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城区部分沥青道路路面切块维修工程是路网中的城市次干道,以集散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道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缝、断板等病害现象,局部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
为了缓解镇区道路的交通压力,改善镇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造完成后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区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本次设计为修补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1.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道路1:1000测量地形图;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其他相关资料;1.2 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4)设计交通量等级:轻交通;5)设计标准轴载:BZZ-1∞:6)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年限:IO年;7)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时的设计年限:15年8)抗震设防等级: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01.3 采用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199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frD32-2012)11)《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fT223-201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lO∙2006)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OO8)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8-2∞8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817)《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18)《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19)《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1)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规范和有1关技术标准2设计思路和原则我公司在接到项目任务后,组织进行了现场踏勘、现场调查,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完成了本次设计。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初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阳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陆域介于北纬27°21ˊ~27 °46ˊ、东经120°24ˊ~121°08ˊ之间,陆域面积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某某某,某某某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下辖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东、东南、南、西南、西与水头镇为邻,西北与文成县平和乡接壤,北、东北与瑞安市高楼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80.10平方千米。
1.2工程规模、概况本次设计某某某道路起点西接某某某,道路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88,实施道路全长888m,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9~7.6米,等级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
1.3道路现状现状某某某为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沿线两侧有大量居民住房及商业用地,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破损严重,多处出现板块沉陷,脱空、开裂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及某某某的镇容镇貌。
因此本次设计对现状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并对沿线附属设施进行补充设计。
现状道路(一)现状道路(二)现状道路(三)现状道路(四)1.4 设计内容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地形图;2、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3、本工程签订的设计合同。
2.2采用规范(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5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2)《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4)《温州市市政工程设计导则》2012.09;(15)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013年版)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
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l项目地理位置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位于简州新城养马街道,起于龙显路,止于配建道路4,全长351.523m.1.2 设计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及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雨污水管线、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照明及景观绿化工程等。
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人行道绿化详见景观绿化工程部分。
1.3 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道路长度:351.523m3)道路宽度:30m4)设计车速:40km/h5)交通等级:中交通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7)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5年8)交通量饱和状态设计年限:15年9)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10)净空要求:机动车道24.5m;人行道22.5m2、设计依据1)成都市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石盘配建道路3用地范围示意图(项目编号:BXQ2023-jzxc-09)2)《简州新城相关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图(2022.04)》3)道路沿线实测带状地形图4)《养马配德道路3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管线探测资料5)《成都东部新区竖向专项规划2022.03》6)《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7)《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2020年)》8)《成都东部新区电力专项规划》9)《东部新区排水规划》(2021.10)10)《成都东部新区供水专项规划(2020〜2035年)》11)前期方案设计及方案评审意见12)《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3)山水湖境、荷花苑三期等地块相关设计资料。
