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一)----综合型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 综合问题(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综合题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涵盖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它可以包含初中阶段所学的代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的若干知识点和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能有机结合探索性、开放性等有关问题;它既突出考查了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又突出了与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它不但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既考查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知识网络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前面专题已对代数之方程和不等式综合问题、函数之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函数之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代数和函数综合问题、静态几何之综合问题等有过介绍,本专题主要原创编写代数和平面几何的综合问题、代数和统计概率的综合问题、平面几何和统计概率的综合问题、解析几何和统计概率的综合问题、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模拟题。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11x+30=0 的两个解恰好分别是等腰△ABC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底边上的高为。
【答案】4或1192。
【考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分类思想的应用。
1.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 +2)x +(2m -1)=0的一个根是2,请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并求以此两根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解:∵此方程的一个根是1,∴12-1×(m +2)+(2m -1)=0,解得,m=2, 则方程的另一根为:m +2-1=2+1=3。
①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是1、3时,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31322⋅⋅=。
②当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是1、3时,由勾股定理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为22;则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12222⋅⋅=。
综上所述,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32或2。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训练原卷版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专题训练原卷版一、综合题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程y=ax2+bx+c的两个根;(2)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3)若抛物线与直线y=2x−2相交于A(1,0),B(2,2)两点,写出抛物线在直线下方时x的取值范围.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为;(2)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3)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4)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为.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C:y=mx2+4x+1.(1)当抛物线C经过点A(-5,6)时,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2)当直线y=-x+l与直线y=x+3关于抛物线C的对称轴对称时,求m的值;(3)若抛物线C:y=mx2+4x+l(m>0)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都在-l和0之间(不包括-l和0).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4.已知抛物线y=x2+bx-3与x轴交于A(-3,0),B两点,交y轴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求△ABC的面积。
5.已知:二次函数y=−x2+2x+m.(1)如果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3,0),与y轴交于点B,求直线AB解析式.6.为了落实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某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三农”优惠政策,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某农户生产经销一种农产品,已知这种产品的成本价为每千克20元,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价x(元/千克)有如下关系:y=-2x+80.设这种产品每天的销售利润为w元.(1)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2)如果物价部门规定这种产品的销售价不高于每千克28元,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多少元?7.设b为常数,已知二次函数y=−2x2−2bx+b2+1.(1)求证:无论b为何值,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若把二次函数的图象沿y轴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则使得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恰有一个公共点,求b的值.8.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A、B、C三点.(1)观察图象,写出A、B、C三点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解析式;(2)求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3)当m取何值时,ax2+bx+c=m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9.如图,将函数y=x2﹣2x(x≥0)的图象沿y轴翻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前后两个图象其实就是函数y=x2﹣2|x|的图象.(1)观察思考函数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所以对应的方程x2﹣2|x|=0有个实数根;方程x2﹣2|x|=2有个实数根;关于x的方程x2﹣2|x|=a有4个实数根时,a的取值范围是;(2)拓展探究①如图2,将直线y=x+1向下平移b个单位,与y=x2﹣2|x|的图象有三个交点,求b的值;②如图3,将直线y=kx(k>0)绕着原点旋转,与y=x2﹣2|x|的图象交于A、B两点(A左B右),直线x=1上有一点P,在直线y=kx(k>0)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PAB是一个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A、B 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若存在,请求出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请直接写出点A,C,D的坐标;(2)如图(1),在x轴上找一点E,使得△CDE的周长最小,求点E的坐标;(3)如图(2),F为直线AC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F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经过点C(0,1),且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B,点A的坐标是(1,0).(1)求c的值和a,b之间的关系式;(2)求a的取值范围;(3)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交于C、D两点,设A、B、C、D四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P,记△PCD的面积为S1,△PAB的面积为S2,当0<a<l时,求证:S1-S2为常数,并求出该常数.12.我们把函数图象上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定义为这个函数图象上的“互反点”.例如在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上,存在一点P(﹣1,1),则点P为二次函数y=x2图象上的“互反点”.(1)求一次函数y=﹣2x﹣3的“互反点”.(2)若二次函数y=x2﹣(2a+1)x+a只有一个“互反点”,且与y轴交于正半轴,求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3)若对于任意的实数n,在二次函数y=(m+1)x2+nx+n﹣1的图象上,恒有两个相异的“互反点”,求m的取值范围.13.如图1,已知抛物线L:y=ax2+bx﹣1.5(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顶点为M,对称轴为直线l:x=1.(1)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及一元二次方程ax2+bx﹣1.5=0的解.(2)求抛物线L的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3)如图2,设点P是抛物线L上的一个动点,将抛物线L平移.使它的頂点移至点P,得到新抛物线L′,L′与直线l相交于点N.设点P的横坐标为m①当m=5时,PM与P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m为大于1的任意实数时,①中的关系式还成立吗?为什么?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MN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1:y1=x2-2mx+2m2-1,抛物线C2:y2=x2-2nx+2n2-1,(1)若m=2,过点A(0,7)作直线l垂直于y轴交抛物线C1于点B、C两点.①求BC的长;②若抛物线C2与直线l交于点E、F两点,若EF长大于BC的长。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综合题分类附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平分,交于点,平分,交于点,与交于点,连接,.(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若,,,求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AE平分∠BAD、BF平分∠ABC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F=AB=BE,从而可知ABEF为平行四边形,又邻边相等,可知为菱形(2)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P的长及∠PAF=60°,过点P作PH⊥AD于H,即可得到PH、DH 的长,从而可求tan∠ADP试题解析:(1)∵AE平分∠BAD BF平分∠ABC∴∠BAE=∠EAF ∠ABF=∠EBF∵AD//BC∴∠EAF=∠AEB ∠AFB=∠EBF∴∠BAE=∠AEB ∠AFB=∠ABF∴AB=BE AB=AF∴AF=AB=BE∵AD//BC∴ABEF为平行四边形又AB=BE∴ABEF为菱形(2)作PH⊥AD于H由∠ABC=60°而已(1)可知∠PAF=60°,PA=2,则有PH=,AH=1,∴DH=AD-AH=5∴tan∠ADP=考点:1、平行四边形;2、菱形;3、直角三角形;4、三角函数2.已知Rt△ABC中,AB是⊙O的弦,斜边AC交⊙O于点D,且AD=DC,延长CB交⊙O 于点E.(1)图1的A、B、C、D、E五个点中,是否存在某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线段CE的长?请说明理由;(2)如图2,过点E作⊙O的切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F.①若CF=CD时,求sin∠CAB的值;②若CF=aCD(a>0)时,试猜想sin∠CAB的值.(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AE=CE;(2)①;②.【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AE、DE,如图1,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DE=∠ABE=90°,由于AD=DC,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CE;(2)连接AE、ED,如图2,由∠ABE=90°可得AE是⊙O的直径,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AEF=90°,从而可证到△ADE∽△AEF,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AF.①当CF=CD时,可得,从而有EC=AE=CD,在Rt△DEC中运用三角函数可得sin∠CED=,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CAB=∠DEC,即可求出sin∠CAB的值;②当CF=aCD(a>0)时,同①即可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AE=CE.理由:连接AE、DE,如图1,∵∠ABC=90°,∴∠ABE=90,∴∠ADE=∠ABE=90°,∵AD=DC,∴AE=CE;(2)连接AE、ED,如图2,∵∠ABE=90°,∴AE是⊙O的直径,∵EF是⊙OO的切线,∴∠AEF=90°,∴∠ADE=∠AEF=90°,又∵∠DAE=∠EAF,∴△ADE∽△AEF,∴,∴=AD•AF.①当CF=CD时,AD=DC=CF,AF=3DC,∴=DC•3DC=,∴AE=DC,∵EC=AE,∴EC=DC,∴sin∠CAB=sin∠CED===;②当CF=aCD(a>0)时,sin∠CAB=.