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总说明

合集下载

三级公路两阶段设计总说明

三级公路两阶段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概述本设计为湖南省永顺县-古丈县三级公路两阶段设计,里程桩号为K11+310~K18+500.504,全长共为7.19km,在整个设计中包括道路线行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路基与路面的设计等。

全线为山岭重丘区设计,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7.5m,采用双车道形式。

本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及其它各种设计规范的要求而做的。

2.路线设计选线:由于本次设计是山岭重丘的三级公路设计,考虑到造价及适用等要求,选线时应尽量沿着等高线布线,依山势而走;少占或不占农田与高产区经济林;若不必要,尽可能不跨河流,从而减少造价。

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的平面反映了道路平面的弯曲状况,所以为了满足道路的圆顺及流畅,设计中需设置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设计地形中,若一片区域比较平坦,可以选择用直线,因为直线是汽车在行驶中视觉最好,距离最短,运营最经济,最容易选定的线形;若地形比较复杂,如山、池塘、河流等,这时就需要设置曲线了,依据规范,三级公路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为30m,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180 m(同向曲线一般值)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实际设计中:在适应地形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半径,线形在前后衔接上要协调,使之连续、均衡。

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图反映了道路中线原地面的起伏情况以路线设计的纵坡情况。

纵断面设计中依规范需注意以下几点:最大纵坡不得大于8%;三级公路越岭线的平均纵坡一般应接近5.5%和5%为宜;为了路基排水需要,防止水分渗进路基,均应设置纵向纵坡,不小于0.3%,此三级公路为0.5%;在纵坡设计中,如果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边坡点过多,车辆行驶颠簸,导致乘客感觉不适,所以在我国《公路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最小坡长为100m。

3.基路面及排水3.1.1 路基工程路基横断面设计在本段设计中,根据公路设计的等级及设计车速(三级山岭公路双车道,设计车速为30km/h),采用7.5m的宽度,其具体的布置可以参看标准横断面图。

公路设计总说明

公路设计总说明

公路设计总说明本册⽬录编制:复核:第⼀篇总体设计第⼆篇道路设计第三篇路基路⾯、排⽔⼯程第四篇护坡⼯程第五篇桥涵⼯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SI—3编制:复核:总设计说明SI—1⼀、概述G312线公路位于⽢肃省,从武威⾄⼭丹段微丘区⼆级公路的设计,路线总长为83km。

本设计设路段是第九段,从K0+000~K3+480,全长3480m。

该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居民的出⾏、⽣产以及⽣活起着⾮常重要的作⽤,是沿线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拉动县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均有着⼗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任务依据依据青海⼤学⼟⽊⼯程学院道桥教研室2013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进⾏设计。

2、设计标准全线按⼆级公路设计,双向双车道,计算⾏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m,⾏车道宽2×3.7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交通年限为15年。

3、测设经过在1:2000⼤⽐例图纸上进⾏纸上定线。

4、任务依据及技术标准(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6)《公路排⽔设计规范》(JTJ 018—97)(7)《公路桥涵洞设计⼿册》(8)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09.(9)邓学钧.路基路⾯⼯程[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08.(10)刘鹤年.流体⼒学[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08.5、公路沿线⾃然地理概况(1)⼭丹地形⽓候⼭丹⽓候按海拔⾼度可分为⼲旱、半⼲旱、半湿润、湿润4个⽓候区。

总的特征是:⽓温低,⽓候寒冷,昼夜温差⼤,⽆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明显的夏季。

降⽔量少⽽集中,蒸发量⼤⽽强烈。

⽇照充⾜,辐射强度⼤,盛⾏西北风,冬春季节多有⼤风沙。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s i
o d
f o r
s o
m e
t h i
n g
a
破碎板
”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
,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
t h i n g
a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过村段路面采用单向1.5%,坡向排水边沟侧。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过村段与野外段宽度渐变时采用两侧对称加宽,渐变率不小于1/15。

、K0+004.4-K1+572.9为野外段,路基宽度为7.5m ,断面组成为:0.5m 土路肩+ 2×3.25m 行车道+0.5m 土路肩。

野外段路面横坡采用双向1.5%,土路肩横坡采用双向3%。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路基设计
、K1+592.9-K2+501.8段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宽度,现有路基碾压利用,K2+539.8-K2+603.015段过村段加宽至7.0m ,与K2+521.8-K2+539.8段中桥宽度一致。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之⼀,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库⾄屯⾥路相交⼝,总⾥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厚度为20cm,⽆路⾯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等,现状如下:露⾻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结构为:20cm⽔泥混凝⼟⾯层+16cm 5%⽔泥稳定碎⽯基层+16cm 5%⽔泥稳定⼟底基层,增加排⽔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宽6.5m,将旧⽔泥路⾯⾯层挖除,再新建路⾯结构,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可⾏性研究报告》;2、建设⽅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员进⾏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侧重于沿线填⼟调查;料场⽅⾯,积极与保定市徐⽔区交通局以及地⽅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调查范围,满⾜道路施⼯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政府进⾏协调,并与环保、⼟地、⽔务等部门先⾏进⾏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基层施⼯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程施⼯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建筑电⽓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设计总说明书

