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太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3、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4、,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5、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6、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分)8、下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选文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人名),陆游在《书愤》中的“”赞扬了这篇文章。

(3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对选文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亲贤臣,远小人”是作者提出的治国方针。

B、第②段作者回顾往事,表明自己对后主的感激之情。

C、第③段中写自己多年征战,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D、第③段的中“大事”指的就是前文中的“汉室之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明太祖杖茹太素(茹太素)陈时务累万言。

太祖①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

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②,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尽耳。

”选自《明史》注释:①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②荧(yíng)听:使人听了感到迷惑。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任()(2)为臣不易.易()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一项是()(2分)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A、又一次在宫里使人诵读,获知其中四件可实行的事情。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26分)积累运用1.(2分)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2分)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ù)暝.想(míng)哄.笑(hōng)叱咤.风云(chà)B、船舷.(x ián)一宿.(xiǔ)愧怍.(zuò)鳞次栉.比(zhì)C、吮.吸(yǔn)熟稔.(rěn)蓦.然(mò)无瑕.顾及(xiá)D、悲怆.(cāng)筵.席(yàn)玷.污(diàn)谈笑风声.(shēng)3.(2分)仿写句子。

(要求句式相同,语言连贯)宽容,就像一缕和熙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

4.(2分)微型阅读这是睿智的微笑。

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他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

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

新的社会,平等、让步的欲望和这叫做宽容的博爱的开始,相互的善意,给人以相称的权利,承认理智是最高的准则,取消偏见和成见,心灵的安详,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

(1)本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2)任选角度,赏析本段诗化的语言。

5.(8分)古诗文默写①花鸟有情:,恨别鸟惊心。

②豁达胸襟:,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

2010年山西省太原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

太原市2010年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30——11:00)本试卷含三道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

(2分)扒.手(pá)倾.盆大雨(qīng)着.慌(zháo)玲珑剔.透(tī)粗糙.(zào)瞠.目结舌 (chēng) 游说. (shuì) 鞠躬尽瘁.(cuì)债券.(quàn) 弄巧成拙.(zhuō) 殷.红(yān) 潜.移默化(qián)祈.祷(qí) 载.歌载舞(zāi) 寂寥. (liáo) 肆无忌惮.(dàn) 改为改为2.下列词语中只有两个字书写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2分)小心翼翼栩栩如生悬崖绝壁谈笑风声循序渐进莫名其妙可见一斑生机盎然闲情逸致精益求精无精打采错综复杂融会贯通毕恭毕敬自出新裁不可思议改为改为3.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痛心。

C.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

D.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3月12日是植树节,当天的《太原晚报》报道了几位植树造林模范的动人事迹。

B.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如何维护中小学校园安全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探险家翟墨独自一人完成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的报告。

5.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分句。

(2分)幸福的真谛在于你的感受。

感觉到了幸福,即使是一枚落叶,也能倾倒出一个金黄的季节;即使是仅能遮风挡雨的陋室,也能住成安然舒适的皇宫;即使,……所以,幸福就是真诚地感受生活。

6.默写(10分)1)蒹葭苍苍,。

2010年太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0年太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南京市栖霞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大漠孤烟直,▲。

(王维《次北固山下》)(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6)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7)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8)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9)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10)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云翳.(yì)澎湃.(bài)断壁残垣.(yuán)B.狡黠.(xiá)干涸.(hé)骇.人听闻(hài)C.尴.尬(ɡān)宽恕.(shù)忍俊不禁.(jìn)D.惬.意(qìe)静谧.(mì)义愤填膺(yīnɡ)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藉贯娴熟吹毛求疵B.羁绊凛洌怒不可遏C.取缔迁徙无动于中D.隐匿窒息抑扬顿挫读新闻,看新闻,也能学语文。

请按照要求完成4~6题。

4.以下文字是一位同学摘录的一段新闻,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4分)①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数字化阅读在以日新月异的趋势迅猛发展。

②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③能否培养未成年人对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习惯,是当前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20分)1.元代赵孟頫(fǔ)潜心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心摹手追,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

有人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来评价赵孟頫书法。

请把他写的两个字临摹在田字格内(注重间架结构)。

(2分)2.下列注音、书写、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惬(qiè)意】称心,满意。

