)生气能力:该区煤的镜质组含量较高,一般70%左右,生气物质基础好,煤级主要为气煤~焦煤,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
另外良好的成煤环境使该区煤层厚度大且稳定,煤层气成藏物质条件优越,为煤层气大范围成藏奠定了基础。
(2)储集性能:该区煤层气储集条件比较好,煤的镜质组含量较高,煤层气的吸附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煤的变质程度较高,煤的吸附能力较强。
(3)保存条件:影响该区煤层气保存的主要地质条件为地质构造、围岩的封盖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等3个方面。
∃构造条件:开平向斜为开平煤田的主体构造。
轴向NE,北东端仰起,南西端倾伏,为半封闭式的不对称向斜控气构造。
向斜西北翼倾角为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并发育有平行向斜走向、以压扭性逆断层为主的断裂系统;南东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10!~20!,发育横切走向正断层系统,由于构造上的上述差别导致向斜不同构造部位煤层的含气性存在较大差异(见图1)。
仅就地层产状来看,较缓的向斜南东翼要比较陡的北西翼更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然而由于开放性的正断层在向斜南东翼和挤压性逆断层在北西翼23第1期 河北省开平煤田煤层气成藏条件浅析的叠加,致使煤层气封盖条件在西北翼得以加强而在东南翼被恶化,结果是北西翼煤层含气性远好于南东翼。
两翼矿井的瓦斯涌出情况充分反映出构造形式与煤储层含气量的关系(见表1)。
图1 开平煤田不对称向斜构造剖面示意图表1 开平向斜两翼断层发育特征与煤层含气量数据统计构造部位断层数目压性断层数目张性断层数目压性断层比例(%)张性断层比例(%)平均含气量(m 3/t)相对瓦斯涌出量(m 3/t)西北翼3530586148 9217 62~109 23东南翼3653114864 653 63~10 42%围岩条件:指煤层的顶底板及附近岩层的岩性、厚度、岩石物性特征及分布状况等。
这些条件对煤层气的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顶底板岩性封闭条件好,则所夹煤层气含量高;反之亦然。
煤9以上各煤层除煤6以外顶底板岩性主要为粉砂岩,透气性较差,封闭性较好,对煤层气赋存有利。
煤9以下各煤层如煤11和煤12顶板主要为泥岩或腐泥质粘土岩,岩层透气性差,封闭性良好,煤层气的赋存更为有利。
整个开平向斜在最上一个可采煤层煤5之上200米有一层发育良好的A 层铝土岩,是一个良好的隔水层和盖层。
岳55、岳56都是在钻过了该层之后发生了瓦斯喷出。
&水文地质条件:煤层气在水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作用,压力增大煤层气溶解度增大,压力降低煤层气溶解度降低。
储集层压力的变化是影响煤层气运移的重要因素。
煤层气在静态压力的作用下由地层深部向地层浅部运移,地下水和煤层气都处在流动状态之中。
由于地下水分子一部分被裂隙及煤表面吸附,因而减弱了煤层分子对煤层气的吸附,加之一部分煤层气分子被水溶解,因此地下水的运移方向直接影响到了煤层气的含量。
开平向斜轴向北东方向,西北翼地层陡立,东南翼地层平缓,向斜轴面向西北倾斜。
两翼岩层露头西北翼高而东南翼低。
第四系地下水从西北翼的岩层露头顺地层补给石炭-二叠系和奥陶系地层,第四系含水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水顺层流动,从较低的东南翼露头流出。
煤层气运移方向则是沿两翼顺层向上,西北翼逆倾向向北西朝上运移,东南翼逆倾向向南东朝上运移。
地下水从西北翼高出补给,从东南翼低处流出,因此形成了西北翼的煤层气与地下水流动的方向相反,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阻碍了煤层气静压力作用下的顺层运移,对煤层气起到了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