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总说明
三级公路两阶段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概述本设计为湖南省永顺县-古丈县三级公路两阶段设计,里程桩号为K11+310~K18+500.504,全长共为7.19km,在整个设计中包括道路线行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路基与路面的设计等。
全线为山岭重丘区设计,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7.5m,采用双车道形式。
本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及其它各种设计规范的要求而做的。
2.路线设计选线:由于本次设计是山岭重丘的三级公路设计,考虑到造价及适用等要求,选线时应尽量沿着等高线布线,依山势而走;少占或不占农田与高产区经济林;若不必要,尽可能不跨河流,从而减少造价。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的平面反映了道路平面的弯曲状况,所以为了满足道路的圆顺及流畅,设计中需设置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设计地形中,若一片区域比较平坦,可以选择用直线,因为直线是汽车在行驶中视觉最好,距离最短,运营最经济,最容易选定的线形;若地形比较复杂,如山、池塘、河流等,这时就需要设置曲线了,依据规范,三级公路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为30m,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180 m(同向曲线一般值)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实际设计中: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半径,线形在前后衔接上要协调,使之连续、均衡。
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图反映了道路中线原地面的起伏情况以路线设计的纵坡情况。
纵断面设计中依规范需注意以下几点:最大纵坡不得大于8%;三级公路越岭线的平均纵坡一般应接近5.5%和5%为宜;为了路基排水需要,防止水分渗进路基,均应设置纵向纵坡,不小于0.3%,此三级公路为0.5%;在纵坡设计中,如果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边坡点过多,车辆行驶颠簸,导致乘客感觉不适,所以在我国《公路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最小坡长为100m。
3.基路面及排水3.1.1 路基工程路基横断面设计在本段设计中,根据公路设计的等级及设计车速(三级山岭公路双车道,设计车速为30km/h),采用7.5m的宽度,其具体的布置可以参看标准横断面图。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s i
o d
f o r
s o
m e
t h i
n g
a
破碎板
”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
,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
t h i n g
a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过村段路面采用单向1.5%,坡向排水边沟侧。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过村段与野外段宽度渐变时采用两侧对称加宽,渐变率不小于1/15。
、K0+004.4-K1+572.9为野外段,路基宽度为7.5m ,断面组成为:0.5m 土路肩+ 2×3.25m 行车道+0.5m 土路肩。
野外段路面横坡采用双向1.5%,土路肩横坡采用双向3%。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路基设计
、K1+592.9-K2+501.8段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宽度,现有路基碾压利用,K2+539.8-K2+603.015段过村段加宽至7.0m ,与K2+521.8-K2+539.8段中桥宽度一致。
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设计总说明书

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设计总说明书第一部分工程概述一、概述1.1建设意义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起点位于丹东市西北7公里处古城子,与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的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相连接,起点桩号丹本高速公路K0+073.453=丹庄高速公路K1+140.000。
经前阳、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止于庄河市北3公里的徐岭镇,与大连至庄河的高速公路衔接,终点桩号丹庄高速公路K137+200.000=大庄高速公路K121+727.3,路线全长135.890公里。
本项目是我省十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公路嘉阴-南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建设将对我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目分别连接丹本和大庄高速公路,是辽宁省快速公路网中的一条重要路线,是“两环”中的一环,既连接丹东与大连的环黄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满足大东港、庄河港的疏港需要,增强港口疏港功能,对促进沿线港口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该项目的建成还可彻底解决目前201国道交通紧张状态,进一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和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对扩大中朝边境贸易、加速国际大通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并且,本项目的建成将加快边海防路网的形成,因此将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1.2 路线推荐方案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丹东至大连高速公路丹东-庄河段路线起点位于丹东市西北7公里处古城子,与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的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相连接,经前阳、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止于庄河市北3公里的徐岭镇,与大连至庄河的高速公路衔接,路线全长135.890公里。
路线所在线区隶属丹东及大连市(分界桩号为K86+240),线区经过的县级市包括东港市及庄河市。
路线所经过的主要乡镇有蛤蟆塘镇,同兴镇,汤池镇,前阳镇,十字街镇,东尖山镇,马家店镇,马家岗镇,黄土坎镇,大孤山镇,新立镇,栗子房镇,鞍子山乡,青堆镇,小孤山乡,吴炉镇,兰店镇及徐岭镇。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一、概述三级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与县镇、乡村的次干道,其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说明将围绕三级公路的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道路设计1.道路纵横向布局:三级公路应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便捷性。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主干线和支线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设置合理的车道数目,确保车辆顺畅通行。
4.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路肩和人行道:设置宽度适中的路肩和人行道,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6.路灯设置: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条件,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三、交通设施规划1.路口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口、环岛和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2.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
3.标志和标线:设置道路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公交站点:根据公交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便利市民出行。
5.服务区和停车场:设置服务区和停车场,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休息和停车的便利条件。