14)龙显路方案、皓月街、东西轴线、道路A、红岭东路等相关设计资料。
3、初设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12月26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处主管都趁上同志组织相关单位、有关专家对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养马配建道路4项目2个打捆项目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专家组同意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竹篙镇16m规划道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内容及规模竹篙镇16m规划道路,位于金堂县竹篙镇,南接既有道路(宽度12m),北接16m规划道路,道路红线宽度16m,全长101.694m;本阶段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通信管道(土建)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在内。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与标准2.1设计依据1、《道路测量资料》金堂县测量队 2013年7月;2、《竹篙16m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图》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3、建设方提供的既有污水管道资料;4、《金堂县竹篙组团总体规划》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5、《四川省金堂县资水河竹篙镇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6、《金堂县竹篙镇观音巷二期项目1、2号地块方案设计》成都明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关于竹篙观音巷二期16m道路方案的审查意见》金堂县城乡规划规划局;8、《明辉时代广场(旧城改造)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详勘)》成都北南建设勘察有限公司。
2.2采用的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17、《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一、工程简介1、本工程为XX市顺佳·铭苑市政工程,位于大转盘东北角,丽青路北面,开发路东面。
市政道路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981.0平方米,路宽16.0米。
设计内容包括路面、路基、人行道等设计。
二、设计依扰和主要技术指标〔一〕设计依据及标准1、业主提供的顺侍铭苑规划图;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 37-202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CJJ169-2021〕;4、?无障碍设计标准?〔GB50763-202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CJJ1-2021〕6、其他有关道路和排水的各种国家和部颁设计标准。
〔二〕道路主要技术参数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路面轴载标准:100KN;3、设计年限:砼道路20年;4、设计车速:30km/h三、道路平面〔一〕平面设计原那么1、道路的平面线通常由线路的几何设计元素决定,包括转弯半径、视距、坡度等,这些要素与道路的设计车速有关,而设计车速又与道路的等级,沿线用地的开放、出入口管制的程度有关。
2、规划道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要求,保证交通设备以及街道装置的需求也必须在规划阶段一并考虑,必须确保在适当的位置有足够的空间设产交通标志、路灯等,以保证这些设施不会过分接收车辆、行人造成事故隐患。
〔二〕平面设计内容:新振路〔设计范围〕道路设计起点位于开发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000,坐标X=46354.386,Y=96458.986,设计道路终点位于丽青路与新建路交点处桩号为K0+307.500,坐标X=46192.583,Y=96595.341,道路全长307.5米;四、道路纵断面〔一〕纵断面设计原那么;1、道路纵断面设计依据设计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
2、为保证行车平安、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3、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形平坦,最小纵坡满足纵向排水要求。
4、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平安、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形均匀,保持路面排水通畅。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02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1)《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函[2008]3374号】《关于提供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规划控制要求的复函》;3)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的地形图电子版;4)《广州市番禺区发展规划》;5)《番禺区公路网规划》;6)《番禺片区干道网络深化方案》;7)《东部快速干线辅道施工图设计》;8)《金山大道延长线方案设计》;9)《现代产业园市政道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10)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函[2008]10362号】《关于规划设计方案的复函》;11)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函[2009]244号】《关于规划设计方案的复函》;12)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函[2009]2296号】《关于送审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问题的复函》;13)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番禺区BD0503管理单元[现代产业园(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14)广州市番禺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番市政函[2008]483号】《对区基建办关于征询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管线设置意见的复函》;15)广州市番禺通信管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番管道[2008]112号】《关于征询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管线设置意见的函》的复函;16)广州市番禺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番水司函[2008]209号】《关于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管线设置意见的复函》;17)广州市番禺区城镇路灯管理所《关于征询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管线设置意见的复函》;18)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番公交[2008]190号】《关于番禺区生物医药园配套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意见》。
2 设计过程、相关文件意见及执行情况本工程于2008年8月30签订合同, 2008年9月初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到现场踏勘,布置全线测量任务,并积极与规划部门、业主沟通,对线路、路面结构、道路横断面进行论证。
道路设计说明

六、横断面设计四米、三米宽路面为单面坡坡度为1. 0%,六米宽道路为双面坡,坡度为1. 5%。