∵CF=aCD,AD=DC,∴AF=AD+DC+CF=(a+2)CD,∴=DC•(a+2)DC=(a+2),∴AE=DC,∵EC=AE,∴EC=DC,∴sin∠CAB=sin∠CED==.考点:1.圆的综合题;2.探究型;3.存在型.3.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 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 在⊙O 上,∠ACD=30°,B 为弧AD 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答案】解:(1)22.(2)如图,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接BB′.∵AD平分∠BAC,∴点B与点B′关于直线AD对称.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接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 (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在Rt△AFB/中,∵∠BAC=450, AB/="AB=" 10,∴.∴BE+EF的最小值为【解析】试题分析:(1)找点A或点B关于CD的对称点,再连接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和另一点,和MN的交点P就是所求作的位置,根据题意先求出∠C′AE,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即可得出PA+PB的最小值:如图作点B关于CD的对称点E,连接AE交CD于点P,此时PA+PB最小,且等于A.作直径AC′,连接C′E,根据垂径定理得弧BD=弧DE.∵∠ACD=30°,∴∠AOD=60°,∠DOE=30°.∴∠AOE=90°.∴∠C′AE=45°.又AC为圆的直径,∴∠AEC′=90°.∴∠C′=∠C′AE=45°.∴C′E=AE=AC′=2.∴AP+BP的最小值是22(2)首先在斜边AC上截取AB′=AB,连接BB′,再过点B′作B′F⊥AB,垂足为F,交AD于E,连接BE,则线段B′F的长即为所求.4.我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某社区在甲楼的A 处与E 处之间悬挂了一副宣传条幅,在乙楼顶部C 点测得条幅顶端A 点的仰角为45°,条幅底端E 点的俯角为30°,若甲、乙两楼之间的水平距离BD 为12米,求条幅AE 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答案】AE 的长为(123)+ 【解析】 【分析】在Rt ACF V 中求AF 的长, 在Rt CEF V 中求EF 的长,即可求解. 【详解】过点C 作CF AB ⊥于点F 由题知:四边形CDBF 为矩形12CF DB ∴==在Rt ACF V 中,45ACF ∠=︒tan 1AFACF CF∴∠== 12AF ∴= 在Rt CEF V 中,30ECF ∠=︒tan EFECF CF∴∠= 312EF ∴=43EF ∴=1243AE AF EF ∴=+=+∴求得AE 的长为(1243+【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5.如图,AB 是⊙O 的直径,E 是⊙O 上一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AD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点D ,且AE 平分∠DAC .(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B=6,∠ABE=60°,求AD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9 2【解析】【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E=∠DAE,再利用半径相等得∠AEO=∠OAE,等量代换即可推出OE∥AD,即可解题,(2)根据30°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在Rt△ABE中,AE=AB·cos30°,在Rt△ADE中,AD=cos30°×AE即可解题.【详解】证明:如图,连接OE,∵AE平分∠DAC,∴∠OAE=∠DAE.∵OA=OE,∴∠AEO=∠OAE.∴∠AEO=∠DAE.∴OE∥AD.∵DC⊥AC,∴OE⊥DC.∴CD是⊙O的切线.(2)解:∵AB是直径,∴∠AEB=90°,∠ABE=60°.∴∠EAB=30°,在Rt△ABE中,AE=AB·cos30°333在Rt△ADE中,∠DAE=∠BAE=30°,∴AD=cos30°×AE=32×33=92.【点睛】本题考查了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切线的证明,中等难度,利用特殊的三角函数表示出所求线段是解题关键.6.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AD、BD是半圆的弦,且∠PDA=∠PBD.延长PD 交圆的切线BE于点E(1)判断直线PD是否为⊙O的切线,并说明理由;(2)如果∠BED=60°,PD=3,求PA的长;(3)将线段PD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点F正好在圆O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1;(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连接OD,由AB是圆O的直径可得∠ADB=90°,进而求得∠ADO+∠PDA=90°,即可得出直线PD为⊙O的切线;(2)根据BE是⊙O的切线,则∠EBA=90°,即可求得∠P=30°,再由PD为⊙O的切线,得∠PDO=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OD,由勾股定理得OP,即可得出PA;(3)根据题意可证得∠ADF=∠PDA=∠PBD=∠ABF,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DB=90°,设∠PBD=x°,则可表示出∠DAF=∠PAD=90°+x°,∠DBF=2x°,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x 的值,可得出△B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证出四边形DFBE为菱形.【详解】(1)直线PD为⊙O的切线,理由如下:如图1,连接OD,∵AB是圆O的直径,∴∠ADB=90°,∴∠ADO+∠BDO=90°,又∵DO=BO,∴∠BDO=∠PBD,∵∠PDA=∠PBD,∴∠BDO=∠PDA,∴∠ADO+∠PDA=90°,即PD⊥OD,∵点D在⊙O上,∴直线PD为⊙O的切线;(2)∵BE是⊙O的切线,∴∠EBA=90°,∵∠BED=60°,∴∠P=30°,∵PD为⊙O的切线,∴∠PDO=90°,在Rt△PDO中,∠P=30°,3∴0 tan30ODPD=,解得OD=1,∴22PO PD OD+,∴PA=PO﹣AO=2﹣1=1;(3)如图2,依题意得:∠ADF=∠PDA,∠PAD=∠DAF,∵∠PDA=∠PBD∠ADF=∠ABF,∴∠ADF=∠PDA=∠PBD=∠ABF,∵AB是圆O的直径,∴∠ADB=90°,设∠PBD=x°,则∠DAF=∠PAD=90°+x°,∠DBF=2x°,∵四边形AFBD内接于⊙O,∴∠DAF+∠DBF=180°,即90°+x+2x=180°,解得x=30°,∴∠ADF=∠PDA=∠PBD=∠ABF=30°,∵BE、ED是⊙O的切线,∴DE=BE,∠EBA=90°,∴∠DBE=60°,∴△BDE是等边三角形,∴BD=DE=BE,又∵∠FDB=∠ADB﹣∠ADF=90°﹣30°=60°∠DBF=2x°=60°,∴△BDF是等边三角形,∴BD=DF=BF,∴DE=BE=DF=BF,∴四边形DFBE为菱形.【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和菱形的性质,是中档题,难度较大.7.在Rt△ABC中,∠ACB=90°,AB=7,AC=2,过点B作直线m∥AC,将△ABC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射线CA′,CB′分別交直线m于点P,Q.(1)如图1,当P与A′重合时,求∠ACA′的度数;(2)如图2,设A′B′与BC的交点为M,当M为A′B′的中点时,求线段PQ的长;(3)在旋转过程中,当点P,Q分别在CA′,CB′的延长线上时,试探究四边形PA'B′Q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B′Q的最小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60°;(2)PQ=72;(3)存在,S四边形PA'B′Q=33【解析】【分析】(1)由旋转可得:AC=A'C=2,进而得到BC3=∠A'BC=90°,可得cos∠A'CB3'BCA C==∠A'CB=30°,∠ACA'=60°;(2)根据M 为A 'B '的中点,即可得出∠A =∠A 'CM ,进而得到PB 32=BC 32=,依据tan ∠Q =tan ∠A 3=,即可得到BQ =BC 3⨯=2,进而得出PQ =PB +BQ 72=; (3)依据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即可得到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而S △PCQ 12=PQ ×BC 3=PQ ,利用几何法即可得到S △PCQ 的最小值=3,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由旋转可得:AC =A 'C =2. ∵∠ACB =90°,AB 7=,AC =2,∴BC 3=.∵∠ACB =90°,m ∥AC ,∴∠A 'BC =90°,∴cos ∠A 'CB 3'BC A C ==,∴∠A 'CB =30°,∴∠ACA '=60°;(2)∵M 为A 'B '的中点,∴∠A 'CM =∠MA 'C ,由旋转可得:∠MA 'C =∠A ,∴∠A =∠A 'CM ,∴tan ∠PCB =tan ∠A 32=,∴PB 32=BC 32=. ∵∠BQC =∠BCP =∠A ,∴tan ∠BQC =tan ∠A 3=,∴BQ =BC 3⨯=2,∴PQ =PB +BQ 72=; (3)∵S 四边形PA 'B 'Q =S △PCQ ﹣S △A 'CB '=S △PCQ 3-,∴S 四边形PA 'B 'Q 最小,即S △PCQ 最小,∴S △PCQ 12=PQ ×BC 3=PQ , 取PQ 的中点G . ∵∠PCQ =90°,∴CG 12=PQ ,即PQ =2CG ,当CG 最小时,PQ 最小,∴CG ⊥PQ ,即CG 与CB 重合时,CG 最小,∴CG min 3=,PQ min =23,∴S △PCQ 的最小值=3,S 四边形PA 'B 'Q =33-;【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题时注意: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1,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C分别交BC、BD于E、F,(1)求证:△ABF∽△ACE;(2)求tan∠BAE的值;(3)在线段AC上找一点P,使得PE+PF最小,求出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tan∠EAB=2﹣1;(3)PE+PF的最小值为22.【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2)如图1中,作EH⊥AC于H.首先证明BE=EH=HC,设BE=EH=HC=x,构建方程求出x 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作点F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H,连接EH交AC于点P,连接PF,此时PF+P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EH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E=∠ABF=∠CAB=45°,∵AE平分∠CAB,∴∠EAC=∠BAF=22.5°,∴△ABF∽△ACE.(2)解:如图1中,作EH⊥AC于H.∵EA平分∠CAB,EH⊥AC,EB⊥AB,∴BE=EB,∵∠HCE=45°,∠CHE=90°,∴∠HCE=∠HEC=45°,∴HC=EH,∴BE =EH =HC ,设BE =HE =HC =x ,则EC =2x , ∵BC =2+1,∴x+x =2+1,∴x =1,在Rt △ABE 中,∵∠ABE =90°,∴tan ∠EAB =221BE AB ==+﹣1. (3)如图2中,作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H ,连接EH 交AC 于点P ,连接PF ,此时PF+PE 的值最小.作EM ⊥BD 于M .BM =EM =22, ∵AC 22AB BC +2,∴OA =OC =OB =12AC 22+ , ∴OH =OF =OA•tan ∠OAF =OA•tan ∠EAB =222+ •2﹣1)=22, ∴HM =OH+OM =222+, 在Rt △EHM 中,EH 2222222EM HM 22⎛⎫⎛⎫+++ ⎪ ⎪ ⎪ ⎪⎝⎭⎝⎭=22+.. ∴PE+PF 22+【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如图,某次中俄“海上联合”反潜演习中,我军舰A 测得潜艇C 的俯角为30°.位于军舰A 正上方1000米的反潜直升机B 侧得潜艇C 的俯角为68°.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潜艇C 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68°≈0.9,cos68°≈0.4,tan68°≈2.5, 3≈1.7)【答案】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约为308米【解析】试题分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用锐角三角函数分别在Rt△ACD中表示出CD和在Rt△BCD中表示出BD,利用BD=AD+AB二者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试题解析:过点C作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AD即为潜艇C的下潜深度,根据题意得:∠ACD=30°,∠BCD=68°,设AD=x,则BD=BA+AD=1000+x,在Rt△ACD中,CD=tan AD ACD=tan30x= 3x在Rt△BCD中,BD=CD•tan68°,∴325+x=3x•tan68°解得:x≈100米,∴潜艇C离开海平面的下潜深度为100米.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从题目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并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求解.视频10.小明坐于堤边垂钓,如图①,河堤AC的坡角为30°,AC长米,钓竿AO的倾斜角是60°,其长为3米,若AO与钓鱼线OB的夹角为60°,求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如图②).【答案】1.5米.【解析】试题分析:延长OA交BC于点D.先由倾斜角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在Rt△ACD中,米,CD=2AD=3米,再证明△BOD是等边三角形,得到米,然后根据BC=BD−CD即可求出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试题解析:延长OA交BC于点D.∵AO的倾斜角是,∴∵在Rt△ACD中, (米),∴CD=2AD=3米,又∴△BOD是等边三角形,∴(米),∴BC=BD−CD=4.5−3=1.5(米).答:浮漂B与河堤下端C之间的距离为1.5米.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0,1),点C(1,0),正方形AOCD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B,延长BD至点G,使DG=BD,延长BC至点E,使CE=BC,以BG,BE为邻边作正方形BEFG.