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城区部分沥青道路路面切块维修工程是路网中的城市次干道,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道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缝、断板等病害现象,局部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

为了缓解镇区道路的交通压力,改善镇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造完成后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区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本次设计为修补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1.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1:1000测量地形图;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其他相关资料;1.2 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4)设计交通量等级:轻交通;5)设计标准轴载:BZZ-1∞:6)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年限:IO年;7)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时的设计年限:15年8)抗震设防等级: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01.3 采用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frD32-2012)1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fT223-201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06)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OO8)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8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817)《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18)《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19)《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1)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规范和有1关技术标准2设计思路和原则我公司在接到项目任务后,组织进行了现场踏勘、现场调查,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完成了本次设计。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初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阳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陆域介于北纬27°21ˊ~27 °46ˊ、东经120°24ˊ~121°08ˊ之间,陆域面积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某某某,某某某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下辖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东、东南、南、西南、西与水头镇为邻,西北与文成县平和乡接壤,北、东北与瑞安市高楼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80.10平方千米。

1.2工程规模、概况本次设计某某某道路起点西接某某某,道路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88,实施道路全长888m,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9~7.6米,等级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

1.3道路现状现状某某某为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沿线两侧有大量居民住房及商业用地,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破损严重,多处出现板块沉陷,脱空、开裂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及某某某的镇容镇貌。

因此本次设计对现状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并对沿线附属设施进行补充设计。

现状道路(一)现状道路(二)现状道路(三)现状道路(四)1.4 设计内容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地形图;2、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3、本工程签订的设计合同。

2.2采用规范(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5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2)《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4)《温州市市政工程设计导则》2012.09;(15)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013年版)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竹篙镇16m规划道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内容及规模竹篙镇16m规划道路,位于金堂县竹篙镇,南接既有道路(宽度12m),北接16m规划道路,道路红线宽度16m,全长101.694m;本阶段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土建)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在内。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与标准2.1设计依据1、《道路测量资料》金堂县测量队 2013年7月;2、《竹篙16m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图》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3、建设方提供的既有污水管道资料;4、《金堂县竹篙组团总体规划》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5、《四川省金堂县资水河竹篙镇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6、《金堂县竹篙镇观音巷二期项目1、2号地块方案设计》成都明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关于竹篙观音巷二期16m道路方案的审查意见》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8、《明辉时代广场(旧城改造)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成都北南建设勘察有限公司。

2.2采用的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17、《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一、工程简介1、本工程为XX市顺佳·铭苑市政工程,位于大转盘东北角,丽青路北面,开发路东面。

市政道路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981.0平方米,路宽16.0米。

设计内容包括路面、路基、人行道等设计。

二、设计依扰和主要技术指标〔一〕设计依据及标准1、业主提供的顺侍铭苑规划图;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 37-202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169-2021〕;4、?无障碍设计标准?〔GB50763-202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1-2021〕6、其他有关道路和排水的各种国家和部颁设计标准。

〔二〕道路主要技术参数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路面轴载标准:100KN;3、设计年限:砼道路20年;4、设计车速:30km/h三、道路平面〔一〕平面设计原那么1、道路的平面线通常由线路的几何设计元素决定,包括转弯半径、视距、坡度等,这些要素与道路的设计车速有关,而设计车速又与道路的等级,沿线用地的开放、出入口管制的程度有关。

2、规划道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保证交通设备以及街道装置的需求也必须在规划阶段一并考虑,必须确保在适当的位置有足够的空间设产交通标志、路灯等,以保证这些设施不会过分接收车辆、行人造成事故隐患。

〔二〕平面设计内容:新振路〔设计范围〕道路设计起点位于开发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000,坐标X=46354.386,Y=96458.986,设计道路终点位于丽青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307.500,坐标X=46192.583,Y=96595.341,道路全长307.5米;四、道路纵断面〔一〕纵断面设计原那么;1、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设计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

2、为保证行车平安、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3、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满足纵向排水要求。