七、铺装结构1、综合工程建设阅历,经核算,四米、三米宽道路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I、1厘米沥青封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20 厘米厚10%石灰土(压实度293%)、15厘米6%石灰土(压实度290%),总厚度为62厘米。
六米及六米以上宽道路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 I、1厘米沥青封层、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10%石灰土(压实度293%)、15厘米厚6%石灰土(压实度290%),总厚度为61厘米。
停车场的结构层自上而下依次为:6厘米厚草坪砖、5厘米厚中砂、15厘米厚C20混凝土、30厘米厚建筑渣土,总厚度为56厘米。
2、路面施工(1)路面基层施工前路基质量检查基层铺筑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表面平整坚实,无软弹和翻浆现象,路拱符合设计要求,排水良好,压实度、强度满意设计要求。
(2)石灰土底基层施工石灰土采纳路拌法施工,分层碾压,碾压时按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法律规范的碾压方法进行碾压。
八、路面材料要求(1)石灰应采纳HI级以上石灰,并留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生石灰的CaO+MgO含量宜大于60%,消石灰的CaO+MgO含量宜大于50%,假如消石灰CaO+MgO含量小于30%二、设计依据1)业主的托付以及相关要求2)初步争论意见三、设计、施工与验收法律规范及标准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3)部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法律规范》(GB50220-95)4)部颁《城市道路设计法律规范》(CJJ37-90)5)部颁《大路路基设计法律规范》(JTJ D30-2004)6)部颁《大路路基施工技术法律规范》(JTJo33-95)7)部颁《大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法律规范》(JTJO34-2000)8)《大路沥青路面设计法律规范》(JTG D50-2006)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法律规范》(JGJ 50-2001 )四、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计算行车速度:20km∕h3)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IOOK N4)地震基本烈度:8度五、平面设计本次工程兴盛商业广场内道路设计,线形考虑接近原地面,比建筑物一层平面高程略低。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略2. 设计标准和工程验收标准2.1 主要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 29050-2012;8、《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质[2013]57号。
2.2 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车道数:双向4车道4、车道宽度:3.25、3.5米5、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10年交通量达到饱和设计年限:10年6、路槽顶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40MPa7、抗震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道路不设防,构筑物简易设防8、停车视距:30m最小净高:机动车4.5m,非机动车3.5m。
2.3 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 工程概况3.1 工程范围及规模略3.2 主要设计内容本工程设计内容为全线道路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及附属构筑物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县**镇**村道路工程,道路线路总长为160;道路路宽为15m。
受**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并深入研究及后现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
二、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支路。
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3.计算行车速度:20km/h。
4.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5.路面荷载等级:BZZ~1006.地震基本烈度:6度。
7.道路红线宽度:本工程K0+000~K0+160道路红线宽度15m,横断面布置为:15m=3.5m(人行道)+8m (车行道)+3.5m(人行道)。
三、设计依据1、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2、《**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3、《**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30)4、建设部《关于颁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通知》(建质[2004]16号);5、《**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四、采用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行业标准(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11-2011)(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37-2012)(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1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项目号:2015-DS-030 分项号: DL-03 日期:2015.06**设计有限公司Gui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Surveying Prospectingv CO.,Ltd(13)《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3、地方标准及其它规定文件(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DGJ08-96-2001)(2)《城市道路设计手册》(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 22/45-2004)(4)《**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2/46-2004)五、道路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是**县**镇**村道路工程,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结构而做。
1、“统筹全局、系统研究”,对规划区路网范围的干道网做整体研究,进行全局的平纵设计,通过全面的系统研究合理确定拟建道路平面线型以及竖向标高,确保工程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等。
4、“从细节入手”,精心调研道路及影响区域内的各种建设条件,妥善处理地上、地下管线和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减少拆迁量,认真分析路线周边地形地势的关系,合理选择道路平纵线形。
该工程路线长160m。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从以下原则:1、力求线形平顺,起伏和缓,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与设计车速;2、在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的基础上,确保工程土石方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3、保证与相交道路的顺适衔接;4、保证道路排水通畅,特别是道路交叉口不能积水;5、满足各种的埋设要求;6、满足各种控制点包括道路起终点、各交叉路口以及沿线各涵洞过水标高的要求。
