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_万双双
外泌体功能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功能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外泌体,这个看似陌生的词汇,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潮。
那么,外泌体究竟是什么?它又有着怎样的神奇功能和令人期待的临床应用前景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奥秘的微观世界。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直径通常在 30 至 150 纳米之间。
它们就像是细胞之间的“信使”,携带着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包括 mRNA、miRNA 等),穿梭于细胞之间,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外泌体的功能多种多样。
首先,它们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将特定的分子传递给靶细胞,外泌体能够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免疫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激活或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影响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
其次,外泌体参与了组织修复和再生。
在损伤发生时,某些细胞会释放富含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外泌体,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细胞的增殖分化。
这为治疗各种组织损伤和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者,外泌体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同时,外泌体中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应用方面,外泌体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在肿瘤诊断方面,由于外泌体携带了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信息,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肿瘤来源外泌体,有望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查。
例如,通过分析外泌体中的特定 miRNA 谱,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治疗领域,外泌体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一方面,可以利用工程化的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将治疗药物精准地递送到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外泌体的免疫治疗也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提取和改造免疫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癌症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此外,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外泌体功能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功能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外泌体,这个在生物医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的名词,正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
它看似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外泌体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直径通常在 30 150 纳米之间。
别看它个头小,里面可装着不少“宝贝”,比如蛋白质、脂质、核酸(包括 mRNA、miRNA 等)。
这些成分可不是随便装进去的,而是经过细胞的精心“挑选”,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意义。
外泌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细胞间的通讯。
它就像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使”,能够在不同细胞之间穿梭,将其所携带的物质传递给靶细胞,从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例如,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外泌体向其他免疫细胞传递信号,协调免疫反应;肿瘤细胞也能利用外泌体与周围的细胞进行交流,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在免疫调节方面,外泌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外泌体可以携带免疫调节分子,如细胞因子和抗原,参与免疫细胞的激活、分化和抑制。
一些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够激活 T 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这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也可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外泌体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心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含有特定的 miRNA,这些 miRNA 可以调节心肌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凋亡,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外泌体还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在心血管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神经系统中,外泌体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神经细胞通过外泌体传递神经递质、蛋白质和 miRNA 等物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可能参与了致病蛋白的传播和神经元的损伤。
