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2-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合集下载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08药学,200831***,南宁,530200)摘要:目的掌握混悬剂和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熟悉稳定剂的选择及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和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1]。

方法亲水性药物(炉甘石洗剂)混悬剂采用分散法制备;Stokes定律测算微粒沉降速度;用干胶法制备液体石蜡乳;用乳剂HLB值来衡量乳剂的质量;用稀释法鉴别乳剂的类型。

结果炉甘石混悬剂为白色浑浊的液体,静置出现沉降。

F值越大,混悬剂也稳定。

液体石蜡乳为白色的粘稠的液体,稀释时能与水相分散均匀。

结论炉甘石混悬剂中加入的稳定剂为羟甲基纤维素钠的稳定性比加入吐温80的稳定性好。

液体石蜡乳满足所需的HLB值,增加乳化剂的稳定性。

关键词:炉甘石;聚山梨酯;分散法;沉降体积比F;液体石蜡;阿拉伯胶;干胶法;混悬剂为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系。

优良的混悬剂其微粒应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粒子大小保持不变,不太粘稠易倾倒,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不易流散,能快速干燥,且不易被擦掉。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炉甘石混悬剂是由炉甘石,氧化锌,甘油与稳定剂混合而成的混悬剂,有轻度收敛止痒作用,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乳剂是一种(或一种以上)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在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制备时加乳化剂,通过外力作功,使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乳剂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等。

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两相体积比。

液体石蜡乳由液体石蜡、阿拉伯胶、羟苯乙酯醇溶液和蒸馏水组成,为轻泄剂,用于治疗便秘,尤其用于高血压、动脉瘤、痔、疝气及手术后便秘的病人,可以减轻排泄的痛苦本文就该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及改进方法作出了系统的报告如下。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2.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乳钵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可供内服、外用、注射用。

配制环境要求:内服、外用混悬剂(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D 级下配制;注射用混悬剂(只能肌注)属于无菌药品中的最终灭菌产品,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其配制、灌装须在C 级背景下,压盖须在D 级背景下。

特性:分散相的微粒大小0.5~10μm ,有时可达50μm (注射剂的微粒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扩散很慢,显微镜下可见。

制法:1.分散法------ ①研磨粉碎法;②加液研磨法;③水飞法 。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②微粒结晶法剂型质量要求:微粒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沉后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期间微粒大小保持不变,粘稠度适宜,易倾倒,外用制剂易涂布,不宜流散,快干燥,不宜被擦掉。

稳定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静置时可发生沉淀降,沉降速度,符合Stokes 定律: ()ηρρgr V 2122-=公式说明: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大小(r 2)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即微粒越小,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微粒的沉降速度越慢,混悬剂越稳定)。

所以,增加混悬剂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减小微粒的半径;2.加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并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裹在微粒的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4.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絮凝剂),适当降低ζ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振摇时易分散的网状疏松聚集体,从而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微粒自然沉降易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沉淀结块现象。

[工作]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工作]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1、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等这些因素有关。

2、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如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答:将樟脑醑加到水中时,会有白色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樟脑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所致。

操作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可以用“加液研磨法”和“水飞法”使产品微粒更细小。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有哪些?答: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4、亲水性药物与疏水性药物在制备混悬液时有什么不同?答:亲水性药物:一般应先将药物粉碎到一定的细度,再加处方中的液体适量,研磨到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入处方中的剩余液体至全量;而疏水性药物不易被水润湿,必须先加一定量的润湿剂与药物研匀后再加液体研磨混匀。

实验2、乳剂的制备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有: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分散相的浓度,一般控制在50%左右;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微生物的污染等。

2、如何判断乳剂的类型,鱼肝油乳、液状石蜡乳及石灰搽剂各属于什么类型?答:可用染色镜检法和稀释法判断,镜检法:将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分别涂在载玻片上,用苏丹红溶液(油溶性染料)和亚甲蓝溶液(水溶性染料)各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苏丹红均匀分散者为W/O型乳剂,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乳剂)。