(Ⅰ)如图①,求OD的长及ABBG的值;(Ⅱ)如图②,正方形AOCD固定,将正方形BEFG绕点B逆时针旋转,得正方形BE′F′G′,记旋转角为α(0°<α<360°),连接AG′.①在旋转过程中,当∠BAG′=90°时,求α的大小;②在旋转过程中,求AF′的长取最大值时,点F′的坐标及此时α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Ⅰ)12(Ⅱ)①α=30°或150°时,∠BAG′=9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2,此时α=315°,F′(12+2,12﹣2)【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因为∠BAG′=90°,BG′=2AB,可知sin∠AG′B=12ABBG,推出∠AG′B=30°,推出旋转角α=30°,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②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详解】(Ⅰ)如图1中,∵A(0,1),∴OA=1,∵四边形OADC是正方形,∴∠OAD=90°,AD=OA=1,∴OD=AC==,∴AB=BC=BD=BO=,∵BD=DG,∴BG=,∴==.(Ⅱ)①如图2中,∵∠BAG′=90°,BG′=2AB,∴sin∠AG′B==,∴∠AG′B=30°,∴∠ABG′=60°,∴∠DBG′=30°,∴旋转角α=30°,根据对称性可知,当∠ABG″=60°时,∠BAG″=90°,也满足条件,此时旋转角α=150°,综上所述,旋转角α=30°或150°时,∠BAG′=90°.②如图3中,连接OF,∵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的边长为∴BF′=2,∴当α=315°时,A、B、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最大值为+2,此时α=315°,F′(+,﹣)【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旋转变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12.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点D从B点出发沿B→A方向在线段BA上以a cm/s速度运动,与此同时,点E从线段BC的某个端点出发,以b cm/s速度在线段BC上运动,当D到达A点后,D、E运动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1)如图1,若a=b=1,点E从C出发沿C→B方向运动,连AE、CD,AE、CD交于F,连BF.当0<t<6时:①求∠AFC的度数;②求222AFFC BFAF FC+-⋅的值;(2)如图2,若a=1,b=2,点E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E点到达C点后再沿C→B 方向运动.当t≥3时,连DE,以DE为边作等边△DEM,使M、B在DE两侧,求M点所经历的路径长.【答案】(1)①120°;②1;(2)当3≤t≤6时,M点所经历的路径长为3.【解析】【分析】(1)①如图1,由题可得BD=CE=t,易证△BDC≌△CEA,则有∠BCD=∠CAE,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EFC=60°,即可得到∠AFC=120°;②延长FD到G,使得FG=FA,连接GA、GB,过点B作BH⊥FG于H,如图2,易证△FAG 是等边三角形,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到△AGB≌△AFC,则有GB=FC,∠AGB=∠AFC=120°,从而可得∠BGF=60°.设AF=x,FC=y,则有FG=AF=x,BG=CF=y.在Rt△BHG中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H3,GH=12y,从而有FH=x﹣12y.在Rt△BH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F2=x2﹣xy+y2,代入所求代数式就可解决问题;(2)过点E作EN⊥AB于N,连接MC,如图3,由题可得∠BEN=30°,BD=t,CE=2t﹣6,从而有BE=12﹣2t,BN=6﹣t,进而可得DN=EC.由△DEM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EM,∠DEM=60°,从而可得∠NDE=∠MEC,进而可证到△DNE≌△ECM,则有∠DNE=∠ECM=90°,故M点运动的路径为过点C垂直于BC的一条线段.然后只需确定点M的始点和终点位置,就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由题可得BD=CE=t.∵△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B=∠ECA=60°.在△BDC和△CEA中,BD CEB ECABC AC=⎧⎪∠=∠⎨⎪=⎩,∴△BDC≌△CEA,∴∠BCD=∠CAE,∴∠EFC=∠CAE+∠ACF=∠BCD+∠ACF=∠ACB=60°,∴∠AFC=120°;②延长FD到G,使得FG=FA,连接GA、GB,过点B作BH⊥FG于H,如图2.∵∠AFG=180°﹣120°=60°,FG=FA,∴△FAG是等边三角形,∴AG=AF=FG,∠AGF=∠GAF=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C=60°,∴∠GAF=∠BAC,∴∠GAB=∠FAC.在△AGB和△AFC中,AG AFGAB FACAB AC=⎧⎪∠=∠⎨⎪=⎩,∴△AGB≌△AFC,∴GB=FC,∠AGB=∠AFC=120°,∴∠BGF=60°,∴∠GBH=30°.设AF=x,FC=y,则有FG=AF=x,BG=CF=y.在Rt△BHG中,GH=12y,BH=y,∴FH=FG﹣GH=x﹣12y.在Rt△BHF中,BF2=BH2+FH2=y)2+(x﹣12y)2=x2﹣xy+y2,∴222AF FC BFAF FC+-⋅=2222x y x xy yxy+--+()=1;(2)过点E作EN⊥AB于N,连接MC,如图3,由题可得:∠BEN=30°,BD=1×t=t,CE=2(t﹣3)=2t﹣6,∴BE=6﹣(2t﹣6)=12﹣2t,BN=12BE=6﹣t,∴DN=t﹣(6﹣t)=2t﹣6,∴DN=EC.∵△DEM是等边三角形,∴DE=EM,∠DEM=60°.∵∠NDE+∠NED=90°,∠NED+∠MEC=180°﹣30°﹣60°=90°,∴∠NDE=∠MEC.在△DNE和△ECM中,∵DN ECNDE CEMDE EM=⎧⎪∠=∠⎨⎪=⎩,∴△DNE≌△ECM,∴∠DNE=∠ECM=90°,∴M点运动的路径为过点C垂直于BC的一条线段.当t=3时,E在点B,D在AB的中点,此时CM=EN=CD=BC•sin B=6×2当t=6时,E在点C,D在点A,此时点M在点C;∴当3≤t≤6时,M点所经历的路径长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构造旋转型全等三角形(由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是解决第1(2)小题的关键,证到∠ECM=90°是解决第(2)小题的关键.。
2019中考数学专题练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2019中考数学专题练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应用(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一次函数y1=ax+b和y2=﹣bx+a(a≠0,b≠0)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则的解中()A. m>0,n>0B. m>0,n<0C. m<0,n>0D. m<0,n<02.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为()A. x﹣3y=3B. x+3y=3C. 3x﹣y=1D. 3x+y=13.已知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则一次函数y=ax+b (a≠0)的解析式为()A. B. C.D.4.已知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kx﹣y=0的解,则k的值为()A. -4B. 4C. -D.5.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 B. C. D.6.如图,已知函数y=ax+y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 B. C. D.7.已知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个点,且它的横、纵坐标是一次方程组(a为任意实数)的解,则当a变化时,点P一定不会经过()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8.已知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则一次函数y=ax+b(a≠0)的解析式为()A. y=﹣2x﹣3B. y=x+C. y=﹣9x+3D. y=-x-9.函数y=ax+b与函数y=cx+d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二元一次方程组有()A. 无数解B. 无解C. 唯一解D. 不能确定10.如果直线y=3x+6与y=2x﹣4交点坐标为(a,b),则解为的方程组是()A. B. C.D.11.方程组没有解,因此直线y=﹣x+2和直线y=﹣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是()A. 重合B. 平行C. 相交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方程组没有解,说明一次函数y=ax+2与y=x+的图象必定()A. 相交B. 平行C. 重合D. 不能确定13.如图中的两直线l1、l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A. B. C.D.二、填空题1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b和y=kx﹣3(k≠0)的图象交于点P(4,﹣6),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15.若一次函数y=3x+7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满足二元一次方程﹣2x+my=18,则m的值为________ .16.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________.17.用图象法解方程组.18.如图中的两条直线l1,l2可以看作方程组________的解.19.如图,已知函数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三、解答题20.若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m的图象交于点A,且点A的横坐标为﹣1.(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接写出方程组的解.21.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2.已知:一次函数y=3x﹣5与y=2x+b的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P(1,﹣2).求:方程组的解和b的值.四、综合题2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2x﹣y=2.(1)请任意写出此方程的三组解;(2)若为此方程的一组解,我们规定(x0,y0)为某一点的坐标,请根据你在(1)中写出的三组解,对应写出三个点的坐标,并将这三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3)观察这三个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24.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经过(2,3)和(﹣1,﹣3),直线l2经过原点O,且与直线l1交于点P(﹣2,a).(1)求a的值;(2)(﹣2,a)可看成怎样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设直线l1与y轴交于点A,你能求出△APO的面积吗?25.如图,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1)求A、B、P三点坐标.(2)求△PAB的面积.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如图,一次函数y1=ax+b和y2=﹣bx+a(a≠0,b≠0)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则的解中()A. m>0,n>0B. m>0,n<0C. m<0,n>0D. m<0,n<0 【答案】A【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方程组的解就是一次函数y1=ax+b和y2=﹣bx+a(a≠0,b≠0)图象的交点,∵两函数图象交点在第一象限,∴m>0,n>0,故选:A.【分析】方程组的解就是一次函数y1=ax+b和y2=﹣bx+a(a≠0,b≠0)图象的交点,根据交点所在象限确定m、n的取值范围.2.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为()A. x﹣3y=3B. x+3y=3C. 3x﹣y=1D. 3x+y=1【答案】A【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直线过点(3,0),(0,﹣1).代入y=kx+b,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二元一次方程为y=,移向,并将系数化为1得到x﹣3y=3.故选A.【分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找到直线上的任意两点代入函数关系式y=kx+b,解出k,b,就是直线的方程.3.已知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则一次函数y=ax+b (a≠0)的解析式为()A. B. C.D.【答案】D【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解得:,∴一次函数y=ax+b(a≠0)的解析式为:.故选:D.【分析】由已知方程的解,可以把这对数值代入方程,得到两个含有未知数a ,b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方程组求解,从而可以求出a ,b的值,进一步得出解析式即可.4.已知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kx﹣y=0的解,则k的值为()A. -4B. 4C. -D.【答案】C【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解方程组,得:;将x、y的值代入kx﹣y=0中,得4k+1=0,解得k=﹣.故选C.【分析】先解方程组,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kx﹣y=0中,即可求出k的值.5.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 B. C. D.【答案】D【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由于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因此本题应先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两条直线的解析式,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即为所求的方程组.