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方吉祥壶”的文化内涵
经典的价值论“六方汉瓦”紫砂壶的艺术与文化特征

(紫砂艺术)2021年04月Ceramics•71•经典的们值:iF’n方汉戸”荼礪壶的艺朮与蔡军昌(蔡军昌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00)摘要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历代文人雅士都爱好书画壶艺茶道,紫砂壶的发展随着茶道文化而逐渐兴起,在曼生时期之后就开始流行壶型的变化与壶的装饰,在宣纸上写字作画已经不能满足文人们对书画的喜爱,逐渐壶身上的书画成了一种新型的纸上书画,也是新的一种文化载体,在培养书画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壶艺茗品有所了解,把玩悟道的同时又可以怡情养性,乐趣无穷。
“六方壶”与“汉瓦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沉淀了早期紫砂壶创作的智慧,体现了中国古典的审美倾向,对紫砂壶艺术的成熟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六方汉瓦”将2种经典款式加以结合,在传统的继承全新的探索中展现了经典的价值。
关键词紫砂壶六方汉瓦艺术文化经典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1)04-0071-02前言紫砂壶艺术在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经典款式,构成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稳固根基与基本风格。
这些经典款式是前人对紫砂壶稳定结构探索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及文化、精神内涵等,新时代的紫砂壶艺术即使是创新也仍具有明显的传统特征,这正是紫砂壶除泥料与工艺价值之外所具有的经典价值。
宜兴紫砂的声誉可以说是响彻国内外,紫砂文化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紫砂陶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与艺术审美,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质与文化内涵,所以紫砂艺术陶文化就具备了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观赏性,所谓是“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碗土”。
“六方壶”与“汉瓦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此件“六方汉瓦”将两种造型结合起来,展示了经典款式的可创作空间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和谐理念。
这两种经典款式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结合之后构成了作品丰厚扎实的文化内涵,以“复古”塑造经典价值。
1“六方"与“汉瓦"“六方壶”是紫砂壶方器中的经典款式之一,标志性特征是筒身部分的六棱六面,明快整齐。
浅谈“六方壶’’里的文化蕴意

中国 的 茶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而茶的载体就是茶具 . 在 众 多 的 茶 具 中以 紫 砂 壶 为 贵 。 紫砂 的质 地 古 朴 纯 厚 、 不媚不俗 , 与 文
化人收藏、 欣赏的殿堂。 紫 砂 壶 不 仅 保值 、 增值 , 还 体 现 了 社 会 发 展各 个 历 史 时 期 的艺 术 价 值 和 社 会 地 位 .同 时 也 包 含 了 紫 砂 壶艺 的文 化 价 值 六 方 器 型 是 紫 砂 方 器 中 较 为难 见 的 一种
切的词句 , 有哲学 的 、 伦 理的、 道德的 、 知识性等等词句 。 这 些
盖 是六方形 , 可任意变换方 向 。 壶盖 和壶 I Z l 严密吻合 : 此 壶 丰
肩, 虚短颈 , 六方 壶 口. 壶 口与 壶 底 上 下 对 称 , 盖面凸起 ; 盖 钮
文 化 形式 在很 大程 度 上 提 高 了紫 砂 壶 装 饰 的层 次 .深蕴 文化 内涵 。 而 其 它 的工 艺 品显 然 不 如 紫 砂 艺 术 品 的 品位 . 因 此 紫砂 壶成 为 了人 们所 喜爱 的赏 品 、 藏 品 收 藏 . 是 一 种 人 们对 美 的 存储 , 目的 是 希 求 长 久 地 在 美 的享 受 中 陶 冶 情 操 、 积 累 知识 .
人气质十分相似 , 以至 文 人 深 爱 、 笃好紫砂 。 陶 艺 家 以坯 当纸 , 或撰壶铭 、 或 书款 识 、 或 刻 以 花卉 、 刻 以印 章 . 在 紫 砂 壶 上 托 物 寓意。 紫 砂 壶 的装 饰 艺 术 , 集诗词 、 书画、 文学 、 篆刻 、 金 石 艺术 于一体 , 又 创 造 了题 词 、 题跋。 更 进 一 步 地 把 紫 砂 壶 艺 推 向 了 高层次的文化层。 紫 砂 壶 上 铭 镌 的 内容 有 与 茶 文 化 、 陶 文 化 相
论紫砂壶“称心如意”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

