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中国行-word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Word 2010操作五例2-05(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Word 2010操作五例2-05(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Word 2010操作五
本操作学习内容:设置文本效果、表格转换操作、添加题注、删除多余空格和超级链接操作。

打开“例2-05(阿尔伯特·爱因斯坦).docx”。

一、操作要求
1.清除首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不同颜色突出显示文本”的效果(即
为无颜色,不突出显示文本)。

设置字符间距缩放120%。

2.表格操作。

将第1页中的表格转换为制表符分隔的文本。

3.将“部分年表”中的内容转换成表格,并“根据窗口调整表格”。

4.为“部分年表”对应的表格上方添加题注,题注行内容为“表Ⅰ二十岁前年
表”(不包括引号),其中的Ⅰ使用编号格式为“Ⅰ,Ⅱ,Ⅲ,…”(如果前面插入另一张表并添加题注,则这边的Ⅰ自动变回Ⅱ),题注居中。

5.删除文档“主要成就”部分第二段中的所有空格。

6.为“简介主要成就轶事部分年表”所在行的各项设置超链接,分别链接到其
后各对应内容的标题上。

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一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

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

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

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在祖国纪念爱因斯坦

在祖国纪念爱因斯坦

物理质中的电磁现象,提出电子论.他引入带有电子运动的分子和微观电磁场的概念,后者的局部多分子的统计平均即是麦克斯韦的宏观电磁场;这样解释了物质对光的折射率随光的波长变化的色散现象.但对电子及其运动规律的较清楚认识,则尚待更多的近代物理实验和与其伴随的20世纪才发现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在这两个理论中,对时间和空间,粒子和波,概念上比以前有所深入,有些人称之为革命.但这与现代科学史前的革命,即推翻错误旧概念,建立正确新概念,大不相同.它实际上不过是,随着认识到更深一层次,原来认为割裂的时间和空间却是统一的时空,原来认为对立的粒子和波却是同一的量子.而回过头来看,原来的认识,在原来所概括的范围内仍是正确可靠到一定的近似程度而已.今后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统一更广,近似更精,类似地还会出现某些概念的变革和规律的发展———如某些人所称的“物理学中即将来临的革命”,我想仍将如此.周培源先生谈论物理学中理论的发展时,特别指出新理论与旧理论的如下关系,说新理论不但要说明旧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还要说明旧理论不能说明的现象,而且还要预言现在还没有观察到的现象,我想也是根据如上的判断.我认为理论物理是有用的.作为工程设计原理的早已成熟的那些部分虽已分属各门工科,不是当今理论物理的主流,但对其发展仍应关怀.在开展理论、实验及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时,理论工作先行一步,可以减少实验和工程的工作量.我还认为理论物理方法是有生命力的,尚可尝试扩大其应用面.很难确切描述理论物理方法,但如下两点必不可少:联系实际获得启发和验证,反复辩证达到系统化统一.请参考毛主席的两篇文章,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有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论述.下面转引爱因斯坦的两段话,对我们摸索正确的理论物理方法是会有帮助的.“Pure l ogical thinking cannot yield us any knowledge of the e mp irical world .A ll knowledge of re 2ality starts fr om experience and ends in it .”其汉译为“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关于经验世界的任何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和“W e now realize,with s pecial clarity,how much in err or are those theorists who believe theo 2ry comes inductively fr o m experience .Even the great Ne wt on could not free hi m self fr om this err or (Hypoth 2eses non fingo ).”