根据给出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0,-1)、(1,1)、(0,2);分别求出图中两条直线的解析式为y=2x-1,y=-x+2,因此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故选D.6.如图,已知函数y=ax+y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 B. C. D.【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a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可知,点P就是一次函数y=a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交点,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一次函数y=a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交点P的坐标,由一次函数y=a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y=ax+b和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点P之间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7.已知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一个点,且它的横、纵坐标是一次方程组(a为任意实数)的解,则当a变化时,点P一定不会经过()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答案】C【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解方程组得:,∵当x=3a+2<0时,解得:a<﹣,∴此时y=﹣2a+4>0,∴当x<0时y>0,∴点P一定不会经过第三象限,故选C.【分析】首先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出x、y的值,然后分析x、y不能同时为负数得到其不会经过第三象限.8.已知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则一次函数y=ax+b(a≠0)的解析式为()A. y=﹣2x﹣3B. y=x+C. y=﹣9x+3D. y=-x-【答案】D【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和是二元一次方程ax+by+3=0的两个解,∴,解得:,∴一次函数y=ax+b(a≠0)的解析式为y=-x-故选:D.【分析】由已知方程的解,可以把这对数值代入方程,得到两个含有未知数a,b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方程组求解,从而可以求出a,b的值,进一步得出解析式即可.9.函数y=ax+b与函数y=cx+d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二元一次方程组有()A. 无数解B. 无解C. 唯一解D. 不能确定【答案】C【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因为函数y=ax+b与函数y=cx+d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则y=ax+b和y=cx+d是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它们有一个交点,即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故选C.【分析】函数的直线的交点即为函数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方程组有几个解就是要看有几个交点.10.如果直线y=3x+6与y=2x﹣4交点坐标为(a,b),则解为的方程组是()A. B. C.D.【答案】D【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直线y=3x+6与y=2x﹣4交点坐标为(a,b),∴解为的方程组是,即,故选D.【分析】由于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那么所求方程组的解即为两函数的交点坐标.11.方程组没有解,因此直线y=﹣x+2和直线y=﹣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是()A. 重合B. 平行C. 相交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方程组没有解,∴直线y=﹣x+2和直线y=﹣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没有交点,∴直线y=﹣x+2和直线y=﹣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故选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解答.12.方程组没有解,说明一次函数y=ax+2与y=x+的图象必定()A. 相交B. 平行C. 重合D. 不能确定【答案】B【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方程组没有解,∴一次函数y=ax+2与y=x+的图象必定平行.故选B.【分析】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那么这两个方程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13.如图中的两直线l1、l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A. B. C.D.【答案】A【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由于直线l1经过点(0,-1),(3,-2);因此直线l1的解析式为y=- x-1;同理可求得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4;因此直线l1,l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方程组的解.故答案为:A.【分析】先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两条直线的解析式,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即可.二、填空题1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2x+b和y=kx﹣3(k≠0)的图象交于点P(4,﹣6),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答案】【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一次函数y=2x+b和y=kx﹣3(k≠0)的图象交于点P(4,﹣6),∴点P(4,﹣6)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是.故答案为.【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为P(4,﹣6),那么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而所求的方程组正好是由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所构成,因此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15.若一次函数y=3x+7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满足二元一次方程﹣2x+my=18,则m的值为________ .【答案】【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一次函数y=3x+7中,令x=0,则y=7,即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是(0,7);把x=0,y=7代入﹣2x+my=18,得:7m=18,即m=,故答案为:【分析】本题可先求出直线y=3x+7与y轴的交点坐标,然后将其代入二元一次方程中,可求出m的值.16.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________.【答案】【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得: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3,1.6),∴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分析】由函数图象可知,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17.用图象法解方程组.【答案】解:由题意得,两函数图象如下图:由图象可知两函数的图象交于点(3,﹣2),∴方程组的解为.【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由题意将函数y=﹣2x+4与函数y=﹣x﹣1的图象分别在坐标轴上画出来,其交点就是方程组的解.18.如图中的两条直线l1,l2可以看作方程组________的解.【答案】【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设l1的解析式为y=kx+b,把(1,3),(0,1)代入得,解得:,所以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1,同样方法得到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4,所以两条直线l1,l2的交点可以看作方程组的解.故答案为.【分析】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两直线的解析式,然后根据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进行求解.19.如图,已知函数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答案】【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解答】解:函数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4,﹣2),即x=﹣4,y=﹣2同时满足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所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故答案为:.【分析】由图可知: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为(﹣4,﹣2);那么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而所求的方程组正好是由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所构成,因此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三、解答题20.若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m的图象交于点A,且点A的横坐标为﹣1.(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接写出方程组的解.【答案】解:(1)将x=﹣1代入y=﹣x,得y=1,则点A坐标为(﹣1,1).将A(﹣1,1)代入y=x+m,得﹣1+m=1,解得m=2,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方程组的解为.【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1)先将x=﹣1代入y=﹣x,求出y的值,得到点A坐标,再将点A坐标代入y=x+m,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方程组的解就是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m的交点,根据交点坐标即可写出方程组的解.21.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答案】解:如图,两个一次函数y=﹣x+ 与y=3x﹣2的交点坐标为(1,1);因此方程组的解.【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先把两个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22.已知:一次函数y=3x﹣5与y=2x+b的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P(1,﹣2).求:方程组的解和b的值.【答案】解:∵一次函与y=3x﹣5与y=2x+的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P(1,﹣2)∴方程组的解是,将点P(1,﹣2)的坐标代y=2x+b,得b=﹣4.【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求解.四、综合题2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2x﹣y=2.(1)请任意写出此方程的三组解;(2)若为此方程的一组解,我们规定(x0,y0)为某一点的坐标,请根据你在(1)中写出的三组解,对应写出三个点的坐标,并将这三个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3)观察这三个点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答案】(1)解:,,(2)解:(0,﹣2);(1,0);(2,2)(3)解: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本题中实际求的是直线y=2x﹣2.求出方程的三组解实际上是求直线y=2x ﹣2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求出的这三个点自然都在直线y=2x﹣2上.24.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经过(2,3)和(﹣1,﹣3),直线l2经过原点O,且与直线l1交于点P(﹣2,a).(1)求a的值;(2)(﹣2,a)可看成怎样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设直线l1与y轴交于点A,你能求出△APO的面积吗?【答案】(1)解:∵直线l1经过(2,3)和(﹣1,﹣3),∴解得:,∴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1,把P(﹣2,a)代入y=2x﹣1得:a=2×(﹣2)﹣1=﹣5(2)解:设l2的解析式为y=kx,把P(﹣2,﹣5)代入得﹣5=﹣2k,解得k= ,所以l2的解析式为y= x,所以点(﹣2,﹣5)可以看作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所得(3)解:对于y=2x﹣1,令x=0,解得y=﹣1,则A点坐标为(0,﹣1),所以S△APO= ×2×1=1【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的解析式,然后直接把P点坐标代入可求出a的值;(2)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l2得解析式,由于P(﹣2,a)是l1与l2的交点,所以点(﹣2,﹣5)可以看作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所得;(3)先确定A点坐标,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25.