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 第一框 灿烂的中教案 新人教版
陕西省西安市五环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 5.1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学情分析:当今社会,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加上学生认知层面较窄. 辨别能力不强,导致一些学生漠视了中华文化,如:少有学生听京剧,古典名著大多不愿看,考试怕考文言文等;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部分学生成为了哈日、哈韩一族;产生了与传统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试作弊、顶撞父母等,因此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3、古诗朗诵…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中华文化的产生2、中华文化的组成3、中华文化的特点、力量、影响、4、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及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三、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活动一:看谁说的多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1、吃一堑,长一智2、车到山前必有路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活动四:讲故事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课堂训练】当堂完成巩固练习【集思广益】【教学后记】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欣源中学闫东霞[课标要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收集中国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科技工艺、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1、学生分组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从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几个方面展示2、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归纳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3、问题探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选自哪首诗?这首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二〉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1、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思想品德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课件教案及同步练习-1.doc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源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对一些中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力量,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小卷【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古筝《茉莉花》师:古筝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极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还包括哪些内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板书课题,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本,说出如下问题的答案:1、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难点)3、中华文化的构成?特点?(重点)4、中华文化的地位、影响?(重点)5、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其有什么特点?(重点)6、对于传统美德,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一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活动一: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是什么?(1)学生分组列举(2)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图片,问:谁创造了这些灿烂的中华文化?答:各族人民。
2、感悟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1)活动二:①、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古代文明吗?②、这些文明的发展情况如何?③、对比世界各国的古文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多媒体出示四大文明的情况,得出结论: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问:上述材料说明什么?答:中华文化具有无穷的创造力(3)活动三:①、你能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吗?②、每逢佳节,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不论多遥远,都要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说明了什么?答:中华文化具有伟大的凝聚力(4)通过上面的分析,请总结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是什么?答: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018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1新人教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记住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及源远流长的原因。
3、能一分为二全面认识中华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学习难点: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一、感知中华文化1、请学生推荐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
2、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由哪些内容构成?(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地位如何?(5)中华文化有何作用?(6)中华文化有何影响3、教师点拨,学生读背“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作用、影响”。
二、品味中华文化1、观看《筷子》的视频及相关资料,请学生谈谈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感悟。
2、教师点评总结三、思考中华文化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我们能否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为什么?2、教师点评总结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1、请学生列举近年来我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取的措施或举行的活动。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2、学生小组讨论:中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3、教师点评总结【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1、我学到了……2、我感受到了……3、我懂得了……【反馈练习】做《基础训练》p38—39选择题单项选择1、唐装、飞天、丝绸之路……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走出国门,艺术家们将这些中国元素用全人类都能接受的语言进行展示,颇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这表明()A.中华民族的智慧优越于其他民族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D.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2、中华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九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难点: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琴演奏的音乐,展示故宫图片,让学生猜猜今天上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以一名外国青年的旅行为线索展开。
约翰的中国之旅一、约翰拍下了三张居民照猜猜他去了我国哪三个地方。
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二、约翰品尝了三种中国传统食品(1)说出这些食品的名称,猜猜约翰过了我国哪三个传统节日?(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三、约翰继续旅行,他看到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东西。
小游戏:最佳拍挡规则:1、两位配合默契的同学组成1队;2、1位同学选择你认为最能让队友直接猜出答案的陈述,另外一位同学背对屏幕,根据队友陈述,猜出答案;3、陈述内容不得含有答案本身,比如“雨伞”,可以这样表述:两个字,一种用具,撑起来的,防天上落下来的水的……(不得包含“雨”和“伞”字)。
4、每队限时2分钟。
四、小游戏:挑战五年级规则:1、连续答对五题挑战成功。
2、答错即挑战失败。
3、有两次机会求助现场同学。
4、每题限时一分钟。
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B.宫、商、角、徵、羽C.天、地、君、亲、师D.麻、黍、稷、麦、菽请说出我国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创造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我国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学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回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我们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新授中华文化的产生提到中华文化,你会立刻想到什么?(学生回答,答案不局限。
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
)出示汉字、故宫、京剧、粽子的图片,问:那么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多媒体展示介绍。
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产生的时间和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的创造者相同。
你知道都是谁创造了这些文化吗?(各族人民或广大劳动者。
)由此我们归纳一下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回答)小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与我们一样影响巨大的其它文化现在怎样了呢?多媒体展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的相关图片及材料提问: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中华文明。
)你知道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吗?(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的内容在这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产生了许多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历史人物。
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填表)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华文化?(学生回答后展示相应图片。
)归纳中华文化的构成(内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5. 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I)

导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2、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品质。
重点
中华文化的特点
难点
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课型Fra bibliotek综合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任务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情景导入
猜传统节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传统美德知多少
用诗句、成语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你所知道的传统美德。
2、美德我传承。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出你所知道的身边感人的美德故事;联系道德楷模、模范人物评选等,讲出你知道的故事?
3、我的感悟。
你准备如何做有素养、有优德的中学生。
参与到学生组内交流中,及时的将学生不懂的问题介绍给学生。
指导学生准确完成教学任务。
1、明确对任务的认识,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想法。
2、通过互助和展现明确在现实生活中美德的辐射作用。
3、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在现实生活中,每组、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修身养德的措施。
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对修身养德问题不是很重视,
对策:教师应准备相关的美德材料,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控制好课堂节奏。
研
习
1、知道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3、概括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影响。P68
4、传统美德的内容:p69第一段
5、中华传统没得的品质: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合作探究知识
互述
3分二人小组互相复述自学检测环节的15知识点。
二人合作
互问互答
合作
交流
4分
1.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请你任选一条谚语、格言,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感受对我们为人处事的
影响。
小组交流
合作共识
要点
击破
5分
1.请列举自己家乡的文化。
2.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应该追求时尚、新潮的东西,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巩固检测知能
达标
10
分
一、典型例题: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______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2.下列你认为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是()
A.春节 B.京剧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表现是()
①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③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④深刻的道德伦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④
4.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是()
①厚德载物②自胜者强③志存高远④天道酬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配套练习优化作业检测题。
独立自主
秒杀互阅
纠错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
徙木为信
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集思广益】
【教学后记】
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一:
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讨论二:
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三:
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
【集思广益】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