论紫砂壶“称心如意”的
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
王琴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紫砂壶上面有包罗万象的紫砂纹理装饰,龙纹、 饕餮纹、祥云纹饰等等,都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工艺之 美和文化内涵运用紫砂的抽象语言表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 视觉享受和吉祥的祝福之情。紫砂作品“称心如意壶”简练 豁达的造型却处处皆有惊喜,用点、线、面的相互交融组 合,勾勒出的轮廓突破了传统器型的设计,尤其是如意纹饰 运用得恰到好处,彰显出紫砂艺术的工艺之美,同时把如意 这种吉祥的象征和称心的彩头蕴含在壶中,充满了富贵如 意、吉祥安康的美好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称心如意;工艺之美;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周尊严.论紫砂壶吉祥纹饰之审美意趣——兼谈“三足
如意壶”的构思创意[J].江苏陶瓷,2011(1):25-26. [2] 叶 慧 芬 .探 析 紫 砂 “ 如 意 壶 ” 的 吉 祥 蕴 意 [J].江 苏 陶
瓷,2015(3):47,51.
CERAMICS SCIENCE & ART 61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意纹饰可谓由来已久、屡 见不鲜,最早的如意纹饰图案可能起源于古人所用来挠 痒痒的“牙杖”,后来因为经常使用不离手,所以逐渐 演化为“如意”的器型,多用玉制材料,形成独特的云 朵如意纹理,受到了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追捧,如意 纹饰也成为了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装饰之一,装点着 古人日常所用的许多器物,在家具、金银器、瓷器上面 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然也在紫砂器上面熠熠生辉,如 “大彬如意壶”、“仿古如意壶”、“云肩如意壶”等 等,不同的纹样饰于紫砂之上,也展现了紫砂器的不同 韵味,纹饰之美,尽在壶中。这件紫砂壶“称心如意” 就是把如意纹饰装饰在紫砂壶上面的艺术手法,来凸显 此壶的工艺之美,同时把如意这种吉祥的象征和称心的 彩头蕴含在壶中,充满了富贵如意、吉祥安康的美好文 化内涵。
浅谈“福临八方套壶”的泥绘艺术与设计理念

身相连部分结构感鲜明。提梁的运用使较为敦厚的壶身 更加立体高挑,在视觉上会更加均衡大方,没有局促之 感。可以看出手工艺人在设计此壶时不仅关注八方这一 造型的表现,而是关注壶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以及壶的外 在空间感,更易传达“福临八方”的内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ERAMICS SCIENCE & ART 105
八方壶是紫砂壶方器中的经典款式,由八棱八面构 成,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八”的汉语发音与“发”相 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发财、吉祥等美好含义,以 八方壶来体现迎福的内涵是极为符合的,这是手工艺人 在造型上进行的一种文化选择。
与传统棱角分明的八方壶不同,此壶身型较为圆 润,棱线比较分明,转角的处理比较圆润,这样就使壶 有着鲜明的圆器风格,构成端庄典雅、刚柔相济的艺术 气质。手工艺人对壶的八个面进行精准分割,可以分为 主题壶面与边角壶面两个部分。首先手工艺人要将拍打 好的泥片裁成四个完全相等的宽大平面,再裁出四个完 全相当的边角;之后将这八个面镶嵌成立体壶身,两个 边角夹一个壶面;最后调整棱线与面的弧度,使线与面 向上收紧,最终形成壶身造型。壶盖、壶钮的造型与壶 身保持一致,形成线、面、角相对的灵巧结构,纵向上 看壶体比例均衡,重心稳定,保证了实用价值。
此壶还配有两个八方造型的小茶杯,一个同样结合 泥绘装饰,与壶身的泥绘构成完整画面;另一个则刻有 山外二字,作为泥绘作品的标题。这样恬静淡雅的气质 使人感受到一种抚慰,怡然自乐的气息正是一种福气!
此件“福临八方套壶”并不刻意凸显吉祥意蕴,但 从棕红色泥料的选择、八方造型的打造、圆角的塑造再 到泥绘作品的配合,都给人以心情舒畅,福气满满的感 觉,也可以说此壶是以气韵表达为重点,传达的是 “福”的感觉,使壶形成深厚的情感空间,从心出发感 受此壶的美好含义与价值。
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

