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在糖尿病专科治疗上的特色诊疗疗法
A-B两种藏药治疗109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机理研究报告

作者: 多杰仁青[1] 德吉[2] 索朗平措[2] 尼扎[2] 白玛措姆[3] 次仁彭措[4]
作者机构: [1]西藏藏医学院科研处 [2]藏医学院附属医院 [3]自治区藏医院 [4]拉萨市城关区卫生局,西藏拉萨850000
出版物刊名: 西藏科技
页码: 37-3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藏医药 糖尿病 藏秘降糖灵
摘要:目的糖尿病目前成为临床上常见病,相关治疗不太理想。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充分明确,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国内外尚无理想的糖尿病药物以及有效方法,这一已经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难题。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专有记载糖尿病的章节,详细论述糖尿病的诱因、分类、症状、治疗、预防措施。
根据传统藏医药学理论体系,平衡人体内存在的"三大因素"原则及机理,研制"藏秘降糖灵"新药配方,通过传统藏药调理功效来达到治疗目的。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12日至今门诊收治的109例糖尿病患者。
结果在本组治疗糖尿病病例当中A药治疗病例为79例,B药治疗病例为30例,两组分别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分析,血糖明显下降者70.89%,尿糖明显下降者92.40%,症状明显改善者96.5%,治疗总有效率86.6%。
而B药治疗组30例当中血糖明显下降者49.6%,尿糖明显下降者46.8%,症状明显改善者28.3%,治疗总有效率42%。
结论在A-B两种藏药治疗糖尿病临床分析当中,A药的作用明显强于B药,特别是一个月内患者尿糖转阴率高,而降糖作用持久缓慢,但六个月到一年以上疗程达到基本治愈的效果。
藏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

藏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
仲格嘉
【期刊名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25)2
【摘要】藏医认为糖尿病是因水土之性的"培根"与脂肪过盛,未能化为人体所需之精华而被混入尿液,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造成的.治疗此病的根本在于综合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等藏医4种疗法进行降培根与脂肪,调理胃、肝、肾、膀胱等脏器的功能,使体内的精华与糟粕各行其道,各尽所职,正常运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中病人服用调理有关脏腑功能,使糖份充分吸收利用的药物如:赛知当耐()、索谢尼吉、控制尿频的药物、云巴西汤()、金尼阿日骄吉(),调理气血的药物阿嘎骄俄(),等等.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仲格嘉
【作者单位】甘肃省藏医药研究院兰州门诊部,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4
【相关文献】
1.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J], 朋毛端知;拉毛卓玛
2.藏医藏药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 [J], 王艺润;赵存花;汪满江措;唐丽
3.中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J], 王智森;陆付耳
4.藏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探究 [J], 杨海峰
5.浅谈藏医学对风湿类疾病的认识及治疗 [J], 边巴;次仁多吉;达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西医结合治疗120例糖尿病疗效观察

效 的治疗可 以危及患者性命 。本次研究通过运用藏西医结
合 的方法 , 对1 2 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 了
1 . 1 一般资料 : 从2 0 1 5年 8月 ~ 2 0 1 7年 2月前 来我 院就 诊的 1 2 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6 0例 。
[ 1 ] 宇妥 ・ 元 丹贡布. 四部 医典 [ M] . 拉 萨: 西藏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2, 2 7 5—2 7 7 .
[ 2 ] 叶任 高,陆再英.内科 学[ M] . 第 6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0 0 4 .