如图,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1)求A、B、P三点坐标.(2)求△PAB的面积.【答案】(1)解:把y=0代入y=x+1得x+1=0,解得x=﹣1,则A点坐标为(﹣1,0);把y=0代入y=﹣2x+2得﹣2x+2=0,解得x=1,则B点坐标为(1,0);解方程组得,所以P点坐标为(,)(2)解:S△PAB= ×(1+1)× =【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析】【分析】(1)A,B两点在x轴上,因此纵坐标为0,代入解析式可得横坐标;C点坐标为两个函数解析式连列方程组的解。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专题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专题训练(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一次函数y =(1﹣a )x+2a+1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则a 的值可以是( )A .﹣2B .﹣1C .0D .12.如图,直线y =k 1x +b 1和直线y =k 2x +b 2相交于点M(23,−2),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y =k 1x +b 1y =k 2x +b 2,的解为( )A .{x =23,y =−2 B .{x =−2,y =23C .{x =23,y =2D .{x =−2,y =−233.若一次函数y=(3-k )x -k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3B .0<k≤3C .0≤k <3D .0<k <34.如图,一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过P 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为10,则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A .y=x+5B .y=x+10C .y=﹣x+5D .y=﹣x+105.设min{x ,y}表示x ,y 两个数中的最小值,例如min{0,2}=0,min{12,8}=8,则关于x 的函数y=min{2x ,x+2}可以表示为( ) A .y={2x(x <2)x +2(x ≥2)B .y={x +2(x <2)2x(x ≥2)C .y=2xD .y=x+26.已知一次函数y=kx ﹣1,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7.已知k≠0,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y= k x的图象大致为如图所示中的()A.B.C.D.8.下列函数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A.y=-x+1B.y=x2-1C.y=1x D.y=-x2+19.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y=x2B.y=2x C.y=x2D.y=x+12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y=−x+4√2与x轴交于B点,与y轴交于A点,点C,D在线段AB上,且CD=2AC=2BD,若点P在坐标轴上,则满足PC+PD=7的点P的个数是()A.4B.3C.2D.111.已知在一次函数y=﹣1.5x+3的图象上,有三点(﹣3,y1)、(﹣1,y2)、(2,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A.y1>y2>y3B.y1>y3>y2C.y2>y1>y3D.无法确定12.一次函数y=(k-3)x|k|-2+2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13.已知一次函数 y =(k +1)x −b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4.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直线 AB 和双曲线.直线 AB 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点 C ,CD ⊥x 轴于点 D ,OD =2OB =4OA =4 ,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15.一次函数 y 1=k 1x +b 1 与 y 2=k 2x +b 2 的图象如图,则不等式组 {k 1x +b 1≤0k 2x +b 2>0 的解为 .16.若点 (m,n) 若在直线 y =3x −2 上,则代数式2n -6m+1的值是 .17.已知一次函数y =﹣x ﹣(a ﹣2)中,当a 时,该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在x 轴的下方.18.已知一次函数 y =ax +|a −1| 的图象经过点(0,3),且函数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a 的值为 .三、综合题19.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 A 、 B 两地相向而行,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经 C 地,甲车到达 C 地停留1小时,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 A 地.乙车从 B 地直达 A 地,两车同时到达 A 地.甲、乙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 y (千米)与甲车出发后所用的时间 x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求t的值;(2)求甲车距它出发地的路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两车相距120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20.根据对某市相关的市场物价调研,预计进入夏季后的某一段时间,某批发市场内的甲种蔬菜的销售利润y1(千元)与进货量x(吨)之间的函数y1=kx的图象如图①所示,乙种蔬菜的销售利润y2(千元)与进货量x(吨)之间的函数y2=ax2+bx的图象如图②所示.(1)分别求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该市场准备进甲、乙两种蔬菜共10吨,设乙种蔬菜的进货量为t吨.①写出这两种蔬菜所获得的销售利润之和W(千元)与t(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这两种蔬菜各进多少吨时获得的销售利润之和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②为了获得两种蔬菜的利润之和不少于8400元,则乙种蔬菜进货量应在什么范围内合适?21.已知一次函数y=-2x-2.(1)画出函数的图象;(2)求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A,B的坐标;(3)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4)求△AOB的面积;(5)当x为何值时,y≥0(利用图象解答)?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经过点A.(1)当m=4时,求n的值;(2)设m=﹣2,当﹣3≤x≤0时,求二次函数y=x2+mx+n的最小值;(3)当﹣3≤x≤0时,若二次函数﹣3≤x≤0时的最小值为﹣4,求m、n的值.23.同时点燃甲乙两根蜡烛,蜡烛燃烧剩下的长度y(cm)与燃烧时间x(min)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点P的坐标,并说明其实际意义;(2)求点燃多长时间,甲蜡烛剩下长度是乙蜡烛剩下长度的1.1倍.24.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样物.冬奥会来临之际,冰墩墩玩偶非常畅销.小张在某网店选中A,B两款冰墩墩玩偶,决定用900元(全部用完)从该网店进货并销售.两款玩偶的进货价和销售价如下表:A款玩偶B款玩偶进货价(元/个)2520销售价(元/个)3325(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小张购进A款玩偶20个,那么这次进货全部售完,能盈利多少元?参考答案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k <−1 14.【答案】y =−4x15.【答案】x≤-4 16.【答案】-3 17.【答案】>2 18.【答案】-219.【答案】(1)由函数图象得:乙车的速度为:60÷1=60(千米/小时),甲车从A 地出发至返回A 地的时间为:(480−60)÷60=420÷60=7(小时) ∴t =(7−1)÷2=3 即t 的值是3;(2)当0≤x≤3时,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 则360=3k ,解得k =120∴当0≤x≤3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120x 当3<x≤4时,y =360当4<x≤7,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b 则 {4a +b =3607a +b =0 解得: {a =−120b =840∴当4<x≤7,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0x+840由上可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0x(0≤x≤3) 360(3<x≤4)−120x+840(4<x≤7)(3)设乙车行驶的时间为m小时时,两车相距12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甲车的速度为360÷3=120(千米/小时)甲乙第一次相遇前,60+(60+120)×(m−1)+120=480,得m=8 3甲乙第一次相遇之后,60+(60+120)×(m−1)=480+120,得m=4甲车返回A地的过程中,当m=5时,两车相距5×60-(480-360)=180(千米)∴(120−60)×(m−5)=180−120得m=6答:两车相距120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是83小时、4小时或6小时.20.【答案】(1)解:由题意得,设y1=kx5k=3∴k=0.6∴y1=0.6x根据题意得,设y2=ax2+bx+c,由图知,抛物线经过点(0,0)、(1,2)、(5,6),代入得{c=0a+b+c=2 25a+5b+c=6∴{a=−0.2b=2.2c=0∴y2=−0.2x2+2.2x;(2)解:①设乙种蔬菜的进货量为t吨,w=y1+y2=0.6(10−t)+(−0.2t2+2.2t)=−0.2t2+1.6t+6=−0.2(t−4)2+9.2当t=4,利润之和最大W最大=9200(元)答:当乙种蔬菜进货4吨,甲种蔬菜进货6吨,利润之和最大,最大9200元.②w=y1+y2=−0.2t2+1.6t+6当w≥8.4时,即−0.2t2+1.6t+6≥8.4∴−0.2t2+1.6t−2.4≥0令−0.2t2+1.6t−2.4=0t2−8t−12=0(t−2)(t−6)=0解得t1=2,t2=6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2≤t≤6答:乙种蔬菜进货量为2吨到6吨范围内.21.【答案】(1)解:列表:x……-10……y……0-2……(2)解:由(1)可得该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A(-1,0),B(0,-2).(3)解: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OA2+OB2=√12+22=√5(4)解:S△AOB= 12OA·OB=12×1×2= 1(5)解:由(1)中图象可得,当x≤-1时,y≥0.22.【答案】(1)解:当y=x+3=0时,x=﹣3∴点A 的坐标为(﹣3,0).∵二次函数y=x 2+mx+n 的图象经过点A ∴0=9﹣3m+n ,即n=3m ﹣9 ∴当m=4时,n=3m ﹣9=3.(2)解: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m 2当m=﹣2时,对称轴为x=1,n=3m ﹣9=﹣15 ∴当﹣3≤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二次函数y=x 2+mx+n 的最小值为﹣15.(3)解:①当对称轴﹣ m2 ≤﹣3,即m≥6时,如图1所示.在﹣3≤x≤0中,y=x 2+mx+n 的最小值为0,∴此情况不合题意;②当﹣3<﹣ m2 <0,即0<m <6时,如图2,有 {4n−m 24=49−3m +n =0解得: {m =2n =−3 或 {m =10n =21(舍去)∴m=2、n=﹣3;③当﹣ m2 ≥0,即m≤0时,如图3有 {n =−49−3m +n =0 ,解得: {m =53n =−4(舍去).综上所述:m=2,n=﹣3. 23.【答案】(1)解:设乙蜡烛剩下的长度y 与燃烧时间x 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 ,得:{b =4050k +b =0 ,解得: {k =−0.8b =40,即乙蜡烛剩下的长度y 与燃烧时间x 的函数表达式为y=﹣0.8x+40,将x=20代入得y=24,故P (20,24)该点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点燃20分钟后,两支蜡烛剩下的长度都是24cm ; (2)解:设甲蜡烛剩下的长度y 甲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甲=mx+n ,得: {48=n 24=20m +n,解得: {m =−1.2n =48 ,∴y 甲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甲=﹣1.2x+48.∵甲蜡烛剩下长度是乙蜡烛剩下长度的1.1倍,∴﹣1.2x+48=1.1(﹣0.8x+40),解得:x=12.5. 答:点燃12.5分钟,甲蜡烛剩下长度是乙蜡烛剩下长度的1.1倍24.【答案】(1)解:由题意,得25x +20y =900∴y =−54x +45;(2)解:当x =20时,则y =−54×20+45=20∴这次进货全部售完,能盈利=20(33−25)+20(25−20)=260(元) 答:这次进货全部售完,能盈利260元.。
2023年中考九年级数学高频考点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023年中考九年级数学高频考点专题训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综合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二次函数y1=x2+bx+a,y2=ax2+bx+1(a,b是实数,a≠0)。
(1)若函数y1的对称轴为直线x=3,且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a,b),求函数y1的表达式。
(2)若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r,0),其中r≠0,求证:函数y2的图象经过点( 1r,0)。
(3)若函数y1和函数y2的最小值分别为m和n,若m+n=0,求m,n的值。