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摘要:一、手把壶的寓意概述二、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详解1.平安富贵2.和谐共生3.团结一心4.包容互信5.传递友谊6.共同进步正文:手把壶是我国传统陶瓷工艺品中的一种,因其寓意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更是将这种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顺口溜。
一、平安富贵手把壶的形象寓意着平安和富贵。
壶身饱满,象征富饶;壶嘴流畅,代表水源不断,寓意生活美满、富足。
二、和谐共生手把壶的设计讲究对称,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壶把与壶身、壶嘴相互呼应,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器型上,还象征着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的和谐相处。
三、团结一心手把壶的制作过程需要多个环节密切配合,如陶土的选择、制壶技艺等。
这使得手把壶成为团结一心的象征。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手把壶。
四、包容互信手把壶的包容性体现在其大肚能容的壶身上。
这种包容性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相互理解、包容,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
五、传递友谊手把壶作为礼品,被赋予了传递友谊的使命。
赠送手把壶,代表着真挚的友情,传递着和谐、美满的祝福。
六、共同进步手把壶的制作技艺是我国陶瓷工艺的瑰宝,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追求手把壶制作技艺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学习、进步,共同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总之,手把壶的寓意顺口溜概括了这种传统陶瓷工艺品所承载的美好寓意。
它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和谐、团结、包容等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
浅谈紫砂壶“福禄”的创意美和文化内涵

壶的整体呈棕红色,色泽饱满有砂感。壶嘴是向上 挺起的形态,模仿的葫芦的藤蔓,惟妙惟肖,一湾流, 这样的设计使得出水流畅,壶把也是呈藤蔓状,斑驳凸 起的节肌理清晰可见,弯曲呈“8”字型,状似葫芦,与 壶的整体大小、造型相呼应。壶盖与壶钮为一整体,壶 钮是藤弯曲呈拱形的设计,壶盖上有慝藤匍匐,仿若根 深植于大地,这样的造型设计,使得作品极富生机活力 和自然美感。
壶把的根部向壶身处胥出一节枝叶,茂密繁盛,小 葫芦还挂在枝上。这一装饰可以说是此作品的点睛之 笔。首先,贴塑装饰形象传神。葫芦叶清晰逼真,片片 都饱含着生机和活力,藤的肌理也是明朗爽利的,根根 缠绕。这样的装饰加深了主题的表述,使人们对福禄的 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其次,壶面上藤蔓一直向前方延 伸,仿佛要伸向看不见的远方,这大概是作者想要表述 的另一层意思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时代在发展,但 是这些文化中传承千年的风俗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一个 个符号,一个个图案,一种种深植于内心的美好祈愿, 将永远向前方延伸。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一个福字,这 是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而且贴福的时候一定要倒 着贴,新的一年的美好祈愿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期盼都在这一声声“福到了”中体现出来。这就是中国 的福文化,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说到福,大家 理解的就是“福气”、“幸福”,它是一种美好的符 号,概括的说,就是国人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渴望,并对 这一渴望而不停努力,不懈追求……福的涵盖面非常广 泛,以前,人们觉得衣食无忧是福,后来觉得平安是 福,现在提倡和谐是福,福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活 观念和价值观,这种概念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三羊开泰,壶纳吉亨

