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工程设计说明汇总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述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1.工程范围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
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
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县**镇**村道路工程,道路线路总长为160;道路路宽为15m。
受**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并深入研究及后现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
二、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支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3.计算行车速度:20km/h。
4.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5.路面荷载等级:BZZ~1006.地震基本烈度:6度。
7.道路红线宽度:本工程K0+000~K0+160道路红线宽度15m,横断面布置为:15m=3.5m(人行道)+8m (车行道)+3.5m(人行道)。
三、设计依据1、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2、《**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30)4、建设部《关于颁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通知》(建质[2004]16号);5、《**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四、采用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行业标准(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1-2011)(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37-2012)(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项目号:2015-DS-030 分项号: DL-03 日期:2015.06**设计有限公司Gui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Surveying Prospectingv CO.,Ltd(13)《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3、地方标准及其它规定文件(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DGJ08-96-2001)(2)《城市道路设计手册》(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4)《**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五、道路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是**县**镇**村道路工程,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结构而做。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3篇)

第1篇一、施工部署及现场总平面布置1. 成立项目经理部,配备优秀的工程管理班子,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
2.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根据工程规模、场地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部署:按照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合理分配施工资源,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
2. 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三、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1. 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质量标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2. 创优计划:制定创优目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1. 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保证措施:加强进度管理,确保施工进度与计划相符。
五、施工安全措施计划1. 安全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
2. 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六、文明施工措施计划1. 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2. 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七、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1. 治安保卫:加强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 紧急情况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八、施工环保措施计划1. 环保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 环保设施: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如降噪、除尘、废水处理等。
九、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1. 冬季施工:针对冬季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2. 雨季施工:针对雨季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十、项目组织管理机构1. 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全面管理。
2. 各部门:根据项目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如工程技术部、质量保证部、安全生产部等。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1、概述1.1.1 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采用或参考的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范》(GBJ08-89-9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ll-20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里验收规范》(CJJ2-2008)《给排水制图规范》(GB/T50106-200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0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9-9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Q>9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其他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1.1.2、采用的技术标准根据本项目工程规划及工可,结合实地交通和经济情况,本项目为老街改造工程,两侧建筑基本已经完全成型,道路纵坡及转弯半径基本保持与原有道路一致。
