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M动态响应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过程动态特性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过程动态特性
物种的分布和丰度随气候 、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 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提供的如水源涵 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 等服务功能是动态变化的 。
生态恢复与重建
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 建过程中,物种组成、群 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随 时间发生变化。
04
仿真模拟过程动态特性的实 现
数学模型的建立
水流动态特性
水流速度与流量
水流在环境中的流动速度和流量是动态变化的, 受到地形、气候、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体质量
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浊度、pH值等随时间和空间 发生变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洪水模拟
模拟洪水过程的动态特性,预测洪水的发生、发 展及消亡,为防洪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空气流动动态特性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
数据获取与处理
在模拟过程中,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个关键的挑战。由 于环境工程涉及大量的实时数据,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 和分析这些数据是一个难题。
计算资源需求
环境工程仿真模拟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包括高性能 计算机和专业软件。这限制了模拟的规模和实时性。
模型精度与适用性
空气流动模拟案例
总结词
空气流动模拟有助于了解污染物扩散和通风性能,优化建筑 设计。
详细描述
通过模拟空气在建筑物内部的流动特性,工程师可以评估建 筑物的通风性能,预测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为建筑设计提 供依据。这在暖通空调设计、环境评估和工业通风等领域具 有实际应用价值。
土壤污染模拟案例
总结词
土壤污染模拟有助于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土壤修复和土地利 用提供决策支持。
城市排水系统模拟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报告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这一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

1974年,美国的W.Newell用一个倒三角形(如图)对电力电子学进行了描述,认为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形成的。

这一观点被全世界普遍接受。

电力电子技术是建立在电子学、电工原理和自动控制三大学科上的新兴学科。

因它本身是大功率的电技术,又大多是为应用强电的工业服务的,故常将它归属于电工类。

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系统。

电力电子器件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最常用的材料为单晶硅;它的理论基础为半导体物理学;它的工艺技术为半导体器件工艺。

近代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中大量应用了微电子学的技术。

电力电子电路吸收了电子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器件的特点和电能转换的要求,又开发出许多电能转换电路。

这些电路中还包括各种控制、触发、保护、显示、信息处理、继电接触等二次回路及外围电路。

利用这些电路,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组成了各种用途的整机,称为电力电子装置。

这些装置常与负载、配套设备等组成一个系统。

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信号检测处理等技术常在这些装置及其系统中大量应用。

一般认为,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是以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的第一个晶闸管为标志的,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就是由于晶闸管和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而确立的。

此前就已经有用于电力变换的电子技术,所以晶闸管出现前的时期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或黎明时期。

70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电力场效应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全速发展(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既栅极或基极的控制既可以使其开通又可以使其关断),使电力电子技术的面貌焕然一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后期,以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 可看作MOSFET和BJT的复合)为代表的复合型器件集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通态压降小,在流能力大于一身,性能优越使之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

三种快速动态响应的VRM拓扑分析比较概要

三种快速动态响应的VRM拓扑分析比较概要

三种快速动态响应的VRM拓扑分析比较摘要:本文给出了三种具有快速动态响应速度VRM拓扑:多相交错Buck拓扑、采用步进电感的变换器拓扑、混合供电模式拓扑。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设计目标,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叙词:电压调节模块;多相交错;步进电感;混合供电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topologies for VRM fast transient application:multi phase interleave buck topology, stepping inductor converter,hybrid sources.Analysises the key point and principle about each technology,and compares each other. Keyword:voltage regulate modle;multi-phase;stepping inductor;hybrid sources1 引言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集成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为了获得高效率,微处理器的驱动电压呈低压化走势。

从原来的3.3V降到1.8V~1.1V左右,最终将降到0.6V。

另一方面,微处理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内部功能电路也越来越多,其要求驱动电流也越来越大,从以前的13A到30A~50A,以后将达到100A。

同时为了节约能量,微处理器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状态急剧改变工作电流,达到50A/μS。

