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课题二第2课时同步优化训练
202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时同步练习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2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时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时间:60分钟姓名:I.基础过关—、仔细读拼音,认真写词语。
(20分)二、我会按要求进行选择。
(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豌.豆(wān) 僵.硬(jāng)B.揭.晓(jiē) 囚.犯(qiú)C.启.示(qǐ) 敏锐.(ruì)D.依赖.(lài) 船舶.(bó)2.下面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关系.联系.体系.系.绳子B.屏.气屏.住屏.幕荧光屏.C.麻雀.燕雀.雀.跃家雀.儿D.对称.称.职相称.匀称.3.下面儿组字,声旁相同、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账贺B.狡猾C.赔培D.樟杠4.下面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阔的世界B.健康的体魄C.激烈的风雨D.清朗的夜空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让人感动,经历最有意义的是()。
A.第一粒豆B.第二粒豆C.第三、四粒豆D.第五粒豆6.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中我们知道,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A.荧光屏B.雷达C.天线D.无线电波7.读句子,选择下列问题的提问角度。
A.课文内容B.课文写法C.联系生活实际(1)课文一开始为什么要自问自答呢?()(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并发明雷达的?()(3)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8.读句子,把下列问题分类,根据问题的特点进行选择。
A.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C.引发深入的思考(1)蝴蝶的家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想的?()(2)我们该如何保护弱小的动物?()(3)蝴蝶身上的彩粉是什么?()(4)这篇短文的文笔细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分)1.母亲()不相信,()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人教版

5.题目:请举例说明在科学探究中如何进行问题解决。
答案:在科学探究中,问题解决是指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如,如果我们要解决某种植物生长不良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过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教案为人教版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及同步练习。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与探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本单元共包含3篇文章,分别是《试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分析与综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试验与探究”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再次,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理想,对拓展学习的兴趣也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布置作业和提供拓展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作业和拓展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活动:
优化方案2020高中数学第2章2.2.2第一课时知能优化训练新人教B版必修2

1.会合={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会合={一次函数的分析式 },则会合 、 B间的关ABA系是()A .A =B B .ABC .BA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y -y0=k(x -x0)()A .可表示任何一条过 (x ,y)的直线B .不可以表示过原点的直线C .不可以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D .不可以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x 轴垂直分析:选C.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不可以表示没有斜率的直线,也就是不可以表示与的直线.3.直线y =-ax +1 与连结A(2,3),B(-3,2)的线段订交,则 a 的范围是()A.1-1,31-∞,-1B.3,+∞∪(]1-3,11,+∞1D.[)∪-∞,-3答案:B4.已知直线l:y=kx+b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与b的符号是________.答案:k<0,b<05.过点P(2,1),斜率为-3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分析:依题意得y-1=-3(x-2),整理得3x+y-23-1=0.答案:3x+y-23-1=01.已知直线l过点P(3,2),且斜率为-4l上的是(),则以下点不在直线5A.(8,-2)B.(4,-3) C.(-2,6)D.(-7,10)分析:选B.直线l 的方程为-2=-4(x-3)即4+5y-22=0,将点代入方程考证可y5x得(4,-3)不在直线l上.2.经过点P(-2,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3.以下不经过点A(2,1),B(6,-2)的直线方程是()3B.3x+4y-10=0 A.y-1=-(x-2)4x y y-1x-2C.10+5=1D.1+2=6-232分析:选D.将A(2,1),B(6,-2)代入查验即可.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ax与y=x+a可能是图中的()分析:选中y=ax要求a>0,y=x+a要求a<0,矛盾,故A不正确;B不正确,因一个函数图象要求a>0,另一个要求a<0矛盾;C正确;D不正确,y=x+a的斜率为1,倾斜角为45°,即恒过一、三象限.5.过点A.1条C.3条P(3,2)的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B.2条D.4条6的直线有()分析:选B.切合条件的直线犹如下图两种状况.若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此时三角形面积必定大于长与宽分别为3与2的矩形的面积,即大于6,不切合条件.6.无论m为什么值时,直线(m-1)x-y+2m+1=0恒过定点()A.(1,-1)B.(-2,0)C.(2,3)D.(-2,3)分析:选D.将方程整理为m(x+2)-(x+y-1)=0.x+2=0,x=-2,令解得y=3.x+y-1=0,7.已知直线mx+ny+12=0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和4,则m、n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分析:mx+ny+12=0可变成x y12+12=1,-m-n12-m=-3∴,∴m=4,n=-3.12n=4答案:4-38.已知直线方程y-1=a(x+2),当x∈(-1,1)时,y>0恒建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分析:令y=f(x)=ax+2a+1,要使x∈(-1,1)时,y>0恒建立,只要f-1≥0f1≥0-+2+1≥0a a即,a+2a+1≥01∴a≥-3.答案:[-1,+∞)39.