道路高程控制受现状、规划建筑以及木家园片区道路高程控制。
(二)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K0+000~K0+160道路红线宽度15m,横断面布置为:15m=3.5m(人行道)+8m(车行道)+3.5m(人行道)。
(三)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设计原则根据项目区域气象、水文、道路等级、政治经济环境条件等情况。
本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
2、路面设计参数1)道路自然区划分本项目区属**山地过湿区(V3)。
2)标准轴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
3)设计使用年限项目号:2015-DS-030 分项号: DL-03 日期:2015.06**设计有限公司Gui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Surveying Prospectingv CO.,Ltd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4)路面结构设计综合其它工程建设经验,经计算确定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路基为土基车行道结构组合:上面层:4cm厚AC-13细粒式沥青砼(改性)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PC-3)下面层:7cm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面洒透层油(液体石油沥青AL(M)-1)基层: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铺筑,上层铺筑20cm,下层铺筑16cm) 垫层:15cm厚级配碎石压实路基(回弹模量≥35MPa)路基为石基车行道结构组合:上面层:4cm厚AC-13细粒式改性沥青砼(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PC-3)下面层:7cm厚AC-25粗粒式沥青砼(面层洒乳化沥青粘层)BJG80×80玻璃纤维格栅面洒透层油(液体石油沥青AL(M)-1)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垫层:20cm厚级配碎石压实路基(回弹模量≥35MPa)人行道结构层:人行道青石板5cm厚M5水泥砂浆3cm厚C15素混凝土10cm厚砂垫层压实10cm厚道路的路面设计弯沉值0.30mm。
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压实度应达到98%;当以试验段的密度为标准密度时,应达到95%的压实度。
因无地质资料,本工程路面结构按土基结构设计。
对沥青面层的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应平整、抗滑、坚实、耐疲劳、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并具有防止雨水渗入基层的功能。
5、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沥青路面不仅要考虑耐久性,而且要考虑抗车辙、抗裂、抗滑和防渗水等要求,面层采用沥青并设粘层油、透层。
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面层采用AH-90号道路石油沥青;透层油采用PC-2;粘层油采用PC-3;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方孔筛),且碎石中0.5mm 以下石屑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7%。
混合料组织设计:对于碎石厂中已筛分的不同粒径的碎石应进行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级配范围。
施工要求:级配碎石为粗、细碎石集料和石屑个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
级配碎石层施工时,颗粒级配要好,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混合料必须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的现象。
在最佳含水量进行碾压,其压实度0.96(重型)。
碎石压碎值大于30%,项目号:2015-DS-030 分项号: DL-03 日期:2015.06**设计有限公司Gui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Surveying Prospectingv CO.,Ltd碎石中扁平、长条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石屑采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严格控制粒径0.5mm以下细粒的含量与塑性指数,两者的乘积不大于100。
(五)、路基设计1、标准路基必须密实、平整、均匀、稳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设有路拱。
土质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填方路段按规范要求应分层碾压,路床以下0~80厘米压实度达到92%,大于80~150厘米压实度达91%,大于150厘米压实度达90%,零填、挖方路段路床下0~30厘米压实度达92%。
遇有局部翻浆,软弹等现象,应采取换土等方法处理。
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
2、土基处理填挖前路基范围内(包括放坡)应清除杂草、淤泥及其它不利于路基稳定的腐质物等,然后再填方或挖方至路基设计标高,并进行路基平整。
3、边坡设计(1)路基边坡坡率1)一般路堤一般填方地段,当基底情况良好,路堤边坡高度及坡度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3.3.4规定办理,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1规定。
表1 路堤边坡坡率填料类别边坡坡率上部高(H≤8m)下部高度(H≤12m)细粒土1∶1.5 1∶1.75粗粒土1:1.5 1∶1.75巨粒土1∶1.5 1∶1.75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6节的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个别设计。
本道路的路堤边坡暂按下列放坡坡率进行设计和工程量统计:2)路基填方边坡:路基填方边坡处理方式为:当填方高度H=0~8米时,按1:1.5坡率放坡,当填方高度H=8~20米时,上级边坡采用1:1. 5,下级填方坡率为1:1.75,路堤墙除外。
(2)一般路堑1)土质路堑: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规定,见下表2项目号:2015-DS-030 分项号: DL-03 日期:2015.06**设计有限公司Guiy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Surveying Prospectingv CO.,Ltd表2 路堑边坡坡率土的类别边坡高度边坡坡率胶结与密实的含土石或含石土20 1:0.5-1∶1中等密实的含土石或含石土20 1:1-1∶1.5黄土20 1:0.3-1:1.25细料土、中粒土20 1:0.5-1:1.5风化岩石20 1:0.5-1:1.5一般岩石1:0.1-1:0.5坚石直立-1:0.1 土质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其边坡形式及坡度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 3.7节确定。
岩质路堑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附录A确定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3.4.2确定,见下表3表3 岩质路堑边坡坡率边坡岩风化边坡坡率体类型程度H<15m 15m≤H<30mⅠ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 1∶0.1~1∶0.3弱风化1∶0.1~1∶0.3 1∶0.3~1∶0.5 Ⅱ类未风化、微风化1∶0.1~1∶0.3 1∶0.3~1∶0.5弱风化1∶0.3~1∶0.5 1∶0.5~1∶0.75 Ⅲ类未风化、微风化1∶0.3~1∶0.5弱风化1∶0.5~1∶0.75Ⅳ类弱风化1∶0.5~1∶1强风化1∶0.75~1∶12)Ⅳ类强风化包括各类风化程度的极软岩;本道路的路堑边坡暂按下列放坡坡率进行设计和工程量统计:一般路堑边坡分级开挖,当挖方高度H=0~8米时,按1:0.5坡率放坡,当挖方高度H=8~20米时,上级边坡采用1:0.75,下级挖方坡率为1:0.5,两级边坡间设置2m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