而且由于微处理器本身的工作电压很低,其对工作电压的稳定度要求很高,50mv的电压波动就有可能引起电路的错误操作。

在如此低电压,大电流,大电流变化率的条件下,要保持很高的电压稳定度(电压纹波限制在2%以内,对1.1V仅22mv),就需要微处理器的供电模块-电压调节模块VRM(Voltage Regulate Modle)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

平面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vrm)无源控制的研究

平面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vrm)无源控制的研究

致 谢本论文是在杨玉岗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没有杨老师的指导、鼓励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论文是不可能得以顺利完成的。

师从三载,收获颇丰,感触亦深。

杨玉岗老师优秀的做人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能力,忘我的工作精神给学生树立起潜移默化的典范作用,这也是导师传授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深深的敬意。

感谢我的父母对我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感谢实验室师兄弟们的帮助,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事业旅途上一帆风顺。

也要感谢寝室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祝他们生活愉快!摘 要本文介绍了电压调整模块(VRM)常用的建模方法和控制方法的原理,着重研究了VRM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引入了无源控制的概念。

首先介绍集成磁件的电路建模方法,为两相平面磁集成VRM建模奠定基础。

然后,先从推导两相VRM的无源控制规律入手,建立两相VRM的数学模型,给出无源控制规律的推导过程,并在MATLAB7.0软件的Simulink中进行仿真验证,证明无源控制方案可以应用到两相VRM中,并且可以改善其稳态和动态性能,为了能够将无源控制策略推广到多相VRM当中,设计了三相VRM的无源控制策略,并总结多相VRM无源控制策略的设计步骤。

最后将无源控制引入到两相平面磁集成VRM中,试图结合磁集成和无源控制的优点,进一步改善两相VRM的性能,最后给出基于无源控制的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仿真结果,与两相VRM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基于无源控制的两相平面磁集成VRM对稳态纹波和动态响应都有所改善。

