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实验报告内容

合集下载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药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剂学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学科,对于药物的制备、稳定性、疗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份关于药剂学实验的报告,旨在探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深入了解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

实验一:药物溶解度的测定在这一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广泛应用的氨咖黄敏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逐步稀释法,测定氨咖黄敏片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X g/mL。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后续的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

实验二: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为了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我们选取了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对象,进行了灭菌、加速老化和稳定性测试。

结果表明,利巴韦林注射液经过灭菌处理和加速老化测试后,在常温下存储半年,其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三: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的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进行制备和改良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利巴韦林阴道泡腾片作为制备对象。

通过制备过程,我们成功将利巴韦林注射液转化为阴道泡腾片,并且通过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了该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实验四:药物制剂的评价在制剂研发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选取了盐酸右美托咪定滴眼液进行了评价实验。

通过测定其pH值、滴定滴数、含量一致性以及外观和稳定性等指标,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确保了其符合药典标准。

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测定药物的溶解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制备药物制剂以及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等步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药物研发和制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药剂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药剂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药剂、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方法;2. 熟悉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及工艺流程;3. 了解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电热套、玻璃棒等;2. 试剂:乙醇、丙酮、甘油、蜂蜜、滑石粉、甘草、朱砂、薄荷油、碘化钾等;3. 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薄荷油5ml,碘化钾5g。

三、实验内容1. 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的制备:将薄荷油加入适量的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加入1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静置分层。

取上层薄荷油,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待冷却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得薄荷油制剂。

(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将碘化钾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溶解后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即得复方碘溶液。

2.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的制备:将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3. 煎膏剂的制备(1)蜂蜜薄荷煎膏剂的制备:将薄荷油加入适量的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加入1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将蜂蜜加热熔化,加入薄荷油溶液,搅拌均匀,煮沸,浓缩至一定体积,冷却,即得蜂蜜薄荷煎膏剂。

4. 丸剂的制备(1)朱砂丸的制备:将朱砂粉碎成细粉,过筛。

将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筛。

将朱砂粉与滑石粉、甘草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制成软材。

将软材制成小丸,干燥,即得朱砂丸。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液体制剂的制备薄荷油制剂外观呈淡黄色,具有薄荷香气;复方碘溶液外观呈深棕色,具有碘的特有气味。

2. 散剂的制备益元散外观呈浅黄色,具有滑石粉的特有气味。

3. 煎膏剂的制备蜂蜜薄荷煎膏剂外观呈淡黄色,具有薄荷香气。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复方氨酚糖浆来了解药物配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并加深对于药剂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复方氨酚糖浆是一种多组分的药物配方,主要包含氨酚、苯海拉明和糖浆等成分。

氨酚具有中枢镇痛作用,苯海拉明具有抗组胺作用,而糖浆则是作为药物的载体。

本实验的目的是调整复方氨酚糖浆的质量和配方,以达到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的要求。

三、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氨酚、苯海拉明、糖浆、测量容器、称量器、搅拌器、溶剂、玻璃容器、药瓶等。

2.按照配方比例将氨酚、苯海拉明和糖浆称量,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

3.使用搅拌器将氨酚、苯海拉明和糖浆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均一的混合溶液。

4.将混合溶液过滤,并收集清澈的液体。

5.取样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浓度等指标。

6.清洗器材,封闭药瓶。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备了复方氨酚糖浆。

所得样品外观清澈透明,无颗粒或沉淀物,满足药物的质量要求。

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氨酚和苯海拉明在糖浆中溶解良好,浓度检测结果也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五、实验讨论与分析:本实验制备的复方氨酚糖浆为常见的治疗感冒和发热症状的药物配方。

氨酚具有较强的镇痛功效,苯海拉明对于鼻塞和过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糖浆则是作为药物的载体,使其更易于服用。

通过本次实验的制备过程,我们了解到药物配制中质量和配方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药物的质量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制备复方氨酚糖浆,加深了对于药剂学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药剂学的配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质量和配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

在今后的药物配制实践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质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药剂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于药物制剂的配制过程和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药剂_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散剂、煎膏剂、丸剂等;2. 熟悉中药药剂的制备原理和操作技巧;3. 了解中药药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是指以中药药材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药效的制剂。

中药药剂制备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滴管、温度计、显微镜等;2. 试剂:滑石、甘草、朱砂、白酒、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

四、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制成的干燥粉末。

散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作用迅速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③ 将甘草置研钵中,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④ 按每包3g分包。

(4)实验结果:制备的益元散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药材煎煮后,浓缩、过滤、收膏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煎膏剂具有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药材按比例称取;② 将药材加水煎煮,浓缩至一定浓度;③ 过滤,收膏。

