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对表精准实施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访中共三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7
罗文张国红高峰
对标对表精准实施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政机构改革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2018年3月,河南省三门峡市准确把握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坚决对表中央,精准组织实施,协调统一推进,于2019年3月底前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改革任务,为三门峡市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近日,就党政机构改革有关工作,本刊对中共三门峡市委编办主任卫保元进行了专访。

行政科学论坛:深化机构改革是各地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市委编办作为机构改革的操盘手,是如何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的?
卫保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改革开放
4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

地方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认识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安排要求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凝聚改革合力,扎实推进机构改革落地见效。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次机构改革是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了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为推进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上,习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在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十个必须”,即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出制度安排,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进一步理清党政关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必须构建适应
——
—访中共三门峡市委编办主任卫保元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改革原则,必须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必须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必须处理好统和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大和小的关系。

在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地方积极性,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合理设置和配置各层机构及其职能,在转变和优化职责上下功夫。

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要把握重大原则、明确改革重点、掌握正确方法,坚决落实中央要求,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以实际行动展现河南的忠诚、担当和作为,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门峡市把深化机构改革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检验和具体行动,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改革大局,强化政治担当,确保市县机构改革沿着党中央指明的方向前进。

二、这次机构改革是解决现行机构设置问题、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制机制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机构设置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机构设置上还没有充分体现,突出表现是: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一些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需要增强;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等等。

从我市来看,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最大的“拦路虎”,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经济领域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社会领域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二是行政效能还不够高,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群众办事很不方便;三是行政审批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审批权力“两集中”不到位,审批信息“壁垒”和审批权力“体外循环”的问题同时存在;四是经济活力不足,全市民营企业现有1.2万余家,其中中小企业8700多家,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活力差,运行难、融资难等问题亟须破解。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而推进机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难得契机,组织实施好机构改革,能够不断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三、深刻认识这次机构改革是推动我市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实现“五个努力”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

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打造“五彩三门峡”、建设“三地五中心”、实现“五个努力”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十分繁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机构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催化剂,它必将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机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它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局,能够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持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机构改革是持续改善民生的助推器,多项改革措施正面回应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健康、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三农、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社会问题,加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行政科学论坛:本轮党政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三门峡市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卫保元:本轮机构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三门峡市严格对标中央一体谋划、上下贯通的顶层设计,精心谋划,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整体实
2019·07
施,按时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深入研究抓部署。

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要求,切实增强推进机构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

组织人员深入6个县(市、区)和35个市直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收集意见建议8个方面22条,做到“三清”:机构底数、编制底数、领导职数、人员底数摸清,存在问题、重点难点列清,改革思路、方法步骤理清。

二是专题研究,明确分工。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省市县机构改革推进会召开后,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对全市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市党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市政府机构改革专项小组和县(市、区)机构改革专项小组,分工负责推进党政机构改革。

三是全面动员,扎实部署。

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讨论了省委、省政府批准的《三门峡市机构改革方案》,对全市机构改革进行了动员部署;印发《三门峡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市领导分口推动的责任机制。

召开县(市、区)机构改革推进会和编办主任座谈会,对县(市、区)机构改革进行统一安排部署,确保市、县两级机构改革扎实稳步推进。

其次,统筹各类改革,注重协同抓推进。

坚持上下联动,区分轻重缓急,确保各类机构改革有机衔接、相互协调。

一是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

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行政审批权限较多和政务服务任务较重的部门,设立政务服务科,行使本部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并集中进驻行政服务大厅。

二是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

细致梳理事业单位职责,全面清理行政职能,通过改革,进一步规范机构名称,事业单位名称中不再使用“委办局”,做到了行政职能由行政机构承担,执法职能由执法机构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由事业单位承担,市场经营业务由企业承担。

三是统筹推进县(市、区)机构改革。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批复各县(市、区)机构改革方案,各县(市、区)迅速召开全会对机构改革进行动员部署,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机构改革后,渑池县、灵宝市、义马市党政机构分别为37个,卢氏县、陕州区、湖滨区党政机构分别为36个。

最后,扭住关键环节,以点带面抓落实。

重点做好班子配备、人员转隶、挂牌运转、“三定”拟定等工作,以关键环节改革带动全局突破。

一是及时配备部门领导班子。

2019年1月6日和1月22日,市委常委会议分两批研究了党政机构“一把手”人选。

2月28日,市委常委会议研究了党政机构副职人选。

同时,面向全市竞争性推选30名副县级年轻干部提名人选,其中,35周岁至42周岁的经济及社会管理类干部10名、党政综合类干部12名,35周岁以下干部8名。

二是抓好涉改单位挂牌运转。

1月31日,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等17个具备挂牌条件的涉改机构进行了集中挂牌。

其他12个没有独立办公场所、不具备挂牌条件的涉改机构也按新机构要求同步开始运转。

三是平稳组织涉改人员转隶。

此次党政机构改革,我市注重协商推进机构和人员转隶工作:事前向拟划出单位发函,明确应划转的机构和人员条件,按期要求单位党组研究上报;事中抓好转隶组织,以市党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名义举行转隶仪式,由市委、市政府的分管秘书长主持,移交、接收双方单位现场签订《转隶备忘录》,市党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作为监交方参与签字,明确档案资料等移交要求,并分送组织、人事、财政、审计、档案、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备案执行;事后要求移交、接收双方党组要做好转隶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平稳转隶。

此次改革,市直共平稳转隶行政事业机构108个,涉及2036人。

四是加快推动“三定”制定工作。

鉴于“三定”制定的时间紧、标准高等特殊要求,三门峡市不等不靠、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市、县两级“三定”制定工作。

制定市直党
2019·07
政机构“三定”规定的模板,召开各部门“三定”制定培训会,明确“三定”制定的政策规定和相关要求;市委编办内部组建5个工作小组,建立由主任牵头的“三定”制定分工协作机制,确保“三定”规定的制定质量;及早动手,研究制定市直党政机构“三定”框架方案,提请市党政机构协调小组研究决策。

省级对应部门“三定”规定已经印发的,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对照制定、加快进度,及时上会研究;省级未及时印发“三定”规定的部门,要依照原“三定”规定,结合上级政策调整和我市实际,先行制定“三定”草案上报研究;市级部门“三定”规定已经定稿的,及时分发各县(市、区)以供参照。

行政科学论坛:此次机构改革,三门峡市是如何结合本地转型创新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机构的?
卫保元:我们始终把机构改革与全局性、中心性工作相结合,坚持落实中央“规定动作”和体现三门峡特色“自选动作”相统一,在限额内创新设置机构、优化配置职能,为三门峡市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统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建设。

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整合市大数据管理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工信委的信息管理职责,市政府办公室的电子政务职责,组建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更好地统筹行政审批服务和大数据管理资源,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是加强扶贫机构建设。

根据我市贫困发生率高、扶贫工作任务重的实际,将市扶贫办由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行政机构,更好地统筹协调扶贫工作。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

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政府与企业双向沟通,完善企业服务体系。

四是强化金融服务职能。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将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由市政府办公室管理调整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更名为市金融工作局,补齐制约本地金融发展的短板。

五是优化城管职责。

根据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的原则,将市政公共设施运行管理和园林绿化等职责调整为由市城市管理局统一承担。

六是加强林业监管。

结合我市森林覆盖率高、林业工作任务重的实际,组建市林业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管理。

机构改革后,市委、市政府共设置党政机构47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市委工作机关11个,市政府工作部门35个。

责任编辑罗文
2019·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