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8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0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读图,完成1~2题。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热量条件好解析第1题,影响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生长状况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第2题,a地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青藏高原的主要农业区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 1.B 2.D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此完成3~4题。

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减少C.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D.农产品过剩解析由图可知,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位于郊区,产品主要面向本地城市市场,城市市场需求促成了城郊鲜花和蔬菜生产的发展;阶段Ⅱ产品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还大量外销,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

答案 3.C 4.C鄂西北某山区的两个乡由于海拔高,农民种的主粮玉米秋天不等完全成熟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播种,玉米就能成熟了,据此资料完成5~6题。

5.以前造成此山区两个乡的玉米不能成熟的直接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市场6.后来玉米能够成熟是因为增加了()。

A.降水B.肥力C.光照D.热量解析第5题,“山区”、“海拔高”的信息暗示了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第6题,玉米能成熟是因为后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热量,故选D。

答案 5.B 6.D下图表示山东丘陵地区某县土地利用比重图,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该县苹果种植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县今后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是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减少B.蔬菜花卉种植用地面积减少C.苹果种植用地面积减少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解析苹果是暖温带水果,所以气候对其影响最大,此外,苹果多种植于丘陵地区。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我国某内陆省份2017年常住人口达 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万人。

2001-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图完成1~2题。

1.2005年和 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旅游人数剧增C.外出务工人员激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 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C.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下图为“2011年末—2015年末我国某城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变化趋势图”。

据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期,该城市常住人口增长A.2013年末—2015年末,以自然增长为主B.2013年末—2015年末,以机械增长为主C.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逐年减少D.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先降后增4.该城市常住人口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化水平由上升转为下降B.面临劳动力短缺C.常住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D.迁入人口在减少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课时跟踪检测卷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课时跟踪检测卷

章末过关检测(二)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OA B.OBC.OC D.OD2.O处最可能是()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1.A 2.B 3.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

第2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甲为印刷厂,污染水源,不应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丙为铁路,一般不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状况。

4.(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解析:选C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大致呈扇形,只有一个中心,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B项错误;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南部,且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生活区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D项错误。

(全国乙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7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7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图中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属于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是 (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解析图中①为湄公河三角洲,④为东南亚地区,均为自然事物,并非人类创造,故不属文化范畴。

答案 D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南甜北咸,东酸西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等地居民多喜辣,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种食俗与当地气候有直接关系。

据此完成2~3题。

2.由材料分析,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B.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完全不同的C.某地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3.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湖南等地居民喜辣的原因,错误的是()。

A.这些地区是我国的高温地区,居民吃辣可以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B.有助于防止高湿期间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少、肠胃蠕动减弱现象C.有助于防止凉季高湿期间人们易患风湿病、腰肌痛等D.主要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适宜辣椒生长,辣椒的生产量大解析文化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人文社会环境在文化形成中也具有作用,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有相似之处。

环境与文化间是相互影响的,某一地区的习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湖南气候热的时候潮湿,冷的时候涩寒,吃辣椒可祛湿气,助消化,能缓解胸腹冷痛,增强食欲等。

答案 2.A 3.D4.我国民间竞技体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赛龙舟——水量大、水流急的河流上游B.赛骆驼——黄土高原C.赛马、飞马拾银——藏北高原D.赛牦牛——东北平原解析回答本题需熟悉各地地理状况。

赛龙舟不能选水流急的河流上游,骆驼分布在沙漠地区,牦牛应在青藏高原。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训练

第三节 地域联系(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下表为我国2008年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全年完成的客运、货运比重分布表。

据此完成1~3题。

1. ( )。

A .①B .②C .③D .④2..2018年4月20日8时,四川省雅安发生7.0级地震。

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

直接经济损失百亿元。

地震发生后,一批防疫药品需从成都运往灾区,采用的运输方式为( )。

A .①B .③C .④D .⑤ 3.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主要依靠的运输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⑤解析由表中数据结合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实际可知:⑤没有客运,应为管道运输;④的客货运比重都很小,为航空运输;③的货运比重较大,客运比重很小,为水运;②的客货运比重都很大,为铁路运输。