那么,外泌体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哪些进展呢?首先,外泌体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很大的潜力。
由于外泌体中包含了反映细胞生理状态的物质,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原(早期分泌性抗原 靶_I5)的外泌体 ,将其 注入到 3 ‘外泌 体 在血 管生 成 中的作 用机 制
人体几 乎 所有 细胞 都可 以分 泌外泌 体 。外泌体 含 多
种功能性核酸和蛋 白质 ,其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的 功 能影 响细胞 生长 分 化 … ,在 多 种疾 病 特 别 是 肿 瘤 研究 中逐渐成为热点 'jj。肿瘤 的生长涉及多种机
制 ,包括 血管新 生、上皮 间质 转化 (EMT)、化疗 耐 药 、免疫逃逸 、基质降解等H』,相关外泌体研究均涉
及 上述 机 制 J。此 前 诸 多 研 究 报 道 外 泌 体 具 有 促
进 肿瘤进 展 的作用 ,随 后外 泌 体 抑 制 肿瘤 生 长 和 转 移 的 作 用 被 证 实 。探 讨 外 泌 体 在 肿 瘤 免 疫 调 控 、
EMT、血管 生成过 程 中 的双 重作 用 ,有 助 于揭示 和理 解外泌体在肿瘤发生、进展 中的复杂作用。现就相
102
癌细胞免疫逃逸 。Li等 7j将来源于卵巢癌 和 良性 卵巢囊肿的外泌体分别添加 到外周血淋 巴细胞 中, 经检测发现有 26种基 因表达增高以及 2种基 因表 达下调 ,26种 表达增高 的基 因主要有促炎 因子 、免 疫 刺 激 因 子 、免 疫 抑 制 因子 (如 CCL2/4/5/18、CX— CL1/2/5/8/10/11、ILlB/2/6/12A、VEGFA),而表 达 下 调 的 2种基 因为 抗原 提呈基 因 HLA—A和 HLA-B, 这 种外 泌体介 导 的基 因表达 调控极 有 可能是 通 过激 活干扰素和 NF—KB信号通路实现 的;随后研究者发 现 良性 卵巢囊 肿腹 腔 冲洗物 相 比卵巢 癌患者 恶性 腹 水来源的淋 巴细胞核 中 P65和 IRF5呈高表达。外 泌体除了能够调节 上述免疫因子外 ,还可抑制免疫 性 细胞 毒性 反应 。通 常上皮 性 卵巢癌 生长 受免 疫性 细胞毒性作用的抑制 ,该抑制途 径包括 NKG2D受 体/配体通路 和 DNAM一1一PVR/nectin-2通路。有研 究发现 ,上皮卵巢癌瘤体、上皮卵巢癌细胞系培养基 上 清 液 以及 卵 巢 癌 患 者 腹 水 来 源 的外 泌 体 中 NKG2D蛋 白配体 呈差 异性 表达 ,而 DNAM.1配体 含 量较少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获取卵巢癌来 源的外泌 体后其介导的细胞 毒性反应被抑制 ,这主要是通过 外泌体 NKG2D蛋 白配体与接受细胞 中的相应受体 反应 ;下调外周血单核细胞 中的 NKG2D受体蛋 白 表达 ,减弱该蛋 白介导的细胞毒性 ,将使单核细胞对 卵巢上 皮细 胞 的杀 伤力 受 到抑制 J。 1.2 外泌体抑瘤性免疫调控 由于外泌体 内容 和 功能通常受其来源细胞的影响 ,通过大量分离来源 于 T细胞又具有抗原识别功能 的外泌体作用于肿 瘤细胞从而发挥直接免疫攻击作用,这在肿瘤 临床 治疗相 关 研 究 中得 到 了广 泛 关 注 9 J。肿 瘤 细 胞 来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外泌体(Exosomes)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外泌体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简要介绍外泌体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产生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其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角色。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外泌体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泌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疾病标志物的潜力。
我们还将关注外泌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如作为药物递送载体、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
我们将对当前外泌体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外泌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外泌体的结构与功能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约为30-150纳米的膜性囊泡,普遍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和细胞培养基等。
这些囊泡在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信息交流以及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被人们所揭示。
结构上,外泌体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着内部的水溶液组成,其膜上嵌有多种蛋白质,包括四跨膜蛋白、热休克蛋白、整合素等。
这些蛋白质不仅参与外泌体的形成和分泌过程,还负责将外泌体与靶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实现精准的物质传递。
外泌体的膜上还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脂质,这些成分对于外泌体的稳定性和功能也至关重要。
功能上,外泌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外泌体可以传递信息分子,如mRNA、miRNA、蛋白质等,这些分子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可以参与免疫反应,通过传递抗原或免疫调节分子,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外泌体还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外泌体的功能与其来源细胞密切相关。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外泌体是直径约为100nm的小型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眼泪和尿液,并可由各种细胞分泌。
外泌体可以运输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他物质,并作为细胞内载体,在调节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多种优点:如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和靶向能力。
外泌体不具有细胞和器官中的复杂性,使其免疫原性较低。
同时,与单个蛋白质或小分子不同,外泌体含有异质分子,可确保外泌体在人体内的良好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和细胞摄取,更容易用于治疗。
外泌体作为各种治疗药物的载体,有效保护了治疗药物在体内的完整性,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抗肿瘤效率。