4、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平安、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形均匀,保持路面排水通畅。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六、横断面设计四米、三米宽路面为单面坡坡度为1. 0%,六米宽道路为双面坡,坡度为1. 5%。

七、铺装结构1、综合工程建设阅历,经核算,四米、三米宽道路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I、1厘米沥青封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20 厘米厚10%石灰土(压实度293%)、15厘米6%石灰土(压实度290%),总厚度为62厘米。

六米及六米以上宽道路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I、1厘米沥青封层、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10%石灰土(压实度293%)、15厘米厚6%石灰土(压实度290%),总厚度为61厘米。

停车场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厘米厚草坪砖、5厘米厚中砂、15厘米厚C20混凝土、30厘米厚建筑渣土,总厚度为56厘米。

2、路面施工(1)路面基层施工前路基质量检查基层铺筑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表面平整坚实,无软弹和翻浆现象,路拱符合设计要求,排水良好,压实度、强度满意设计要求。

(2)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石灰土采纳路拌法施工,分层碾压,碾压时按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法律规范的碾压方法进行碾压。

八、路面材料要求(1)石灰应采纳HI级以上石灰,并留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生石灰的CaO+MgO含量宜大于60%,消石灰的CaO+MgO含量宜大于50%,假如消石灰CaO+MgO含量小于30%二、设计依据1)业主的托付以及相关要求2)初步争论意见三、设计、施工与验收法律规范及标准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3)部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法律规范》(GB50220-95)4)部颁《城市道路设计法律规范》(CJJ37-90)5)部颁《大路路基设计法律规范》(JTJ D30-2004)6)部颁《大路路基施工技术法律规范》(JTJo33-95)7)部颁《大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法律规范》(JTJO34-2000)8)《大路沥青路面设计法律规范》(JTG D50-2006)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法律规范》(JGJ 50-2001 )四、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km∕h3)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IOOK N4)地震基本烈度:8度五、平面设计本次工程兴盛商业广场内道路设计,线形考虑接近原地面,比建筑物一层平面高程略低。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略2. 设计标准和工程验收标准2.1 主要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 29050-2012;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质[2013]57号。

2.2 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车道数:双向4车道4、车道宽度:3.25、3.5米5、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10年交通量达到饱和设计年限:10年6、路槽顶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40MPa7、抗震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道路不设防,构筑物简易设防8、停车视距:30m最小净高:机动车4.5m,非机动车3.5m。

2.3 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 工程概况3.1 工程范围及规模略3.2 主要设计内容本工程设计内容为全线道路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及附属构筑物设计等。

DL-01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DL-01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2)海南亿兴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给我公司的有关文件及意见;3)《海南文昌滨海旅游经济产业规划》;4)《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控制性详细规划》;5)《海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海石滩区域道路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地质、水文等勘察成果;6)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淇水湾区域海石滩区域潮水位等相关资料;7)《海南文昌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市政工程—钻石大道第三标段变更设计施工图》;8)我公司收集的与工程相关的其他资料。

2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2.1技术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结构计算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004-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混凝土路面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446-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2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行车速度: 40km/h;路面类型:推荐方案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较方案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交通饱和设计年限:15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为15年;3工程概况3.1工程范围及规模宝陵大道南路工程道路基本为城市次干路Ⅲ级,设计全长1.24公里,道路标准断面宽度为24米,断面布置为“4m(绿化带及人行道)+16m(行车道) +4m(绿化带及人行道)=24m”,双向四车道。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996年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部。

3、现行的其它有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1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J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公路路面设计系统”(HPDS2003A)专用设计程序进行设计。

二、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四级设计速度:20Km/h 设计荷载:公路II级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路面类型:水泥砼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米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5米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米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米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米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米最大纵坡:一般不大于9%,特殊路段不大于12% 最小坡长:60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原路补强后弯沉代表值不得大于280(0.001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弯沉代表值不得大于150(0.001mm),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拉弯强度不得小于4.5Mpa。

三、改建设计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5公里/小时,路基宽5.5/4.5米,行车道宽4.5/3.5米。

按照通村公路建设基本要求设计为:cm厚手摆片石局部补强,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

