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侠第七单元

合集下载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课件(17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复习课件(17张PPT)

【A凡 B风 C几】 ( C )个 ( B )雨
热闹非( A )
一、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但·使龙城飞将在( A )
A.只要
B.但是
C.即使
(2)欲饮琵琶马上催( A ) ·A.将要Βιβλιοθήκη 快要。 B.希望。C.欲望。
(3)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 B )
回顾第七单元课文内容
《古诗三首》,三首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三位诗人的家国情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写了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 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 家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经历。 《延安,我把你追寻》,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 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需要继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四、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_.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_.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高适 。
2.诗中描写景色的诗句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 句诗描写的是 冬天 (季节)的景色。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
唐代 王翰
2.《夏日绝句》中点明诗人志向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
√ 亦为鬼雄”。( ) √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说的。 ( ) √ 4.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 )
三、根据提示,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塞》中抒发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的诗 句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表达了诗人希 望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诗句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和《普罗米修斯》。

这些课文都是以神话故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的教材设计了一个富有层次性的学习过程,从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到分析课文内容,再到欣赏神话故事的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神话故事,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此外,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时,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词、古诗词的鉴赏等方面存在困难。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神话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领悟神话故事所传达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的感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引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和第八单元复习PPT课件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和第八单元复习PPT课件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光耀门楣: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 都荣耀。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形容静坐沉思的 样子。
为之一振:因此而振奋起来。
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 神态。
《梅兰芳蓄须》
干干净净:没有尘土、杂质等,也形容说话、 动作不拖泥带水或者是比喻一点儿不剩。
巩固练习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左( 顾 )右( 盼 ) 若( 有 )所( 思 ) 深( 居 )简( 出 )
疑惑( 不 )( 解 ) 斩( 钉 )截( 铁 ) ( 毫 )( 不 )犹豫
1.照样子,写词语。 (1)左顾右盼(含有反义词):_顶__天__立__地__ _前__仆__后__继__ (2)斩钉截铁(描写人物):_目__瞪__口__呆__ _干__脆__利__落__
(《延安,我把你追寻》)
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我们在追寻延安的足迹之广。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延安,我把你追寻》)
运用排比的手法从正面写出了我们在追寻延安精神的意义。
设问句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 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描写周恩来少
第年一时件事代在新开学始被年了外国人修身占课据上 的地魏周校恩方长来目((问回睹)答)中国人备受列
第强二欺件事凌而十二无岁处那年说理奉天的事情,伯父感(悟告诉到)伯父说的“中
华不振”的含义,从而在新周恩学来年(疑开惑不始解的) 修身课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邱侠

邱侠

6.梅花魂主备人:李龙辅备人:邱侠教学目标: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检测学习情况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四下第七单元复习任务单(第二课时)

四下第七单元复习任务单(第二课时)

◎他张开双臂,向喷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 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口。
——选自《黄继光》 ——连续性动作给人以势不可当、压倒一切的感觉, 黄继光的英雄形象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 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他在水 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 立刻又钻了下去。
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复习任务单PPT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读课文梳理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 对清晨秋雨、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 不舍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明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 生信念。
◎《塞下曲》是唐朝诗人卢纶作的边塞征战诗。这 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帅兵追敌的壮举,前两句写敌 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 凡。尤其“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对严寒景 象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杀敌的 精神。
《我的“自画像”》的写作思路: ①外貌特点; ②性格特点; ③爱好和特长。
读重点句段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 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诺曼底号”遇难记》 ——“他”指的是船长。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哈尔 威船长一心想到的是先救乘客,把救援妇女和儿童摆在 首位,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在危难面前,在生死 抉择时刻,每一个人还都要有担当意识和勇于挺身而出 的凛然正气。他的遇事不惊、处事不乱的方式震撼着船 上的每一个人,人们从心底升腾起崇敬和服从之感。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维克多·雨果。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哈尔威船 长沉着指挥,使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安全获救,但自 己却和“诺曼底号”一起永远沉入海底的故事,表现 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尽职尽责、舍己 救人的高大形象。

(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全套精美课件(统编版)

(2020年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全套精美课件(统编版)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采 莲曲》等。
2021/6/17
初读古诗
听朗读,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fú rón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021/6/17
诗文讲解
读诗题,找出诗题点明的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
“送”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芙蓉楼”是送别的地点; “辛渐”是送别的对象。
2021/6/17
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 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间便落满了他 们全身,遮掩了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 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 怀着必胜的信心。
气势豪迈、必胜决心。
2021/6/17
板书设计
敌人潜逃
塞 下 曲
率Hale Waihona Puke 追击2021/6/17环境艰苦 报效祖国的 理想抱负
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墨梅
“墨梅”点明这是一首题写在一 幅《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2021/6/17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意思: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树, 朵朵花开时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主要作品:《竹斋集》等。
2021/6/17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 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墨梅 [元]王冕
yàn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qián kūn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021/6/17
图中的梅花和诗中的梅花 有什么不同?
2021/6/17
诗文讲解
2021/6/17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新课标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新课标任务群教学课件