外泌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用于肿瘤治疗。
肿瘤衍生的外泌体(TEX)作为信使调节肿瘤微环境。
在癌症的初始阶段,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TEX被认为反映了各种癌症的分子特征。
开发减少肿瘤细胞外泌体分泌的疗法可能会更好地抑制肿瘤发生。
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生理活性,包括吞噬作用、胞饮作用、融合和受体或脂筏介导的内吞作用。
这些细胞吸收外泌体的独特机制促进了基于外泌体的癌症疗法的发展。
此外,外泌体在介导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TAM之间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可能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外泌体作为癌症疫苗抗原和疫苗增效剂众所周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即使在肿瘤进展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也会向血浆和体液中释放更多的外泌体。
TEX 提供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分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抗肿瘤能力。
来自TEX的肿瘤相关抗原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DC)呈递,DC细胞激活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诱导抗肿瘤免疫。
与肿瘤裂解物相比,TEX由于更丰富的免疫刺激成分而增强了疫苗效果。
此外,TEX还含有促进DC摄取各种抗原的功能性标记物。
因此,TEX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原来源和肿瘤疫苗的增效剂。
外泌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泡和凋亡小体直接以质膜 出芽方式分泌到体液的 方 式不 同 , 外泌 体 释放 到胞 外 环 境 是 多 泡体 与质 膜 融合 而 向胞 外 分 泌 的 结 果 J 。细 胞 的外 泌 体 分 泌
生理科学进展 2 0 1 7年 第 4 8卷 第 6期
外 泌体 与 肿瘤 关 系 的研 究进 展 米
任瑞 雪 。 孙 国 平 王 华
( 安徽 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肿瘤科 合肥 2 3 0 0 2 2 ; 安徽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 , 合肥 2 3 0 0 2 2 )
摘 要 外 泌体 ( 又称 外秘 小体 , e x o s o me s ) 是 一种 能被 多种 活 细胞 分 泌 , 直径为 3 0~1 0 0 n m, 并广 泛 分 布于 多种 体液 中的微囊 泡 结构 。近 1 0年 来研 究发 现 外泌体 富含 蛋 白质 、 D N A、 R N A和 脂 质 等生
( MHC ) ; 胞浆 蛋 白 , 如 Hs p 7 0和 Hs p 9 0 ; 转 运 相关
、
外泌体 的 生物起 源 和结构 组 成
的蛋 白 A l i x和 T S G1 0 1所 必 需 的胞 内分 选 复 合 物 ( E S C R T ) 和各种 E S C R T 一 相 关 的 蛋 白分 子 ; 膜 运 输 和融 合 蛋 白 , 如 R a b G T P酶 和膜 联 蛋 白 , 这些 分子 常用 作 外 泌 体 标 记 物 以确 认 囊 泡 的 起 源 。此
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 激活的 T细胞分泌 的外泌体 包含 具有 生物 活性 的 F a l 配体 可 以诱 导 T细胞 细胞 凋亡 _ 5 ] 。外 泌 体 携 带 的众 多 蛋 白分 子 均 可 作 为标
外泌体在肿瘤中的研究与进展

•综述•外泌体在肿瘤中的研究与进展杨延巍 刘彦虹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18.01.014作者单位: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通信作者:刘彦虹,Email :liuusa2016@【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外泌体进行研究。
外泌体具有传递信息,转录RNA 的功能,其非编码区mRNAs 是肿瘤等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焦点。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释放大量外 泌体,产生局部效应和全身反应。
这篇文章中,我们针对外泌体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大致归纳为两点:(1)外泌体在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有着重要作用;(2)外泌体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志物,并可以监测病情变化。
【关键词】 外泌体; 肿瘤; 标志物Research and progression of exosome in tumor Yang Yanwei, Liu Yanh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anhong, Email: liuusa2016@【Abstract 】 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research on exosomes. The capability of exosomes to transfer proteins, DNA, mRNA, as well as non-coding RNAs has made them an attractive focus of research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different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umor cells release a large sum of exosomes, which may not only influence in local microenvironment, but also can exert systemic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this topic,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broad facets of exosomes in cancer: (1) exosom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2) exosomes can be used as a tumor diagnostic markers, and can monitor the condition changes.【Key words 】 Exosomes; Neoplasms; Biomarkers外泌体是由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 ,MVBs )细胞膜分离出来的小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的囊性小泡,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构成[1]。