已知直线l过点(-4,-1),且横截距是纵截距的两倍,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分析:①当直线的截距不为0时,设直线l 在y轴上的截距为,则在x轴上的截距即x y a 为2a,因此方程为2+=1.a a-4-1∵直线l过点(-4,-1),则+=1,∴a=-3.2a ax y故直线l的方程为-6+-3=1,即为x+2y+6=0.②当直线的截距为0时,知合适题意的直线过坐标原点,此时直线1l的方程为y=x,4即x-4y=0.答案:x+2y+6=0或x-4y=010.已知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比在y轴上的截距大1,且过定点(6,-2),求直线l 的方程.解:法一:设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为y+2=k(x-6)(k≠0),令x=0,得y=-6k-2,∴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6k-2,2令y=0,得x=k+6,2∴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k+6.∵直线l 在x轴上的截距比在y轴上的截距大1,221∴(k+6)-(-6k-2)=1,解得,k=-3或k=-2.2∴直线l的方程为y+2=-3(x-6)或y+2=-1(x-6),22 1即y=-3x+2或y=-2x+1.法二:设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y=kx+b,b令y=0得,x=-k.b12由题意知-k=b+1,解得,k=-2或k=-3,6+=-2b =1b=2kb∴直线l12的方程为y=-x+1或y=-x+2.2311.一光芒从点A(3,2)发出,经x轴反射后,经过点B(-1,6),求入射光芒和反射光线所在直线方程.解:∵A(3,2)对于x轴的对称点为A′(3,-2),y-6x+1∴由两点式可得直线A′B的方程为-2-6=3+1,即2x+y-4=0.同理,点B对于x轴对称点为B′(-1,-6),直线AB′的方程为y-2=x-3,即-6-2-1-3 2x-y-4=0.故入射光芒、反射光芒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2x-y-4=0和2x+y-4=0.12.求过点P(2,-1),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且知足a=3b的直线方程.xy x y解:当a=3b≠0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a+b=1,即3b+b=1.又由于直线过点P(2,2-11x y-1),因此3+=1,解得b=-3,所求直线方程为-1+1=1,b b-311即y=-3x-3.当a =3=0时,则所求直线过原点,可设方程为y=kx.因该直线过点(2,-1),因此b1,所求直线的方程为1-1=2k,k=-y=-x.2211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3x-3或1y=-2x.。
八年级英语下册_Module 2 Unit 2 课时练习

Module 2 Unit 2 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一、单选题1._____ Greens are preparing for the coming Christmas.A. /B. AC. AnD. The2.—Today we have too many ways to chat with others, chat rooms, text messages and so on.—But we seem ________ the art of communicating face to face.A. to missB. gettingC. to loseD. finding3.Our school will ________ a big swimming pool next year.A. touchB. sendC. buildD. delete4.—Li Dong, do you know Zhang Jiqing?—Yes. He donated(捐赠)money to build old people’s homes and schools for so many years. His story ________ me.A. savedB. touchedC. missedD. cared5.—Simon, what’s the ________ of your success?—Well. I often cheer ________ up when I want to give up.A. secret; myselfB. secret; meC. way; myselfD. way; me6.—What do you think of Sanya?—Oh, it's a beautiful city. I _____ there for several times.A. have beenB. have been toC. have gone toD. have gone7.The two boys are twins, but they _____ each other.A. is different fromB. is different ofC. are different fromD. are different of8.—Do you know who is the first woman to fly_____?—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 from Russia.A. in spaceB. in the space B. from space D. at space9.He watched Journey to the West last night. He thought it was one of _____ TV programmes.A. interestingB. more interestingC. most interestingD. the most interesting10.—Are all the boys from __________ in your school?—No, there are only five __________ in our school.A.German; GermansB.German; GermenC.Germany; GermansD.Germany; Germen二、用方框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词仅用一次。
Module2 Unit2 课时练

Module 2 Unit 2 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lakes in China.一、选出下列单词不同类的一项。
( ) 1. A. long B. strong C. wall( ) 2. A. are B. do C. is( ) 3. A. famous B. shop C. lake( ) 4. A. hundred B. kilometer C. thousand( ) 5. A. go B. late C. like二、用there be句型完成下列各句。
1. _______ a boy in the classroom.2. _______ lots of water in the bottle.3. _______ many 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park.4. _______ some people in the shop.5. _______ an egg in my bag.三、连词成句。
1. is, New York, a, there, Chinatown,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go, do, to, the, you, park, want,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from, are, postcards, China, my, th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postcard, like, hope, you, this,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go, let' s, to, now, restaurant,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理解。
第二单元 练习课(第1~2课时) 电子版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第1~2课时)▷片头语:小熊数学屋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小西老师。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你们都掌握了吗?今天呢,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课本上的练习。
跟随着小西老师,我们出发吧!一、游戏导入师:(点击)首先,我们来完成课本第11页第2题。