关键词:电压调整模块;无源控制;平面磁集成;切换系统;动态响应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modeling method and controlling means for Voltage Regulator Modules, and focus on study the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of VRM, then the concept of passive control is introduced. First introduces modeling method of the Integrated Magnetic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model building of two-phase integrated magnetics.then, from passive control method of two-phase VRM to establish its mathematical model, the derivation of passive control methods and simulation verification are given in Simulink of MATLAB7.0,it is shown that passive control can be applied to the two-phase VRM, and improve its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extend passive control strategies to multi-phase VRM,the three-phase VRM based on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is design,and the summary of design steps for multi-phase VRM based on passive control strategy is given. Finally, the passive contro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wo-phase planar integrated magnetics VRM, and this article attempt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integrated magnetics and passive contro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wo-phase VRM, compared to two-phase V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wo-phase planar integrated magnetic VRM based on passive control are provided,it confirms that the steady-state ripple and dynamic response have been improved by the two-phase planar integrated magnetic VRM based on passive-based control.Key Words:Voltage Regulator Module(VRM);passivity-based control;Planar Integrating Magnetic ;Switching System;Dynamic Response目 录摘要Abstract1 绪论 (1)1.1 电压调整模块(VRM)建模方法 (2)1.2 VRM控制方法综述 (4)1.2.1 电压调整模块控制方法的分类 (4)1.2.2 电压调整模块控制方法介绍 (5)1.3 磁集成技术的概述 (9)1.3.1 磁集成技术的介绍 (9)1.3.2 磁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 (10)1.4 平面磁集成技术简介 (11)1.5 无源控制简介 (12)1.5.1 无源性理论的简介 (12)1.5.2 无源性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 (13)1.6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6.1 本文的选题意义 (15)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2 两相集成磁件的电路模型 (17)2.1 磁件电路建模方法介绍 (17)2.1.1 阻抗等效模型 (18)2.1.2 磁路-电路对偶模型 (19)2.1.3 回转器-电容类比模型 (20)2.2 两相平面集成磁件的等效模型 (22)2.2.1 两相集成磁件的电路模型 (23)2.2.2 两相反向耦合集成磁件的G-C模型 (26)2.3 本章小结 (27)3 两相平面磁集成电压调整模块特性分析与建模 (29)3.1 两相VRM特性分析 (29)3.1.1 两相VRM的工作模态分析 (31)3.1.2 两相VRM的优点和不足 (34)3.2 两相VRM模型的建立 (34)3.3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特性分析 (36)3.3.1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工作模态分析 (38)3.3.2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优点 (41)3.4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模型的建立 (42)3.5 本章小结 (43)4 两相电压调整模块(VRM)无源控制的研究 (44)4. 1两相VRM的模型建立 (44)4.2 两相VRM无源控制策略的推导 (45)4.3两相VRM的仿真验证 (47)4.3.1 两相VRM的稳态仿真结果 (50)4.3.2 两相VRM的阶跃响应仿真结果 (50)4.3.3 负载扰动特性仿真效果 (51)4.4 无源控制在多相VRM中的推广 (52)4.4.1 三相VRM模型的建立 (52)4.4.2 三相VRM无源控制策略的推导 (55)4.4.3 三相VRM的仿真验证 (55)4.4.4 多相VRM无源控制策略的推导总结 (57)4.5本章小结 (58)5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无源控制研究 (59)5.1 两相集成磁件的性能分析 (59)5.1.1 两相集成磁件的实现方式 (59)5.1.2 集成磁件对两相VRM工作性能的影响 (60)5.1.3 集成磁件对电流纹波的影响 (63)5.2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模型 (64)5.3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无源控制策略推导 (65)5.4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仿真验证 (67)5.4.1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稳态仿真 (68)5.4.2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阶跃响应仿真 (70)5.4.3 两相平面磁集成VRM的负载扰动仿真 (71)5.5 无源控制在多相平面磁集成VRM中的推广 (72)5.6 本章小结 (73)结论 (74)参考文献 (75)作者简历 (78)学位论文数据集 (80)1 绪论在众多DC/DC变换器的应用领域中,像中央处理器(CPU)这种高精度、高速度微处理器的供电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课题,工业界将这种专门给快速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服务器、通信工作站等设备的核心微处理器的供电电源,称为电压调整模块(VRM)。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车架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车架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n t r l e u n y r s n n ea dv b a i nt p . i g mo e o — e r e o - e d m e i l ir t n s t p s s m ’ mo e e t au a q e c e o a c n i r t e Us d ft d g e — ff e o v h ce v b a i e su y t S r f o y n wo r o e v m n d fe e ta q a in a d us s S mu ik o a lb f r v h ce fa ’ v b a i n Th n t e smu a i n f r e r s o s n l ss o ifr n i le u t n e i l fM t o e i l me S i r to . e h i lt o c e p n e a ay i f o n a r o t ev h c e fa sc ri d o n e h p c l o d s r a e c n i o . h i l t n f r e sg a s o ti e r u h t e r a h e il me i a re n u d rt et i a a u f c o d t n T e smu a i o c in li b a n d t o g h o d r y r i o h s i lt n I p o i e n e p u eh d f r e il a tu tr p i z t n mu a i . t r v d d o eh l f l t o h c ef mesr cu eo t o m o v l mia i . o
货 箱等 所有 簧 上质 量 的有 关机 体 ,承 受着 传 给 它 的 和 忽 略 ,选 用 A G R 型 有 限元 分 析 软件 进 行 模 态 L O大

燃料电池系统动态响应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燃料电池系统动态响应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燃料电池系统动态响应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仿真与实验研究,深入探讨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为其性能优化和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或负载变化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燃料电池系统需要快速响应外部变化,保持稳定的输出功率,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因此,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为了研究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

通过对系统参数和控制策略的调节,我们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系统的响应过程,并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在外部扰动下,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快速调整输出功率,保持稳定运行。

同时,我们还分析了系统在不同负载变化下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除了仿真模型,本文还设计了实验平台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验证。

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我们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输出功率和电压波形,并记录系统响应过程。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为系统优化提供了实验基础。