本段道路等级1、2号路为等外级道路,设计车速为15km/h,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年,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道路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1号路1 道路等级级等外级道路2 设计速度km/h 153 路线长度公里 1.54514 半曲线最小半径m/ 个12.55 最大纵坡% 126 路基宽度m 6.57 沥青混凝土路面千㎡8.7368 交通安全设施km 1.54519 道路照明工程柱151.1.3 建设规模本项目的路线结合规划平面进行布线,全长882.849米;建设内容为道路、交通、照明工程(参照02S701第18页1号砖砌化(用于无地下水和无覆土))、施工图设计预算。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随着东乡县经济快速、高效的发展建设,东乡县的城市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东乡县行政新区的建设也是展示城市建设的新形象、新变化的一个窗口。
东乡县行政新区位于县城北部,老城区和新城区的接合部,区内主要是农田荒地,总体地形趋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沿龙江北路两侧有两条南北向的水渠。
北苑路西起工业大道,东至龙江北路,道路全长1141.856m,为一条直线。
道路红线为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4米,两边机非分隔带为3米,非机动车道宽5米,其余为两边5米的人行道。
二、设计依据1、《东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东乡县行政中心、市民公园及周边地块修建性详规》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25-97)7、甲方提供的现状1:1000地形图、规划和相关资料8、其它相关文件及规范三、工程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2、保证道路线型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使之达到顺畅,协调,尽可能地融入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3、方便施工,节约投资,使工程经济合理;4、依照城市规划对道路的要求,紧密结合规划,使规划意图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5、合理安排道路附属设施,使道路的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6、满足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
四、编制内容及范围本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的平、纵、横设计;雨污排水设计、路灯的布局,不包括给水、电信、燃气等设施的预埋分布。
行道树按5米一棵的间距布局。
五、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北苑路按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40km/h技术标准建设。
北苑路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1、计算行车速度:40km/h2、道路红线宽为:40米3、交通等级为:重4、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6、最大设计纵坡:≤3.0%7、最小设计纵坡:≥0.20%8、设计排水重现期:1年9、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20年六、路线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主要参照总规道路和行政中心、市民公园及周边地块修建性详规的道路线形,充分结合地形地貌,道路线形较为平顺。
南京某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南京某道路工程施工设计说明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南京某道路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详细说明。
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设计、标志标线设计、交通信号设计等内容。
本文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2.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是道路工程的核心内容。
具体设计要求如下:•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宽度。
•车行道数量:根据交通流量确定车行道数量,同时考虑到公交车专用道、自行车道等需求。
•路肩和路缘石设计:根据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设计合适的路肩和路缘石。
•斜坡设计:根据地形和排水要求进行斜坡设计,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设备设施布置:合理布置路灯、防护设施等设备,确保行车安全。
3. 标志标线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是道路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标志设计: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规则,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包括限速标志、禁停标志等。
•标线设计:合理划分车道,并标明行车方向,设置交叉口优先标线、公交车道标线等。
•其他标志标线:根据道路使用需求,设计合适的人行道标线、自行车道标线等。
4. 交通信号设计交通信号对于道路流量控制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形式,设计合适的信号灯设置,包括红绿灯、过街行人信号灯等。
•信号灯配时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设计合适的信号配时方案,以保证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行人信号灯设计:设计适合行人安全通行的信号灯设置,包括等待时间、绿灯时间等。
5. 施工注意事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施工期间交通疏导:在施工期间,必须合理疏导交通,避免交通阻塞和事故发生。
•道路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工人安全,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
•施工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规范的施工材料,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监督检查:配备专业监督人员,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6. 总结本文档详细说明了南京某道路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在道路平面设计、标志标线设计和交通信号设计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2.设计道路工程总说明资料

设计总说明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白依乡境内,公路为通村道路,全线长0.751公里。
既有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本次设计路面加铺20cm厚C30混凝土,设计路面宽度4.5米,铺筑混凝土面层之前,原有路面应采用机械破碎并碾压密实,作为新铺路面基层。
二、技术标准(一) 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公路地质勘察规程》(JTJ0064-98);6、《公路勘测规范》(JTJC10-2007);(二)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设计速度:15km/h;2、路基宽度:路基面宽度5.0m;3、行车道宽度:4.5m;4、纵坡及坡长:维持原有的纵坡及坡长局部调整纵坡及坡长。
5、圆曲线半径:维持原有的圆曲线半径局部调整曲线半径或取直;6、路面类型及最大超高:按照业主要求,本项目路面结构层只做水泥砼面层,厚20cm。
