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与肿瘤
外泌体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 缪志敏(1996—) ꎬ男( 汉族) ꎬ本科.
通信作者: 张宸豪(1972—) ꎬ男( 汉族) ꎬ副教授ꎬ博士.
细胞可以通过可溶性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方式来进
胞通讯方式ꎬ即通过循环囊泡ꎬ允许细胞交换蛋白质、
脂类和遗传物质ꎮ 这是外泌体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
方式 [7] ꎮ 外泌体广泛存在于体液和组织液之间ꎬ通
(1) :89 ̄93.
[16] 李菁菁ꎬ罗琼ꎬ闫俊ꎬ等.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兔肾功
能及 MCP ̄1 ICAM ̄1mRNA 表达的影响[ J] . 营养学报ꎬ
[17] 孙桂菊ꎬ张勇ꎬ黄杰ꎬ等. 枸杞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肾
脏保护作 用 及 其 机 制 研 究 [ J] . 营 养 学 报ꎬ 2006ꎬ 28
第 40 卷 第 6 期
吉 林 医 药 学 院 学 报
Vol. 40 No. 6
2019 年 12 月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University
Dec. 2019
— 444 —
用的研究 [ J] . 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ꎬ 2017ꎬ 29
外泌体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缪志敏1 ꎬ骆晓峰2 ꎬ李正祎3 ꎬ张宸豪3∗ ( 吉林医药学院:1. 2014 级药学本科班ꎬ2. 基础医学院ꎬ3. 检验学院ꎬ吉
林 吉林 132013)
摘 要: 外泌体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ꎬ又是旁分泌因子的关键转运蛋白ꎬ能够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ꎬ从
而改变细胞的生物活动ꎬ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转导中起重要作用ꎮ 近年来研究显示ꎬ外泌体与肿瘤之间有着密
Putz [13] 等的研究发现ꎬ正常细胞中存在抑癌基
殖和产科相关病症ꎮ Cabral [25] 等还证明了来源于干
细胞外泌体对肿瘤治疗的意义

细胞外泌体对肿瘤治疗的意义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细胞外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细胞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膜包裹的小囊泡,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如蛋白质、RNA、miRNA等。
在细胞外泌体释放过程中,这些生物学信息得以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被传递到周围组织和细胞中,从而发挥其多种生物学功能。
目前的研究显示,细胞外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一、诊断和疾病监测细胞外泌体的丰富量和多样性意味着它们对于肿瘤诊断和疾病监测有着显著的潜力。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细胞外泌体中含有一系列特异性标志物,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出特定肿瘤的类型和发展阶段。
例如,肾癌患者的细胞外泌体中含有较高的HMGA2蛋白、MALAT1 RNA和miR-10-5p,而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细胞外泌体则具有较高的脱氧核糖核酸B细胞激活因子(BAFF)水平。
此外,研究表明,细胞外泌体也可以被用作疾病监测的工具。
例如,通过监测细胞外泌体中特定蛋白质的水平,可以及早检测出肿瘤复发和转移。
同样地,通过监测细胞外泌体中特定miRNA 水平的变化,也可以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二、药物传递细胞外泌体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
与其他纳米粒子或脂质体相比,细胞外泌体具有很多优点,如稳定性、生物兼容性和选择性等。
通过在细胞中制备包含特定药物的细胞外泌体,这些药物得以在体内或体外被释放出来,促进肿瘤治疗效果。
有关细胞外泌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结果。
例如,赖氨酸阴离子载体封装的miRNA通过文献报道信使阻抑转录因子(TRIM)1家族的表达,从而增强肝细胞癌细胞对沙利度胺的敏感性。
将三磷酸腺苷(ATP)酰化聚合物封装进细胞外泌体中,并联系了与终末融合的泡依赖性蛋白质(SNAREs),从而提高了细胞外泌体对癌细胞的内吞摄取,并诱导了肿瘤细胞凋亡。
三、免疫调节细胞外泌体对肿瘤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其免疫调节功能。
肿瘤细胞、TAM和外泌体

肿瘤细胞、TAM和外泌体外泌体是纳米级的囊泡,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可以穿梭传递多种生物分子,如核酸、蛋白质、脂质、氨基酸和代谢物,在调节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受到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发挥促进肿瘤生长、免疫抑制、血管生成和癌细胞扩散等功能。
外泌体在介导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TAM之间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可能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外泌体1981年,外泌体首次被描述为由不同细胞类型在体外分泌的纳米囊泡,其脂质成分不同于质膜,表明与简单的膜出芽相比,其来源不同且更复杂。
外泌体几乎可以由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包括免疫细胞、血液细胞、神经元细胞、上皮细胞以及癌细胞。