综合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系统结构、控制策略和负载变化等。

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优化系统参数和控制策略。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探索更有效的优化方法,推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本文通过仿真与实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为其性能优化和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虚拟现实VRML论文

虚拟现实VRML论文

VRML虚拟现实场景设计及动态仿真的实现VRML virtual reality scene design And dynamic simulation to achieve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1001学号:100405116学生姓名:魏国亮指导教师:刘阳(副教授)2014年6月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由美国VPL公司的Jaron Laniner在1989年创造的一个新词。

它通常是指采用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一系列新型交互设备构造出的用以体验或感知虚拟境界的一种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用户使用这些高级设备以自然的技能(如头的转动,身体的运动以及人类的自然语言等)向计算机发送各种指令,并得到环境对用户,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的实时反馈。

世界上首个具有虚拟现实思想的装置是由Morton Heilig在1962年研制成功的,它是一种被称之为Sensorma的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全景式立体电影设备。

该设备主要由三维视频(由一对并排的35mm摄像机同时拍摄)组成,并具有立体声功能,能产生不同的气味,能产生自然风的吹拂,座椅还可以随剧情的变化震动。

这所有的一切都使电影观看者这是体验到骑着摩托车漫游纽约市区,看见高楼,听见鸟语,闻到花香,和风吹拂面庞以及不时颠簸所带来的神奇感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现实技术一直是信息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方向之一。

它借助计算机构建出一个与现实环境十分逼真的虚拟环境,而且支持用户使用自然的技能亲身感受它。

目前己经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计算可视化、教育与培训、设计与规划、虚拟测试、虚拟游览、购物、交互式娱乐、工程技术、科技探索等多方面领域。

本文介绍了使用虚拟建模语言VRML来构建的3D虚拟场景的技术和它在虚拟风力发电厂环境中的动态仿真的实现。

用虚拟现实语言构建风力发电厂可以在风力电厂竣工前就可以提前展示电厂全貌,给投资方以及即将工作的人们一个直观的展示。

氢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氢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氢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特性研究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其优点包括零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可再生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对其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动态响应特性是指氢燃料电池在受到外界扰动时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了解和研究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可以帮助优化其控制策略,提高其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从而提升其整体性能。

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氢气供应系统、电解质膜传输性能、催化剂活性等。

研究表明,氢气供应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

优化氢气供应系统可以提高氢气的传输速度和均匀性,减小氢气浓度变化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质膜在氢燃料电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传输性能决定了电子和离子在电池中的传输速度。

研究发现,改变电解质膜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显著影响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

传输性能优良的电解质膜可以提高电子和离子的传输速度,从而改善电池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此外,催化剂活性也是影响氢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特性的重要因素。

优化催化剂的活性可以提高氢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改善其动态响应特性。

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可以调控其活性,进而影响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

除了以上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较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氢燃料电池的工作环境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其动态响应特性的稳定性。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对于提升其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氢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机理,提出更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推动氢燃料电池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R ) 出 了越 来越 高的要 求 , 速 的 负载 响应 性 能就是 被 高度 关 注的性 能之 一 . 文 分析 了影 响 M 提 快 本 VR 动 态特性 的 因素 , 类介 绍 了 目前 用 于提 高 负载动 态响 应特 性 的 方 法 , 对 各 类 方 法的 优 点 M 分 并
与缺 点进 行论 述 .
VRM 动 态 响 应 特 性 的 研 究
贺明智 , 骞 , 陈 郑琼林
( 北京交通 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 京 10 4 ) 北 0 0 4

