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课件:专题六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判断句

合集下载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6课秦始皇本纪讲义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6课秦始皇本纪讲义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秦始皇本纪《史记》作为史学巨著和文学巨著,既还原了历史原貌,又以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传记文学的典范,为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本专题选取了一篇“本纪”——《秦始皇本纪》,一篇“世家”——《赵世家》,两篇“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均是《史记》中善于叙事的名篇,也是叙事中写人的名篇。

通过本专题四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重点要了解《史记》长于叙事的艺术特点。

《秦始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赵世家》,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

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二是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

《魏公子列传》,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淮阴侯列传》,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

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第16课秦始皇本纪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他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2(18份打包) 苏教版6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2(18份打包) 苏教版6

-16-
*李将军列传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K课前学习 K 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3.你认为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1)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 是人为的悲剧,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 悲剧形成的最直接、客观的原因。 (2)性格悲剧。①不善言辞(“讷口少言”)、个性太强(“引刀自刭”)、性情 冲动(如“杀霸陵尉”)。②胸无城府、没有政治见解。在专制制度下,他不具 备见风使舵的性格,纵有千般能耐,不仅于事无补,反会引火烧身。③自负其 能,不计后果,好凭一时之勇,逞一时之威(如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 者及以百骑御匈奴千骑等事)。
-7-
*李将军列传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8)为
秦时为将(动词,担任) 无老壮皆为垂涕 (介词,为了) 杀其骑且尽(副词词,并且)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连词,况且)
(10)及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连词,以及) 莫能及广(动词,比得上) 因复更射之(副词,于是,就)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副词,趁机)
-15-
*李将军列传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K课前学习 K 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2.在李广身上,司马迁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司马迁实录“斩霸陵尉”这一 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在感情上司马迁是仰慕、同情李广的,他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李 广高超才能的表现和对李广不公平遭遇的叙写上:赞其英勇神武,痛其立功 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尽管司马迁在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 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而且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 的缺点。 实录“斩霸陵尉”这一事实,写出了李广心胸狭窄、 公报私仇的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在感情上的爱憎与对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 ,这体 现了一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 迁其人件【全册】
太史公自序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报任安书(存目)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选 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2页 0179页 0260页 0320页 0370页 0453页 0455页 0520页 0619页 0675页 0756页 0794页 0846页 0903页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报任安书(存目) 夏本纪 *河渠书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李将军列传 *孔子世家 屈原列传 项羽本纪 *滑稽列传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赵世家 淮阴候列传 *《史记》与史学 研究《史记》 活动建议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安君,儒者也。 成安君是一介儒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要夺取赵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为为我禽? 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坚营勿与战。 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其不用。 派去的人了解到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小心。 今义: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名词作动词,给饭吃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攻下 (2)议欲下赵: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挖沟;筑墙 (3)足下深沟高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率领 (4)如我能将几何: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向东 (5)欲东下井陉击赵: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6)师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 (7)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像乌鸦一样 (8)英俊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床上 (9)乃晨炊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项羽本纪<史记>选读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项羽本纪<史记>选读课件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这首歌。
ks5u精品课件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 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 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 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 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 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 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 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 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 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 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 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 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 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 ——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 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一言堂” “一家之长” “一意孤行” “一筹莫展” “一曲挽歌” “一败涂地”
ks5u普精品通课高件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 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 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 象的?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六 第18课 魏公子列传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六 第18课 魏公子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 魏公子列传1.通假字(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故⎩⎪⎪⎨⎪⎪⎧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温故.而知新: 君安与项伯有故.: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2)过⎩⎪⎨⎪⎧愿枉车骑过.之: 行过.夷门,见侯生: 且尔言过.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除⎩⎨⎧ 赵王扫除.自迎: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3.虚词归纳乃⎩⎪⎨⎪⎧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无忘告乃.翁:4.古今异义词(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客..以观公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仁而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椎.杀晋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谦而礼.交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侯生乃屏.人间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能急.人之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公子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讲义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第17课赵世家讲义

胡服骑射的倡导者——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是战国时期杰出的人物之一。

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期间,他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的实力大幅提升,成为最后与秦国逐鹿天下最大的竞争者。

伟大的改革——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

当时,赵都邯郸,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形势险恶。

在他即位前,赵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各国的侵扰。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王决心发愤图强,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

在施行之初,阻力很大,百姓接受困难,朝廷内以公子成、赵文、赵造、周绍等人为代表的贵族官僚的抵触情绪也很大。

在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耐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最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随着改革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强,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灭了“心腹之患”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

赵国一跃而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其军事力量影响到武灵王死后的若干年,以致在大国“纵约”瓦解,各国献地事秦之时,赵国尚能屡败秦军,威慑匈奴。

文章通过写赵氏孤儿和胡服骑射两件事情,歌颂了正义,鞭笞了邪恶,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表达了对有远见卓识、有勇有谋、有魄力的武灵王这位改革家的肯定。