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设计总说明书

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设计总说明书第一部分工程概述一、概述1.1建设意义丹东至庄河高速公路起点位于丹东市西北7公里处古城子,与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的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相连接,起点桩号丹本高速公路K0+073.453=丹庄高速公路K1+140.000。

经前阳、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止于庄河市北3公里的徐岭镇,与大连至庄河的高速公路衔接,终点桩号丹庄高速公路K137+200.000=大庄高速公路K121+727.3,路线全长135.890公里。

本项目是我省十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公路嘉阴-南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建设将对我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目分别连接丹本和大庄高速公路,是辽宁省快速公路网中的一条重要路线,是“两环”中的一环,既连接丹东与大连的环黄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满足大东港、庄河港的疏港需要,增强港口疏港功能,对促进沿线港口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该项目的建成还可彻底解决目前201国道交通紧张状态,进一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和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对扩大中朝边境贸易、加速国际大通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并且,本项目的建成将加快边海防路网的形成,因此将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1.2 路线推荐方案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丹东至大连高速公路丹东-庄河段路线起点位于丹东市西北7公里处古城子,与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的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相连接,经前阳、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止于庄河市北3公里的徐岭镇,与大连至庄河的高速公路衔接,路线全长135.890公里。

路线所在线区隶属丹东及大连市(分界桩号为K86+240),线区经过的县级市包括东港市及庄河市。

路线所经过的主要乡镇有蛤蟆塘镇,同兴镇,汤池镇,前阳镇,十字街镇,东尖山镇,马家店镇,马家岗镇,黄土坎镇,大孤山镇,新立镇,栗子房镇,鞍子山乡,青堆镇,小孤山乡,吴炉镇,兰店镇及徐岭镇。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

设计说明3级公路设计说明:三级公路一、概述三级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与县镇、乡村的次干道,其交通流量较大,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说明将围绕三级公路的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道路设计1.道路纵横向布局:三级公路应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道路的通行性和便捷性。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主干线和支线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设置合理的车道数目,确保车辆顺畅通行。

4.路面设计:采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5.路肩和人行道:设置宽度适中的路肩和人行道,方便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增加道路的安全性。

6.路灯设置: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确保道路的照明条件,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三、交通设施规划1.路口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口、环岛和立交桥等交通设施。

2.交通信号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设置交通信号灯,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

3.标志和标线:设置道路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注意事项,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4.公交站点:根据公交需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便利市民出行。

5.服务区和停车场:设置服务区和停车场,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休息和停车的便利条件。

四、环境保护1.绿化设计: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道路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2.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季能够顺畅排水,防止积水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噪音控制:采取隔音屏障、路面减振等措施,降低道路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环保材料使用:选择环保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三级公路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本设计说明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三级公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省某一级公路综合设计设计总说明

云南省某一级公路综合设计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任务依据1.1任务依据本路线在云南境内,根据所给的参数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通过交通量计算,确定为双向四车道,由规范查得此路设计车速为60Km/h,整个路段的最大纵坡不大于6%,同时为满足纵向排水的需要,纵向坡度不低于0.3%-0.5%。

路面宽度23m,最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1.2设计标准1.2.1主要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10).《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996年版(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2.2主要技术指标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12.设计主要过程2.1工程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该工程是云南省一级公路第1标段,属于山区,地质条件良好,适合建设一级公路。

(2)作用:该工程主要是联结昆明和桂林两个地区的路线,缓解两地区间目前紧张的交通状况,加快两地区的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兼顾防洪和景观功能设计,使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2.2总体设计的原则该工程的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合理利用地形,遵循路线设计标准,达到路线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结合本工程沿线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合理使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尽量减少拆迁,以降低工程造价。

同时本设计着重公路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S-1-1总说明书

S-1-1总说明书

S-1-1 第 1 页共 6 页总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道路工程2007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全线按三级公路设计,双向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30km/h,路基宽度7.5m,行车道宽2×3.25m,土路肩宽度2×0.5m;设计荷载:公路Ⅲ级;设计年限为8年。

3、测设经过在1:2000大比例图纸上进行纸上定线。

4、路线全长本路线长2.800公里。

5、沿线自然地理特征此路线位于湖南省,属于山岭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植被丰厚,地形复杂。