其汉译为“我们现在特别清楚地领会到,那些相信理论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理论家是多么错误呀.甚至伟大的牛顿也不能摆脱这种错误(我不作假设).”虽然由于某些原因,或者纯属偶然,几百年前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的发祥地不在中国而在欧洲.但我想借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中的两句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示一个祝愿:祝愿物理学和理论物理能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能在联合国决议所指出的三方面充分发挥它们的基础作用!在祖国纪念爱因斯坦李 政 道(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北京 100080) 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14日,为此中国人民邮政在1979年发行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A ne w method f or deter m ining the molecular size (测量分子大小的新方法),是他的博士论文;第二篇是L ight quantum (光量子)(Annalen der Physick 17,132);第三篇是B r own moti on (布朗运动)(Annalen der Phys 2ick 17,549);第四篇是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狭义相对论)(Annalen der Physick 17,89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纪念爱因斯坦,将今年确定为“世界物理年”.为了纪念上面列出的这几篇里程碑式的文章,并响应联合国的决定,中国科协和中国物理学会在今年举办“世界物理年在中国”系列纪念活动.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在中国纪念爱因斯坦,我感到很荣幸.爱因斯坦一生对中国关怀很深.爱因斯坦1922・493・“世界物理年”专稿 34卷(2005年)6期年两次来上海.因此,中国学者和青年对相对论有高度的兴趣和了解.中国人民对爱因斯坦也有崇高的尊敬.民国日报(1922年11月15日)载爱因斯坦到沪后获瑞典正式通告得诺贝尔奖的消息.戴念祖先生在《物理》杂志最近发表的文章《上海,爱因斯坦及其诺贝尔奖》对爱因斯坦两次来上海有详细的记录(戴念祖.物理,2005,34:9).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遇见卓别林(Charles Chap lin ).卓别林在一般的相片中都是有小胡子的,可是这一次相会时有小胡子的一位不是卓别林(图1).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我们两个都是名人,可是我们出名的原因不一样.我成名,因为随便哪一个人都知道我在做什么;可是你成名,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在做什么.当然,这是卓别林的幽默.爱因斯坦的成功是因为他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他的理论也符合于整个自然界的演变.爱因斯坦对20世纪的科学有极大的影响;很可能他对21世纪的科学有同样,或更大的影响.图1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1931年1月30日)图2是2004年中国澳门出的邮票:怎样的宇宙?从我们的天文观察已经知道,我们人类能感知到的常规物质的能量(也就是已了解部分的宇宙),只占整个宇宙能量5%或者更小些,其他95%的能量都不是由我们现在所知的物质构成的.地球、太阳和所有我们看得见的星云都是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的,其中有一些极少数的反物质:正电子、反质子……可是,像我们知道的这类物质在我们宇宙中仅仅占了不到5%.大多数我们宇宙中的能量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看不见,也不知道是什么图2 2004年中国澳门出的邮票:怎样的宇宙?东西.暗物质对所有我们能测量的光、电场、磁场、强作用(核的能力场)都不起任何作用,可是暗物质有引力场(地心吸力就是引力场).通过引力场我们知道有暗物质存在,而且,暗物质的总能量比我们这类物质的总能量要大了五倍,或五倍以上.可是对暗物质的其他性质,我们完全不知道!暗能量的性质更是奇怪,它能产生一种负的压力.爱因斯坦在20世纪早期就曾假设过负压力这种性质的存在.后来,因为没有实验的支持,爱因斯坦就放弃了这一个方向.在裂变和聚变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少量的差异.