三羊开泰,壶纳吉亨作者:邵沛华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2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珍贵无比的紫砂泥造就了宜兴紫砂辉煌的历史,也促成了人们品茗赏壶的生活雅趣。
紫砂壶是陶瓷艺术门类中极富特性的一种,有“东方明珠,华夏瑰宝”的美誉,它不施釉,完全以水到渠成的造型装饰来实现艺术效果,对技艺的要求极高,它包罗万象,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高雅的文化气息。
紫砂壶“三羊开泰”(见图1)通过简洁而不失美感的造型,相得益彰的羊纹装饰,传递出深厚的文化情结。
尤其是整把壶将线条的艺术特征发挥到极致,使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更富有灵动的生命力,并与中华传统文化中三阳开泰的寓意融为一体,流露出祥瑞吉亨的美好气息,一目了然且给人以亲近感。
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十分丰富,可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发展至今可大致归为几何形体、筋纹形体、自然形体三大类。
其中,几何形体又可细分成圆器和方器两类。
造型百变不离其宗,而圆器更是传统造型中的典范,自古以来,历代制壶艺人都热衷于制作圆器紫砂壶,精品佳作更是层出不穷。
紫砂壶“三羊开泰”的整体造型秉承了传统圆器的制作特点,讲究“圆、稳、匀、正”缺一不可,其轮廓简练、曲线流畅、骨肉亭匀、精气神十足;含蓄与张扬并存,表现出古朴淡雅的质感,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壶身饱满,壶腹鼓出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一捺底设计使壶身更显圆润。
壶肩与壶颈合一,虽较矮,但与壶身搭配和谐。
圆形壶盖宽大简洁,盖面微鼓,盖沿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而流畅。
壶钮为桥状,精致小巧,横跨于盖面,与壶身风格巧妙呼应。
一弯流胥出自然,飞把纤细倾斜,端握舒适。
相对于壶身主体而言,壶底三足则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风格,三足较高,承托壶身,提升了壶的整体重心,富有灵动的视觉美感。
整壶将圆器的造型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圆润精巧、骨肉亭匀、收放有度,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同时,其线条流畅、比例恰当、精巧优雅,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颇有柔美的气质。
论紫砂壶“四季如意”的造型艺术和丰富内涵

论紫砂壶“四季如意'啲造型艺术和丰富内涵蒋华福(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吉祥元素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此壶“四季如意”,色泽红润,明针功力了得,形态规整,壶嘴、壶把和壶口三山齐平,如意的纹饰环绕壶身,细节的处理特别到位,线条的流畅度也是让人赏心悦目。
上手摩挚此壶,更能够体会到紫砂细腻的质感和令人上瘾的油润,在长时间的把玩和使用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完美的包浆,呈现出更加令人心醉的色泽,同时上面的如意纹饰也是非常地打动人心,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季如意的美好祝福融入壶中,让大家充分地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四季如意;造型艺术;丰富内涵江南小城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物华天宝的地方,在历史上,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在临近的湖州为官的时候,经常就来宜兴游玩,特别是对于这里的茶叶、金沙泉水和紫砂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传说中苏东坡在烧水煮茶的过程之中觉得器具并不是那么的称手,于是在几次三番的修改和设计之下,终于制作而成“东坡提梁壶”,用来煮茶冲泡特别合适。
于是在后来的紫砂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东坡提梁壶”的造型,在坚持三叉造型的基础之上,丰富和创新其中的弧度和装饰,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紫砂造型。
如今,紫砂陶业在延续千年的历史时光之中,又重现了“家家拎泥,户户制陶”的盛景,宜兴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此氛围中,不断兴起的紫砂文旅项目如火如荼,更加带动和促进了紫砂事业的良性循环。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把许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吉祥元素运用在紫砂艺术之中,充分地发挥了他们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把紫砂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