外泌体在肿瘤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Type
2 exosomes
Antigen presentation and co—stimulation of other cells
The exosomes containing
RNA
for cells
synchrOnising,a仟ecting
neighboring
图1根据外泌体功能侧重点分型的2种不同类型的外泌体
移至其他肥大细胞株中,且外泌体中的mRNA可以在受 体细胞中表达新的鼠源性蛋白[tSlo最近有研究发现,肿瘤 细胞中存在同样的情况,成胶质细胞瘤分泌的微小囊泡中 的mRNA可以被其他细胞摄取并表达【1 91。有学者将这些 外泌体中的RNA称为外泌体穿梭RNA(exosomal shuttle RNA,esRNA)【14J。总之,外泌体中可能包含mRNA和 rni砌qA,而这些RNA可以被另一个细胞摄取并表达。 有学者指出,根据外泌体功能的侧重点,可以将外泌 体分为2种类型:(1)I型外泌体,即有免疫活性的外泌 体,在抗原递呈和共刺激过程中发挥作用;(2)管新生的作用,但有 报道指出某些肿瘤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可能具有此功能,且 这些小囊泡具备外泌体的某些特征或成分中含有外泌体。 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富含细胞 周期相关mRNA,且这些mRNA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提示这些微小囊泡可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32]o最近的一 项研究则显示,在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中, 富含促进血管新生的蛋白和mRNA,且这些微小囊泡中 的mRNA可以被正常宿主细胞摄人并表达。作者推测, 这些肿瘤细胞来源的微小囊泡可以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 肿瘤血管新生,进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n91。有研究【33l 显示,肿瘤细胞来源的有膜结构的小囊泡,通过其携带的 神经鞘磷脂,可以在体外实验中促进内皮细胞迁徙、侵袭 和形成管腔,并在体内实验中促进血管新生。值得注意的 是,此研究中的体内实验是在鸡胚中进行的,而不是在动 物实验中明确观察到了其具有促进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促 进肿瘤转移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预先静脉注射外泌体, 小鼠皮下肿瘤的肺转移增多。同时,体外迁移实验发现肿 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通过刺激骨髓干细胞分泌趋化因 子CC趋化因子配体2以促进共培养的肿瘤细胞发生迁移。 作者推测外泌体系通过MyD88依赖方式诱导产生白细胞 介素6,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os41。 虽然并没有研究明确指出外泌体可以促进肿瘤血管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虽然目前对于这种截然相反现象的产生机制知之甚少,但是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外泌体应用于肿瘤治疗已经取得较大
进展。本文就外泌体在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为外泌体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载体及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外泌体; 肿瘤; 生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0. 5; R979. 1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progress of exosomes in tumor biotherapy
万双双 综述; 蔡志坚 审阅( 浙江大学 医学院 免疫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 外泌体是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囊泡状物质,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中,同时也存在于肿瘤的微
环境中,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细胞来源不同,外泌体在肿瘤的产生和进展中可发挥正向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调节作
[文章编号] 1007-385X( 2016) 04-0571-04
细胞向胞外释放囊泡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 细胞膜可以通过向外出芽的方式释放囊泡状物质, 这些囊泡的直径介于 100 ~ 1 000 nm,包括微囊泡﹑ 外泌体( exosomes) 和微颗粒。Exosomes 的直径往往 小于 150 nm[1-2]。根据国际外泌体协会的建议,以 往文献中所认为的“exosomes”往往为包含各种囊泡 的混合物。因此,本文采用“外泌体”这一名词包括 其他类型胞外囊泡的 exosomes。早期研究[3-4]揭示, 外泌体起源于细胞的胞吞作用,在哺乳动物网织红 细胞转变成红细胞的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外泌 体广泛存在于体液中,比如血浆或血清、唾液、尿液、 母乳、脑脊液和精液等[5-7]。此外,肿瘤微环境中也 存在大量的外泌体[5],提示外泌体在肿瘤的进展和 抗肿瘤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外泌体 在机体肿瘤进展过程中的正、负向作用以及外泌体 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范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No. 31370902 )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No. 31370902) [作者简介] 万双双( 1989 - ) ,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硕士生, 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E-mail: 552197507@ qq. com [通信作者] 蔡志坚( CAI Zhijian,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aizj @ zju. edu. cn
[3] HARDING C,HEUSER J,STAHL P.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of transferrin and recycling of the transferrin receptor in rat re-