(4)实验结果:制备的煎膏剂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丸剂;③ 干燥、过筛。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药剂学实验方法,了解常见药品的性质和药效,提高对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药品性质检测:使用相应的实验方法检测和确定药品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熔点、沸点、pH值等。

2.药品活性检测:通过对细菌或动物进行实验,评估药品的生物学活性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溶解度测定仪、熔点仪、恒温水浴器、pH计、温度计、显微镜等。

药品:常见的药品样品,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

四、实验步骤1.药品性质检测(1) 溶解度检测:精确称取0.1g药品样品,加入100ml纯净水中,摇动均匀,观察是否溶解。

(2)熔点检测:取少量药品样品,放入熔点仪中,逐渐加热至药品完全熔化,记录熔点。

(3)沸点检测:将一定量的药品样品加入试管中,用温度计插入试管内,加热至观察到药品样品沸腾,记录温度。

2.药品活性检测(1)细菌抑制实验:取一定量的药品样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通过扩散法或稀释法,将药品样品溶液涂抹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2)动物实验:选取一种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将药品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制备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分组给予实验动物口服或注射药物,观察药效的变化,包括对疼痛、炎症、反应时间等指标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药品性质检测(1)溶解度检测:根据药品样品的溶解情况,可以判断药品的溶解性、水溶性、酸溶性或碱溶性等。

(2)熔点检测:药品样品的熔点可以反映药品的纯度和结晶状态,熔点高表示药品纯度高,熔点范围窄表示药品结晶较好。

(3)沸点检测:药品样品的沸点可以判断药品的挥发性和稳定性。

2.药品活性检测(1)细菌抑制实验:根据细菌在药品涂抹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可以评估药品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进而确定药品的抗菌活性。

(2)动物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在药物给予后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可以初步评估药品的生物学活性和药效。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实习单位介绍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技术和药剂学基础知识。

通过实习,我旨在进一步了解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药物生产过程,并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本次实习选择在某中药制剂厂进行,该厂是一家具有优良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中药企业。

二、实习内容1. 药品生产工艺:通过参观生产车间,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药材的配制、炮制、研磨、浸泡、煎煮等步骤,以及制剂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

2. 药物质量控制:学习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了解中药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等。

参与药物的质量检验工作,学习药物的药理学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

3. 药品稳定性研究:了解中药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参与药品的稳定性试验,学习药品稳定性测试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

4. 检验设备操作:学习和操作常见的中药检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熟悉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5. 研究论文撰写:根据所参与的实验结果,撰写中药药剂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三、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参观了该中药制剂厂的生产车间。

通过实地观察和导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其中,药材的配制和炮制是制剂工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药材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药效。

在制剂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填充和封口的技术,这些操作对于保证制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都非常关键。

在药物质量控制方面,我学习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与质量检验工作,我了解到每一批药物都需要进行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检验,以及微生物的检验,确保药物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药典的要求。

我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药物质量评估方法,如溶出度、稳定性测试等,这些对于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药剂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固体药剂、液体药剂和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规范。

二、实验内容1. 固体药剂制备(1)实验材料:滑石粉、甘草、朱砂、药筛、瓷研钵、烧杯、天平。

(2)实验步骤:①称取滑石粉30g,甘草5g,朱砂适量;②将滑石粉和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③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④称取朱砂极细粉置于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倒出;⑤将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⑥按每包3g分包。

(3)实验结果:制备出滑石粉、甘草和朱砂的混合散剂。

2. 液体药剂制备(1)实验材料:薄荷油、乙醇、水、烧杯、滴定管、蒸馏装置。

(2)实验步骤:①将薄荷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②将混合液加入烧杯中,加热蒸馏;③收集蒸馏液,用滴定管滴定,计算薄荷油的含量。

(3)实验结果:制备出含有薄荷油的液体制剂。

3. 浸出制剂制备(1)实验材料:药材、乙醇、蒸馏装置、烧杯、漏斗、滤纸。

(2)实验步骤:①将药材浸泡在乙醇中;②将浸泡好的药材与乙醇混合液过滤;③收集滤液,用蒸馏装置蒸馏;④收集蒸馏液,用烧杯接收。

(3)实验结果:制备出含有药材浸出成分的制剂。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固体药剂制备:通过等量递增法,成功制备出滑石粉、甘草和朱砂的混合散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粉末的细度和混合均匀性,保证了散剂的质量。

2. 液体药剂制备:成功制备出含有薄荷油的液体制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加热蒸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了薄荷油的提取效果。