散, 3 次, 1 t 3 3次 ; 四味降糖散煎制后 与十八 味诃子 丸同
观察 1 2 0例患 者 中 , 男性 5 4例 , 女性 6 6例 ; 最小年龄 2 8
岁, 最大年龄 6 9岁 , 平均 4 7 . 5岁 ; 病程 最长 2 8年 , 最短 3 年, 平均 1 1 . 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病程差异均无显 著性 ( P> 0 . 0 5 ) , 具 有可比性 。 1 . 2 诊 断及 排除标 准 : 参考《 世界 卫生组 织 WH O参考标
则是 由于胰 岛素分泌缺 陷或其生 物作用受 损 , 或 两者兼有 引起 。糖尿病 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 , 导致各种组织 , 特别是 眼、 肾、 心脏 、 血管、 神经 的慢性损 害、 功 能障碍 。不 加 以有
2 结果 与统 计 学 分 析
使用 S P S S 1 7 . 0统计软件进 行数据 分析 。两组 独立样 本 的比较使用 】 【 2检验以 0 【 = 0 . 0 5检验水准进行假设检验 。
浅谈藏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

浅谈藏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与治疗摘要: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习性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比例也在历年增加。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及其治疗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那么,运用传统医学对糖尿病进行辩证,从中寻求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不妨为一种方法。
关键词:藏医;糖尿病;认识;治疗一对糖尿病发病现状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日常的生活中,过多摄食油腻、糖类、高蛋白以及辛辣等食物,心理压力过大,缺乏运动,无规律的饮食习惯,以及居住环境阴冷、潮湿等因素都可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紊乱)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的综合症,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及尿糖阳性。
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且伴有疲乏无力,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
二发病原因藏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构成人体物质基础的三因素(“隆、赤巴、培根”)、七精华(饮食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髓、精液)以及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之间维持着相对动态平衡,从而共同保持人体生理活动。
当这些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便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发生的原因藏医归纳为内因和外缘两大方面:内因藏医认为人类因“无明”产生贪欲、嗔怒和愚昧,这三者又称为“三毒”,三毒各自产生“隆”、“赤巴”和“培根”三果。
生理状态下,“隆”、“赤巴”和“培根”在人体有各自依存的位置并保持一定的常量时,是有益于人体的,它们共同维护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当它们一旦发生盛、衰、紊乱等变化时,则成为损害身体和生命的有害物质,成为疾病发生的内因。
外缘即引发疾病的外部因素。
藏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探究

1 , 1 一般 资 料 选取 2 0 1 2年 1 月一2 O 1 4年 1 月 来 该 院 就 诊 的糖 尿 病 患 者 4 3例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中男病患 2 O例 , 女病患 2 3例 。 病 患 的平 均
年龄为 ( 5 9 . 8 4  ̄ 5 . 6 ) 岁 。所有病患均符合我 国卫生部 最新制定 的
风、 空、 火、 水、 土, 人 体 中存 在 “ 隆、 赤 巴、 培根 ” 【 l 1 。 三 因维 持 了 人
食物 。
1 . 2 . 2 生活起居 “ 京尼萨库 ” 病患应该 在阳光充 足的地带 活动 , 要 住在气 候干燥 且而温 热的住所 内 , 切 记受寒 , 骑马, 在 潮 湿 处
关 于 糖 尿 病 的诊 疗 标 准 。
1 . 2 治疗 方 法
藏 医 学 是 一 种 蕴 含 着 藏 传 佛 教 的 医疗 体 系 ,在 我 国青物资源 。因为对佛教 的信仰 , 便给 予
了藏 医 对 生 命 的独 到 见 解 。青 藏 高 原 在 中 国 , 印 度 与 阿 拉 伯文 明 区域 包 围 , 经过几 千年的岁月洗礼 , 藏 医 学 已经 形 成 了一 套 特 有
患 者 在 入 院之 后 。 对 其 进 行 藏 医治 疗 , 具体如下 : 1 . 2 . 1 饮 食 糖 尿 病 病 患 的 饮 食 应该 以 陈 粮 与 畜 牧 类 动 物 肉为 适 宜 。例 如青 稞 面 。 新 鲜的耗牛 肉, 羊肉, 禁食过 甜过咸 , 以及 性 凉
的完整体系 。 藏 医学有着独特 的哲学体 系, 即“ 三 因五源 ” 其 中五源指 的是