,最大超高6%;7、停车/会车/超车视距:≥20/40/100米;8、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9、抗震设防:Ⅶ度;三、工程区自然地理概况(一) 自然地理概况乡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陲,横断山脉中北段,地跨东径99度22分—100度04分,北纬28度34分—29度39分,东邻稻城县,北接理塘县,西与巴塘、得荣县毗邻,南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接壤。
全县东西宽68.6公里,南北长120.7公里,幅员面积5016平方公里,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县治香巴拉镇,海拔2856米,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省会成都860公里,距云南迪庆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222公里,距云南昆明930公里。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书

总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况一、项目概况及建设的意义:该设计路段为省横线万宁至至洋浦高速公路。
由于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原有的一条镇级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为此,拟定新建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本设计有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两个方案,虽然比较方案路线比较平顺土石方也相差不多,但由于比较方案在跨越河流时是斜交,并且刚好在河流转弯处,跨径比较大,增加了建桥费用。
而且比较方案与已有道路过多的相交,严重影响了施工时沿线的交通。
所以经比较确定使用推荐方案。
二、设计依据:1、当地政府提供的地质资料。
2、国土资源厅测绘院测量的线路沿线带状地形图。
3、其他相关道路的规划要点、图纸、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规: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工程地质勘测规》(JTG C20-2011)3)《公路勘测规》(JTG C10-2007)4)《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6)《公路排水设计规》(JTGT D33-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17)8)《公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四、技术标准:全线新建采用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路基宽27米,沥青砼路面宽22.5米,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BZZ-100。
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涵1/50。
五、路线起点、路线长度:本路线全长1.73公里,全路线均为新建,路线的起点桩为K0+000,终点位于桩号K1+732.567。
全线设有1个平面交点,平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
第二篇:路线设计一、平曲线设计1、选线原则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县**镇**村道路工程,道路线路总长为160;道路路宽为15m 。
受**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并深入研究及后现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
二、主要技术标准1. 道路等级:支路。
2.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3. 计算行车速度:20km/h 。
4.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5. 路面荷载等级:BZZ~1006. 地震基本烈度:6度。
7. 道路红线宽度:本工程K0+000~K0+160道路红线宽度15m ,横断面布置为:15m=3.5m (人行道)+8m (车行道)+3.5m (人行道)。
三、设计依据1、 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2、《**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30)4、 建设部《关于颁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通知》(建质[2004]16号);5、《**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 四、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1、国家标准(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2、行业标准(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2012) (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1-2011) (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 (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37-2012) (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 (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1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11)《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2)《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 (13)《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 3、地方标准及其它规定文件(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DGJ08-96-2001) (2)《城市道路设计手册》(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 (4)《**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五、道路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是**县**镇**村道路工程,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结构而做。
1、“统筹全局、系统研究”,对规划区路网范围的干道网做整体研究,进行全局的平纵设计,通过全面的系统研究合理确定拟建道路平面线型以及竖向标高,确保工程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等。
4、“从细节入手”,精心调研道路及影响区域内的各种建设条件,妥善处理地上、地下管线和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减少拆迁量,认真分析路线周边地形地势的关系,合理选择道路平纵线形。
该工程路线长160m 。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从以下原则:1、力求线形平顺,起伏和缓,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与设计车速;2、在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的基础上,确保工程土石方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3、保证与相交道路的顺适衔接;4、保证道路排水通畅,特别是道路交叉口不能积水;5、满足各种的埋设要求;6、满足各种控制点包括道路起终点、各交叉路口以及沿线各涵洞过水标高的要求。
道路高程控制受现状、规划建筑以及木家园片区道路高程控制。
(二)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K0+000~K0+160道路红线宽度15m ,横断面布置为:15m=3.5m (人行道)+8m (车行道)+3.5m (人行道)。