它们含有通过生物发生过程从原始细胞中保留下来的蛋白质,此外,外泌体还可以包含miRNA、mRNA,甚至长的非编码RNA(IncRNA),它们显著参与外泌体的调节作用。
外泌体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影响受体细胞的代谢。
第一种是外泌体表面蛋白与靶细胞受体的直接相互作用。
第二种是内容物的内化,在与目标细胞的质膜融合后,或通过内吞、巨噬细胞吞噬。
外泌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肿瘤中。
外泌体的主要作用是在有机体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它们通过调节细胞的生存能力、状态和功能,更普遍地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内环境平衡,并且它们可以显著地介导组织修复。
外泌体也有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包括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以及血管生成。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功能上是异质性的,分为两个主要亚群,M1和M2巨噬细胞。
在对脂多糖(1PS)、IFN-Y和GMYSF的反应中,M1巨噬细胞经历经典激活并优先分泌抗菌分子和促炎细胞因子,包括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和I1-6oM1巨噬细胞是抵抗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M1巨噬细胞还保持强大的抗原呈递能力,诱导强烈的ThI反应。
相反,M2巨噬细胞受I1-4、I1-13.I1TO和CSFT的作用经历选择性激活,并优先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B (TGF-β)、I1-IO以及蛋白酶(如精氨酸酶-1和MPPs)oM2巨噬细胞在限制免疫反应、诱导血管生成和组织修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外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细胞外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细胞外外泌体是一种具有双层脂质包裹的小囊泡,其直径通常在30至200纳米之间。
这些细胞外外泌体可以从细胞内部释放出来,进入细胞外环境,从而与周围的细胞和组织发挥作用。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细胞外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它是指肿瘤细胞从原来的部位逸出,通过血管或淋巴管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细胞扩散和转移。
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外外泌体与其他细胞通信,从而加速肿瘤转移的速度。
下面我们将探讨细胞外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第一,细胞外外泌体能够向其他细胞传递信息。
细胞外外泌体中包含了多种生化物质,如蛋白质、RNA和DNA等,这些生化物质可以通过细胞外外泌体传递到其他细胞中,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外外泌体传递信息到周围的健康细胞,使得健康细胞发生变化,从而支持肿瘤转移的进行。
第二,细胞外外泌体能够改变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生长和传播需要一个适宜的微环境,细胞外外泌体可以改变周围细胞的状态,从而创建一个和肿瘤相适应的微环境。
例如,细胞外外泌体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细胞的基因表达,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并降低对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第三,细胞外外泌体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肿瘤微环境中的物质代谢。
肿瘤细胞需要代谢一些物质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而细胞外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物质代谢,包括脂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
例如,细胞外外泌体可以通过影响周围细胞的代谢途径,使得周围细胞分泌更多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途径受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第四,细胞外外泌体能够参与肿瘤细胞附着和迁移。
肿瘤细胞需要通过附着于其他细胞和组织中的细胞表面分子而完成附着和迁移。
细胞外外泌体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附着和迁移。
例如,细胞外外泌体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膜糖蛋白分布和表面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附着和迁移。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国自然标书写作】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内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的一类直径约为30-100nm的膜性囊泡,其分布和来源广泛,可由多种细胞所分泌1, 2。
且其内容物丰富,携带有蛋白、脂质和核酸等,参与了如免疫应答、抗原提呈、胞间通讯、蛋白质和RNA 转运等多种生理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工具3, 4。
尽管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类型分泌,但其数量和内容物的种类与母细胞的生理状况息息相关。