你们看,同学们正在排排坐玩游戏,等候老师的指令完成动作,你们能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吗?老师的第一个问题,(点击)请小军前面的那个同学站起来,你们是怎么解决的?2生:(点击)我先找到小军在哪,(点击)然后小军前面的那个男生就要根据要求快速站起来!3师:你的方法太好了,先找到对应的人,然后依据题目要求找到答案!真棒!那现在,(点击)请小明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这又要怎么解决呢?4生:同样的方法,(点击)我先找到小明在哪,(点击)然后找到小明后面的这2个同学并根据要求快速举起他们的右手。
5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你的答案是2个同学了,怎么不是1个呢?6生:因为两个题目意思不一样。
小军前面的那个同学指的意思是在小军前面的同学中,离他最近的那个同学,是1个人;小明后面的同学指的意思是只要在小明后面的,都算,也就是图中这2个举手的同学。
7师:你说得真好!看来我们解决问题时,读题也是非常重要一步,只有读懂题目意思,我们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点击)谁又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8生1:请小军后面的同学点点头。
9生2:请小明前面的那个同学用左手摸摸自己的右耳。
10师:大家提出来的问题都很不错,老师为你们点赞!二、知识回顾师:(点击)现在,我们来完成课本第12页第4题,探索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11生:(点击)相片挂在桌子的上面;(点击)凳子放在书桌的下面;(点击)球放在书桌的左边;(点击)拖鞋放在床的下面;(点击)柜子放在床的右边;(点击)闹钟放在柜子的上面;(点击)书本放在书桌的上面;(点击)台灯放在书桌的上面,书本的右边;(点击)枕头放在被子的上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

练习二
所属单元
二
课时
第 7 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资源
准备
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落 实 目 标
信息技术应用
自主
调整
【温故知新】
1.回顾与整理本单元所学习的哪些知识点?
2.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应注意什么?
【导学释疑】
1.练习二第1题。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平行与垂直 角
作
业
设
计
课堂
作业
课后
作业
作
业
反
馈
课
后
反
思
练习二第3、4题:
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4.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5.练习二第7题: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巩固习】练习二第6、8题:
【拓展延伸】
练习二第9、10题
【课堂总结】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解决。
第2单元课题二第2课时同步优化训练

前言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高中化学选修6同步训练1.人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在0.9~1.5之间,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
目前这种胃药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A.长期摄入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B.它不能中和胃酸C.它不易溶于胃酸D.它的疗效太差解析:选A。
铝元素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使人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行动迟缓等。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解析:选D。
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符合反应原理,A应为2Al+2H2O+2OH-===2AlO-2+3H2↑;氨水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错;离子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原子个数)守恒和离子总电荷守恒,所以C错。
3.下列物质中各含有少量的杂质,能用饱和Na2CO3溶液并借助于分液漏斗除去杂质的是()A.苯中含有少量甲苯B.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C.溴苯中含有少量苯D.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的乙酸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6同步训练1.人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在0.9~1.5之间,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
目前这种胃药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A.长期摄入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B.它不能中和胃酸C.它不易溶于胃酸D.它的疗效太差解析:选A。
铝元素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使人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行动迟缓等。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Fe===2Fe2+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解析:选D。
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符合反应原理,A应为2Al+2H2O+2OH-===2AlO-2+3H2↑;氨水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错;离子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原子个数)守恒和离子总电荷守恒,所以C错。
3.下列物质中各含有少量的杂质,能用饱和Na2CO3溶液并借助于分液漏斗除去杂质的是()A.苯中含有少量甲苯B.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C.溴苯中含有少量苯D.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的乙酸解析:选D。
乙酸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且乙酸乙酯在Na2CO3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易于分层。
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1 mL后,沿器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0.5 mL,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蓝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解析:选B。
乙酸乙酯与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小,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乙酸乙酯在上层,石蕊试液在下层,由于不振荡,所以石蕊与饱和Na2CO3溶液仅接触未混匀,由于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接触面上的颜色为蓝色。
而上层的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使接触面上的石蕊试液显红色。
而石蕊试液中间没有反应,仍显紫色。
5.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请回答:(1)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B.碱石灰C.无水硫酸钠D.生石灰解析:(1)中考查了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及同位素示踪法表示酯化反应的机理。