万双双,等. 外泌体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外泌体概述
外泌体是一群由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 结构的小囊泡,可用超速离心方法获得。外泌体可 包含细胞来源的特异性蛋白,如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来源的外泌体富集抗原提 呈相关分子和 MHC-Ⅰ、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 子[8]。肿瘤细 胞 来 源 的 外 泌 体 包 含 肿 瘤 抗 原 和 一 些免 疫 抑 制 性 蛋 白,如 FasL、TRAIL 和 TGF-β[9]。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还可携带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 白酶以及肿瘤原发和转移组织特异性相关蛋白,从 而在 肿 瘤 的 迁 移 和 侵 袭 中 起 重 要 作 用[10]。 有 研 究[11-12]表明,在许多癌症中,如肺癌、乳腺癌和前列 腺癌等,通过检测外泌体中特定的 microRNA,可判
外泌体既有抗肿瘤作用同时又能促进肿瘤,其 主要原因可能是外泌体作为细胞来源的外排小体, 不同于单纯的细胞因子或者药物,外泌体可同时含 有大量具有抗肿瘤及促肿瘤作用的蛋白成分或遗传 信息,而最终外泌体在体内对肿瘤表现何种效应,取 决于其抗肿瘤及促肿瘤作用何种起主导性作用。
4 人工修饰外泌体的抗肿瘤作用
6结语
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外 泌体通过自体回输应用于肿瘤生物治疗已经显示出 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外泌体用于肿瘤治疗的机制尚 未研究透彻,目前临床应用仍有很大局限性。随着 对外泌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多愈加复杂亟待解 决的问题将随之而来,例如: 外泌体在人体正常条件 或病理条件下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否相同? 外泌 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是 否相同? 相信未来随着外泌体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 制的面纱不断被揭开,利用外泌体进行肿瘤治疗的 前景将更广阔。
断外泌体是否来源于肿瘤细胞,在肿瘤的早期诊断 中发挥作用。也有报道[13]表明,肿瘤细胞及其分泌 的外泌体的 mRNA 和 microRNA 信号之间有很强的 相关性。
2 外泌体的抗肿瘤作用
文献[14]表明,外 泌 体 具 有 重 要 的 抗 肿 瘤 效 应。 自然杀伤( natural killer,NK) 细胞通过释放含有穿 孔素和颗粒酶的外泌体抑制肿瘤生长。将肿瘤来源 的外泌体经基因修饰表达促炎因子如 IL-12 诱导特 异性抗肿瘤反应[15]。 而 对 淋 巴 细 胞 进 行 热 激 也 可 促进其释放高水平的包含 MHC 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的外泌体,诱导更有效的抗肿瘤反应[16]。最近也有 人[17]发现,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 DC 介导的 免疫反应起到抑制肝癌动物模型和人类肿瘤生长的 作用。由于外泌体直径比较小,可通过血脑屏障进 入脑部血 液 循 环 系 统,外 泌 体 可 传 递 相 关 抗 肿 瘤 RNA 和 蛋 白 质 对 脑 部 原 发 性 肿 瘤 产 生 治 疗 作 用[18-19]。有研究[20]称,经特异性 microRNA 转染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具有抗肿瘤作用。 此外,外泌体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起到重要的免 疫调节作用[21]。含有 MHC-Ⅰ类分子和肿瘤多肽的 DC 来源外泌体在动物模型中能诱导 CTL 反应,抑
外泌体的主要功能是介导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交 流,包括转移蛋白、DNA、RNA 和 microRNA 等[29]。 将外泌体设计成包含特异性生物激活分子用于治疗 癌症。也可通过对来源细胞的基因改造,如使外泌 体携带蛋白胞嘧啶脱氨酶融合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 酶的 mRNA 和蛋白,与化疗药 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 可使肿瘤明显减 小[30]。 经 生 物 工 程 合 成 改 造 供 体 细胞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穿膜结构域与 GE11 多肽融合蛋白,使其产生的外泌体能够有效 地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 let-7a microRNA 靶向传递 给表 达 EGFR 的 乳 腺 癌 细 胞[31],促 进 乳 腺 癌 的 治 疗。Rab27 是小 GTP 酶家族成员,它对调节外泌体 的分泌有重要作用,通过小干扰 RNA 抑制 Rab27a 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会使肿瘤减小且降低乳腺 癌细胞的肺转移[32-33]。
5 外泌体应用于肿瘤诊治的临床研究
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常含有很多肿瘤抗原
信息,能激活包括 DC 在内的 APC,激活的 DC 可诱 导 CTL 依 赖 的 抗 肿 瘤 反 应。 Escudier 等[34] 在 2000—2002 年期间进行了相关的临床Ⅰ期试验,将 MAGE3 致敏的自体 DC 产生的外泌体接种到转移 性黑素瘤患者体内,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治疗效果 和安全性。将自体 DC 产生的外泌体荷载黑素瘤抗 原肽,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 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35]。此外,恶性胸腔积 液来源的外泌体能将肿瘤抗原信息提呈给 DC,在体 外有效的诱导肿瘤特异性 CTL 扩增[36]。自体腹水 来源的外泌体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 路。外泌体通过传递相关的过氧化氢酶等具有治疗 性的蛋白治疗帕 金 森 病 以 及 神 经 胶 质 瘤[38]。 外 泌 体作为标志物还可对西妥昔单抗的治疗进行监测, 从而判断疗效[39]。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http: / / www. biother. org Chin J Cancer Biother,Aug. 2016,Vol. 23,No. 4
DOI: 10. 3872 / j. issn. 1007-385X. 2016. 04. 020
·571·
·综 述·
外泌体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TRAMS E G,LAUTER C J,SALEM N,et al. Exfoliation of membrane ecto-enzymes in the form of micro-vesicles [J]. Biochim Biophys Acta,1981,645( 1) : 63-70.