3. 浸出制剂制备:成功制备出含有药材浸出成分的制剂。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浸泡时间和过滤操作,保证了制剂的纯度和质量。

四、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对药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固体药剂、液体药剂和浸出制剂的制备过程。

2.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规范,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3. 本次实验让我认识到,药剂制备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药剂实验报告

药剂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药剂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阿司匹林片的制备方法。

2. 掌握片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 了解片剂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处理、制粒、压片和包衣等步骤。

本实验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阿司匹林片剂。

三、实验材料1. 原料:阿司匹林、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羧甲基淀粉钠。

2. 仪器:摇摆式制粒机、压片机、片剂包衣机、分析天平、温度计、干燥箱、粉碎机、药筛、玻璃棒、烧杯、锥形瓶、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将阿司匹林、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羧甲基淀粉钠按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2. 制粒: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制成湿颗粒。

湿颗粒在60℃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2%。

3. 压片:将干燥后的颗粒过筛,取一定量颗粒加入压片机,压成阿司匹林片。

4. 包衣:将压好的阿司匹林片放入片剂包衣机,用包衣材料进行包衣。

5. 质量评价:对制备的阿司匹林片进行外观、溶出度、含量、崩解时限等指标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阿司匹林片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花斑、无裂痕。

2. 溶出度: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溶出度。

结果显示,制备的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符合规定要求。

3. 含量: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阿司匹林片中的阿司匹林含量。

结果显示,制备的阿司匹林片含量符合规定要求。

4. 崩解时限: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崩解时限。

结果显示,制备的阿司匹林片崩解时限符合规定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阿司匹林片的制备方法。

2. 制备的阿司匹林片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原料处理、制粒、压片、包衣等步骤的操作规范,以确保片剂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及F 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①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②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氧化锌,甘油,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蒸馏水,95%乙醇;
电子天平,研钵,具塞刻度试管,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滴管 三、实验原理: Stokes 定律:
()ηρρ92212g
r V -=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沉降容积比:F= H/ H 0(0~1),F 值越大,则混悬剂越稳定 四、实验内容 1.处方:
2.操作步骤:
取四个具塞刻度试管,按上述处方配制四种氧化锌混悬液。

(1)处方1和处方2:在试管中先放入少量水,然后分别加入0.5g 氧化锌,分别分次加入处方中的其它成分,最后加蒸馏水至10ml 刻度。

(2)处方3和处方4:在试管中先放入少量水,分别加入甲基纤维素与阿拉伯胶,需不断震荡至全溶,然后加入0.5g 氧化锌,最后加蒸馏水至10ml 刻度。

(3)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相同时间:2分钟)后放置,分别按表2时间记录沉降物的高度H (ml 或mm ),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2。

根据表2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

五、实验结果:
1.沉降容积比测定结果:
02.根据表2数据,以H/H 0 (沉降容积比)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四个处方沉降曲线(在一个坐标图里),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六、结果分析讨论
哪个处方的混悬剂最稳定,分析原因。

实验二 乳化植物油HLB 值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测定油乳化所需乳化剂的HLB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混合乳化剂HLB 值计算: n
n
n W W W W HLB W HLB W HLB HLB +++⨯++⨯+⨯ΛΛΛΛ212211=

三、实验材料:司盘-80,吐温-80,植物油,蒸馏水;
电子天平,研钵,具塞刻度试管,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滴管
四、实验内容
1.处方: 植物油 5ml
混合乳化剂 0.5g 蒸馏水 加至10ml
2.操作步骤:
⑴制备混合乳化剂:按公式将司盘-80(HLB=4.3)和吐温-80(HLB=15)的用量计算出并填于表1中,并制备混合乳化剂,每种制备5g
⑵测定最佳HLB 值:取
4支具塞刻度试管,各加入植物油5ml ,分别加入不同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0.5g ,加蒸馏水至10ml ,加塞,同时振摇2分钟,即成乳剂,按表2,于不同时间测定水层高度,并记录。

表2 乳剂稳定性测定(水层高度:ml )
3.五、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实验三 液体石蜡乳剂与石灰搽剂的制备及质量评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乳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检验乳剂稳定性常用的考察方法。

二、实验材料:液体石蜡,阿拉伯树胶粉,植物油,氢氧化钙,苏丹Ⅲ,亚甲蓝,蒸馏水;
电子天平,研钵,普通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量筒,锥形瓶,水浴锅,显微镜(玻
片),离心机,刻度离心管,冰箱,具塞刻度试管,滴管 三、实验内容
(一)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1.处方 液体石蜡 12ml 阿拉伯胶 4g 蒸馏水加至30ml
2.制法
(1)干胶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加水8ml,研磨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补加蒸馏水至全量,研匀即得。