【坦荡如砥(dǐ)】平坦得像磨刀石。

B.【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不卑不亢(kànɡ)】既不自卑,也不高傲。

C.【匀称(chènɡ)】均匀,比例和谐。

【捉襟见纣(zhǒ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纣。

3.下面属于说明性的一项是()。

(2分)A.母爱像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

B.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

C.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D.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4.世博会有句著名的口号:一切始于世博会。

历届世博会都是建筑的盛宴,是建筑师的大比武,对世界建筑的推进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对以上文字加以赏析(可选一词,或一句,也可整体赏析)。

(2分)5.请仿照示例,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现代诗作为开头,写一句连贯的话(60字以内)。

(2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毕业在即,我们将带着亲人、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奔向新的征程。

6.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5)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6),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7)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8)齐王下令进谏初期,描写群臣进谏场景的一个成语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9)《论语》中使你终身受益的句子是。

(10)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一)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5分)1、C2、D3、C (A秀色可餐: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

此处取后一义项。

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D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与句意不符)4、①-⑤略⑥焉知非福5、(4分)(1)热门险种(门可罗雀与门庭如市、抢购食品保险。

)(2)主题: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6、答题要点:胡锦涛主席送《孙子兵法》给布什总统,一方面有规劝美国政府不要轻易动武之意,另一方面是反映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及高超的工艺水平。

(4分。

答到第一方面得2分,答到第二方面得2分,两方面均答到得满分。

)第二部分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7、 B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9、对“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进行总结。

10、突出三峡山多山高的特点。

“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等对其特点进行了照应。

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11、D12、外貌神态隔膜13、现实中的路(地上的路),人生之路14、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坚持奋斗,便无所谓无。

只要奋斗追求,路就会在脚下,希望会实现,新生活也会到来。

(意思对即可)(二)15、shèbù16、过渡段,承上启下。

17、在受约束时寻找自我解脱的办法,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智慧在于能使自由和不自由合理转化。

18、同意不同意皆可,关键是说明理由。

如:同意,真正的恐怖不一定要在监狱里,而在于自己关押自己,其恐怖心理才是真正的监狱。

或:不同意,敌人的残暴、摧残人性,把亲人朋友关进监狱,迫使人屈服才是最恐怖的。

三、名著推荐阅读(8分)19、《水浒传》施耐庵。

20、鲁智深;粗犷豪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两点即可)。

21、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三部分写作实践(50分)(本题略)第四部分附加题(10分)(一)1、①沿着、顺着②偷袭2、先前标记的时候可以通过,现在水已经变化而增多了3、处理问题注意观察情况变化,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二)4、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战乱之中家书的珍贵。

山西2010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2010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0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20分)1.元代赵孟頫(fǔ)潜心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心摹手追,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

有人用“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来评价赵孟頫书法。

请把他写的两个字临摹在田字格内(注重间架结构)。

(2分)2A.【惬(qiè)意】称心,满意。

【坦荡如砥(dǐ)】平坦得像磨刀石。

B.【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不卑不亢(kànɡ)】既不自卑,也不高傲。

C.【匀称(chènɡ)】均匀,比例和谐。

【捉襟见纣(zhǒ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纣。

3.下面属于说明性的一项是()。

(2分)A.母爱像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

B.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

C.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D.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4.世博会有句著名的口号:一切始于世博会。

历届世博会都是建筑的盛宴,是建筑师的大比武,对世界建筑的推进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对以上文字加以赏析(可选一词,或一句,也可整体赏析)。

(2分)5.请仿照示例,引用一句歌词或一句现代诗作为开头,写一句连贯的话(60字以内)。

(2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毕业在即,我们将带着亲人、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奔向新的征程。

6.默写(每小题1分,共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3)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5)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6),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7)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8)齐王下令进谏初期,描写群臣进谏场景的一个成语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9)《论语》中使你终身受益的句子是。

(10)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

2010年山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2010年山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2010年山西省中考模拟试题(一)语文20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你找出并改正。

(2分)潜.(qián)移默化鲜.(xiǎn)为人知叱咤.(zhà)风云镌.(juān)刻颤.(zhàn)锲.(qiè)而不舍呕.(ǒu)心沥血晶莹剔.(tī)透伫.(chù)立书脊.(jǐ)诲.(huì)人不倦亘.(gèn)古不变自怨自艾.(ài)滑稽.(jī)热忱.(chén)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下列语段中只有两个字书写有误,请找出并改正。