错车道按沿公路纵向200—300m设置,全线共设置个错车道,错车道加宽按设计结构层加宽。

路线走向按沿老路进行改建。

四、工程设计要求:材料1、水泥:道路用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Mpa;其物理性和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

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2、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粗、中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

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

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4.2 技术标准
道路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名称
-
规范值
用值
道路等级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参考城市支道路
交通等级参考轻交通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10(沥青混凝土)10 20(水泥混凝土)20
非机动车道横坡(%) 1.0~2.0 1.5
人行道横坡(%) 1.0~2.0 1.5
最大纵坡(%) 2.5 随现状机动车道纵坡最小纵坡(%)0.3 随现状机动车道纵坡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m)250(参考城市支路) 0 凹(m)250(参考城市支路)5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25(参考城市支路)30.72
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
5. 道路工程设计
5.1 平面设计
由于本项目是现状道路改造,道路平面型依据现状道路拟合而成,主要有圆曲线和直线组成。

道路机动车道宽度9m保持不变,两侧新增2m机非分隔带,新增3.5m非机动车道,新增5m人行道。

道路沿线采用无障碍设计,人行道上设置盲道,交口处采用三面坡形式。

5.2 纵断面设计
由于本项目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

因此,纵断面是拟合现状机动车道中心高程确定。

5.3 横断面设计
根据本项目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道路横断面如下:
标准横断面图
5.4 道路排水和路基设计
5.4.1 道路排水
(1)路面排水:本项目设置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具体详见《排水工程分册》。

(2)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经过道路边坡排入排水沟、边沟与急流槽等系统,再由边沟、排水沟就近排入沟、渠或路基外自然水体。

5.4.2 一般路基设计
(1)沿线路基地质状况评价
本项目处于平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路床土质以含水量偏高。

(2)一般路基处理
本项目非机动车道路床40cm厚范围采用5%水泥土填筑或换填,人行道路床20cm厚范围采用5%水泥土填筑或换填。

(3)一般路基边坡
道路沿线路基边坡填挖方均采用1:1.5,并采用植草防护以封闭坡面。

(4)一般路基材料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值机动车道不应小于30Mpa,人行道不得小于25Mpa,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均须满足下表: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1)路床水泥土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土中小于0.6mm 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2)其它路基填料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强膨胀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及液限大于50%、塑
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5)路基压实度
路基应分层压实、均匀密实,土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应满足下表:
路基压实度要求
(6)表层处理1)当地基顶面存在滞水时,应根据积水深度及水下淤泥层的范围和厚度,采取排水疏干、挖除、等处理措施,必要时视同沟塘路段处理。

2)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表层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基。

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并应设置2%的反向坡;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清除覆盖层再开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

3)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者在路堤地步设置渗水性好的隔断层等措施。

4)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

一般土质地段基地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与路面总厚度,不足部分利用地基表层土超挖回填路床材料并压实,压实度同挖方路基。

5.4.3 特殊路基设计
(1)沟塘路段路基处理
道路沿线范围沟塘淤泥全部清除,先用40cm混合碎石(粒径为3—15cm)回填,然后采用砂砾回填至常水位以上0.5m并压实,路床部分同一般路基。

(2)桥涵台背回填
本项目无桥涵工程。

(3)软基处理
本项目无软基路段。

5.5 路面设计
5.5.1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及当地实践经验,进行综合设计,并遵循因地制宜。

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有利养护的原则,使设计的路面结构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实用性等特点。

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及交通量初步预测结果,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层,做到技术经济综合最优。

(1)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本项目非机动车道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人行道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具体路面结构详见“道路结构设计图”。

(2)新建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施工竣工验收弯沉值:
面层设计参数与交工验收弯沉值
基层与路基设计参数与交工验收弯沉值
5.5.2 路面材料要求
(1)面层材料
1)沥青
根据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并适当兼顾高温、低温方面的性能,路面选用沥青材料如表所示。

路面沥青材料选用一览表
A-70号沥青、乳化沥青基质沥青均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A-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