四、环境保护1.绿化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季能够顺畅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噪音控制:采取隔音屏障、路面减振等措施,降低道路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环保材料使用:选择环保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三级公路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本设计说明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三级公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

三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是指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主干道,通常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之间的重要交通干线。
三级公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效、安全、快速的交通运输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一、设计标准:1.交通量: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根据通行能力和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年通行能力要求。
2.行车速度:三级公路的设计行车速度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时速要求。
3.路面宽度:三级公路的设计路面宽度应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路面宽度要求。
4.车道数:三级公路的设计车道数应根据交通量和行车速度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车道数要求。
5.设计荷载:三级公路的设计荷载应根据交通量和货运需求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6.设计标准: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一般应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二、设计要点:1.路线选择:三级公路的路线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
2.断面设计:三级公路的断面设计应考虑交通量、行车速度、车辆类型等因素,确定最适合的断面形式。
3.路基处理:三级公路的路基处理应考虑地基承载力、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采取适当的路基处理措施。
4.路面结构: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应根据交通量、车速、荷载等因素确定,采用适当的路面结构形式。
5.路灯设置:三级公路的路灯设置应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路段特点等因素确定,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6.交通标志标线:三级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7.设计速度: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应根据交通需求和路段特点确定,确保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
8.设计排水:三级公路的设计排水应考虑降雨量、地形地貌等因素,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三、设计流程:1.前期调研:进行路线勘测、地质勘查、交通量测算等调研工作,确定设计基础数据。
2.路线选择: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最优路线。
云南省某一级公路综合设计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任务依据1.1任务依据本路线在云南境内,根据所给的参数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通过交通量计算,确定为双向四车道,由规范查得此路设计车速为60Km/h,整个路段的最大纵坡不大于6%,同时为满足纵向排水的需要,纵向坡度不低于0.3%-0.5%。
路面宽度23m,最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1.2设计标准1.2.1主要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10).《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996年版(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2.2主要技术指标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12.设计主要过程2.1工程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该工程是云南省一级公路第1标段,属于山区,地质条件良好,适合建设一级公路。
(2)作用:该工程主要是联结昆明和桂林两个地区的路线,缓解两地区间目前紧张的交通状况,加快两地区的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兼顾防洪和景观功能设计,使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2.2总体设计的原则该工程的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合理利用地形,遵循路线设计标准,达到路线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结合本工程沿线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合理使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尽量减少拆迁,以降低工程造价。
同时本设计着重公路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S1-1总说明

总说明书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受巫山县交通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勘察设计室承担了官阳镇单家洼至普子坪烟路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任务。
本路段全长2.099589公里,泥结碎石路面。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
东邻湖北省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
巫山地形十分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峡谷幽深,岩溶发育,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坝占百分之四。
本项目现为宽度2~3米的泥结碎石道路,道路纵坡陡,宽度不够,弯道急。
本次对该段道路进行改扩建,对于改善项目区农村居民交通,加强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居民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当地居民尽快脱贫致富,达到小康水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巫山县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也将对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影响。
总之,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按照业主的要求2012年6月初我单位组织测设人员进入现场进行踏勘和测量,于2012年6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
二、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1、路线基本走向本次设计的官阳镇单家洼至普子坪烟路工程,路线长2.099589km,为双向单车道四级公路。
征用土地25.73亩,挖方5049.2立方米,填方2536.2立方米,弃方2562.6立方米,路基防护工程780.0立方米,路基排水工程495.18立方米,涵洞30.5米/6道;路面采用泥结碎石。
按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由于这段道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道路的纵坡大,回头弯道纵坡大,建成后建议不通行大型车辆,其他车辆局部地段限制时速10km/h。
2、旧路现状本次测设的道路是在原旧路上进行改建的,原道路路基宽度在2~3米间不等,道路等级低,交通极为不便,为了保障烟区道路的畅通,所以对该段道路进行修建。