(2分)神奇的春雨过滤了人们的私心和杂念,带走尘世的喧嚣与尘浮,赐予了万物蓬蓬勃勃的生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既然..这种化肥很好,买的人一定不少。

、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他就.会离开工作岗位。

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成语,错误的一项是( ) (2分)彼此谅解,重新和好。

——言归于好 B. 让人意外,十分震惊。

——骇人听闻不再讲话,不再露面。

——潜移默化 D. 文雅朴实,很有礼貌。

——文质彬彬“初三了,出山了”,再过几个月你就将毕业了,请你为即将分别的同学写几句祝福的话。

(要)(2分)默写(10分)1)、,江春入旧年。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足蒸暑土气,。

力尽不知热,。

4)、,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5)、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6)、,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50分)7-11题。

(12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太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①“▲,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④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⑤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⑥▲,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们常引用欧阳修的一句名言“▲”来表示那些意不在此而在彼的行为。

⑧花无语,人有情,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

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莲花里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诘.责(jié)绯.红(fēi)深恶.痛绝(wù)B.禁锢.(gù)畸.形(qí)颔.首低眉(hàn)C.犀.利(xī)鞭挞.(tà)正襟.危坐(jīng)D.执拗.(nìu)馈.赠(kuì)参.差不齐(cān)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多姿多彩心旷神怡转弯抹角消声匿迹B.明辨是非川流不息迫不及待阴谋鬼计C.周道如砥遮天蔽日鳞次栉比张皇失措D.变换莫测流连忘返幅员辽阔谈笑风生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4分)那千姿百态的雨花石,或晶莹剔透耀人双目,或明暗交织令人称奇,或线条流畅如流水舒缓。

它们是无言的诗,有形的画。

我醉心其中,(A)不能不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而瞠目惊叹!任思绪的骏马跨越时空,我突然发现,自然界春夏秋冬的风雨,人世间喜怒哀乐的感受都悄然印证在方寸之石上。

(B)于是,我的心海荡起雨花石般美丽的涟漪。

(C)大自然亿万年的磨砺,才有雨花石的精美、温润、华丽和神奇。

石如此,人亦如此。

(D)啊,人与石竟然有这般惊人的相似!(1)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有一个用词不当,这个句子是(▲)(填写序号)(2分))在文中画线的空白处,填上和上下文意思连贯....的句子。

(2分)▲5.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

“李鬼”是名著《▲》中的人物,在这里是指 _____▲ ______。

(2分)6.读下面遗忘曲线图,回答两个问题。

(4分)(它的横坐标代表记忆天数,纵坐标代表记忆保持量。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曲线图表明的遗忘发展规律:(2分)▲(2)遗忘发展规律,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回答要用到...《论语》中的话)(2分)▲二(4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 12题。

(15分)【古诗】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②,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③。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

②犊:牛。

③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

青旗,酒家招牌。

沽,卖。

]7.请展开想像,描写“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所表现的田园春光。

(2分)▲8.词中加点的一个“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力。

(2分)▲【古文】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

”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上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上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 . 信数.与萧何语不可胜数. B. 臣追亡者耳生死存亡.C . 若.所追者谁若.无其事 D. 王素.慢无礼素.昧平生10.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的是(▲)(2分)..与其他不同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于是上欲召信拜之.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分)(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2分)12.用文中词语....完成下列填空。

(3分)“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

“▲”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因;“▲”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才干的欣赏;一个“▲”字表明了刘邦对萧何举荐的信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

(15分)单眼皮的莫愁湖洪烛去南京,就没有不看莫愁湖的道理。

只要你听说过它,便会有一种神秘的美感,或远或近地吸引着你——不仅吸引着你寻觅的眼睛,更吸引着你驿动的心。

那是一种在你亲眼目睹之前便会被深深感染的美感,哪怕仅仅听说过,就忘不掉了。

莫愁湖无疑是美的,但比风景更美的是它的名字。

全中国的湖泊中,有谁的名字比其更有劝慰作用?更有人情味儿?若仅仅就外表美而言,莫愁湖是比不过西湖那一类的。

它的水面不是很宽广,就像林忆莲的眼睛那样,不大,微微眯缝着,却别有一番味道。

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这温馨的名字使它一下子活了过来,而且永久地保持着青春。

这是怎样的眼睛啊,单纯、善良、天真,不沾染一丝灰尘,似乎天生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人间烟火的污染。