(三)路面结构设计 1、路面设计原则根据项目区域气象、水文、道路等级、政治经济环境条件等情况。
本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
2、路面设计参数1)道路自然区划分本项目区属**山地过湿区(V 3)。
2)标准轴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100kN 为标准轴载。
3)设计使用年限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4)路面结构设计综合其它工程建设经验,经计算确定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路基为土基车行道结构组合:上面层:4cm 厚AC-13细粒式沥青砼(改性) 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PC-3) 下面层:7cm 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 面洒透层油(液体石油沥青AL (M )-1)基层:36cm 厚5%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铺筑,上层铺筑20cm ,下层铺筑16cm) 垫层:15cm 厚级配碎石 压实路基(回弹模量≥35MPa ) 路基为石基车行道结构组合:上面层:4cm 厚AC-13细粒式改性沥青砼(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 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PC-3)下面层:7cm 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 BJG80×80玻璃纤维格栅面洒透层油(液体石油沥青AL (M )-1) 基层:20cm 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垫层:20cm 厚级配碎石 压实路基(回弹模量≥35MPa )人行道结构层: 人行道青石板 5cm 厚M5水泥砂浆 3cm 厚 C15素混凝土 10cm 厚 砂垫层压实 10cm 厚道路的路面设计弯沉值0.30mm 。
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应达到98%;当以试验段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应达到95%的压实度。
因无地质资料,本工程路面结构按土基结构设计。
对沥青面层的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应平整、抗滑、坚实、耐疲劳、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并具有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
5、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沥青路面不仅要考虑耐久性,而且要考虑抗车辙、抗裂、抗滑和防渗水等要求,面层采用沥青并设粘层油、透层。
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面层采用AH-90号道路石油沥青;透层油采用PC-2;粘层油采用PC-3;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方孔筛),且碎石中0.5mm 以下石屑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7%。
混合料组织设计:对于碎石厂中已筛分的不同粒径的碎石应进行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级配范围。
施工要求:级配碎石为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个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
级配碎石层施工时,颗粒级配要好,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混合料必须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的现象。
在最佳含水量进行碾压,其压实度0.96(重型)。
碎石压碎值大于30%,碎石中扁平、长条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石屑采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严格控制粒径0.5mm 以下细粒的含量与塑性指数,两者的乘积不大于100。
(五)、路基设计1、标准路基必须密实、平整、均匀、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设有路拱。
土质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填方路段按规范要求应分层碾压,路床以下0~80厘米压实度达到92%,大于80~150厘米压实度达91%,大于150厘米压实度达90%,零填、挖方路段路床下0~30厘米压实度达92%。
遇有局部翻浆,软弹等现象,应采取换土等方法处理。
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
2、土基处理填挖前路基范围内(包括放坡)应清除杂草、淤泥及其它不利于路基稳定的腐质物等,然后再填方或挖方至路基设计标高,并进行路基平整。
3、边坡设计 (1)路基边坡坡率 1) 一般路堤一般填方地段,当基底情况良好,路堤边坡高度及坡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3.3.4规定办理,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 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1规定。
表1 路堤边坡坡率填料类别边坡坡率上部高(H ≤8m )下部高度(H ≤12m ) 细粒土 1∶1.5 1∶1.75 粗粒土1:1.51∶1.75巨粒土 1∶1.5 1∶1.75对边坡高度超过20m 的路堤,边坡形式宜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6节的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个别设计。
本道路的路堤边坡暂按下列放坡坡率进行设计和工程量统计:2)路基填方边坡:路基填方边坡处理方式为:当填方高度H=0~8米时,按1:1.5坡率放坡,当填方高度H=8~20米时,上级边坡采用1:1. 5,下级填方坡率为1:1.75,路堤墙除外。
(2) 一般路堑1)土质路堑: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边坡高度不大于20m 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规定,见下表2表2 路堑边坡坡率土的类别边坡高度 边坡坡率 胶结与密实的含土石或含石土20 1:0.5-1∶1 中等密实的含土石或含石土20 1:1-1∶1.5 黄土 20 1:0.3-1:1.25 细料土、中粒土201:0.5-1:1.5风化岩石 20 1:0.5-1:1.5 一般岩石 1:0.1-1:0.5坚石直立-1:0.1土质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 时,其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 3.7节确定。
岩质路堑边坡高度不大于30m 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附录A 确定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3.4.2确定,见下表3表3 岩质路堑边坡坡率边坡岩 风化 边坡坡率体类型程度H <15m15m ≤H <30m Ⅰ 类未风化、微风化 1∶0.1~1∶0.31∶0.1~1∶0.3 弱风化1∶0.1~1∶0.31∶0.3~1∶0.5 Ⅱ 类未风化、微风化 1∶0.1~1∶0.31∶0.3~1∶0.5弱风化 1∶0.3~1∶0.5 1∶0.5~1∶0.75Ⅲ 类未风化、微风化 1∶0.3~1∶0.5弱风化 1∶0.5~1∶0.75 Ⅳ 类弱风化1∶0.5~1∶1 强风化1∶0.75~1∶12)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本道路的路堑边坡暂按下列放坡坡率进行设计和工程量统计:一般路堑边坡分级开挖,当挖方高度H=0~8米时,按1:0.5坡率放坡,当挖方高度H=8~20米时,上级边坡采用1:0.75,下级挖方坡率为1:0.5,两级边坡间设置2m 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