但山脉水系清晰,水系发达,沿线河流较多,有部分农田。

人口密度不大,须拆迁建筑物较少。

该路线位于旅游地区,拟修建成一条旅游区三级公路。

6、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6)《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二、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原则为保证设计方案科学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过程中按照“充分利用,安全舒适,合理可行”的设计思路,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要满足三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并综合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2、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的总体适用情况本项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的要求。

本路线主要设计指标见表1:表1 路线主要设计指标三、路线1、路线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1)路线走向在满足技术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与湖南省当地的旅游景区规划保持相一致。

(2)结合地形、地物、河流位置及地质条件确定路线走向,要求做到安全、顺适,保证线形的均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任务依据:本项目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交通局下达的设计委托书和克拉玛依市交通局与乌鲁木齐华士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定的《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合同》的要求进行勘察设计工作。

2、外业概述:根据合同和设计委托书的要求乌鲁木齐华士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充分的准备工作,测量队于2006年10月9日组队,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国家控制点平面、高程资料及沿线水文、地质、气象、地震资料。

2006年10月11日进入现场开始外业测量作业,并进行了导线控制、中桩敷设、纵横断面测量、地形测绘及地质桥涵和筑路材料的调查,对原有道路及构造物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历时9天,于2006年10月19日外业勘测结束。

自治区公路局和克拉玛依市交通局组织的有关专家领导与2007年03月30日-2007年04月01日对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农村公路改建项目外业勘测成果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组对外业工作成果基本满意。

认为资料收集齐全,能满足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内业设计工作,检查验收组对外业工作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了意见,意见在设计中已考虑。

3、路线起讫点、中间主要控制点、全长项目名称为克拉玛依市农业开发区农村公路改建项目,本项目分为A、B两段:农业开发区种牛场至云森农业公司公路改建工程(A段)起点位于开发区防风林北路,沿途与北一路(K1+636.2)、主干道(K5+002.70)、南三路(K8+391.6)相交,终点位于云森农业公司,全长10.880Km。

克榆路至亨发养殖场公路改建工程(B段)起点位于白云村,沿途与西一路(K2+214.9)、西二路(K3+873.4)、西三路(K5+531.1)、国道G217-小拐乡(K6+897.0)相交,终点位于主干道K0+781处。

全长11.57042Km。

其中有一条支线,起点位于主线K8+186.28处,长0.1千米。

二、工程主要技术标准拟建公路技术标准三、原有公路现状农业开发区至云森农业公司公路改建工程(A段):K0+000-K3+320段路基宽6.5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为简易道路,其中K2+800-K3+100段由于原路面厚度不够引起翻浆,路两侧有林带,林带外为农田,路基高于农田0.20~0.5m,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埋深为1.8m以上,与路线并行,右侧有一排高压电杆。

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下1.5m未见地下水。

K3+320-K5+400段路基宽6.5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为简易道路,路基高于农田0.40~0.70m,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埋深为1.8m以上,与路线并行,右侧有一排高压输电杆,外为农田,其中K5+062.5处有电线从原路基底穿过、K5+120-K5+400段由于原路面厚度不够引起翻浆。

土质为低液限粉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下1.5m未见地下水。

K5+400-K6+740段路基宽7.5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为简易道路,路基高于农田0.20~0.50 m,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埋深为1.8m以上,与路线并行,右侧有高压杆,路旁有林带,林带外为农田。

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下1.5m未见地下水。

K6+740-K9+300段路基宽7.0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为简易道路,路基高于农田0.7 0~1.10m,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埋深为1.8m以上,与路线并行,两侧为农田。

土质为低液限粉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下1.5m未见地下水。

K9+300-K10+880段路基宽7.5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为简易道路,路基略高于农田约0.70~1.10m,右侧有高压杆,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埋深为1.8m以上,与路线并行。

土质为粉土质砂,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下1.5m未见地下水。

克榆路至亨发养殖场公路改建工程(B段):K0+000-K1+000段路基宽7.0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系简易道路,路两侧有林带,林带外为农田,路基高于农田0.20~0.5 m,靠路基右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与路线并行,因原路面厚度不够,所以在K0+560-K0+800段有翻浆现象。

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上1.5m未见地下水。

K1+000-K3+900段路基宽7.5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系简易道路,路基高于农田0.20~0.50m,靠路基右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与路线并行,外为农田。

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上1.5m未见地下水。

K3+900-K5+400段路基宽7.0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系简易道路,路基高于农田约0.50~0.70m,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两侧为林带,以外为农田,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上1.5m未见地下水。

K5+540-K6+160段路基宽7.0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系简易道路,路基略高于农田约0.50~0.70m,路线右侧有林带,林带外为农田,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与路线并行,以外为农田。

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上1.5m未见地下水。

K6+640-K8+180段路基宽7.0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系简易道路,路基略高于农田约0.50~0.70m,路线右侧有林带,林带外为农田,在K6+640处左有边坡冲坏现象,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与路线并行。

