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

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

• 【参考译文】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 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 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 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 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 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 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 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 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 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 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 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 帮忙,营救看护, 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 (您的帮扶)使我在 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 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 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 愿的(得以解决) 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 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 13、(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每点2分) • ①这幅对联一方面巧妙地写出了他居住环 境的特点和他的日常生活状态:东方的屋 宇阳 光温暖,柳下之风也很和煦,这样的 生活让他知足得意。 • ②另一方面,对联化用了两个历史人物, 这两人都是古代名士,老人对他们很仰慕, 所 以很得意。
• 14、(参考答案,评分标准:①④两点各1 分②③两点各2分) • ①清早起身,老爹看到茅棚上的对联,十 分得意。 • ②上午老爹在茅棚外散步,为是否砍柳树 矛盾踌躇。 • ③午后,老爹朦胧思睡,想起了和柳树有 关的事情。 • ④下午,老爹找来木匠,砍倒了柳树。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 10. (1)忽识赞叹一-赏花夸香一沉醉忘归——想 象(花绕羽人家的)美景。(每点1分) • (2) 以翠叶衬花苞,描绘花苞的态和色。(1 分)运用比喻进行描摹粒,“胭脂浓”描绘出 海棠花蕾如浓抹的胭脂一般深红,“蜡 痕新” 谓花苞光泽娇嫩。(2分) • (3)第一首诗前三联表达诗人赏花时闲适而安 逸的心境(1分),最后一联表达对隐逸 生活的 向往(1分)。 第二首诗细致描摹海棠花蕾满含 深情想要留住花梢上露珠的情态(1分),借此来 叮咛 “儿辈”们要珍惜如花蕾般欲放未放的青 春时光(1分)。

江苏省2015届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卷

江苏省2015届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卷

江苏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试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4.交卷时,可根据需要在加注“”标志的夹缝处进行裁剪。

5.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语文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坎坷./苛.求剑鞘./悬崖峭.壁宝藏./藏.龙卧虎B.分娩./冠冕.弹劾./言简意赅.铜臭./遗臭.万年C.绮.丽/崎.岖训诂./沽.名钓誉作.坊/有所作.为D.船舷./眩.目笨拙./咄.咄逼人只.身/只.言片语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该产品的面世,无论是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还是在皮肤再生修复方面,都取得了传统烧伤外科产品的功效。

②400余名文化工作者代表在印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横幅上签名,并发表,今后将立足本职工作,用优秀民族文化引领各族群众,以矫健的步伐走上现代化的文明之路。

A.望尘莫及郑重声明B.鞭长莫及庄重声明C.鞭长莫及郑重申明D.望尘莫及庄重申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条例规定,对进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在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予以限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B.近年来,黑龙江森工林区大幅减少木材采伐,并实施生态移民,无人区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频繁开始迁徙,实现了人“退”虎“进”。

C.中国的电信企业已成为拉美地区通信技术和终端市场的主要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并开始与欧洲运营商携手,参与拉美新一代网络构建和技术标准。

D.试点地区要强化对排污单位的监测,提高执法监管力度,对于超排污权排放或在交易中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并予以曝光。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老同学,我因病误课,想请你周末帮我补课,还望垂范,不吝赐教。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语文试卷

江苏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语文试卷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校.本/校.刊角.色/钩心斗角.咀嚼./咬文嚼.字B.桂冠./冠.军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C.下载./刊载.呼吁./长吁.短叹标识./博闻强识.D.请帖./字帖.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这次伏击战中,起义军出人意料....,把官军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B.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

D.金庸武侠书中的高手之间,如果不是冤家对头,往往有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3.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旨(20个字以内)。

(4分)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成为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

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王澍的作品强调手工工艺和地区特色,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毁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为自己作品的建筑材料。

与贝聿铭不同,王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扎根于中国。

因而评委会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4.请根据材料内容,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50字。

(5分)“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草根力量推动政府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月12日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

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单个部门单打独斗演变成整合多部门、多地区的政务微博群发展。

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网络问政”也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

20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62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②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③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④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⑤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

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⑥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 .①⑤②③④⑥B .①⑥③②④⑤C .③⑥④②①⑤D .③②①④⑤⑥2、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4、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苏州市2015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第I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流传乞求畏首畏尾B.留传乞求举棋不定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D.流传祈求畏首畏尾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E(表达运用)。

【解析】“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的由此及彼。

所以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流传千古”,也可以说“焦裕禄的事迹流传全国”,前者是时间的传承,后者是空间的扩散。

而“留传”只能是纵向的,它只能传下去,而不能传开来。

“乞求”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重在表现态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这种强烈的愿望。

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2.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

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

D.今年1 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2.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河上柳 废名 12.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点出柳树,与文题照应。
交代主人公的艺人身份。
交代主人公窘迫的生活状况。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13.陈老爹为什么对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得意极 了”?(4分)
这幅对联一方面巧妙地写出了他居住环境的特点和他的日
常生活状态:东方的屋宇阳光温暖,柳下之风也很和煦,
这样的生活让他知足得意。
另一方面,对联化用了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古代名
士,老人对他们很仰慕,所以很得意。
14.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 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6分) 清早起身,老爹看到茅棚上的对联,十分得意。
第一首诗前三联表达诗人赏花时闲适而安逸的心境(1分),最后一联表 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 借此来叮咛 “儿辈”们要珍惜如花蕾般欲放未放的青春时光(1分)。
第二首诗细致描摹海棠花蕾满含深情想要留住花梢上露珠的情态(1分),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日月忽其不淹兮 (4)闻道有先后 (5)望帝春心托杜鹃 (6)自(“只”也可)缘身在最高层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苟利国家生死以
• 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 (“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 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 • (“顾”、“须臾”、“废”各1分)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 亲的原因。(4分)
• 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 • 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怀。(2分)
以翠叶衬花苞,描绘花苞的态和色。(1分) 运用比喻进行描摹,“豆颗匀”把海棠花苞比作大小均匀的颗颗豆 粒,