2.已知,抛物线y=ax2+ax+b(a≠0)与直线y=2x+m有一个公共点M(1,0),且a<b.(1)求b与a的关系式和抛物线的顶点D坐标(用a的代数式表示);(2)直线与抛物线的另外一个交点记为N,求△DMN的面积与a的关系式;(3)a=﹣1时,直线y=﹣2x与抛物线在第二象限交于点G,点G、H关于原点对称,现将线段GH沿y轴向上平移t个单位(t>0),若线段GH与抛物线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试求t的取值范围.3.如图,抛物线y=ax2+bx−4a(a≠0)经过A(−1,0),C(0,4)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连接AC,B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平行于x轴的直线y=−14与抛物线分别交于点D,E,求线段DE的长.4.如图1,抛物线C1:y=ax2+bx+1的顶点坐标为D(1,0)且经过点(0,1),将抛物线C1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2,直线y=x+c,经过点D交y轴于点A,交抛物线C2于点B,抛物线C2的顶点为P.(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2)如图2,连结AP,过点B作BC△AP交AP的延长线于C,设点Q为抛物线上点P至点B 之间的一动点,连结BQ并延长交AC于点F,①当点Q运动到什么位置时,S△PBD×S△BCF=8?②连接PQ并延长交BC于点E,试证明:FC(AC+EC)为定值.5.十一黄金周期间,某商场销售一种成本为每件60元的服装,规定销售期间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且获利不得高于45%,经试销发现,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符合一次函数y=-x+120(1)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该商场获得的利润恰为500元?(2)设该商场获得利润为W元,试写出利润W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关系式;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场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6.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B(3,0).请解下列问题:(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E(2,m)在抛物线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点F是AE中点,连接FH,求线段FH的长.7.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m−1.(1)求证: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2)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原点,求方程x2−2mx+2m−1=0的解.8.某运动器材批发市场销售一种篮球,每个篮球进价为50元,规定每个篮球的售价不低于进价,经市场调查,每月的销售量y(个)与每个篮球的售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下表:(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需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该批发市场每月想从这种篮球销售中获利8000元,又想尽量多给客户实惠,应如何给这种篮球定价?(3)物价部门规定,该篮球的每个利润不允许高于进货价的50%,设销售这种篮球每月的总利润为w(元),那么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9.如图,已知:P(-1,0),Q(0,-2).(1)求直线PQ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M(0,m)是线段OQ上一动点,抛物线y=ax2+bx+c(a≠0)经过点M和点P,①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另一交点N的坐标(用含a,m的代数式表示);②若PN= 12是,抛物线y=ax2+bx+c有最大值m+1,求此时a的值;③若抛物线y=ax2+bx+c与直线PQ始终都有两个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10.已知二次函数y=ax2+bx+3(a≠0)的最小值为1,图象上一点的坐标为(2,3)。
2019山西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综合与实践5类10道

综合与实践类型一 类比探究型(不含图形变化)★1.综合与实践问题背景如图①,等腰△ABC 中,AB =AC ,∠BAC =120°,作AD ⊥BC 于点D ,则D 为BC 的中点,∠BAD =12∠BAC =60°,于是BC AB =2BD AB = 3.迁移应用(1)如图②,△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C =∠DAE =120°,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①求证:△ADB ≌△AEC ;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拓展延伸(2)如图③,在菱形ABCD 中,∠ABC =120°,在∠ABC 内作射线BM ,作点C 关于BM 的对称点E ,连接AE 并延长交BM 于点F ,连接CE ,CF .试判断△CEF 的形状;(3)如图③,若AE =5,CE =2,求BF 的长.第1题图(1)①证明:由题意可知:AD=AE,AB=AC,∵∠DAE=∠BAC,∴∠DAB=∠EAC,∴△ADB≌△AEC;②解:CD=3AD+BD;【解法提示】∵AD=AE,∠DAE=120°,∴DE=3AD,∵DE=DC-EC,∴DC-EC=3AD,由①知,△ADB≌△AEC,∴EC=DB,∴DC-DB=3AD,即CD=3 AD+BD.(2)解:△EFC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如解图,连接BE,作BG⊥AE于点G.设CE与BF相交于点N,第1题解图∵C 、E 关于BM 对称,∴BE =BC ,CF =EF ,∠3=∠4,在菱形ABCD 中,∵∠ABC =120°,AB =BC ,∴AB =BC =BE ,又∵BG ⊥AE ,∴∠1=∠2,∴∠GBF =∠2+∠3=12∠ABC =60°,∵在四边形GBNE 中,∠GEN =360°-∠EGB -∠ENB -∠GBN =120°,∴∠FEN =60°,又∵EF =FC ,∴∠EFC =60°,∴△EFC 为等边三角形;(3)解:∵AE =5,CE =2,∴EG =12AE =52,EF =CE =2,∴GF =EG +EF =92,∵∠BGF =90°,∠GFB =30°,∴BF =GF cos30°=3 3.★2.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如下问题情境,写出两个教学结论:如图①,点C 在线段BD 上,点E 在线段AC 上.∠ACB = ∠ACD =90°,AC =BC ;DC =CE ,M ,N 分别是线段BE ,AD 上的点.“兴趣小组”写出的两个教学结论是:①△BCE ≌△ACD ;②当CM ,CN 分别是△BCE 和△ACD 的中线时,△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1)请证明“兴趣小组”所写的两个结论的正确性.类比探究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写出如下结论:如图②,当∠BCM =∠ACN 时,△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实践小组”所写的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感悟发现“奋进小组”认为:当点M ,N 分别是BE ,AD 的三等分点时,△MCN 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思考:(3)“奋进小组”所提结论是否正确?答: .(填“正确”、“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4)反思上面的探究过程,请你添加适当的条作,再写出使得△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数学结论.(所写结论必须正确,写出1个即可,不要求证明)图① 图② 备用图第2题图(1)证明:在△BCE 和△ACD 中,⎪⎩⎪⎨⎧=∠=∠=,,,CD CE ACD BCE AC BC∴△BCE ≌△ACD (SAS ),∴BE =AD ,∠EBC =∠DAC ,∵CM ,CN 分别是△BCE 和△ACD 的中线,∴BM =21BE ,AN =21AD ,∴BM =AN ,在△BCM 和△ACN 中, ⎪⎩⎪⎨⎧=∠=∠=,,,AN BM NAC MBC AC BC ∴△BCM ≌△ACN (SAS ),∴CM =CN ,∠BCM =∠ACN∵∠BCM +∠MCE =90°,∴∠ACN +∠MCE =90°,∴MC ⊥CN .∴△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解:实践小组”所写的结论正确.理由:∵△BCE ≌△ACD ,∴∠EBC =∠DAC ,在△BCM 和△CAN 中,⎪⎩⎪⎨⎧∠=∠=∠=∠,,,ACN BCM AC BC NAC MBC ∴△BCM ≌△ACN (ASA ),∴CM =CN ,∵∠BCM +∠MCE =∠ACB =90°,∴∠ACN +∠MCE =90°,∴MC ⊥CN .∴△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解:不一定正确.【解法提示】当BM =31BE ,AN =31AD 时,△MCN 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BM =31BE ,DN =31AD 时,△MCN 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解:答案不唯一.比如:当CM ,CN 分别是△BCE ,△ACD 的高时,△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CM ,CN 分别是△BCE ,△ACD 的角平分线时,△MC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只要证明△BCM ≌△ACN (AAS ),即可推出∠BCM =∠ACN ,推出∠MCN =90°,∵CM=CN,∴△MC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类型二图形平移型★3.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如图①,在纸片▱ABCD中,AD=5,S▱ABCD=15,过点A 作AE⊥BC,垂足为E,沿AE剪下△ABE,将它平移至△DCE′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EE′D.独立思考:(1)试探究四边形AEE′D的形状;深入探究:(2)如图②,在(1)的四边形纸片AEE′D中,在EE′上取一点F,使EF=4,剪下△AEF,将它平移至△DE′F′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FF′D,试探究四边形AFF′D的形状;拓展延伸:(3)在(2)的条件下,求出四边形AFF′D的两条对角线的长;(4)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请仿照上述操作,进行一次平移,在图③中画出图形,标明字母,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图① 图② 图③第3题图解:(1)四边形AEE ′D 是矩形;理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且AD =BC ,∵BE =CE ′,∴EE ′=BC =AD ,且AD ∥EE ′,∴四边形AEE ′D 是平行四边形,又∵AE ⊥BC ,∴四边形AEE ′D 是矩形.(2)四边形AFF ′D 是菱形,∵已知AD =5,S ▱ABCD =15,∴AE =S ▱ABCD AD =155=3,∵将△AEF 平移至△DE ′F ′,∴AF =DF ′,AF ∥DF ′, ∴四边形AFF ′D 是平行四边形.在Rt △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 =AE 2+EF 2=32+42=5.∴AF=AD=5,∴四边形AFF′D是菱形.(3)如解图①,连接AF′,DF,第3题解图①∵E′F=EE′-EF=5-4=1,DE′=3,在Rt△DE′F中,DF=E′D2+E′F2=32+12=10,又EF′=EF+FF′=4+5=9,AE=3,在Rt△AEF′中,AF′=AE2+EF′2=32+92=310.(4)答案不唯一.如解图②,在BC上取一点E,连接AE,然后将△ABE平移至△DCE´位置.结论:四边形AEE´D为平行四边形第3题解图②★4.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移动中探究线段关系问题情境: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①,在△ABC 中,∠ACB=90°,CD⊥AB于点D,AC=BC,点E,F分别在AC,BC上,∠EDF=90°,求DE与DF的数量关系.独立思考:(1)①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②若CF=1,CE=2,请直接写出CD的长.(3)探索求证:如图②,在△ABC中,∠ACB=90°,CD⊥AB 于点D,AC=BC,延长BC到点F,沿CA方向平移线段CF 到EG,且点G在边BA的延长线上,求证:DE=DF,DE⊥DF;(4)拓展延伸:如图③,在△ABC中,∠ACB=90°,CD⊥AB 于点D,∠B=30°,延长BC到点F,沿CA方向平移线段CF 到EG,且点G在边BA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线段DE与DF 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第4题图(1)①解:∵∠EDC +∠CDF =∠EDF =90°,∠CDF +∠FDB =90°,∴∠EDC =∠FDB .由题可知△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 是AB 边上的中 线,∴∠ECD =∠B =45°,CD =BD ,在△EDC 和△FDB 中,⎩⎪⎨⎪⎧∠EDC =∠FDB ,CD =BD ,∠ECD =∠B ,∴△EDC ≌△FDB (ASA).∴DE =DF ;【一题多解】∵∠ACB =90°,AC =BC ,CD ⊥AB ,∴AD =CD ,∠A =∠DCF =45°,∵∠EDF =90°,∴∠ADE +∠CDE =∠CDF +∠CDE =90°,∴∠ADE =∠CDF ,在△ADE 和△CDF 中⎪⎩⎪⎨⎧∠=∠=∠=∠,,,CDF ADE CD AD DCF A ∴△ADE ≌△CDF (ASA),∴DE =DF ;; 【解法提示】①知△ADE ≌△CDF ,∴BF =CE =2,∴BC =CF +BF =3,∵AC =BC ,∠ACB =90°,∴CD =223. (3)证明:∵∠ACB =90°,AC =BC ,CD ⊥AB ,∴DA =DB =DC ,∠ABC =∠BAC =∠ACD =∠BCD =45°,∴∠DAE =∠DCF =135°,又∵∠GAE =45°,∠AEG =∠ACF =∠ACB =90°,∴△AE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EG ,由平移可知CF =EG =AE ,在△DAE 和△DCF 中,⎩⎪⎨⎪⎧DA =DC ,∠DAE =∠DCF ,AE =CF ,∴△DAE ≌△DCF (SAS),∴DE =DF ,∠ADE =∠CDF ,∴∠ADE +∠ADF =∠CDF +∠ADF ,∴∠FDE =∠CDA =90°,∴DE ⊥DF ;(4)解:DE ⊥DF ,DF =3DE .【解法提示】由CD ⊥AB ,AC ⊥BC ,∠B =30°,可得∠ACD =30°,则有CD AD =3,由平移可知∠FGE =90°,FC =GE ,则有∠AGE =90°-60°=30°,GE AE =CF AE = 3.∴CF AE =CD AD = 3.又∵∠FCD =∠EAD =∠CDB +∠B =120°,∴△CFD ∽△AED ,∴DF DE =3,即DF =3DE ,同(2)可证得DE ⊥DF .类型三 图形旋转型★5.