研究表明,病理条件下的细胞(如肿瘤细胞)释放外泌体的水平显著增加,且外泌体的内容物组分较正常生理条件下的有所不同,这不仅强调了母细胞对外泌体内容物的靶向精密调节,也暗示了其在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 6。
例如,暴露于低氧环境中的乳腺癌细胞通过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一定程度地上调了外泌体的分泌量;而低氧条件下的鳞状细胞癌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中含有更高水平的与血管生成相关的蛋白7, 8。
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和恶化有关,其能够调控免疫功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侵袭转移,甚至直接作用于其他肿瘤或非肿瘤细胞,从而影响细胞或组织的命运5。
如当肿瘤外泌体与初始活化的T细胞共培养时,发现其能下调CD3ξ、JAK3的表达并介导Fas/FasL驱使的CD8+T细胞凋亡,反映出肿瘤外泌体的免疫抑制特性9。
而且,肿瘤细胞外泌体介导了VEGF和CXCR4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增强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10。
研究发现,外泌体通过其特定内容物能够介导肿瘤细胞迁移,如所包含的MMP-2具有降解胞外基质胶原纤维的作用11;黑色素瘤细胞的外泌体载有MET受体酪氨酸激酶,当其转移至骨髓细胞中可促进肿瘤的转移12;而体外实验发现,外泌体影响了肿瘤细胞的定向迁移13;其所包含的异常高水平microRNAs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4-16。
另一方面,由1于外泌体含有microRNAs,且肿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外泌体向胞外基质的释放,因此通过对体液中外泌体及外泌体RNA(eRNA)的检测将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视野17, 18。
外泌体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外泌体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外泌体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细胞分泌小体,直径为30至100纳米,具有传递细胞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功能。
近年来,对外泌体的研究表明它们在肿瘤生长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外泌体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分析外泌体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外泌体的形成和作用外泌体来自于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和肿瘤细胞等。
它们由外源性物质和细胞内成分组成,如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等。
外泌体分泌到细胞外环境中,可以和周围细胞或组织相互作用,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功能。
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间相互作用、信息交流、免疫调节和代谢调节等。
在肿瘤细胞中,外泌体的形成和释放增加,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二、外泌体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1. 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外泌体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它们可以通过传递包括信号蛋白、mRNA、miRNA、DNA等的信息来改变受体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状态,进而影响细胞的凋亡、分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此外,外泌体还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包括细胞外基质、免疫系统等,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 外泌体在肿瘤增殖中的作用外泌体在肿瘤增殖中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们通过传递生长因子、细胞生长素等信号分子刺激受体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另一方面,外泌体也包含有引起细胞凋亡的蛋白质和miRNA,可以促使肿瘤细胞自我凋亡,抑制恶性生长。
3. 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外泌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非常复杂。
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以纵向派生,称为原发性外泌体,也可以横向转移到靶细胞表面,被称为转移性外泌体。
原发性外泌体在肿瘤细胞自我生长的同时,也可以对周围细胞和组织造成影响,促进肿瘤转移。
转移性外泌体则可以被周围正常细胞或其他癌细胞摄取,进入它们的胞质并调节它们的生长、迁移、入侵等。
三、外泌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外泌体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领域。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

外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外泌体是直径约为100nm的小型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眼泪和尿液,并可由各种细胞分泌。
外泌体可以运输蛋白质、脂质、核酸和其他物质,并作为细胞内载体,在调节细胞间通讯中起着关键作用。