3、技术标准依据巫山县交通开发有限公司与我单位签订的委托书的要求,按照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执行,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见表(一):4、设计采用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01-2003)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8)、《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0)、《公路小桥涵手册》(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所编)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8)、《公路交通安全实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9)、《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6)2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2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施工图设计)(交公路发[2007]358号)2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23)、《公路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24)、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及标准。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速公路设计的说明和指导。
高速公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路线选择、路段规划、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素。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和建议。
2. 路线选择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选择合适的路线是至关重要的。
考虑以下因素可以帮助做出明智的选择:- 土地利用:选择通过不会对重要生态系统或农业资源造成过多破坏的区域。
- 地形:避免陡峭的山地或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
- 交通需求:考虑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人口流动,确保新建高速公路能够提供合适的交通容量。
- 环境影响:评估设计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等的影响。
3. 路段规划高速公路的路段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路段长度:根据交通需求和路况情况,将路段划分为合适的长度,方便车辆行驶和安全管理。
- 出入口设置:合理设置出入口,确保交通流畅,同时考虑安全性。
- 路面标识:设置适当的标识和标线,提供行车指引和交通安全提示。
- 绿化和景观设计: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绿化带和景观,美化环境,提高公路周边的生态价值。
4. 交通安全高速公路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 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施工工艺,提供良好的车辆行驶条件。
- 护栏和隔离带:设置合适的护栏和隔离带,确保车辆不越线并减少事故风险。
- 照明设施:合理设置照明设施,提供夜间行车的照明条件。
- 交通信号:合理设置交通信号和标志,提供交通管理和指引。
5. 总结高速公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地形条件、交通需求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合理的路线选择和路段规划能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安全是设计的重要目标,应在路面设计、护栏设置、照明设施和交通信号等方面予以重视。
以上是高速公路设计的一些说明和建议,希望能对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册目录G312线公路设计(9)第 1 页共 1 页编制:复核: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道路设计第三篇路基路面、排水工程第四篇护坡工程第五篇桥涵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SI—3G312线公路设计(9)第 1 页共 1 页编制:复核:总设计说明SI—1一、概述G312线公路位于省,从至山丹段微丘区二级公路的设计,路线总长为83km。
本设计设路段是第九段,从K0+000~K3+480,全长3480m。
该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居民的出行、生产以及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沿线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拉动县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任务依据依据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桥教研室2013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全线按二级公路设计,双向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m,行车道宽2×3.7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交通年限为15年。
3、测设经过在1:2000大比例图纸上进行纸上定线。
4、任务依据及技术标准(1)《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11)(6)《公路排水设计规》(JTJ 018—97)(7)《公路桥涵洞设计手册》(8)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人民交通,2009.(9)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2008.(10)鹤年.流体力学[M].:人民交通,2008.5、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山丹地形气候山丹气候按海拔高度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区。
总的特征是:气温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无明显的夏季。
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而强烈。
日照充足,辐射强度大,盛行西北风,冬春季节多有大风沙。
年平均降水量为290~400毫米,年降水量最大的1979年达446.7毫米,最小的1962年仅246.6毫米。
(2)地形气候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3854米,形成明显的三个地理带:1.南部祁连山区:约9千多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4872米,高寒阴湿,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4000米以下有森林、草原,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无明显夏季。
2.中部绿洲灌溉区:近9千平方公里,属温带干旱区。
冬春季多风、夏季炎热。
夏季气温在24.2℃~36℃之间,昼夜温差较大。
全年日照3000小时,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
3.北部干旱区:约1.5万平方公里,干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
二、路线路线的设计根据交通量及公路的使用要求根据道路的等级及其使用的任务和功能,并结合气候、水文、地质、土质、材料、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和养护。
保证线形的均衡性。
路线的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的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性,作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并且考虑车辆的行驶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的反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路线的选择应尽量的避免穿过地质不良的地段。
(1)平面设计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当地旅游区和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选,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
本路段共设平面交点4个,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00m,最大半径为800m缓和曲线长110m,平曲线上设有4%的超高。
(2)纵坡设计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5%。
2)纵坡设计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排水的影响,并尽量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