震后道路损毁严重,应采用空运的方式运送急救药品。

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运量大,应采用水运。

答案 1.A 2.C 3.C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采购了山东烟台的5吨优质苹果,运到浙江杭州销售。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C.通信、交通运输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5.该业务员开展的商业活动,包含的主要环节是()。

A.生产、收购、批发、零售B.收购、调运、批发、零售C.生产、收购、调运、销售D.收购、调运、储存、销售解析第4题,从题目中可知,通过互联网采购属于通信,运送苹果属于交通运输,销售属于商业贸易。

第5题,商业活动的基本环节为收购、调运、储存、销售。

答案 4.D 5.D下图为“某国对外贸易情况示意图”,据图完成6~7题。

6.与这种对外贸易情况最相似的国家是()。

A.中国B.巴西C.日本D.印度7.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这类国家一般还会输出()。

①农产品②资金③技术④劳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国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应为发达国家。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地理答案

2018年----2019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70分)
1. A
2. B
3. D
4. D
5. A
6. C
7. D
8. A
9. D 10. A 11. A 12. B 13. D 14. B 15. A 16. D 17. B 18. C 19. D 20. D 21. C 22. C 23.B 24.B 25.C 26.D 27.A 28.C 29.C 30.A 31.B 32.D 33.B 34.A35..A 36.C 37.B 38. D 39.C 40.B
36.(1)B A C (2)经济生态社会(3)资源(废弃物)循
环利用,农业生产环节相互促进(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7、(1)住宅区工业区
(2)b 靠近文化区;位于河流上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污染较小
(3)炼铝厂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减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位于流经城区的
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接近铝土矿,原料丰富;靠近火电站和煤炭产地,
能源充足;靠近铁路、公路和河流,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任答三点即可)
38、(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商品率低、单位面积产量高、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任答三点即可)
(2)水资源缺乏
(3)饲料,市场
(4)因地制宜的利用各地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
进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试题

精品-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试题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一地理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

下图为某同学在澳大利亚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

完成1~2题。

1. 拍摄者位于树的( )A. 东侧B. 西侧C. 南侧D. 北侧 2. 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 5:00B. 9:30C. 16:30D. 19:00甲图中OM 、OL 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 与河流PQ 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 、Q 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回答3~4题。

乙甲OM LO 13.该地纬度为( )A .23°26′NB .46°52′N C.43°08′N D .66°34′N4.甲图中河流PQ 段的流向是( )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南向北 下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读图回答5~6题。

5. 若图中劣弧AB 为夜弧,则C 点日出地方时为( )A .3时B .6时C .9时D .8时6. 若图中阴影部分为星期六,非阴影部分为星期日,则北京时间为 ( )A .星期日14时B .星期日2时C .星期六14时D .星期六2时下图为某纬线上日期分布,该纬线被三等分。

读图分析,完成7~8题。

7. 图中所示的时刻,你最有可能在做什么?( )A .早读B .吃午饭C .看晚间新闻D .上晚自习8.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图中的“明日”和你的“明日”分别有还有多长时间?( )A .4小时 10小时B .6小时 10小时C .8小时 12小时D .10小时 16小时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

读图回答9~11题。

A9.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箭头①B.箭头②C.箭头③D.箭头④10.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箭头①B.箭头②C.箭头③D.箭头④11.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①增强②箭头②增强③箭头③增强④箭头④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12.下图是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13.下列四幅气压分布图中(气压单位:百帕),箭头分别表示:a水平气压梯度力;b风向;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

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00250

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91210025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42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2分)读下图,完成第1~3题。

1.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乙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3.M处可能出现的是( )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读我国某市2018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第4~5题。

4.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5.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第6~7题。

6.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7.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人口的文化水平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9.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原因是( )A.科技发展速度很缓慢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0~11题。

