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填空专项练习
新教材教科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新教材教科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五年级 科学(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______和_____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2.热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和对流三种方式来实现。
3.古代的人们用______、______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知道大概的时间。
4.北半球夏季时,北极中心地区几个月太阳长挂天空,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______。
5. ______、_____等科学家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作出杰出的贡献。
6.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水和食用油分别重0.9克、1克和0.8克,把塑料块放入水中,会______,把塑料块放入食用油中,会______。
(填“浮”或“沉”)7.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__,我们把空气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看动画片时时间过得快一点,写作业时时间过得慢一点。
( )2.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 )3.夏天架电线时,线要放得松一些,这是为了避免冬天遇冷收缩后电线断裂。
( )4.一般情况下,金属热传导的本领都很强。
(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沉浮的。
( )6.王强说自制的水钟直至水滴完速度都是完全不变的。
( )7.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多。
( )8.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 ) 9.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0.水钟可分为“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 ) 三、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相比,最轻的是( )。
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2.“傅科摆”可以证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3.铁轨与铁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缝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五年级科学下册填空题复习大全(内部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填空题复习大全1、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用手将水面上的小船或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也就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5、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6、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7、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8、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如果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1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3、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1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特别大。
15、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称为热传递。
热传递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作。
3.水钟是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桶,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水钟是利用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4.在地球的南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
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和。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液体中,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如果重量相等,体积小的物体容易。
(填“沉”或“浮”)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我们可以从树干的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7.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有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个小时。
8.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加上弹簧测力计测出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钟的摆动速度过快,我们应该调节它的()。
A.摆的幅度B.摆锤的重量C.摆绳的长短2.在金属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涨的,它们是()。
A.锑和铝B.铋和铁C.锑和铋3.把相同大小的木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铁块受到的浮力相比较。
()A.铁块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B.铁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C.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木块受到的浮力。
4.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A.前10毫升滴得快B.后10毫升滴得快C.滴的速度一样快5.自行车轮胎爆胎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冬季6.()方法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
A.到操场跑步B.吃点热的食物C.多穿几件衣服7.同体积的水银和铜球,铜球在水银中是()。
A.上浮B.下沉C.无法确定8.一年中四季的变化与()无关。
A.公转B.自转C.地轴的倾斜9.人们游泳时套上救生圈是为了让身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卷一一、我来填:(每格2分,共30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向上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受冷时体积___缩小____,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5分)(×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A、摆锤的重量B、摆绳的长度C、摆动的幅度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A、北京B、上海C、乌鲁木齐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教科版(含解析) (1)

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二)一、填空题1.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在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受冷时体积会________,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________。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我们在一杯冷水里放人一装满红色热水的开口瓶子,过了一会儿,你会发现________3.产于广西的荔枝每年夏季成熟,易变质不易贮运。
近年来,人们采用把荔枝和冰块一起放在有塑料泡沫板制成的箱内贮运。
用这种方法,经过几天的运输箱内的冰块仍然不化,荔枝也保持新鲜。
由此可以说明塑料泡沫板是一种传热性能________的材料。
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材料传热性能很好如________等。
4.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
5.我们做菜用的锅的锅柄通常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做的,因为这样的物体不容易________,比较安全。
6.利用________原理可以将不小心踩瘪的乒乓球恢复原样,将踩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我们会看到乒乓球重新鼓胀,主要是因为________中的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乒乓球中的________,从而使其发生上述变化,但有的乒乓球经过上述处理仍没有明显变化,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7.家里的热水瓶通常是用________来做盖子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可以使热水冷却得慢一些。
8.热传递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9.空气和水受热要膨胀,木头受热不会膨胀。
()10.我们通过跑步也可以获得热量。
()11.液体大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气体和固体也大都有这样的特点。
()12.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可能会重新鼓起来。