3)纵坡设计要考虑与平曲线的协调,符合平曲线包竖原则。
4)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边缘标高。
本路段纵断面设计设置了五个变坡点,竖曲线半径最大为15000m,最小为5000m,最大纵坡为2.038% ,最小纵坡为0.697%,最大坡长880m,最小坡长310m。
2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满足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的各种要求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
(3)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边沟边坡、截水沟所构成。
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脉起伏变化的那条线,路线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道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即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
1)路基横断面设计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在本段的设计当中,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于公路路基的宽度的一般的要求,根据公路设计的等级及计算行车车速,二级公路双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采用12m的路基的宽度,即:2×3.75m(行车道)+2×1.5m(硬路肩)+2×0.75m(土路肩)。
其具体的布置参看标准横断面图。
2)超高设置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3.0.10条的规定对于二级公路计算行车车速为80km/h时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2500m,而本路段最大圆曲线半径是800m,由此规定本段设超高。
设计路段的超高方式是整体式路基采用绕曲线车道边线旋转,平曲线超高在超高缓和段进行。
正常路段的行车道采用2%的横坡,土路肩横坡为3%。
超高段的超高为4%。
三、路基工程(1)基本要求路基的设计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和自然条件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和地下水,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并结合路面排水,做好综合排水设计,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符合环保的要求,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的流失。
(2)路基边坡路堤边坡:由《路基》规表1-2-3的路堤边坡坡度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选择适当的坡率。
由于路堤采用二级放坡,分别采用1:1.5的坡率。
路堑边坡:同样根据《路基》规的规定,以及本路段的地质情况,同样采用二级放坡,拟定土边坡的坡率分别为1:0.75。
(3)路基填筑1)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
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
填方段在清理完地表面后,整平压实至规定要求,进行填方作业。
2)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
3)路堤填筑围,原地面的坑、洞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压实。
4)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
5)路堤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如原地面不平,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后,再填上一层。
四、路面工程1、设计要求: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为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提供的交通量,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BZZ—100);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同时要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具体请看设计说明书。
2、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SI—1五、路基路面排水1、路基排水(1)排水沟:将路基围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围以外指定的地点。
排水沟设在距路基坡脚2m处,其横断面采用梯形,尺寸设为沟底宽0.6m,深0.6m,坡度为1:1。
(2)边沟:设置在路肩外测,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围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其横断面采用梯形,尺寸为沟底宽0.6m,深0.6m。
根据沟渠土质、水流速度、沟底坡度和使用要求,为了防止沟底被冲刷,采用片石沟渠。
沟底纵坡尽量与路线纵坡一致,不能一致时亦保持不小于0.3%的纵坡。
在本路段的排水设计当中,在所有的挖方路堑地段都相应的设置了路堑边沟以配合边沟迅速的将路基围的水排走。
在所有的路堤段设置了排水沟,为了不使路面的水到处漫流,在配合路堤防护的水沟同时将水以排水沟排向沟渠。
2、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横向排水双向横坡度为2%,路肩横向排水坡度为3%。
六、防护工程在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下,二级公路应兼顾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要求。
根据本段的实际的情况以及《路基》里的推荐的防护的各种方案。
对分路堤和路堑以及特殊地段的情况进行考虑:(1)路堤防护主要采用的形式:重力式挡土墙。
具体见挡土墙设计图。
(2)路堑防护主要的防护形式:工程植被护坡。
具体见护面墙计图。
七、桥涵设计该项目的桥涵设计,应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和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该项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筑路材料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节约投资、美观实用、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合理选择桥涵的跨径,本着安全、经济、稳定的原则进行设计。
该段公路并无桥梁,只须进行涵洞设计。
设计时依据路线布设情况,排水方面的要求,结合《公路小桥涵手册》进行。
设涵洞5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
八、其它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环境的污染。
在部设线路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并要对全线进行绿化。
1、护栏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要求,当路基高度大于2m时设置路侧护栏,路侧护栏置于土路肩中。
本路段采用的路侧护栏为波型钢板护栏。
2、环境保护设施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事实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环境的污染。
在布设线路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并要对全线进行绿化。
说明SII—1一、设计要求(1)正确运用道路设计的各类《规》和《标准》进行设计。
本设计按照“安全、舒适、经济”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规进行设计。
设计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符合二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
(2)数目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的采用低指标和极限指标,同时不要不顾及工程量的增加采用高指标。
在路线部设时尽量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到工程数量小,造价低,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3)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避免穿越经济林园,并注意与修路造田,农田水利设施,土地规划相结合。
二、道路设计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1)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