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液状石蜡乳和石灰搽剂各一滴,再加入蒸馏水约5ml,振摇,翻转数次,观察混合情况,并判断乳剂所属类型(能与水均匀混合者为O/W型乳剂,反之则为W/O型乳剂)。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

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
1.2仪器乳钵,具塞量筒,烧杯,量筒,试剂瓶,磨具量筒,普通天平等。
2 实验内容
2.1混悬剂的制备
2.1.1处方
处方一处方三处方五
炉甘石3.0g3.0g3.0g
氧化锌1.5g1.5g1.5g
甘油1.5g1.5g1.5g
羟甲基纤维素钠0.15g
聚山梨酯0.6g
蒸馏水 加至 30ml30ml30ml
2.1.2制法
[4]Yong Zhong DU Fu Qiang.Influence of an emulsifier on the pressure desensitization of emulsion explosives."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nglish"。2007,18(21).
5.4.6配伍禁忌W/O型和O/W型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6实验改进方案
6.1一种干混悬剂及制备方法[3]
一种干混悬剂及制备方法,所述的干混悬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物料:药物活性成分0.6%~20%,母核40%~90%,粘合剂2%~8%,隔离层材料3%~5%,薄膜衣5%~10%,助悬剂1%~26%;所述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制备0.1~0.212mm空白小丸,做为母核;②将粘合剂2%~8%和适量水搅拌均匀,加入药物活性成分0.6%~20%,得到药物混悬液;③按重量比将母核空白小丸40%~90%置于流化床内,喷雾药物混悬液在其上,上药完毕,烘干;④制得的近圆形颗粒在流化床中用高分子材料上一层隔离层,烘干;⑤烘干后,近圆形颗粒仍在流化床中用高分子包衣材料上一层薄膜包衣层,再喷助悬剂1%~26%,烘干,即制得干混悬剂;它使用先进设备,质量稳定,所制得的干混悬剂粒度均匀、外形圆整,无粘连;悬浮性好,遮味效果好,口感效果较好等特点。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

按 表 3-1 所 列 处 方 用量 配 制 五 种 含 不 同 HLB值混合乳化剂的液体石蜡乳(吐温80 和司盘80的HLB值分别为15和4.3)。 2.制法 按上表中各处方用量,分别将液 体石蜡、吐温80和司盘80加入具塞量筒中, 上下振摇20次,加蒸馏水至30ml,振摇 30次后,静置,经5、10、30、60分钟 后,分别测量其水层高度,记录于表3-2, 并判定哪一处方较稳定。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小量制备乳剂时,可采用在乳钵中研磨或瓶中 振摇等方法;大量生产乳剂时,采用搅拌机、乳 匀机和胶体磨来制得。由于用一种乳化剂时往往 难以达到这种要求,故通常将两种以上的乳化剂 混合使用。Griffin和Davies提出寻找混合乳化 剂的HLB值和测定被乳化的油所需HLB值的方法 来选择乳化剂。HLB值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 水亲油基团对水和油的综合亲和力。每种乳化剂 都有其固定的HLB值,一般8~18为适合制备 O/W型乳剂,3~8为适合制备W/O型乳剂。被 乳化的油所需的HLB值与乳化剂的HLB值越接近 乳剂越稳定。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及乳剂类 型的鉴别。 2. 比较不同乳剂及乳化方法制备乳剂 的分散相粒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油乳化HLB值的测定方法。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两种互不相溶 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的形式 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 系。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 续相,一般直径在0.1-100m;包在液滴 外面的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 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以水为 溶剂时,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又称为 亲水胶体溶液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 成的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亲水性高 分子溶液在药剂中应用较多,如混悬剂中 的助悬剂、乳剂中的乳化剂、片剂的包衣 材料、血浆代用品、微囊、缓释制剂等都 涉及高分子溶液。

混悬剂与乳剂的制备

混悬剂与乳剂的制备

混悬剂与乳剂的制备摘要:目的掌握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方法及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熟悉稳定剂的选择及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熟悉测定油乳化所需HLB值的方法。