(2)湿胶法:取8ml蒸馏水置烧杯中,加4g阿拉伯胶粉配成胶浆,置乳钵中,作为水相,再将12ml液体石蜡分次加入水相中,边加边研磨,成初乳,加水至全量,研匀即成乳剂。

(二)石灰搽剂的制备
1.处方:植物油10ml 氢氧化钙溶液10ml
2.制法:量取植物油及氢氧化钙溶液各10ml,置具塞容器中,用力振摇至乳剂生成。

(三)乳剂类型鉴别
1.稀释法:取试管二支,分别加入液体石蜡乳和石灰搽乳各1滴,再加入蒸馏水5ml,振摇混合,观察混匀情况,能在水中分散均匀且溶为一体者为O/W型乳剂,否则为W/O型乳剂。

2.染色镜检法:蘸取液体石蜡乳和石灰搽乳少许分别涂于载玻片上,用亚甲蓝溶液和苏丹Ⅲ溶液分别染色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着色情况,使亚甲蓝均匀分散者为O/W型号乳剂,使苏丹Ⅲ均匀分散者为W/O 型乳剂。

(四)乳剂稳定性考察
1.离心法:取二支刻度离心管,分别装以上两种乳剂各5ml,离心15min,如不分层则认为质量较好。

2.快速加热试验:取上述两种乳剂各5ml分别装于二支具塞试管中,塞紧并置80℃的恒温水浴中30min,如不分层则乳剂稳定。

3.冷藏法:取上述两种乳剂各5ml分别装于二支具塞试管中,塞紧并置冰箱冷冻30min,如不分层则乳剂稳定。

四、实验结果
1.将液体石蜡乳和石灰搽乳的乳剂类型鉴别结果记录于表1中
2.将液体石蜡乳和石灰搽乳稳定性考察结果记录于表2中
五、思考题:
1.石灰搽剂制备的原理是什么?属于何种类型乳剂?
2.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四颗粒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材料:维生素C,糊精,糖粉,酒石酸,50%乙醇,蒸馏水;
电子天平,研钵,量筒,药筛(14目、16目、20目、六号),平皿,烘箱
三、实验原理:写出颗粒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四、实验内容
维生素C颗粒剂(10包量)
1.处方:维生素C 1g ()
糊精10g ()
糖粉9g ()
酒石酸0.1g()
50%乙醇适量()
2.操作步骤:将V C、糊精、糖粉分别过六号筛,按配研法将V C与各辅料混合均匀,再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一次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混匀,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60℃以下烘箱干燥,整粒、称重,每袋2克量。

五、结果分析
1.各组使用50%乙醇的量。

2.本组制得多少克的干颗粒,能生产多少包的维生素C颗粒剂,计算本组的合格率。

六、实验体会(若未成功分析失败原因)。

实验五栓剂的制备及质量评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2.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3.掌握栓剂的一般质量评定内容及方法。

二、实验材料:甘油,碳酸钠,硬脂酸,液体石蜡,蒸馏水;
栓模,蒸发皿,水浴锅,融变时限仪,天平,量筒,烧杯
三、实验原理:
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基质→熔化→加入药物粉末(混匀)→注入栓模(已涂润滑剂)→完全凝固→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
四、实验内容:
(一)甘油栓的制备(亲水性基质)
1.处方:甘油32g 干燥碳酸钠0.8g 硬脂酸 3.2g 蒸馏水 4.0g
2.操作步骤:取干燥碳酸钠与蒸馏水搅拌溶解,加甘油混合后置水浴上加热,加热同时缓缓加入硬脂酸细粉并边加边搅拌,待泡沸停止,溶液澄清后,注入已涂有润滑剂(液体石蜡)的栓模中,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即得。

3.注释:①制备甘油栓时,水浴要保持沸腾,硬脂酸细粉应少量分次加入,与碳酸钠充分反应,直至泡沸停止、溶液澄清及反应完全,才能停止加热;②制备时要除尽气泡后再注模且水分不要过多;③注模式前将栓模预热至80℃左右,注模后应缓慢冷却,否则会影响成品的硬度、弹性、透明度等。

(二)栓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与色泽
2.重量差异:取栓剂10枚,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

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栓剂不得多于1粒,并不得超出限度1倍。

平均重量与重量差异限度规定:≤1.0g为±10%;1.0g~3.0g为±7.5%;3.0g以上为5%
3.检查结果:将所测值记录于表1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