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三角形的旋转”为主题进行数学活动,如图①,在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AC ,∠B =∠C .操作发现:(1)创新小组将图①中的△ABC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角度α,得到△DBE ,再将△ABC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角度α,得到△AFG ,连接DF ,得到图②,试判断四边形AFDE 的形状;(2)实践小组将图①中的△ABC 以点B 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得到△DBE ,再将△ABC 以点A 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AFG ,连接DF ,DG ,AE ,得到图③,发现四边形AFDB 为正方形,①请你证明这个结论;②若AB=4,∠ABC=60°,求BE的长;拓展探究:(3)请你在实践小组操作的基础上,再写出图③中的一个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第5题图(1)解: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理由:∵△DBE是由△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角度α得到的,△AFG是由△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得到的,∴DE=AC=AF,∠BAF=α,∠DBE=∠ABC=α,∠DEB=∠C=α,∴∠DEB=∠BAF,∴DE∥AF,∵DE=AF,∴四边形AFDE是平行四边形;(2)①证明:∵△DBE是由△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AFG是由△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DBA=∠F AB=90°,DB=AB=AF,∴∠DBA+∠F AB=180°,∴DB∥AF,∴四边形AFDB是平行四边形,∵DB=AF,∴四边形AFDB是菱形,∵∠DBA=90°,∴菱形AFDB是正方形;②解:如解图,过点D作DH⊥BE于点H,由旋转知,△DBE≌△ABC,∴BD=DE=AB=AC,∠ABC=∠DBE=60°,∴在Rt△DBH中,BH=2,∴BE=2BH=4;第5题解图(3)解:四边形AEDG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BDF 是正方形,∴∠DF A =∠DBA =90°,AB =DF ,又∵∠DBE =∠AFG ,∴∠EBA =∠GFD ,在△ABE 和△DFG 中,⎩⎪⎨⎪⎧AB =DF ,∠EBA =∠GFD ,BE =GF ,∴△ABE ≌△DFG (SAS);∴AE =DG ,又∵DE =AG ,∴四边形AEDG 是平行四边形.★6.综合与实践独立思考:(1)已知正方形ABCD,如图①,点E和F分别是边AB和AD边上的点,且AE=AF,则线段DF与BE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合作交流:(2)如图②,等腰直角三角形F AE绕直角顶点A顺时针旋转α,当0°<α<90°时,连接BE、DF,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等腰直角三角形F AE绕直角顶点A顺时针旋转α,当α=90°时,连接BE、DF,若AE=5,则当直线DF 垂直平分EB时,直接写出AD的值;(4)如图④,等腰直角三角形F AE绕直角顶点A顺时针旋转α,当90°<α<180°时,连接BD、DE、FB,得到四边形BDEF,则顺次连接四边形BDEF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直接写出结论.第6题图解:(1)DF=BE,且DF⊥BE.【解法提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AD⊥AB,∵AE=AF,∴DF=BE,且DF⊥BE;(2)(1)中的结论成立.证明如下:第6题解图①如解图①,延长DF交AB于点H,交BE于点G,由题意可知∠DAF=∠BAE,在△DAF与△BAE中,⎩⎪⎨⎪⎧DA =BA ∠DAF =∠BAE ,AF =AE∴△DAF ≌△BAE (SAS),∴DF =BE ,∠ADF =∠ABE ,∵∠ADF +∠DHA +90°=∠ABE +∠BHG +∠HGB ,且 ∠DHA =∠BHG ,∴∠HGB =90°,即∠DGB =90°,即DF ⊥BE ,∴DF =BE ,且DF ⊥BE ;(3)AD =52+5.【解法提示】连接BD ,如解图②,∵直线DF 垂直平分BE ,∴AD +AE =BD ,BD =2AD ,∴AE =(2-1)AD ,∵AE =5,∴AD =52+5.(图②图③第6题解图(4)正方形.【解法提示】连接BE、DF,如解图③,与(2)同理得出BE=DF,BE⊥DF,结合中位线的性质可知,顺次连接四边形BDEF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类型四图形折叠型★7.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标准纸”尺寸的研究问题情境:A4纸是我们学习、工作中最常用的纸张之一,小明通过网络搜索得到“A4纸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216定义的,其长宽比是2∶1,规格为210 mm×297 mm,如图①所示,A0纸是面积为1 m2,长宽比为2∶1的纸张,接下来的A1,A2,A3等纸张尺寸,都是定义成将编号少一号的纸张沿着长边对折,然后保留最接近的毫米值.”于是,我们定义:长与宽之比为2∶1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如图①所示A 组纸都是“标准纸”.第7题图操作判断:(1)如图②所示,矩形纸片ABCD(AD=2AB)是一张“标准纸”,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B与点D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于点E,交BC于点F,交BD于点O,分别连接BE和DF,判断四边形BFDE是哪种特殊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探究发现:(2)如图③所示,在(1)的基础上,展开纸片后,将纸片再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MN交AD边于点M,交BC边于点N,交BD也是点O,然后将四边形ENFM剪下,探究纸片ENFM是否为“标准纸”,说明理由;第7题图③(3)通过以上操作探究,请你写出一个有关“标准纸”的结论,例如“标准纸”长和宽的比值为2∶1.解:(1)四边形BFDE 是菱形;证明:当点B 与点D 重合时,折痕EF 垂直平分BD , ∴OB =OD ,∠BOF =∠DOE =90°.∵在矩形ABCD 中,AD ∥BC ,∴∠OBF =∠ODE .在△BOF 和△DOE 中,⎩⎪⎨⎪⎧∠OBF =∠ODE ,OB =OD ,∠BOF =∠DOE ,∴△BOF ≌△DOE (ASA),∴OE =OF ,∵OB =OD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EF⊥BD,∴四边形BFDE是菱形;(2)纸片ENFM是“标准纸”;理由如下:由(1)可知,OE=OF,同理可证,OM=ON,∴四边形ENFM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DAB=∠DOE=90°,∠ODE=∠ADB,∴tan∠ODE=OEOD=ABAD.∵AD=2AB,∴OE=22OD,∴EF=22BD,同理可得,MN=22AC,∵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EF=MN.∴四边形ENFM是矩形,∴∠EMF=90°.∴tan ∠FEM =MF ME =OD OE =2,∴MF =2ME ,∴纸片ENFM 是“标准纸”;(3)答案不唯一,例如:①所有的“标准纸”形状都相似;②图③中四边形ENFM 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 面积的一半;③A0纸与A1纸的面积之比为2∶1;④A3纸与A2纸的周长之比为1∶ 2.★8.综合与实践:折叠中的数学.已知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24 cm ,BC =10 cm.任务一:先将矩形纸片上下对折,然后左右对折,再沿对角线对折,展开得到图中的折痕四边形EFGH (如图①),求菱形EFGH 的面积.任务二:如图②,将矩形纸片ABCD 先沿对角线AC 对折,再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C 重合得折痕EF ,则四边形AECF 必为菱形,请加以证明.任务三:请通过一定的操作,构造一个菱形EFGH (不同于任务一中的特殊图形),使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矩形ABCD 的四条边上(即点E ,F ,G ,H 分别在边AB ,BC ,CD ,DA 上,且不与矩形ABCD 的顶点重合).第8题图(1)请简述操作的方法,并在图③中画出菱形EFGH .(2)求菱形EFGH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解:任务一:如解图①,由折叠性质可得:HF =AB =24 cm ,GE =BC =10 cm .∴S 菱形EFGH =12HF ·GE =12×24×10=120 cm 2,∴菱形EFGH 的面积为120 cm 2.第8题解图① 第8题解图②任务二:证明:如解图②,设两折痕的交点为O ,由折叠性质可得:EF ⊥AC ,OA =O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DC ∥AB .∴∠ECO =∠F AO .在△EOC 和△FOA 中,⎩⎪⎨⎪⎧∠ECO =∠F AO OC =OA∠EOC =∠FOA, ∴△EOC ≌△FOA (ASA).∴OE =OF ,∵OE =OF ,OC =OA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AC ,∴平行四边形AECF 是菱形.任务三:(1)如解图③,将矩形纸片分别沿着对角线AC ,BD 折叠,设两折痕的交点为O ,展开后沿经过点O 的直线FH 折叠,展开后再沿经过点O 且与FH 垂直的直线EG 折叠,而后展开得到的折痕四边形EFGH 就是符合要求的菱形.第8题解图③(2)∵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EFGH 是菱形,∴∠GDH =∠GOH =90°,∴O ,G ,D ,H 四点共圆,∴∠GHO =∠GDO ,∴tan ∠GHO =tan ∠GDO ,∴OG OH =BC DC =1024=512,设OG =5k ,则OH =12k ,∴FH =24k ,GE =10k ,∴S 菱形EFGH =12FH ·GE =120k 2,在Rt △ABC 中,AC =AB 2+BC 2=242+102=26,∴OA =12AC =13.当OH ⊥AD 时,OH =12AB =12,∴12<OH <13,∴12<12k <13,∴1<k <1312,∴1<k 2<169144,∴120<120k 2<8456,即菱形EFGH 的面积大于120 cm 2且小于8456 cm 2.拓展类型★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1)如图①,当点M 在点B 左侧时,请你判断EN 与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点M 在BC 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图①图②图③第9题解图解:(1)EN与MF相等,证明:如解图①,连接DE、DF,∵△ABC和△DMN为等边三角形,∴DM =DN ,∠MDN =60°,∵点D 、E 、F 分别为边AB ,AC ,BC 的中点,∴△DEF 是等边三角形,∴∠MDF =∠NDE ,在△DMF 和△DNE 中,⎪⎩⎪⎨⎧=∠=∠=,,,DE DF NDE MDF DN DM , ∴△DMF ≌△DNE ,∴EN =MF ;第9题图解①(2)成立,证明:如解图②,连接DE ,DF ,EF .第1题解图②∵△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C .∵D ,E ,F 是三边的中点,∴DE ,DF ,EF 为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DE =DF =EF ,∠FDE =60°.又∠MDF +∠FDN =60°,∠NDE +∠FDN =60°,∴∠MDF =∠NDE .在△DMF 和△DNE 中,⎪⎩⎪⎨⎧=∠=∠=,,DN DM NDE MDF DE DF , ∴△DMF ≌△DNE ,∴MF =NE ;(3)画出图形如解图③,MF 与EN 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由(2)得,△DMF ≌△DNE ,∴MF =NE .第9题解图③★10.综合与实践问题探究:(1)如图①,点A是线段BC外一动点,若AB=a,BC=b,求线段AC长的最大值(用含a,b的式子表示);(2)如图②,点A是线段BC外一动点,且AB=1,BC=4,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ABD、等边△ACE,连接CD、BE.①求证:CD=BE;②求线段BE长的最大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5,0),点P、M是线段AB外的两个动点,且P A=2,PM=PB,∠BPM=90°,求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第10题图(1)解:∵点A 是线段BC 外一动点,且AB =a ,BC =b , 则AC ≤AB +BC ,且当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此时AC 的长的最大值为:AB +BC =a +b ;(2)①证明:∵△ABD ,△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AB ,AC =AE ,∠BAD =∠EAC =60°,∴∠DAC =∠BAE ,在△CAD 和△EAB 中,⎩⎪⎨⎪⎧AD =AB ∠CAD =∠EAB AC =AE,∴△CAD ≌△EAB (SAS),∴CD =BE ;②解:∵CD =BE ,∴线段BE 长的值最大值即为线段CD长的最大值,此时BE的最大值为:BD+BC=AB+BC=5;(3)解:如解图①,连接BM,∵PB=PM,∠MPB=90°,第10题解图①∴可以将△APM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连接AN,则△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N=P A=2,BN=AM,∴线段AM的长的最大值即为线段BN长的最大值,由(1)的结论可知,当点N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线段BN的值最大,且此时的最大值为AB+AN的值.∵A(2,0),B(5,0),∴OA=2,OB=5,AB=3,∴AN=2AP=22,∴最大值为22+3;如解图②中,作PE⊥x轴于点E,第10题解图②∵△AP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 =AE =12AN =2,∴OE =OA -AE =2-2,∴P (2-2,2),即线段AM 的最大值为22+3,此时P 的坐标为(2-2,2).。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含答案