()13.保温杯内液体的温度始终要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14.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5.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陆地生物的特点?A. 鳞片覆盖B. 肺呼吸C.无鳃D. 冷血动物2. 以下哪个是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A. 接枝B. 发芽C. 结实D. 分枝3. 下列哪个不是理石的特性?A. 可燃烧B. 密度大C. 不透明D. 质地硬4. 下列物质不属于生活中的酸性物质的是:A. 醋B. 胃酸C. 尿D. 香蕉5. 下列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的产物的是:A. 金属氧化物B. 沙子C. 氧气D. 水二、填空题6. 答案:陆地生物的特点是___。
7. 如果滤纸上的溶液中有碳酸氢钠,则经过滤的溶液是____。
8. 生活中的常见碱性物质有____、____。
9. 在实验中,铁丢失光泽是__的反应。
10. 化石可以保留动植物的____。
三、问答题11.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12. 请简要描述一种你所了解的植物的繁殖方式。
13. 为什么在实验中金属在酸溶液中浸泡后会失去重量?14. 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工具里有什么是由木制成的?木是怎么来的?15. 什么是岩石?请简要介绍一种你所熟悉的岩石。
四、综合题16. 通过对比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特点,你觉得它们各自适应了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请以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说明。
17.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请列举两种酸性物质和两种碱性物质,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应用场景。
18. 请以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为例,描述一下物质的三态变化。
19.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化石”这个词,你对化石是什么有什么了解?你觉得化石对我们了解过去的生物有什么帮助?20. 请你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相互作用并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1. B. 肺呼吸2. D. 分枝3. A. 可燃烧4. D. 香蕉5. B. 沙子6. 鳞片覆盖7. 碳酸钠8. 肥皂、苏打粉9. 金属与酸反应10. 形态11.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新的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不同特性的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填空式)(含答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第一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小石块、回形针、橡皮在水中要( 沉)。
泡沫塑料块、蜡烛、萝卜在水中要( 浮)。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把橡皮切成小块、把几个回形针穿起来在水中还是要( 沉)到水底,把萝卜切成小块还是( 浮)在水面上。
第二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 质量)和( 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同样重量的物体,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的状态。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6、潜艇在水中既能上浮也能下沉,当往压载舱里住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浮)。
7、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轮船会(浮起来)一些,(选填“浮起来”或“沉下去”)第三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轮船在水中排开水的重量叫做轮船的(排水量)。
2、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同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的沉浮状态(不变)。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6、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7、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相同),因为它们排开的水量相同。
第四节造一艘小船1、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期末填空专项训练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期末填空专项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________。
潜艇靠调节自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________。
2.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比木制品凉,是因为金属制品的导热能力比木制品________。
当用手触摸户外的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________(填“很容易”或“不容易”)传递出去,使手的________很快降低,所以感觉金属制品比木制品凉。
3.为了保护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建立了一批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等都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5.2017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出,要优先保护________水源。
6.绿色植物的叶是进行________的场所。
7.我国是一个水资源________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___位。
8.有些材料在水中浮,有些材料在水中沉,所以不同材料的________能力不同。
9.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逐渐上升,升到________℃时水开始沸腾;停止加热后,水的温度开始________。
10.妈妈烧好排骨汤,倒在不锈钢碗里,轩轩马上去帮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烫,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________。
轩轩拿来毛巾,把碗包起来端,就不烫手了,说明毛巾是一种热的________。
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为了凉得慢些,妈妈把排骨汤盖上盖子,因为盖子能有效地阻止热量以________的方式传递。
(填“热对流”“热传导”或“不良导体”)11.铁块在水中是沉的,但用钢铁造的轮船却能够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很多货物,这是因为钢铁改变形状后,________增加。
把轮船造得越大,能装载的货物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有一个()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越大,受到的()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有关。
15、()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
19、()的物体,在液体中(),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
3、水受热以后(),而()。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的这种变化叫做()。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着。
物体的()和()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的性质,()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和()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将()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与()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
)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人们制成了(),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摆长越短),摆动越()。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是指支架到()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与()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有关。
3、()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
6、()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即()或()。
9、()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
11、人们以( )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
将通过( )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 )为( ),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 )(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 )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 )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地球在围绕太阳( )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星星存在视觉位置差异,称为( )。
16、(四季的形成)与( )、( )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 )、( )和( )有关。
18、( )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周期为( ),地球围绕( )自转,地轴是( )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 ),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 ( ),看上去( )不动等。
22、( )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 )和( )。
24、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