土质为低液限粘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上1.5m未见地下水。

K8+180-K11+570.48路基宽6.5m,15-30cm天然砂砾路面,系简易道路,路基略高于农田约0.30~0.50m,路线两侧有林带,林带外为农田,靠路基左侧有一条地下输水管线,终点与主干道K0+781.5相交,因原路面厚度不够,所以在K8+500-K9+000段、K9+880-K10+300段、K10+520-K10+720段有翻浆现象。

土质为低液限粉土,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上1.5m未见地下水。

四、沿线地理、地质、气候、水文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地质地貌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加依尔山南麓,地处东径80°44′~86°01′,北纬44°07′~46°08′之间。

克拉玛依市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地区为戈壁滩,在海拔250米以下。

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低点在艾里克湖,海拔250米左右。

市区西部有加依尔山、表克斯山;北边有阿拉特山;中部、东部地形开阔平坦,向准噶尔盆地中心倾斜;南部独山子为山名,哈萨克语称“玛依套”,意为“油山”,地处独山子中西部,海拔1283米,独山子区由此而得名。

由于具有干旱、少雨、多风、温差大等特征,植被一般比较稀少、矮小,多属能耐干旱、抗风沙、抗盐碱的植被。

2、水文地质条件克拉玛依市属内流区,境内全属内流河与内陆湖。

河流为流程短、水量小的季节河。

主要河流有白杨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玛纳斯河,独山子有奎屯河。

地下水为当地的主要补给水源,沿线经挖探地表以下1.5m未见地下水,对工程影响不大。

3、气候克拉玛依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突出的气候特征。

冬季寒冷,夏了炎热,春秋季较短。

4、地震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建设厅联合编制的1:250万地震烈度区划图,在一般条件下,50年期限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根据图上显示,该路线通过地区地震烈度为VII度。

5、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农业开发区种牛场至云森农业公司公路改建工程(A段)克榆路至亨发养殖场公路改建工程(B段)五、路线平面设计:1、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等相协调,同时要做到通过农田、村民集中的地段,充分利用旧路,对不符合规范的局部地段加以改造、进行线型优化,路基宽度不够地段采取单侧加宽,尽量做到少占耕地、少拆迁、少砾伐树木等。

2、平面指标利用:平曲线:农业开发区种牛场至云森农业公司公路改建工程(A段)路线总长10.880Km,共设置平曲线1个,平均每公里0.09个;最大半径800000,最大直线长度5032.78m,平曲线总长159.02m,占路线总长1.461%。

克榆路至亨发养殖场公路改建工程(B段)路线总长11.57042Km,共设置平曲线5个,平均每千米0.28个,最大半径200000,最大直线长度4617.34m,平曲线总长624.46m,占路线总长5.397%。

六、路线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路线纵断面设计要求纵坡均衡,平、纵线型合理组合。

根据沿线土质、地表水、等因素,以及保证路面结构和桥涵最小净空高度要求进行设计。

在村民居住区便于出行方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合理的路基填土高度。

2、纵断面指标利用:竖曲线:农业开发区种牛场至云森农业公司公路改建工程(A段)路线总长10.880Km,路线最大纵坡1.813%,最小坡长6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500m,最大半径4000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3500m,最大半径300000m,竖曲线总长3020.02m,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7.758%。

平均每千米变更5.33个。

路基平均填高0.50m。

克榆路至亨发养殖场公路改建工程(B段)路线总长11.57042Km,路线最大纵坡1.000%,最小坡长60m,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4000m,最大半径5500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4000m,最大半径20000m,竖曲线总长4092.64m,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35.372%。

平均每千米变更6.74个。

路基平均填高0.70m,七、路基、路面1、路基设计原则:根据沿线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当地的筑路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及路基边坡坡率,采取经济有效地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及特殊路基处理措施,确保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并使路容美观协调。

2、路基横断面布置3、路基压实度施工时严格控制填土的干密度,保证路基压实达到设计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DG B01-2003)中规定的重型击实标准。

路基压实度3、路面根据“设计委托书”及合同的要求,此段路线所处的位置和技术标准权衡利弊,依照克拉玛依市交通局的意见,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6.5m、行车道宽6.0m,宽2×0.25m土路肩。

路面设计时综合考虑原有公路路基偏低、稳定性差、强度低因素,提高了路基。

对原有公路路基相对较高、稳定性好的路段保证路面结构厚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了路基。

根据回弹弯沉计算出农业开发区种牛场至云森农业公司公路改建工程(A段)原路基顶面E0=57MPa,累积当量轴次15×104,沥青顶面设计弯沉为61.6(1/100mm)、克榆路至亨发养殖场公路改建工程(B段)原路基顶面E0=50MPa、累积当量轴次15×104,沥青顶面设计弯沉为65.6(1/1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