说实话,我喜欢看这种永远也学不会世故的眼睛——它是不设防的,但它更令人不忍心伤害。

说起西子湖,难免想到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而说起莫愁湖,则避不开莫愁女的传说。

莫愁,不仅是一座湖泊的名字,最早还是一位女子的名字。

据说莫愁并非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她因为爱情而出嫁到南京,嫁给卢家做了媳妇,从此跟南京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南京人似乎一下子就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位远嫁而来的小媳妇,而且喜欢了千百年。

我想,这首先得益于她那好听的名字。

有着这样一个吉祥名字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正如有这样一个名字的湖泊,谁又会不喜欢呢?莫愁女当年就住在南京水西门外的湖畔,她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

如今,她虽已不在了,可她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她对后人“莫愁、莫愁”的由衷祝福也留了下来。

她活在自己的名字里,更活在湖泊的倒影里。

当然,在莫愁女身上,比她的外表更美、更重要、更值得回味的,还是她心灵的美、人性的美,那是一种对任何劫难都能够包容,并且抵御得住时间消磨的美。

况且,莫愁女一定也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莫愁,莫愁,并不是没有烦恼,而是战胜了烦恼。

这种在命运面前的坚强体现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就显得尤其宝贵,尤其难得。

想到莫愁女,再看看莫愁湖,我看到的是会说话的眼睛。

它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莫愁,莫愁……”但仅仅这一句,就足够了。

再看看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西湖如同西施,是很典型的那种双眼皮美女:苏堤、白堤构成它的双眼皮。

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

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可我偏偏就喜欢这单眼皮的莫愁湖。

我从它清澈的眼睛里读出了跨越时空的祝福,和一颗纤尘不染的心。

南京人是有福的。

在忧愁的时候,可以到莫愁湖边走一走。

湖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声音,在劝解着你、抚慰着你:不要忧愁,不要忧愁……走着走着,你果然就没有忧愁了,或者说忘掉忧愁了。

古人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南京人则无需借酒浇愁,因为他们有莫愁湖,有比酒更醇厚、更灵验的湖水,并且,还额外地拥有一位古代美女的祝福。

恐怕正因为有莫愁湖的陪伴,南京人一向是乐观的、豁达的、坚强的。

南京,是一座历经诸多劫难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城市。

(选自《城之眼》)13.莫愁湖的名字比她的风景更美,请你依据文意,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示例: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温馨,仿佛在劝慰人们“莫愁,莫愁”。

莫愁湖,你的名字那么▲,仿佛▲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1)莫愁湖的幸运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名字。

▲(2)而莫愁湖则是单.眼皮..的。

正如在我的想像中,莫愁女也是单眼皮的,不张扬、不妖冶……▲15.作者说莫愁女“以自身的魅力为一座湖泊命名”,这“自身的魅力”指的是什么?(2分)▲16.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很有情味,请你做一点简要赏析。

(4分)湖边的垂柳,越看越像是密密的眼睫,在不停地眨动着,眨动着……跟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相比,莫愁湖似乎从来都没学会化妆,也从来都不习惯涂脂抹粉。

▲17.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莫愁”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从莫愁湖的名字写到莫愁女,再描写莫愁湖的风光,最后写到南京人,字里行间充满对莫愁湖的喜爱之情。

B.作者在行文中,把莫愁湖和西湖进行对比,意在突出莫愁湖的美“别有一番味道”,突出她美在自己的名字上,美得清纯自然。

C.作者把莫愁湖和莫愁女联系起来,并且用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写了莫愁湖“单眼皮”的美,这样的拟人手法,使莫愁湖在我们心中也“活”了起来。

D.作者喜爱莫愁湖,除了莫愁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更主要的还在于莫愁湖优美的风光使人赏心悦目,不由得忘却忧愁和烦恼。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 题。

(13分)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曹文轩①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

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

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

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②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这一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

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要去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③现在我们来说孩子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