按照爱因斯坦的著名质能公式E =m c 2,这些少量的质量差异能够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而暗能量可以将物质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最近几年,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 pace telescope ),我们发现,我们的宇宙不仅是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地”膨胀.从它膨胀的加速度可以推算出,它是由于一种负压力,也就是暗能量的存在才膨胀的.而这暗能量的总量占据全宇宙能量的百分之七十.关于这一个方向,我最近也在做一些新的理论探讨(李政道.中国物理快报,2004,21(6):1187;Lee T D.Nuclear Physics A,2005,750:1).暗能量在我们的宇宙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所以爱因斯坦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的影响,很可能比对20世纪的更大!1952年我和杨振宁合作写了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爱因斯坦看过之后,请他的助手考夫曼(B ru 2ria Kauf man )来找我们询问,是否可以和他讨论.我们立刻说,当然可以.我们走到他的办公室.他的桌子上就放着我们的文章,爱因斯坦说,他看了这两篇・593・“世界物理年”专稿物理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同时,我看到他面前的纸上写得有很密的算式,他原来在重复我们的一些计算.爱因斯坦先问关于文章中所用巨正则系统(grand canon 2ical ense mble )的基础.显然,他并不熟悉这一观念.这很出我的意外,因为我以为巨正则系统是为了他1925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 -Einstein con 2densati on )的工作而创造的.爱因斯坦又问了我们文章中的格气(lattice gas )的细则.他的问题都着重于物理的基本概念.我的回答使他很满意.他说的英语带有相当重的德国口音,他讲得很慢.我们的讨论范围十分广泛,也谈了很长时间,约一个多小时.最后,他站起来,和我握手并且说:“W ish you future success in physics ”(祝你未来在物理学中获得成功).我记得他的手大,厚而温暖.对我来说,这实在是一次最难忘的经历.他的祝福使我深深感动.我们的讨论就在这张椅子前(图3),三年后爱因斯坦过世了,这张照片是在他过世之后一、二天时照的.爱因斯坦死于1955年4月18日,今天是4月15日,再过3天就是爱因斯坦逝世的50周年日.我们纪念100年前1905年爱因斯坦对物理的贡献,我们也纪念爱因斯坦一生为人类的贡献,为科学献身.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是一个不大的行星.而我们的太阳在整个银河星云系四千亿颗恒星中也好像不是怎么出奇的星,而我们整个银河星云系在整个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我们这颗蓝色的地球就比其他宇宙的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图3 爱因斯坦的办公桌前进中的我国物理学研究张 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0) 非常荣幸同我最尊敬的前辈在人民大会堂一起纪念爱因斯坦、一起纪念世界物理年.刚才,前辈们的报告介绍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探讨了爱因斯坦的人生观和思想体系、表达了对爱因斯坦的怀念和敬仰、阐述了对物理学的精辟认识、论述了物理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使我深受教益.今天我想在这个纪念大会上主要汇报的是我国物理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物理学工作者在我国所做的一些工作.1 引言让我们暂时回到一百多年以前.19世纪,建立在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经典力学以及电磁场理论这3大支柱之上的经典物理学晴空万里,当是有些乐观的物理学家甚至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顶峰.但是,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的晴空出现了两朵乌云:解释黑体辐射能谱带来的“紫外灾难”和麦克尔逊-莫雷关于以太的实验带来的“难题”,给经典物理带来极大的冲击.1905年,是物理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里,29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5篇科学论文,孕育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带动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蓬勃发展并产生了20世纪里4项最重要的发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和激光器.・693・“世界物理年”专稿。