要 : 着 负载 运算性 能 的提 高, 随 对供 电的开 关 变换 器 电压调 节模 块 ( otg gltr dl, V l eReuao ue a Mo
( VRM) Trni t ep n e efr nefcs ih r e n s T efc r i f cs h y a c . a s n so s r ma c e g e ma d . h t c af t ted nmi e r p o a h d a o wh h e
Ⅵ , I 具有更优秀的负载动态响应特性 . 而改善负载 动态响应特性就必须极大地提高 自身的电流响应速 度. 由于电感的存在 , 电感 电流的变化滞后于负载电
流的变化 , 负 载突 然 由轻 载变 成 重 载 , 载 电 流将 若 负
数等. 要得到一个好的动态响应 , 需要进行综合 的分 析 和设 计 .
r g ltrmo u e e ua o d l
HE M ig h , H N a nziC E Qin,T i inQ . HE r l Z NG lo
(co l f l tcl n ief g B in i tn i rt , ei 0 0 4 C i ) S ho o e r a E gne n ,eigJ oo gUnv s y B in 1 0 4 , hn E ci i j a ei jg a
本 文 作 者 总 结 了 几 种 目前 较 为 常 用 的 改 善 VRM 动态 特 性 的方 法 , 要 可 以分 为 电 路 拓 扑 的 主 改进 和控 制方 法 的改进 两方 面 . 通过 比较 各种 方 法
Ke od :otg g l o d ue VR )d n i rso s ; p lg ;o t l to yw r svl e e ua r a r t mo l( M ; y a c ep ne to o y cnr h m o o me d
电 压 调 节 模 块 ( l g euao dl, Vot e R g l rMoue a t
V】 是 为 C U 供 电 的低 压 大 电流 开关 D - C变 M) P CD

立刻增大, 而由于电感 的滞后作用及系统延时, 电感
电流则 滞 后 _段 时 间后 才 上升 , 上 升 斜 率 较 为缓 且 慢. 因此 负载切换 时刻 , 负载需 要 的 电流大 于 电感 所 能提供 的电流 , 这个过 程 中产 生的不平 衡 电荷须 由输 出电容 来提供 . 如果 电感 电流 的 响应 越快 , 么 输 出 那 电容所 需提供 的不平衡 电荷就 越少 , 出电压 的波 动 输
Ⅵ 的瞬 态 响应 主要 可 以从 两个 方 面 进 行 衡 M 量 : 出 电压 的波 动 幅度 和调 整 时 间 . 负 载 变化 时 输 在 Ⅵ ,的输 出电压波动 幅度越小 , I 、 I 调整 时 间越短 , 该 则
在开 关 变 换 器 中 , 响 动 态 响 应 的 因 素 较 多 , 影 如: 电感 值 , 电容 值 , 控制 环路 的设 计 , 电路 的分 布参
第 3 5卷 第 2期
2 1 年 4月 01








Vo . 5 No. I3 2 AD .2 1 r 0 1
0URNAL 0F EI I B ING I 0T0NG lA I UN I VERS TY I
文章编号 :6 30 9 {0 10 —0 80 17 —2 12 1 )20 8 —6
p ro ma c fVRM n lz d efr n eo i a ay e .Th eh d i r sd t n a c h y a i e o a c f s em t o swhc a eu e oe h n et ed n h m cp r r n eo f m VRM r n r u e .W eg tt eme i n h rc mig ft eemeh sb n lzn h m . a eito c d d e h r sa ds o to n so h s t o ya ay ig t e t d
Ab ta tAst ela ef r a c n a c d tb ig titr q et n t ev l g e uao d ue sr c : h o d p rom n ee h n e ,i rn ssr e u sso h ot erg lt rmo l c a
幅度 和调整时 间也减小 .
换器 , 它紧靠微处理器及集成电路负载 , 可根据不同 负载 需要 独立 调节 输 出 电压 . P 的发 展 是 以集 成 CU
度更 高 、 处理 速度 更 快 、 能 更 强 为 宗 旨 的 , 就 要 性 这
求 V M 具有低电压和大 电流输出 、 R 高输 出稳定度 、 高功 率 密度 、 速负 载响 应等 性能 _ . 快 1 J
关键 词 : VRM; 态响应 ; 扑 ; 制 方 法 动 拓 控
中图分类 号 : TM1 1 2 3 .
文献标 志 码 : A
Re e r h o y m i e po s r o m a e o o t g s a c n d na c r s n e pe f r nc f v la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