·573·
ticulocytes [J]. J Cell Biol,1983,97( 2) : 329-339. [4] PAN B T,TENG K,WU C,et al. Electron microscopic evidence
for externalization of the transferrin receptor in vesicular form in sheep reticulocytes [J]. J Cell Biol,1985,101( 3) : 942-948. [5] VLASSOV A V,MAGDALENO S,SETTERQUIST R,et al. Exosomes: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ir composition,biological functions,and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s [J]. Biochim Biophys Acta,2012,1820( 7) : 940-948. DOI: 10. 1016 / j. bbagen. 2012. 03. 017. [6] LASSER C,ALIKHANI V S,EKSTROM K,et al. Human saliva,plasma and breast milk exosomes contain RNA: uptake by macrophages [J / OL]. J Transl Med,2011,9: 9 [2016-03-05]. http: / / translational-medicine. biomedcentral. com / articles /10. 1186 /1479-5876-9-9. DOI: 10. 1186 /1479-5876-9-9. [7] STREET J M,BARRAN P E,MACKAY C L,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proteomic profiling of exosomes in human cerebrospinal fluid [J / OL]. J Transl Med,2012,10: 5 [2016-03-05]. http: / / translational-medicine. biomedcentral. com / articles /10. 1186 / 1479-5876-10-5. DOI: 10. 1186 /1479-5876-10-5. [8] MIGNOT G,ROUX S,THERY C,et al. Prospects for exosomes i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J]. J Cell Mol Med,2006,10( 2) : 376-388. DOI: 10. 1111 / j. 1582-4934. 2006. tb00406. x. [9] CLAYTON A,MASON M D. Exosomes in tumour immunity [J]. Curr Oncol,2009,16( 3) : 46-49. [10]KRUGER S,ABD ELMAGEED Z Y,HAWKE D H,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exosome-like vesicles from breast cancer cells [J / OL]. BMC Cancer,2014,14: 44 [2016-03-05]. http: / / bmccancer. biomedcentral. com / articles /10. 1186 /14712407-14-44. DOI: 10. 1186 /1471-2407-14-44. [11]ROSELL R,WEI J,TARON M. Circulating microrna signatures of tumor-derived exosome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Lung Cancer,2009,10 ( 1 ) : 8-9. DOI: 10. 3816 / CLC. 2009. n. 001. [12] ORCORAN C,FRIEL A M,DUFFY M J,et al.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microRNAs in breast cancer [J]. Clin Chem,2011, 57( 1) : 18-32. DOI: 10. 1373 / clinchem. 2010. 150730. [13] XIAO D,OHLENDORF J,CHEN Y,et al. Identifying mRNA, microRNA and protein profiles of melanoma exosomes [J / OL]. PLoS One,2012,7 ( 10 ) : e46874 [2016-02-21]. http: / / journals. plos. org / plosone / article? id = 10. 1371 / journal. pone. 0046874. DOI: 10. 1371 / journal. pone. 0046874. [14] LUGINI L,CECCHETTI S,HUBER V,et al. Immune surveillance properties of human NK cell-derived exosomes [J]. J Immunol,2012,189( 6) : 2833-2842. DOI: 10. 4049 / jimmunol. 1101988. [15] ZHANG Y,LUO C L,HE B C,et al. Exosomes derived from IL12-anchored renal cancer cells increase induction of specific antitumor response in vitro: a novel vaccine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J]. Int J Oncol,2010,36 ( 1) : 133-140. DOI: 10. 3892 / ijo_ 00000484. [16] CHEN W,WANG J,SHAO C,et al. Efficient induction of anti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