外泌体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多种优点:如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和靶向能力。
外泌体不具有细胞和器官中的复杂性,使其免疫原性较低。
同时,与单个蛋白质或小分子不同,外泌体含有异质分子,可确保外泌体在人体内的良好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和细胞摄取,更容易用于治疗。
外泌体作为各种治疗药物的载体,有效保护了治疗药物在体内的完整性,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抗肿瘤效率。
外泌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用于肿瘤治疗。
肿瘤衍生的外泌体(TEX)作为信使调节肿瘤微环境。
在癌症的初始阶段,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TEX被认为反映了各种癌症的分子特征。
开发减少肿瘤细胞外泌体分泌的疗法可能会更好地抑制肿瘤发生。
外泌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生理活性,包括吞噬作用、胞饮作用、融合和受体或脂筏介导的内吞作用。
这些细胞吸收外泌体的独特机制促进了基于外泌体的癌症疗法的发展。
此外,外泌体在介导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TAM之间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可能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外泌体作为癌症疫苗抗原和疫苗增效剂众所周知,与正常细胞相比,即使在肿瘤进展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也会向血浆和体液中释放更多的外泌体。
TEX 提供免疫刺激或免疫抑制分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和抗肿瘤能力。
来自TEX的肿瘤相关抗原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DC)呈递,DC细胞激活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诱导抗肿瘤免疫。
与肿瘤裂解物相比,TEX由于更丰富的免疫刺激成分而增强了疫苗效果。
此外,TEX还含有促进DC摄取各种抗原的功能性标记物。
因此,TEX已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原来源和肿瘤疫苗的增效剂。
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

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1. 内容概览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卵巢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外泌体的形成、作用机制以及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尽管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卵巢癌的预后仍然较差。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靶点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内膜结构形成的微小囊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转移至细胞外液,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细胞间信号传递、免疫调节和代谢调控等。
外泌体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在卵巢癌中,外泌体的异常表达和功能异常已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外泌体中的m6AP(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同时,外泌体还可以介导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免疫应答。
研究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对于揭示卵巢癌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随着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泌体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具体目标包括:通过分析卵巢癌组织和外泌体的特征,揭示外泌体在卵巢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卵巢癌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新的视角。
探索外泌体在卵巢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其成为卵巢癌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的新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泌体的鉴定
外泌体鉴定方法: 1)Western blot analysis-通过CD9、CD63 等外泌体标志物鉴定其特异性;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鉴定外泌体囊泡 大小和形态; 3)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纳米微粒追踪分析 (NTA),鉴定外泌体囊泡大小
1 外泌体与肿瘤诊断 2 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发展
3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
4 外泌体与肿瘤血管新生
5
外泌体与肿瘤治疗与耐药
6
外泌体与肿瘤免疫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
Cancer Cell. 2016 Dec 12;30(6):836-848.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