研究对象 , 对其进行 了藏 医治疗 , 一段 时间后 , 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经过相关治疗之后 , 其“ 京尼萨库” 的临床
赤巴型金尼萨枯(II糖尿病)藏医诊治方法

赤巴型金尼萨枯(II糖尿病)藏医诊治方法发表时间:2014-08-15T16:10:59.4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纲组索朗旺堆[导读] 浸浴时室内适宜温度22℃左右,水温38℃—45℃,浸泡时间为15—30分钟。
每天上下午各浸泡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纲组索朗旺堆(西藏昌都地区藏医院 854000)【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36-02 一、病因藏医认为过食味咸、甜、性重、不易消化、寒凉饮食,缺乏锻炼、久居潮湿的环境等因素导致食物未能转化成身体所需的精微物质,久而久之“培根”和脂肪聚积形成赤巴型金尼萨枯。
二、症状口渴、发热、腹泻、免疫力差、多饮、恶心、体味恶嗅、视力下降、皮肤瘙痒。
脉象:脉细而紧,尿液:尿色混浊呈黑红色、尿中有烂苹果味、漂浮物沉淀物较多、浓稠、泡沫细小易散。
舌苔:黄而厚。
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hPG)≥11.1mmol/L;三、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藏成药治法:温胃益火、益肾固精、益气养阴。
2.推荐药方:石榴莲花丸、十八味诃子利尿丸、丹玛松珍。
根据赤巴型金尼萨枯的体征、病情轻重、症侯的动态变化可选择以下藏成药:旺日西嘎曲登、仁青常觉、仁青芒觉、仁青尊胜丸、喜色、十三味红花丸、赤列朗杰丸、十味诃子丸、卡那久巴丸、秘诀清凉丸、九味牛黄丸、八味獐牙菜丸、杰琼、五味黄连丸、七味铁销丸、金尼德吉丸、加轮日布等。
3.外治疗法(1)霍麦疗法:适应症:赤巴型金尼萨枯,主治恶心、视力下降症状。
操作方法:剂量相同的如豆蔻和藏茴香一起粉碎,约十克的霍麦用纱布包成一团后溶化烧开的酥油中加热三分钟,霍麦完全吸收酥油,取出后温度跟体温接近时使用。
第七颈椎、第一、二胸椎、膻中穴、百会穴、手足心部位。
注意事项:霍麦治疗用力适度,不宜过热,避免灼伤。
(2)放血疗法:适应症:赤巴型金尼萨枯,主治口渴、发热、免疫力差、多饮、皮肤瘙痒等症状。
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治疗糖尿病的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7 期2019 Vol.6 No.7149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治疗糖尿病的价值华本加,杨智卓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青海 海南 813099)【摘要】目的 分析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3例,治疗组患者53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疗法,治疗组患者接受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25%,观察两组数据,治疗组优势显著,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行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临床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7.149.01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阳痿、视力模糊、尿频、乏力以及尿多等,甚至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由于该病症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随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不断加剧,该病症发生率也在逐年攀升,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加大的危害[1]。
基于此,笔者选择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6例,对常规疗法、藏药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进行了如下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糖尿病判定标准,且不存在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严重性疾病。
参考随机数字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3例,治疗组患者53例。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藏药制剂[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藏药制剂[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52bfec4e2bd960591c677b4.png)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复方藏药制剂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白玛仁增
申请号:CN201510569657.4
申请日:20150909
公开号:CN105079706A
公开日:
20151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藏药,组成:姜黄40-4000克、止泻木子45-4500克、白檀35-3500克、芒硝20-2000克、木香25-2500克、烈香杜鹃20-2000克。
本发明藏药对治疗糖尿病血糖高多尿、多饮、多食“三多一少”症状,疗效好。
申请人:白玛仁增
地址:85000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宇拓路1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汤东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下肢 2 8 个, 躯干 5个 。 2 . 3 禁忌证 : 神志病 、 灰色浮 肿 、 消瘦痼疾 、 胃火衰 败及体 质虚弱 、 孕妇 、 产后等灰 色 “ 培根 ” 和“ 龙” 引起 的疾 病不 宜 采用放血疗法 。 2 . 4 功效 : 藏医放血疗法施术得 当, 则能排除病血 , 止痛 消 肿, 促使 病变肌肤 新生 , 排除脓 液 、 黄水及血管 中积聚 的病 气, 促使疮疡 愈合 , 还有使胖人瘦 之 、 瘦人肥之等功效 , 是肃 清疾病 、 增 强体质的一种疗效较好 的外治法 。 3 催 泻疗法 催泻疗法是通过服 用具 有下泻 功能 的方 剂 , 将 脏腑 病 邪排 出体 外 , 从 而使 胃肠 功能强 盛 , 营养 生化 、 造血功能 加 强, 达到治病的方法 。 3 . 1 适应症 : 凡瘟病成熟 、 波动热及热病成熟亢盛 、 中毒症
2 0 1 3 年1 1 月第 1 1 期
≯ 尊 乏 。 尊 . 幸。 0
中 国民族 医药杂 志
3 5
疗法 研究
藏 医在糖 尿病专科治疗上 的特色诊疗疗法
久 关 彭措
( 青海久 美藏 医医院, 青海 8 1 0 0 0 3 ) 关键 词 : 藏医; 糖尿病 ; 特 色诊疗 ; 疗法
血流通 , 从而达 到疏 经通 络功效的一种 内病外治方法 。 4 . 1 适用症 : 皮肤 粗糙 、 精血不足 、 年迈衰弱 、 思 虑过 度 、 眼
血 及病血 同行 的毒气 , 达到治疗热性疾病 目的外治疗法 。 2 . 1 适应证 : 凡是扩散伤热 、 紊 乱热 、 疫热( 传染期 结束 后 的成熟期 ) 、 血 赤 巴病 引起 的 炎症 、 陈 旧创 伤 、 痛风 、 脏 腑 “ 索亚 ” 疮、 丹毒 、 黄水病 、 麻风病等无 “ 龙” 、 “培根 ” 相助 的
敛杀 、 六脏热性疾病 、 食 积不化 、 痞瘤肿块 、 浮肿 、 水肿 、 肾型 水肿 、 紫症 、 黄水病 、 麻风 、 痛风、 风 湿类 风湿关 节炎 、 虫病 、
怕寒或转 为寒证 等大部分疾病宜用火 灸疗 法。 1 . 2 禁 忌证 : 在病症 上 , 对赤 巴热病 、 一切血液病 等任何 瘟 热 引起 的疾 病禁止施灸 。在部位上 , 眼睛 、 五官及男女在脉 即男性会 阴的左侧脉 、 女性会 阴右 侧脉 和耻骨 阴毛 中间 的 动脉等 处禁 灸。 1 . 3 功效 : 火灸 疗法具有阻断疾病 随脉管 散扩 、 迅速止 痛 、 抑压 “ 龙” 病窜 行漫延 、 开 胃消食 、 破痞瘤 等症瘕 、 愈 痈疖 陈 疮、 抑肿胀 、 干黄水 、 燥湿、 清 除脏腑水 液渗漏 、 扶助 胃火 、 提 升体 温 、 醒神醒脑 等功效 。 2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根 据体 表 固定静 脉 ( 少数 细微 动 脉 ) 的 穴 位 或炎症肿疼 痛处 , 用不 同形状 的针刀 , 进行 刺割 , 放 出病
陈旧性疮疡 , 特别是赤 巴病 , 均可 以使用催泻法 。 3 . 2 禁 忌症 : 凡身体 衰弱 、 老年 、 孕妇、 隆病 、 胃火 衰弱 、 肛 门疾病 、 吐塞上 逆 、 呕 吐 以及 外 伤疼 痛等 均不 宜使 用催 泻 法。 3 . 3 功效 : 具有聪 明智 慧增 体热 、 延年益寿缓衰老 的功效 , 可根 除病 邪 , 消除灰色培根病 、 培根木布及赤 巴引起 的各种 疾病 , 使身体变得轻 松 , 胃火旺 盛 , 食 欲增加 , 饥 渴正 常 , 两 便 同畅等优点 。 4 涂治法 涂治法是药油及软 膏涂擦 、 按摩 患处 , 使腠 理开启 、 气
强人体抵抗力 的功 效。 5 消散法
切单纯热性疾病 , 特别 是血 和赤 巴偏 盛 的疾病 均宜放 血
一
睛失明 、 劳 累以及失 眠等症 , 特别 是一切 “ 龙” 病, 都 可 以采 用油脂涂治法进行治疗 。痘疹及 肌肤 发肿 、 皮肤病等 , 可以 使用药膏涂治 。 4 . 2 禁忌症 : 消化不 良、 食 欲不振 、 大腿强直 、 珍 宝 中毒 , 以 及水肿 、 “ 培根” 病 等则不宜涂治法治疗 。 4 . 3 功效 : 涂治法 可 以借助 药力和按摩 达到滋润皮 肤 , 促 进气血通 畅 , 散瘀消肿 , 祛除病邪等作用 , 并有滋补身体 , 增
中图分类号 : R 2 9 1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8 1 0 ( 2 0 1 3) 1 1—0 0 3 5— 0 2
糖 尿病是我 国 目前 发病 率高 的一个病 种 , 我 院的藏 医 糖 尿病 专科针对 临床 上患者的高 血糖症 ( 京尼 萨克 ) 、 糖 尿 病合并 高血压症 ( 赤隆多仓 ) 、 高脂血症 ( 赤腻玛西 哇乃 ) 采 用 内病外治和 内病兼 治 的藏 医特 色疗法 , 在 临床 收到 了较 好 的治疗效果 , 在这里介绍 的是 临床 常用的几个外治疗法 。 1 火灸疗 法 火灸疗法是藏 医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利用艾绒 等易燃 材 料或烧热 的物体 , 在体 表 固定 的温热性或药力对神经末 梢的刺激作用 , 促 进大脑 皮质对脑 、 自主神经 、内分 泌 、免疫系统 的调整 , 促 进血液 循环 , 使“ 龙” 、 “ 赤 巴” 、 “ 培根 ” 人体 三 大生 理物 质 趋于 平 衡, 达到治疗“ 龙” ( 风) 和寒热新性疾病等 的一种 外治法 。 1 . 1 适应证 : 凡是 消化不 良、 胃火衰 败 、 灰色 浮肿 、 寒性 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