10.从城市的选址角度看,上海、伦敦、开罗三城市的共同之处表现为( )A.位于海岸或河流的沿岸B.邻近矿产资源的产地C.位于大河冲积平原的中央D.地处军事要冲11.下列措施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的是( )①先建设,后规划②推广节能建筑材料③走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道路④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⑤建立城市水网的循环利用体系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④⑤读漫画,完成12~1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测验(A)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共道未来大会于9月9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在大会上作了“中国的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发言。

他指出:“降低温室气体叫低碳,降低污染叫绿色。

”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
2.下列措施中,能体现中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主要内涵的是
()。

①大力发展节能技术
②高效利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
③加快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④敦促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
⑤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能源自给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第1题,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第2题,中国能源低碳战略主要包括节能、减排两方面。

答案 1.C 2.A
像面包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在中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中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

结合下图(图中数字为pH值),完成3~4题。

3.在上述四省三市中,目前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①河南②江苏③上海④柳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贵阳曾是全国酸雨危害最为严重的城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洼,气流不畅通②受地形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雨日较多③
红壤酸性较强④贵阳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3题,从图中pH值小于4.5的区域来看,上海、柳州处于重酸雨区。

第4题,贵阳处在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气流畅通。

答案 3.B 4.C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D.资源质量的提高
6.在生态文明阶段,我们应该
()。

A.严禁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
B.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
C.严禁使用楠竹编织袋购物
D.严禁使用垃圾发电
解析第5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加大,同时研究出一些替代产品,从而促使资源曲线在生态文明阶段呈上升趋势。

第6题,在生态文明阶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地关系协调的最终途径,如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利用垃圾发电、使用楠竹编织袋购物及禁用一次性木筷等。

答案 5.C 6.B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8.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①是史前文明时期;②是工业文明时期;③是后工业文明时期;④是农业文明时期。

第8题,②是工业文明时期,此时的人地关系是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对象,人类征服自然。

答案7.A8.D
2018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其中优化开发区域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限制与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与文化保护区等。

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为维护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利益,国家将把在其他区域的税收转移补贴过来,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
10.10年前专家就提出此规划,但因缺少财力支持,直到今年才得以公布实施,这说明在可持续发展中
()。

A.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B.政治形势宽松是前提
C.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D.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解析第9题,该题所述现象,体现了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第10题,之所以现在才公布实施,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致。

答案9.A10.A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循环经济模式的省区为
()。

A.广东省B.河南省
C.江苏省D.黑龙江省
12.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第11题,循环经济模式中,玉米是主要农作物,玉米属于温带作物,四个省区中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河南和黑龙江,而黑龙江温度较低,适宜发展沼气的时间较短,故选B项。

第12题,发展循环经济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但并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答案11.B12.A
二、综合题(共26分)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在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波兰获得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
权。

材料二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坎昆开幕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日________时。

(2)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会议旨在解决________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4)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实践“低碳”生
活?
解析北京时间(东八区)比西六区早14小时,故为11日19时。

坎昆气候大会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主要是矿物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毁林,其后果有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调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加剧等。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节能减排。

答案(1)1119
(2)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矿物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植被的破坏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
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答出3点即可)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双面用纸;少用一次性产
品;使用节能产品;夏季调高空调设定温度等。

(答出2点即可)
14.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

API越大,
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 x——氮氧化物等。

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亿吨,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新兴技术。

下图是某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示意图:
(1)材料一中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3)分析材料二,分别列举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中体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循环经济原则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第(1)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成分是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第(2)题,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主要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硫氧、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搞好城市绿化等。

第(3)题,举例恰当即可。

答案(1)上海深圳重庆
(2)使用清洁能源;倡导公交优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3)①废弃物资源化:把垃圾做成建筑材料和肥料。

②废弃物减量化:工业回收各种废弃物。

③废弃物无害化:回收废弃食品生产沼气、制复合肥,减少对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