【优质文档】寻找时间舱里的“爱因斯坦”word版本 (3页)

【优质文档】寻找时间舱里的“爱因斯坦”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寻找时间舱里的“爱因斯坦”寻找时间舱里的“爱因斯坦”在1938 年埋下的巨大的“时间舱”里,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的一封短信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余的大部分空间里,装着不同的布料、金属、种子和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电话、电动剃须刀、丘比特娃娃,甚至还有一包万宝路香烟。

这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为了迎接第二年将举行的纽约世博会所准备的特殊礼物。

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他们决定在世博会场馆地下,埋入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

制作这个容器的过程中,西屋电气的主席安德鲁·罗伯森曾鼓励那些负责装配的工人:“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

”这个穿越时空的礼物,有着铬铜合金制成的外壳,看起来就像一个两米长的巨大的子弹。

它里面所装载的,除了那些让当时人们自豪的科学发明和日常用品,还包括一段纪录片、存有超过1000万字文档的微缩胶片,以及三位“对时代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给后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

不过,相比于为科技高速发展而自豪的普通人,这位“划时代的物理学家”所表达的内容,沉重得有些不大协调。

他在信中写道:“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

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

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相比,普通大众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们的后人,应当会怀着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来阅读上面这几行文字吧。

Einstein 爱因斯坦计划访华始末

Einstein 爱因斯坦计划访华始末

Einstein 爱因斯坦计划访华始末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1(0)11
【摘要】“1922年,爱因斯坦曾计划在访问日本时,顺道来中国访问,并在事前和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谈妥了来访的有关事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为世界所景仰的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却取消了他的中国之行,而关于爱因斯坦失约的原因,也众说不一,成了中国科学史上的一段公案。


【总页数】2页(P38-39)
【关键词】爱因斯坦;蔡元培;中国科学史;在线研究;日本;旅行计划;极大的痛苦;斯坦定;修改条款;梁启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9
【相关文献】
1.爱因斯坦计划访华始末 [J], 本刊研究小组
2.Einstein爱因斯坦计划访华始开 [J],
3.爱因斯坦正式访华的计划为何流产 [J], 施郁
4.外秀内实有声有色德国Einstein爱因斯坦The Preamp前级The Silver Bullet Mk2单声道后级 [J], 孔祥军
5.感受德系音响的精致EINSTEIN(爱因斯坦)The Source CD播放机、The Preamp前级、The Poweramp后级推The Monitor音箱 [J], 晨光(图/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30页PPT

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30页PPT
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

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们带来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欢迎各位读者的阅读。

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华罗庚巧解《孙子算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学习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动脑筋。

他十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王维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此题出自古代的《孙子算经》,意思是说: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五个五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三;七个七个地去数它,最后剩二。

问这种东西共有多少。

王老师刚把题读完,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二十三!”“怎么,你看过《孙子算经》?”王老师惊诧地问。

(www.52名人故事:中国的爱因斯坦——华罗庚)华罗庚回答说:“我不知道《孙子算经》这本书,更没有看过。

”“那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王老师又问。

华罗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这样想的,三个三个地数,余二,七个七个地数,余二,余数都是二,那么,总数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数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数了。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曝光,称中国人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句句让愤怒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曝光,称中国人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句句让愤怒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曝光,称中国人智力低下的劣等民族,句句让愤怒爱因斯坦在国际上是公认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物理学家,他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世纪伟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推动了物理界量子力学的发展,在研究出光电效应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得知诺贝尔奖之前,爱因斯坦开始了一场远东之行,他先是访问了美国,又到了法国,努力促进法德之间的关系,但由于遭到暗杀,不得不离开,他沿途经过了科伦坡,新加坡、香港、上海、日本。

1879年3月14日,一个健康的男婴在德国乌尔姆市呱呱坠地,此时谁也不知道,这个男婴以后会改变世界,他叫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时间回到1920年,这个时候的爱因斯坦可以说已经是一个享誉全球的物理界大师了,所以说全世界的大学都非常诚挚地邀请其能够前往他们的学校进行讲学,都希望从这个大师的嘴里得到一些能够有利于自己本国科学发展的知识,这其中就有中国的现代大学之父蔡元培,他也是竭尽全力的盛邀爱因斯坦前往北京大学进行讲学。

给咱中国学子好好说说相对论,但爱因斯坦讲学是要收费的,当年北大并没有那么多钱请他。

梁启超先生得知这个情况后,慷慨解囊,爱因斯坦遂答应于1922年12月中旬来北大讲学,然而直到12月30日,爱因斯坦都没有如约来到北大,而是从日本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几天后直接乘船去了新加坡,后来又在上海和香港停留了几天。

在亲眼看到中国的状况后,爱因斯坦写下了如下言论:“industrious, filthy, obtuse people…Chinese don’t sit on benches while eating but squat like Europeans do when they relieve themselves out in the leafy woods.”(译文:这些中国人勤劳、肮脏、愚钝,他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坐在长椅上,而是用欧洲人在绿荫丛林中解手时蹲下的姿势吃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的中国行
一艘从东京驶来的邮轮抵达了十六铺码头。