方法制备稳定剂,制备混悬剂,进行质量评定;干胶法制备石蜡乳并用稀释法对乳剂类型鉴别。

结果处方一最后的沉降高度最小,沉降体积比最大,处方二的沉降高度次之,沉降体积比也次之,处方五的沉降高度值最大,沉降体积比的值却最小。

处方三的颜色全是乳白色。

结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稳定性高于聚山梨酯,混悬剂中处方一的稳定性大于处方三的稳定性,处方三的稳定性又大于处方五的稳定性。

关键词:混悬剂;稳定剂;沉降体积比;乳剂;HLB值,制备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

分散质点一般在0.5~10μm之间,但有的可达50μm或更大。

分散介质多为水,也可用植物油。

优良的混悬剂其药物颗粒应细腻均匀、沉降缓慢;沉降后的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黏度适宜,易倾倒,且不沾瓶壁。

由于重力的作用,混悬剂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为使微粒沉降缓慢,应选用颗粒细小的药物以及加入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除使分散介质黏度增加外,还能形成一个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此外,还可采用加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的方法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如化学凝聚法和物理凝聚法)。

分散法是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宜的稳定剂。

炉甘石洗剂是轻度收敛止痒作用,局部涂搽用于急性湿疹,亚急性皮炎。

乳化剂通常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中的亲水性基团和亲油性基团所起作用的相对强弱多用HLB值来衡量。

乳化剂的HLB值范围在3~8时,多为油包水(W/O)型乳剂的乳化剂,而当HLB值在8~6时则用作水包油型(O/W)型乳化剂本文就炉甘石的制备系统蜡状石乳的制备的报道如下。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乳剂油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乳剂也称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系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一相为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包在液滴外的一相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 m之间。

乳剂类型有单乳剂(O/W型,W/O型)和复合乳剂(W/O/W型,O/W/O型)。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提高稳定性,其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

乳化剂的稳定机理是通过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

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

通常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工厂大量生产多采用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制备。

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制备,以新生皂为乳化剂制备乳剂时,可研磨或振摇制得。

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有稀释法(水)和染色镜检法(水/油性染料)。

三、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乳的制备[处方]液状石蜡 6 ml阿拉伯胶 2 g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0.05 ml1%糖精钠溶液0.003 g香精适量纯化水加至15 ml[制法]:(1)干胶法(干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研磨过程中加纯化水4 ml,研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再加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加剩余纯化水适量研匀,再加糖精钠溶液和香精,共制15 ml。

(2)湿胶法:取纯化水4 ml置乳钵中,加2 g阿拉伯胶粉研成胶浆。

再分次加入6 ml液状石蜡,边加边研磨至初乳形成,再加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再加剩余纯化水研匀,再加糖精钠溶液和香精,共制成15 ml,即得。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与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实验报告5:乳剂的制备与乳剂型基质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五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药学专业、 09 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3.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实验 1: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阿拉伯胶等为原料,通过干胶法制备乳剂。

实验 2:以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以豆油、聚山梨酯80 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 3:石灰搽剂(W/O型乳剂)的制备以氢氧化钙、花生油为原料,通过新生皂法制备W/O 型石灰搽剂。

实验 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2.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乳剂的定义、分类;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实验材料:阿拉伯胶、聚山梨酯 80、氢氧化钙、花生油、鱼肝油、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油酸山梨坦(司盘 80)、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山梨酸、蒸馏水2.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 1:实验书 59 页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 2:实验书 59 页以聚山梨酯 80 为乳化剂制备乳剂实验 3:实验书 62 页石灰搽剂的制备实验 4:按以下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实验4: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处方:硬脂酸 7.5g油酸山梨坦2g甘油12.5g 单硬脂酸甘油酯7.5g液状石蜡12.5g山梨酸 1g聚山梨酯 80:5.5g白凡士林7.5g蒸馏水 75g制备:将油相成分(硬脂酸、油酸山梨坦、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及凡士林)与水相成分(聚山梨酯80、甘油、山梨酸及水)分别加热至80 摄氏度,将油相加入水相中,边加变搅拌,至冷凝成乳剂型基质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 4、5、6:乳剂的制备,将实验结果填于表 2-2,并说明形成不同类型乳剂的原因。