规律探索类型一数式规律1.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4尺,…,第n天折断一半后得到的木棍长应为________尺.12n2.如图,是按一定规律排成的三角形数阵,按图中数阵的排列规律,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________.第2题图41【解析】由图形可知,第n行最后一个数为1+2+3+…+n=n(n+1)2,∴第8行最后一个数为8×92=36=6,则第9行从左至右第5个数是36+5=41.3.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式子:第一个式子:4×12-12①第二个式子:4×22-32②第三个式子:4×32-52③… 根据上述规律,则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______.8075 【解析】∵4×12-12=3①,4×22-32=7②,4×32-52=11③,…,4n 2-(2n -1)2=4n -1,∴第2019个式子的值是4×2019-1=8075.4.将数1个1,2个12,3个13,…,n 个1n (n 为正整数)顺次排成一列:1,12,12,13,13,13,…,1n ,1n ,…,记a 1=1,a 2=12,a 3=12,…,S 1=a 1,S 2=a 1+a 2,S 3=a 1+a 2+a 3,…,S n =a 1+a 2+…+a n ,则S 2019=________.63364【解析】根据题意,将该数列分组,1个1的和为1,2个12的和为1,3个13的和为1,…;∵1+2+3+…+63=2016个数,则第2019个数为64个164的第3个数,则此数列中,S 2019=1×63+3×164=63364.类型二 图形规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OA 1B 1,第二次将△OA 1B 1变换成△OA 2B 2,第三次将△OA 2B 2变换成△OA 3B 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的变化,按照变换规律,则点A n的坐标是________.第5题图(2n,3)【解析】∵A(1,3),A1(2,3),A2(4,3),A3(8,3),…,∴纵坐标不变,为3,横坐标都和2有关,为2n,即点An的坐标是(2n,3).6.如图,把正方形铁片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A的坐标为(3,0),点P(1,2)在正方形铁片上,将正方形铁片绕其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90°,第一次旋转至图①位置,第二次旋转至图②位置,…,则正方形铁片连续旋转2019次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第6题图(6058,1)【解析】∵铁片OABC为正方形,A(3,0),P(1,2),∴正方形铁片OABC的边长为3,如解图第一个循环周期内的点P1,P2,P3,P4的坐标分别为(5,2),(8,1),(10,1),(13,2),每增加一个循环,对应的点的横坐标就增加12.而2019÷4=504……3,即504个循环周期后点P2016的横坐标为504×12+1=6049,纵坐标为2,所以点P2019的横坐标为6049+9=6058,纵坐标为1.故P2019(6058,1).第6题解图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1,O2,O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π2个单位长度,则第2019秒时,点P的坐标是________.第7题图(2019,-1)【解析】∵圆的半径都为1,∴半圆的周长=π,以时间为点P的下标.观察发现规律:P0(0,0),P1(1,1),P2(2,0),P3(3,-1),P4(4,0),P5(5,1),…,∴P4n(4n,0),P4n+1(4n+1,1),P4n+2(4n+2,0),P4n+3(4n+3,-1).∵2019÷4=504……3,∴第2019秒时,点P的坐标为(2019,-1).8.如图,已知菱形OABC的顶点O(0,0),B(2,2),若菱形绕点O 逆时针旋转,每秒旋转45°,则第60秒时,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的坐标为________.第8题图(-1,-1)【解析】∵菱形OABC的顶点O(0,0),B(2,2),∴BO 与x轴的夹角为45°,∵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点D是线段OB的中点,∴点D的坐标是(1,1),∵菱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每秒旋转45°,360°÷45°=8,∴每旋转8秒,菱形的对角线交点就回到原来的位置(1,1),∵60÷8=7……4,∴第60秒时是把菱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7周回到原来位置后,又旋转了4秒,即又旋转了4×45°=180°,∴点D的对应点落在第三象限,且对应点与点D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第60秒时,菱形的对角线交点D的坐标为(-1,-1).9.如图,∠MON=60°,作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A1B1C1D1E1F1,边A1B1、F1E1分别在射线OM、ON上,边C1D1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M、ON于点A2、F2,以A2F2为边作正六边形A2B2C2D2E2F2,边C2D2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M、ON于点A3、F3,再以A3F3为边作正六边形A3B3C3D3E3F3,…,依此规律,经第n次作图后,点B n到ON的距离是________.第9题图3n-13【解析】由题可知,∠MON=60°,设B n到ON的距离为h n,∵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1,∴A1B1=1,易知△A1OF1为等边三角形,∴A1B1=OA1=1,∴OB1=2,则h1=2×32=3,又∵OA2=A2F2=A2B2=3,∴OB2=6,则h2=6×32=33,同理可得:OB3=18,则h3=18×32=93,…,依此可得OB n=2×3n-1,则hn=2×3n-1×32=3n-1 3.∴B n到ON的距离h n=3n-1 3.10.如图,正方形AOBO2的顶点A的坐标为A(0,2),O1为正方形AOBO2的中心;以正方形AOBO2的对角线AB为边,在AB的右侧作正方形ABO3A1,O2为正方形ABO3A1的中心;再以正方形ABO3A1的对角线A1B为边,在A1B的右侧作正方形A1BB1O4,O3为正方形A1BB1O4的中心;再以正方形A 1BB 1O 4 的对角线A 1B 1 为边,在A 1B 1 的右侧作正方形 A 1B 1O 5A 2,O 4 为正方形 A 1B 1O 5A 2 的中心;…;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点O 2018 的坐标为________.第10题图(21010-2,21009) 【解析】由A (0,2)和A 1(2,4)可知直线AA 1的解析式为y =x +2,由图可知点A 1,A 2,…,A n 的纵坐标分别为22,23,…,2n +1,将y =2n +1代入y =x +2,得2n +1=x +2,∴x =2n +1-2,∴点A n 的坐标为(2n +1-2,2n +1),由图可知O 2n 横坐标与A n 的横坐标相同,O 2n 纵坐标是A n 的纵坐标的12,∴O 2n 的坐标为(2n +1-2,2n ),∴当n=1009时,O 2018的坐标为(21010-2,21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D C
A
E
G F
第 3
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一)
——综合型问题(时间:40分钟)
【代数型综合题】 特 征:指以代数知识为主的或以代数变形技巧为主的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主要包括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
解题策略: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分类思 想、数形结合思想及代入法、待定系数法、 配方法等。
注 意:⑴重视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基本方法; ⑵重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数学思想方 法、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 ⑶重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几何型综合题】 特 征:指以几何知识为主或者以几何变换为主的 一类综合题。
涉及知识:主要包括几何的定义、公理、定理、几何 变换等内容。
解题策略:解决几何型综合题的关键是把代数知识与 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计算与证明有机融合 起来,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 题的目的。
注 意:⑴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 ⑵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代数和几何型综合题】 特 征:指以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类 综合题。
涉及知识:代数与几何综合题主要以函数与方程、三 角形、四边形等相关知识为主的综合。
解题策略: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代数方法具有一般 性,解题过程的可操作性强,因此数形结
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
注 意: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
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
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
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
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
一、选择题:(6′×3=18′)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先将抛物线y =x 2+x -2关
于x 轴作轴对称变换,再将所得的抛物线关于y 轴
作轴对称变换,那么经两次变换后所得的新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 )
A 、y =﹣x 2-x +2
B 、y =﹣x 2+x -2
C 、y =﹣x 2+x +2
D 、y =x 2+x +2
2、已知函数y =3-﹙x -m ﹚﹙x -n ﹚,并且a 、b 是
方程3-﹙x -m ﹚﹙x -n ﹚=0的两个根,则实数 m 、n 、a 、b 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 A 、m <a <b <n B 、m <a <n <b C 、a <m <b <n D 、a <m <n <b
3、如图,在ABCD 中,分别以AB 、AD 为边向外作 等边△ABE 、△ADF ,延长CB 交AE 于点G ,点G 在点A 、E 之间,连接CE 、CF 、EF ,则以下四个结
论一定正确的是( ) ①△CDF ≌△EBC ; ②∠CDF =∠EAF ; ③△ECF 是等边三角形;
④、CG ⊥AE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6′×2=12′) 4、已知二次函数y =﹙x -2a ﹚2+﹙a -1﹚﹙a 为常 数),当a 取不同的值时,其图像构成一个“抛物线
系”。
如图分别是当a =﹣1,a =0,a =1,a =2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它们的顶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是y = 。
5
B A
D
C E F
P 第
5题
F H
第7题
A D C
B
F
E O C G G A
D C B
H F
O
E A D B C
F G
H E
O PE ⊥BC 于点E ,PF ⊥CD 于点F ,连接EF 。
给出 下列五个结论:①AP =EF ;②AP ⊥EF ;③△APD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④∠PFE =∠BAP ;⑤PD = 2EC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13′+14′+13′=40′)
6、黄冈某地“杜鹃节”期间,某公司70名职工组团 前往参观欣赏,旅游景点规定:①门票每人60元, 无优惠;②上山游玩可坐景点观光车,观光车有四 座和十一座车,四座车每辆60元,十一座车每人10 元。
公司职工正好坐满每辆车且总费用不超过5000 元,问公司租用的四座车和十一座车各多少辆?
7、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FH 是⊙O 的切线, 切点为F ,FH ∥BC ,连接AF 交BC 于E ,∠ABC 的平分线BD 交AF 于D ,连接BF 。
⑴证明:AF 平分∠BAC ⑵证明:BF =FD ;
⑶若EF =4,DE =3,
求AD 的长。
8、如图,Rt △ABO 的两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O 为坐标原点,A 、B 两点的坐标 分别为(﹣3,0)、(0,4)抛物线c bx x y ++=
2
3
2 经过B 点,且顶点在直线2
5
=
x 上。
⑴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⑵若△DCE 是由△ABO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的,当 四边形ABCD 是菱形时,试判断点C 和点D 是否 在该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9、⑴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
CD 上,AE 、BF 交于点O ,∠AOF =90°。
求证:BE =CF 。
⑵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H 、F 、G 分别 在边AB 、BC 、CD 、DA 上,EF 、GH 交于点O , ∠FOH =90°,EF =4。
求GH 的长。
⑶已知点E 、H 、F 、G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AB 、 BC 、CD 、DA 上,EF 、GH 交于点O ,∠FOH =90°,EF =4。
直接写出下列两题的答案
①如图,矩形ABCD 由2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则 GH 的长为 ;
②如图,矩形ABCD 由n 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则 GH 的长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BF=FC
F H
第7题
答案:
1、C
2、D
3、B
4、
12
1
-x 5、①②④⑤ 6、公司租用1辆四座车,67、⑴连接OF 。
∵FH 是⊙O 的切线 ∴OF ⊥FH ∵FH ∥BC
∴OF 垂直平分BC
∴ ∴AF 平分∠BAC
⑵由⑴及题设条件可知:
∠1=∠2,∠4=∠3,∠5=∠2, ∴∠1+∠4=∠2+∠3, ∴∠1+∠4=∠5+∠3 即∠FDB =∠FBD ∴BF =FD ⑶
4
21 8、⑴43
10
322+-=
x x y ⑵点C 和点D 在所求;抛物线上
9、⑴∵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B =BC ,∠ABC =∠BCD =90°, ∴∠EAB +∠AEB =90° ∵∠FBC +∠AEB =90°, ∴∠EAB =∠FBC , ∴△ABE ≌△BCF ∴BE =CF .
⑵4
⑶①8 ②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