通假字1.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同“拒”,译为“阻拦”2.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同“腰”,译为“腰部”3.韩厥告赵朔趣.亡同“促”,译为“急速,赶快”4.居无何,而朔妇免.身同“娩”,译为“分娩”5.夫人置儿绔.中同“裤”,译为“裤子”6.衣以文葆..,匿山中同“纹”,译为“花纹”同“褓”,译为“襁褓”7.故见.龟策同“现”,译为“显现”8.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同“傲”,译为“傲慢”9.而怫.学者,离.中国同“悖”,译为“背离,违背”同“罹”,译为“遭受”10.夫翦.发文身同“剪”,译为“剪掉”11.却冠秫.绌,同“钅术”,译为“长针”古今异义1.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2.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忘诛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或错误3.于是..肥义侍古义:这时,当时今义:连词,表承接4.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古今之公行..也古义:公认的行为准则今义:公然这样做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衣.以文葆衣:包裹②赵武服.齐衰三年服:穿③春秋祠.之祠:祭祀④以长.南藩之地长:执掌⑤吾欲胡服..胡服:穿胡服⑥及赵武冠.冠:行冠礼(2)名词作状语王北.略中山之地北:向北(3)名词意动用法赵盾患.之患:以……为患2.动词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①子必不绝.赵祀绝:使……断绝②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活:使……活下去③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乐:使……愉悦(2)动词为动用法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哀:为……而哀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丑:羞耻(2)形容词使动用法①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苦:使……劳苦②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利:使……得到好处厚:使……强大(3)形容词意动用法先王丑.之丑:认为……是耻辱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打包18套) 6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ppt(打包18套) 6
赏读:人生最愚蠢的事是不愿听到自己的过 错,人生最坏的习惯是喜欢谈论别人的过错。
知识卡片 1.人物名片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姓嬴,名政,因为 出生在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39 岁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 ——秦朝, 给自己取尊号为“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 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 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 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修身名句 1.匿病者,不得良医。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执贽》
赏读:怕别人知道自己疾病的人,不会有高 明的医生为他治疗,比喻掩饰自己过失的人, 得不到别人的帮助。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 过。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一生中有功也有过: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 政治上的统一,首创了驿站制度,并修驿道, 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字”的局面,为其后 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他同时又是一个 暴君,为了权力和自己的享受可以不顾百姓的 死活,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 始皇陵等工程的规模都极为庞大,死伤了不少 人;他为了钳制舆论,不择手段,甚至焚书坑 儒。因此,对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至今仍是 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1)寡人以眇眇之身
眇 渺 渺小,微小 ________ 同________ ;________
(2)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填 镇 ________ 同________ ;镇压,安定 ________
(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
拂 弼 辅佐 ________ 同________ ;________
数词用作动词 统一 (3)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状语 当面 (4)今青臣又面 谀以重陛下之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意动用法 以……为师,学习 名词用作动词 率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
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
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
辨别判断句要求在平时的练习中强化训练:一是圈,圈出其标志词,以
引起自己的注意;二是对,在翻译完全句后,再核对一下是否译出“是
(不是)”来。
综合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 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 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 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 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 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 然。’”
3.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顷有仕人为畿尉,常任贼曹[注]。有一贼系械,狱未具。此官独坐厅
上,忽告曰:“某非贼,颇非常辈。公若脱我之罪,奉报有日。”此公
视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久,佯为不诺。夜后,密呼狱吏放之,
仍令狱卒逃窜。既明,狱中失囚,狱吏又走,府司谴罚而已。
注 贼曹:官名,主持察捕盗贼。 (1)有一贼系械,狱未具。 有个盗贼被戴上刑具(受害),案件尚未判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非贼,颇非常辈。 我不是贼,也不是一般人。(要点: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副词“乃”“则”“即”“皆”“非”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较
为常见。如:
①吕公女乃吕后也。(《高祖本纪》) .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魏公子列传》) .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④吾翁即若翁。 (《项羽本纪》) . ⑤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
专题六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判断句
一、什么叫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
句子。它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同。所不同的是,文言判断句一般不用判
断词“是”,而是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二、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
三、辨别判断句
辨别判断句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句子性质。简单的方法是既看形式,又看
能 否 译 成 “…… 是 ……” 或 “…… 是 …… 的 ” 。 形 式 对 , 又 能 译 成
“……是……”,是判断句;否则不是。如“大人清白”可译成“大人
是清白的 ”,所以是判断句。 . 如果是否定判断句,必须用否定副词“非”,且能译成“不是……的”。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就不是否定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鸿门宴》 ) . .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如:
①此子贤者,世莫能知。(《魏公子列传》)
②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 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 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 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 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C.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解析 D项一般句式/判断句。其余均为判断句。
解析
答案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判断句,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是何楚人之多也 (5)此三者,皆人杰也 (6)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7)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使之然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者 , …… 也 ” , 其 中 “ 者 ” 表 示 停 顿 , “ 也 ” 表 示 判 断 ; 有 单 用
“者”“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如:
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师说》 ) . . 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 ⑤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 .
高考考判断句,也依然在翻译题中考查。如文言翻译题“季布名所以益
闻者,曹丘扬之也”,就是一意的是,“是”在古汉语中,尤其在先秦语言中很少作判断词,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
判断句的主语;在汉代以后,“是”作判断词的情况才多起来。
(8)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9)梁父即楚将项燕 (10)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11)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 (12)乃令秦武阳为副 (13)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4)成安君,儒者也 (1)(2)(3)(5)(8)(9)(10)(13)(1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