表 1 手工法制得各种乳剂类型的比较实验结果油相 / 水相比值乳剂类型乳化剂实验处方号处方 1阿拉伯胶处方 2聚山梨酯 80处方 3石灰搽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混悬剂、乳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2、
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混悬剂
1.1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颗粒(>0.5 um )分散在液体分散基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1.2 混悬剂的不稳定性:微粒沉降;Stoke ’s 定律
1.3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凝聚法 2、 乳剂
2.1 定义: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2.2 组成:水相、油相、乳化剂 2.3 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2.3 制备方法: (1)干胶法 (2)湿胶法 (3)新生皂法 (4) 机械法
η
ρρ9)(2212g r V -=
三、实验内容
1、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处方】
【制备】
处方1:取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充分研磨,缓缓加入硫酸锌溶液(将硫酸锌溶于25 ml水中过滤)。

缓缓加入樟脑醑,最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全量,研匀即得。

处方2: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十二烷基硫酸钠)。

处方3:制法同处方1(加甘油后加吐温80)。

【操作注意】
(1)研磨均匀,同一方向。

(2)硫酸锌溶液,制备4份。

取12 g硫酸锌加入水使成100 ml。

(3)10%樟脑醑,制备4份:取10 g樟脑醑,加入乙醇使成100 ml。

(4)缓慢加入樟脑醑,否则樟脑醑容易析出。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沉降稳定性。

考察各处方的沉降容积比,绘制出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思考题】
1.樟脑醑加到水中,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如何使产品微粒不致太粗?
2.讨论处方中不同润湿剂的作用。

3.根据沉降实验结果,讨论上述处方应如何改进?
2、豆油乳(O/W型)
【处方】
干胶法机械法
豆油 6 ml 11 ml (油相)
吐温-80 1.2 ml 5 ml (乳化剂)
水适量(水相)
共制成50 ml 100 ml
【制备】
干胶法:
(1)取吐温-80与豆油共置干燥乳钵中,研磨均匀,加入水4 ml,形成初乳。

(2)用水至50 ml,搅匀。

机械法:
(1)取吐温-80,加适量蒸馏水搅匀,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再加入豆油及剩余的蒸馏水,以8000-12000r/min(即2档),搅拌2 min。

(2)取50 ml,加入匀浆机,1500 rpm匀化2 min。

【操作注意】
(1)初乳形成:不断研磨至发出劈啪声。

(2)组织捣碎机、乳匀机不能空转。

注:机械法制备乳剂可不考虑混合顺序,是借助机械提供强大能力而形成乳剂。

其原理是物料被挤压通过缝隙后,经研磨,挤碎而成微细的液滴。

【质量检查】
(1)乳剂类型的鉴别
A.稀释法: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豆油乳和石灰搽剂各1滴,再加入蒸馏水5 ml,
振摇观察混合情况。

能与水均匀混合的为O/W型乳剂(豆油乳),反之为W/O型乳剂(石灰搽剂)。

B.染色镜检法:苏丹红(油溶性染料),亚甲蓝(水溶性染料)
(2)镜检比较三种制备方法所得乳剂的形态、大小。

【思考题】
1、乳剂类型鉴别的方法有哪些?制成的豆油乳为何种类型的乳剂?
2、比较干胶法、湿胶法、机械法三种制备方法的特点。

3、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3、石灰搽剂(W/O型)
【处方】
氢氧化钙溶液10 ml
花生油10 ml
制成20 ml
【制备】
新生皂法
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瓶中,加盖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注解】
石灰搽剂系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中所含的少量游离脂肪酸经皂化反应形成钙皂,再乳化花生油而生成W/O型乳剂。

【实验结果】
描述成品外观,乳剂类型的鉴别。

【思考题】
1、石灰搽剂的制备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