罗盛教的一系列动
作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的 救人心切,以及奋不顾 身的英雄品质。
拓展训练
仿照上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
妈妈下班回到家
小男孩在打羽毛球
模仿练习
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 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 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 回到了我的身边。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 次地来到了小明的身边。
读句子
读下列句子,观察有什么特点。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 攀上了窗口。
三个动词连用 男子汉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 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他一边飞奔,一 遍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 下去。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他钻出 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词语运用
1.小韩的妈妈是一名医生,平日里待 人( 彬)彬,有礼( )和可蔼亲。小韩总是 骄傲的说:“我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 温柔( )的妈妈贤惠。”
2.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黄继光 ( 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瞅准机会快速 穿插突破。
学习任务三 词句段运用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 竞 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愁患害可以使 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学以致用
1.面对困难或者挫折,我们要做到 不怨天,不尤人

),学会从困难中总结经验教训。
2.爸爸总是告诫我,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积累背诵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轻诺必寡信。 ------《老子》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前预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前预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课前预习教案。

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据课程教学要求,七年级第七单元的核心内容就是《水浒传》中的“108将”故事。

其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1.认识“108将”;2.了解“108将”的简介和形象;3.理解“108将”所代表的武侠意义;4.学会运用“108将”中的相关成语和故事,了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需要在课前进行一些预习。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阅读相关资料:在开始这一单元的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先找一些关于《水浒传》中“108将”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

例如,可以读一读《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了解“108将”的形象和功绩;还可以查找一些网上资料或图书,阅读中理解“108将”所代表的武侠意义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运用互联网资源:在现代社会,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工具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108将”。

例如,可以通过百度搜寻“108将”的相关资料;可以前往一些教育网站或学习交流论坛上学习相关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短视频、故事解读
等方式进行内容的展示;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语文游戏、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第七单元“108将”故事之前,预习教案的准备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通过精心的准备、认真的学习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

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

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

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

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

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

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22、人物描写一组主备人:丁珊辅备人:邱侠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

3、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流程:一、导入,认识人物形象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者笔下的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这些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在我们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很有特点的人物,他是:(小嘎子)(出示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

一、谈话引入1.导语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老师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学生齐读课题。

3.默读导读部分,初识人物形象。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

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zàn”,也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走进文本,深入感悟人物形象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3、认识胖墩儿。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漏一点破绽。

A、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塌着腰”“合了裆”B、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胖墩儿?(力气大、老实、敦厚)C、 6.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7.教师小结: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

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

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四、齐读课文,结束全课1.教师引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

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进并亲近这两位朋友。

2.齐读。

四、教师小结: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

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

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

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阅读《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动作特点小嘎子蹦机智敏捷钩求胜心切站气势逼人胖墩儿塌惯手合信心十足鼓沉稳老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2、补充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二、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2、正音:这个字读jiàn,大家齐读。

3、知道什么是“监生”吗?你怎么知道的?你真会预习!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文中的他拥有十多万银子,仆人无数,良田万亩,店面二十多间。

4、同学们,请大家设想一下这样的一个人,临死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板书:临死前的严监生)作家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对一个临死前的大地主严监生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心灵刻画,这是他塑造的最经典的人物形象。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下面我们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讲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什么事?2、排除字词障碍。

出示词语诸亲六眷郎中侄子哥子医家穿梭揩揩记念两茎灯草挑掉登时故此一声不倒一声(快速连读)(指名读、齐读)(你读得很准确,你的声音很响亮)3、刚才我们读了几遍课文,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还念念念不忘两茎灯草。

)4、其实大家刚才都提到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得断气,念念不忘两茎灯草,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安然离去。

板书:两个指头5、说说你眼中的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呢?6、好,大家通过读书知道了严监生是一个这样的人:一毛不拔、鸡肠小肚、记忆力很好、省钱、爱钱如命、吝啬、守财奴、那到底谁说的最准确呢?作者笔下的严监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咱们先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四、深入文本,以写促读一,临死钱的严监生有一个什么经典的动作,其他的人是怎样理解的?以此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里再不回头的意思是?(病情很重,再不见轻)你还从哪里看出严监生病得很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句子一: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

2、面对严监生的病情,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3、就是这样一个(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的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伸着两根手指头,教师板书,总不得断气就是——(生:一直没有断气)这里的总就是——(一直)4、教师手指“总”,从这个字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心事放不下)教师:来,融入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齐读)5、严监生“总不得断气”,他究竟还有什么放不下呢?面对严监生的那两根手指,家人纷纷猜测,他们是怎么猜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首先出场的是——大侄子、谁来读(读得很流利,有几分古人的韵味)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语句。

6、他们猜对了没有?(生:没有,从反应上可以看出)出示句子哦,第一次: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