(2)中综合考查了盐类的水解(CO2-3+H2O HCO-3+OH-)和酯化反应的可逆性及饱和Na2CO3溶液在制取乙酸乙酯时的作用。
(3)根据题给信息“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说明加入无水氯化钙可除去乙醇。
蒸馏中加入的成分,既要考虑吸收水,又要与乙酸乙酯不反应。
故选C。
答案:(2)冷凝蒸气,防止倒吸CO2-3+H2O HCO-3+OH-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3)乙醇 C1.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A.乙醇和乙酸混合共热制取乙酸乙酯B.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C.在苯中滴入浓硝酸制硝基苯D.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解析:选D。
A制取乙酸乙酯,应将乙醇和乙酸、浓硫酸三者混合加热;B应注意溴苯是在Fe作催化剂,由液溴和苯混合制得;C在苯中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后水浴加热才能制得硝基苯;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CuO可把乙醇氧化为乙醛,自身被还原成红色的铜,故D正确。
2.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过量氨水除去Al3+溶液中的少量Fe3+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N2中的少量O2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解析:选A。
加过量氨水,由于Al(OH)3不溶于氨水,所以Al3+和Fe3+都会有沉淀析出,无法达到除杂要求。
3.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学习的常见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
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元素可能为AlB.X元素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解析:选D。
A为单质,B、C为化合物。
所以①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正确;A不可能为金属,因为金属无负价;①②不互为可逆反应,因为反应条件不同。
4.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
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B.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解析:选D。
酯的水解需要催化剂,而且是可逆反应。
5.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解析:选D。
A项制乙酸乙酯时导管末端不应插入液面以下,否则容易发生倒吸;B项制备氢氧化亚铁时胶头滴管应插入液面以下,否则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C项石油的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D项实验室制乙烯装置正确。
6.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A.甲酸乙酯B.乙酸乙酯C.葡萄糖D.淀粉解析:选A。
甲酸和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46。
7.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B。
①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应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洗气。
若按题目叙述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不仅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会反应掉主要的物质乙烷。
②因乙酸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②是正确的。
因为CO 2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O 2+H 2O +Na 2CO 3===2NaHCO 3,从而使主要物质CO 2消耗,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因此③是错误的。
若乙醇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加入生石灰后会反应掉杂质乙酸和新生成的水,再利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醇,所以④是正确的。
8.甲、乙、丙、丁分别是Al 2(SO 4)3、FeSO 4、NaOH 、BaCl 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 .Al 2(SO 4)3B .NaOHC .BaCl 2D .FeSO 4解析:选D 。
由“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这一现象可知,丁为NaOH 溶液,乙为Al 2(SO 4)3溶液,BaCl 2和FeSO 4两种物质中与NaOH 溶液不反应的是BaCl 2,所以丙为FeSO 4。
9.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A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Ⅱ: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B 充分反应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A 和B 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 溶液B .若溶液B 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C .溶液A 和B 均可选用稀硝酸D .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解析:选C 。
在常温下,铝既可溶于强酸,又可溶于强碱,且都产生H 2,而铜则不能,铜只能溶于强氧化性酸,如与HNO 3反应可产生NO 2或NO ,因此溶液A 和B 均可以是稀盐酸、稀硫酸或NaOH 溶液,但不可选HNO 3,故A 项正确;若采用方案Ⅰ,由关系式2Al ~3H 2求出w (Al)进而求出w (Cu),若采用方案Ⅱ,铝溶解,而Cu 不溶,则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即为m (Cu),显然测量固体质量较测定气体体积更易操作,便于实施,D 选项正确;若溶液B 选用HNO 3,由于铝在浓硝酸中钝化,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故所测得的固体质量实际上是铝和部分氧化铝的质量,此数据比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大,故得出的铜的质量偏小,w (Cu)偏小;溶液A 选HNO 3产生NO 2或NO ,气体不纯,不便计算。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
现有10.8 g 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与足量18 mol/L H 2SO 4溶液反应,最多可放出0.6 mol H 2B .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HNO 3溶液反应,最少可放出0.45 mol H 2C .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H 2SO 4溶液反应,放出H 2的物质的量在0.45~0.6 mol 之间D .常温下与足量2 mol/L NaOH 溶液反应,放出H 2的物质的量在0.45~0.6 mol 之间 解析:选C 。
A 、B 中的浓硫酸、硝酸均为氧化性酸,不能与镁铝合金反应产生氢气;NaOH 溶液只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D 错;利用极值法可求得放出氢气量的范围为0.45~0.6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