码头上来了很多犹太青年。

今天,将有一位重要人物抵达上海,他是所有犹太人的骄傲,他也是全世界最出名的科学家。

上海的犹太人青年会和几个由西方人组成的业余学术研究
团体为爱因斯坦召开了欢迎会,并且邀请爱因斯坦在新年来临的元旦晚上为他们做相对论的演讲。

尽管第二天就要坐船前往耶路撒冷,爱因斯坦还是接受了这个请求。

元旦这天晚上,在租界的工部局大讲堂,几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几乎全是犹太人和西方人,只在讲堂的一角,有这么几个来自同济医工学堂(今同济大学前身)的中国学生,由于是德国人办的学校,所以是全德文授课。

听众中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相对论为何物,也没有学过最基本的物理知识,他们只知道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今天要来跟大家讲最高深的知识。

那几个中国学生也特别兴奋,其中有一个叫做魏嗣銮的大学生尤其显得兴奋,他正是《少年中国》杂志的相对论专号的主编。

他早在一年前就从英国大学者罗素在中国做的多场相对论的演讲中受益匪浅。

魏嗣銮从那以后就爱上了物理学,尤其是对相对论充满了求知欲。

他还曾经给爱因斯坦写过信,向爱因斯坦索取照片,爱因斯坦居然回了信,并且真的给了他一张照片。

魏嗣銮有幸能见到爱因斯坦本人,那真是兴奋极了,他伸长了脖子等着偶像
爱因斯坦的出现。

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爱因斯坦走上了讲台,开始用德语演讲。

爱因斯坦首先介绍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然后由此讲到了以太在麦克尔逊和莫雷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接着爱因斯坦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太是不存在的。

爱因斯坦说:“我有三个最基本的原理,一是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恒定不变,二是物理规律在任何参考系都不变,三是引力和加速度是完全等效的,从这三个原理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系列惊人的推论。


刚开始,爱因斯坦用生动的比喻介绍同时性在不同的参考系中不成立时,听众们还勉强能听懂。

但是随着演讲的深入,爱因斯坦不得不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来讲解时间为什么会变慢,空间为什么会收缩,以至于后来讲到引力使时空弯曲的时候,用到的都是微积分的方程式,越来越多的听众开始进入梦乡。

好在最后爱因斯坦讲起大家早就耳熟能详的星光实验,讲起了爱丁顿的远征队,总算把一部分观众从睡梦中唤醒。

爱因斯坦2个小时的讲解,让魏嗣銮听得如痴如醉,虽然这些知识对他而言不算陌生,但是今天能听见爱因斯坦亲口说出来,那个感觉仍然非常美妙。

最后是提问时间,一开始还能有几个懂科学的西方人提出一些粗浅的数学问题,但是随着提问的继续,很快就逐步演变成一场奇怪的问答。

问题千奇百怪,几乎跟相对论毫无关系。

爱因斯坦有点窘迫,不知道该怎么结束这场演讲,就在此时,他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人挤到前台来,拼命地举手,爱因斯坦示意他提问,心里已经做好了回答更可笑问题的准备。

这个中国小伙子用德语流利地问道:“请问教授,如果按照您的引力场方程,在宇宙整体‘张量’没有反作用力的情况下,整个宇宙是否意味着要么收缩要么膨胀呢?”
爱因斯坦大吃一惊,心想,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的人物,太不简单了,这个问题正是爱因斯坦一直在苦苦思索的,没想到今天在上海从一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嘴里问出来。

爱因斯坦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从方程式的角度来说,是的,宇宙很难维持稳态,但是我想这里面恐怕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一定还会有些别的因素存在,年轻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小伙子答道:“我叫魏嗣銮,先生,我们通过信。


爱因斯坦想起来了,他对魏嗣銮说:“你很了不起,魏嗣銮先生,你将来一定能作出巨大的贡献,有机会来欧洲留学吧,欧洲很多大学都会欢迎你的。


半年后,魏嗣銮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医工学堂毕业,并且考取了公派赴德国的留学生资格,他将到法兰克福大学攻读物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