江苏省新星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江苏省新星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

2015届江苏省新星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法强调中锋走笔,视为用笔的法规,要求笔笔中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目的是求点画变化而有重心,静谧中显▲,使点画之美有立体感。

▲不是柔软的毛笔,就无所谓笔心在“点画中行”。

许多点画构成了一定的图象,方能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

而毛笔由于柔软且富于弹性,它哀乐的情感直接联系着的,因此,它变化出的点画,不仅构筑了▲的美的书体,而且点画本身往往都是有感情的,是美的。

这就是所谓“笔墨情趣”。

A.浮动如果有血有肉 B.飘动假设跃然纸上C.飘动如果有血有肉 D.浮动假设跃然纸上2.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广大文学爱好者可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D.老同学,自毕业后一直没有见面,今日一见,久仰久仰!4. “桑巴荣耀”发布之前,有关它的一切都是秘密,光是测试过程就历时两年半。

▲但几乎没人知道这些球是在中国生产的,在官方视频里,甚至刻意回避了工人的脸,但从着装以及身体特征看显然都是中国人,里面甚至还有一句中文“不要动”。

①参与测试的球员包括世界顶级球星梅西、卡西利亚斯、施魏因施泰格和齐达内等。

②制造这样一个富有科技含量的足球,至少需要几十道工序,过程复杂繁琐,技术要求严格,绝大部分生产工序都是机器完成的。

③这些测试都是“偷偷”进行的,“桑巴荣耀”通过图案伪装经历了FIFAU-20世界杯的多场对抗性国际赛事的考验。

④当时使用者并不知情,它还曾被用作2013年2月瑞典对阿根廷友谊赛的比赛用球。

⑤三大洲10个国家的30支球队以及600多名世界顶级球员参与了测试过程。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A.不温不火以至品位B.不温不火以致品位C.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不瘟不火以致品味1.(3分)A (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以至: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品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 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B.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南京市交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如果出台限牌或者单双号限行这样的政策,一定会听取广泛的意见,绝对不会搞突然袭击。

D.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

2.(3分)B(A成分残缺,应为“基于…的考虑”;C语序不当,应为“广泛地听取”;D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B.我偶然有一两回去叨扰朋友的酒席,恰又时令不对,一直没能尝到这道菜。

C.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下来的,已经有两百多年了。

(2)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3)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左右为难了。

A.流传乞求畏首畏尾 B.留传乞求举棋不定C.留传祈求举棋不定 D.流传祈求畏首畏尾【答案】C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汉字书面用语必须规范化,下列语句用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A.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

这其中,明确要求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

B.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安全经济、科学务实”的原则提出优先建设“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的方案。

C.今天跟大家分享澳大利亚艺术家用硬纸板制作出来的作品。

这些作品手工精致,极富想象力,可谓首屈一纸。

D.今年1 一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2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规范汉字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符合语境,A项,“这其中”,删掉“这”;C项,“首屈一纸”乱用成语;D项,“16.7万”不规范,应为“16-17 万”或“十六七万”。

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您的文章写的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定能忝.列其中...。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词语的使用具体语境分析,A项“笑纳”是敬称,一般用对方;B项,“忝列其中”是谦词,适用对象为自己;C项,“绵薄之力”是谦词。

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甲、江阔天高乙、鸢飞鱼跃丙、识此心之分量丁、见斯道之流行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答案】C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②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③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④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⑤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

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⑥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⑥③②④⑤C.③⑥④②①⑤D.③②①④⑤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从描述的对象来看是“好的散文家”,故首先①,从描述内容来看,⑤“这境遇……这感触……”与第一句相衔接,故⑤紧随其后;由此排除BCD。

②③是对散文家如实记录人生与感触的进一步表达;④⑥可根据“另一方面”可得出先④后⑥。

所以选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谢杜相公书①曾巩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

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

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

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

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

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

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

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

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

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

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

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

伏惟明公终赐亮察。

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

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

期间,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

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

②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卒:死亡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存:抚恤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故:旧交情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名:说出【小题2】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与凡丧之所急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

(3分)(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

(3分)【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

(4分)【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1)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

(“茕茕”“旧”,“以为”各1分)(2)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3)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

(“顾”、“须臾”、“废”各1分)【小题4】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怀。

(2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B项,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三项为所字结构。

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茕茕”“旧”“以为” “遭”“幸”;介宾短语后置;“顾”“须臾”“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

向南眺望,只见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

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用一般的人。

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

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

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

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

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

反复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

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

希望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

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斜谷邮亭玩海裳花顾非熊® (唐)忽识海裳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同儿辈赋未开海裳(其一)元好问(金)翠叶轻笼豆颗勾,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注】①顾非熊:唐代诗人,苏州人。

少小聪明,后却困举场三十余年。

做过盱眙尉,后弃官隐居茅山。

②羽人:道教称道士为羽士、羽人。

【小题1】第一首诗以“玩海棠花”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简要说明。

(4分)【小题2】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如何描写“未开海棠”?请简要分析。

(3分)【小题3】两首诗都写海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案】【小题1】忽识赞叹一-赏花夸香一沉醉忘归——想象(花绕羽人家的)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