TEX在转移的远端位点转移前龛(PMN)
J Clin Invest. 2016 Apr 1;126(4):1216-23.
外泌体分离
离心法:这是目前外泌体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此 种方法得到的外泌体量多,但是纯度不足,电镜 鉴定时发现外泌体聚集成块,由于微泡和外泌体 没有非常统一的鉴定标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此 种方法得到的是微泡不是外泌体、 过滤离心:外泌体是一个囊状小体,相对分子质 量大于一般蛋白质,因此选择不同大小的MWCO 膜可使外泌体与其他大分子物质分离。这种操作 简单、省时,不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但同样 存在纯度不足的问题。 密度梯度离心:用此种方法分离到的这种方法可以 保证外泌体形态的完整,特异性高、操作简单、 免疫磁珠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 但是非中性 pH和非生理性盐浓度会影响外泌体生物活性,不 便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外泌体纯度高,但是前期 准备工作繁杂,耗时,量少 色谱法:分离到的外泌体在电镜下大小均一,但是 需要特殊的设备,应用不广泛
D.D. Taylor, C. Gercel-Taylor / Gynecologic Oncology 110 (2008) 13–21
1 外泌体与肿瘤诊断 2 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发展
3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
4 外泌体与肿瘤血管新生
5
外泌体与肿瘤治疗与耐药
6
外泌体与肿瘤免疫
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发展
TEX会携带肿瘤的突变物质,进入到正常细 胞中,将这些突变物质整合到正常细胞当中。
PKT小鼠模仿人类胰腺癌发展过程, 4.5周时形成PanIN,8周时死于 PDAC GPC1+ 外泌体的比例随着肿瘤体 积增大和组织学分化异型性增大 而不断升高
外泌体的浓度与大小同样与病情 进展无相关性
8 Ann Transl Med. 2016 Feb;4(4):64
外泌体早期诊断
GPC1+ 外泌体比例在鉴别胰腺导管腺癌与胰 腺良性疾病和正常人群中的作用
该项研究提出的问题
• GPC1不是胰腺癌特有标记物,在乳腺癌 中的表达为75%,如何能够与其他肝胆 胰肿瘤鉴别需要进一步研究
• 能否用于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如胰 腺癌家族史,Peutz-Jeghers 综合征,慢 性胰腺炎患者
• GPC1与CA19-9联合用于胰腺癌诊疗效果 如何
12
外泌体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9
外泌体与手术
术后GPC1+ 外泌体均下降
10
外泌体与预后
✓ GPC1+ 外泌体下降大于中位水平的OS和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水平 高于低于中位水平者(OS: 26.2月 vs 15.5 月; DSS: 27.7 月vs 15.5月)
✓ CA19-9水平现将无法判断预后 11
AnnuRev Physiol. 2015;77:13-27.
外泌体形成
当细胞经内吞形成早期核内体后(Ees), 其内可含有外源性抗原:Ees的囊膜内陷、 裂解,形成多个小囊泡,并选择性接收细胞 质内的蛋白成分和脂类,形成晚期核内 体 MVB 。细胞内的MVB主要有 3 种去向: (1) 继续接受细胞质中的大分子和囊泡结 构,形成内涵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使其 内容物降解;(2)直接与溶酶体结合而降解 其内容物;(3) 以钙离子依赖的方式与细胞 膜融合,将其内部所包含的多个囊泡结构释 放至细胞外基质中,即形成外泌体
外泌体与肿瘤
思路迪医学部 赵萌
外泌体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30~100nm的膜性小囊泡, 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液,乳 汁等几乎所有体液及体外细胞培养的培基中。
外泌体起源于细胞內吞途径中的多泡体 (MVB),通过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含有蛋 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活性成分。
外泌体是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载体,来自肿 瘤细胞的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s, TEX)被认为在肿瘤的生长、增殖、迁移、 侵染等过程中发挥多种功能。
J Clin Invest. 2016 Apr 1;126(4):1152-62.
1 外泌体与肿瘤诊断及监测 2 外泌体与肿瘤发生发展
3 外泌体与肿瘤转移
4 外泌体与肿瘤血管新生
5
外泌体与肿瘤治疗与耐药Fra bibliotek6外泌体与肿瘤免疫
外泌体早期诊断
Nature. 2015 Jul 9;523(7559):177-82
TEX会使成纤维细胞分化成肌成纤维细胞, 其释放MMP并导致细胞外基质的重塑。 TEX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并分泌G-CSF、 IL-6和TNF-α,它们一起促进血管生成并产 生炎性细胞。
随着肿瘤的生长,其进展代谢需求会超过其 血液供应,从而变得越来越缺氧。为了适应 低氧,肿瘤会分泌能够促进血管募集的血管 生成因子。
J Cell Biol,1985,101(3): 942-948
外泌体的结构
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脂质,DNA和 RNA (mRNA, miRNA, lncRNA, ncRNA等)
蛋白质占据了外泌体内含物的很大部分,种类非 常丰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 泌体中普遍 存在,参与其结构形成的蛋白质,多分布于外泌体 的表面。另一大类蛋白质与细胞来源有关,相对特 异。 截至目前,在 Exocarta数据库中收录了近 286项 研究结果, 归纳发现,外泌体携带的蛋白质达 9769种,mRNA3408种 ,miRNA 2838种。经由外 泌体向细胞外转运,还含有1116种脂质体参与机 体多种重要的生理或病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