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一、绪论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为人类心理行为和精神活动中的异常表现。

精神病学的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精神病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提高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治疗水平。

二、精神病学基础知识1. 精神疾病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精神疾病的概念、分类标准和常见疾病类型。

2. 精神病学的历史与发展:概述精神病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及其贡献。

3. 精神病理生理学基础: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递质异常、脑结构改变等方面的内容。

三、精神病学疾病诊断与评估1. 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介绍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幻觉、妄想、情绪障碍等。

2.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详细介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DSM-5和ICD-10等标准。

3. 精神病学评估工具:介绍常用的精神病学评估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

四、精神病学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介绍精神病学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

2. 心理治疗:介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

3. 康复治疗:介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

五、精神卫生教育与预防1. 精神卫生教育:介绍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途径,如宣传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

2. 精神病预防:探讨精神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心理调适、生活方式改变等。

六、精神病学实践技能培养1. 临床实习:介绍精神病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2. 病例分析:训练学生进行精神病病例的分析诊断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结语通过学习精神病学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精神病学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心理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精神病学——大纲

精神病学——大纲

一、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精神病学及精神障碍的概述2. 熟悉其他相关学科3. 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内容]1. 概述:病因2. 其他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3. 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1. 掌握错觉、幻觉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概念及临床表现,妄想的定义及主要特征及情感淡漠与低落的概念及其鉴别诊断2. 熟悉记忆障碍的类型及临床意义3. 了解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主要临床表现[内容]1. 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知觉障碍2. 思维障碍:思维形式、内容障碍与超价观念3. 注意障碍:注意减退、增强、转移、涣散、狭窄4. 记忆障碍:记忆增强或减退、遗忘、错构、虚构5. 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6. 定向障碍:双重定向、周围环境定向、自我定向7. 情感障碍:情感性质、稳定性、协调性的三改变8. 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或减弱、缺乏、犹豫不决9. 动作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刻板动作、模范动作、作态10.自知力障碍: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要求三、器质性精神障碍[目的要求]1. 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痴呆、谵妄、遗忘综合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和导致谵妄发生的原因2. 熟悉Alzheimer病、癫痫性精神障碍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其他3. 了解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内容]1. 常见的临床综合症:谵妄、痴呆、遗忘综合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其他2.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血管性痴呆3. 其他脑器质性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感染)所致精神障碍、梅毒所致精神障碍四、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目的要求]1. 掌握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或表现)、分型和CCMD-3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 了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内容]1. 概述:定义2. 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心理社会因素3. 临床表现:各种精神症状及临床亚型4. CCMD-3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5. 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五、心境障碍[目的要求]1. 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与CCMD-3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 熟悉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病程和预后3. 了解发病机理[内容]1. 概述:定义2. 临床表现:躁狂、抑郁发作、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3. 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神经生化、脑电生理、神经影响变化、心理社会因素4. 心境障碍临床类型及各型主要临床表现、CCMD-3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心境障碍的治疗与预防六、神经症及癔症[目的要求]1. 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与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2. 常见类型: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CCMD-3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3. 熟悉神经症与癔症的不同之处[内容]1. 概述:定义、共同特征2. 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癔症的病因、临床表现、CCMD-3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七、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目的要求]1. 掌握精神发育迟滞的定义与CCMD-3诊断依据及IQ划分的标准2. 熟悉不同程度IQ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3. 了解儿童孤独症及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病因和治疗原则[内容]1. 概述:病因2. 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3. 诊断与鉴别诊断4. 预防和治疗八、躯体治疗[目的要求]1. 掌握精神障碍躯体治疗的药物分类(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和抗癫痫药物、抗焦虑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适应征、禁忌证和用药的原则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处理2. 熟悉电休克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方法与并发症处理和改良电休克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3. 了解新型抗抑郁药的特点和抗癫痫药物[内容]1. 药物治疗与概述2. 精神疾病的治疗:精神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休克治疗(电抽搐治疗、改良电抽搐治疗)。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1.引言描述精神病学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

2.目标与目的解释编写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的目标和目的,包括培养医学生的素养和技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3.教学方法介绍教学大纲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课、临床实习、病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等。

第二部分:精神病学基础知识1.精神病学的历史与发展回顾精神病学的起源和重要发展阶段,介绍不同学派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式的贡献。

2.精神病学的分类与诊断解释现代精神疾病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3.精神病的病因与风险因素讨论精神疾病的多因素起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

4.精神病的发展与预后探讨精神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疾病的预后,包括急性症状、慢性病程和康复过程。

第三部分:精神病学疾病的详细介绍1.焦虑障碍描述焦虑障碍的不同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以及其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2.抑郁障碍解释抑郁障碍的分类和症状,包括重度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季节性情感障碍,以及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策略。

3.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定义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范围,包括精神分裂症和与之相关的疾病,介绍其症状和药物治疗方案。

4.躁狂障碍阐述躁狂障碍的特点和分类,包括躁狂发作和躁狂抑郁障碍,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5.人格障碍分析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第四部分:精神病学的研究方法与进展1.精神病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精神病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使用科学工具进行量化评估的技术。

2.神经影像学在精神病学中的应用探讨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脑成像和功能连接分析等。

3.生物标记物与精神疾病讨论精神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包括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的变化,以及其对精神病学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应用。

资料: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资料: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psychiatry)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32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2.5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5、7年制,预防医学5、7年制,口腔医学5年制,护理、影像、法医、妇幼、应用心理专业可参考使用。

1、教学内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二、三、四、绪论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查4 3 1五、器质性精神障碍 2 2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2七、精神分裂症 6 3 3八、心境障碍 6 3 3九、神经症与分离性障碍 6 3 3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攻击行为、自杀与危机干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3 2 1十五、十六、十七、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躯体治疗心理治疗3 2 12通过学习,使医学生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精神活动和躯体状况的影响,能够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真正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重视医患关系的建立;熟悉精神障碍病史收集和精神状况检查的方法和内容;能界定正常与异常的精神活动;能识别常见的精神症状;能对常见的精神障碍作出诊断和常规处理。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科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的主干科目。

精神医学与其它临床医学在学习方法、临床工作方式上有区别,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精神医学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思维模式,是其它临床医学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精神医学为其它各科提供会诊-联络服务,全面提高对病人的诊疗质量。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精神病学沈渔邨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精神病学江开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精神病学孙学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试(笔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等。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理论考试80%6内容学时一精神分裂症 3二心境障碍 3三神经症 3四其它精神障碍 3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精神疾病,精神病学的概念。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精神病学与精神障碍的概念二.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三.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教学内容】1.精神病学与精神障碍的概念2.脑与精神活动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一.熟悉正常人的精神活动规律,能够识别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二.掌握精神疾病常见症状【教学内容】1.症状学概述2.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相关障碍的各种表现3.思维的概念与思维障碍的各种表现4.注意的概念与注意障碍的各种表现5.记忆的概念与记忆障碍的各种表现6.智能的概念与智能障碍的各种表现7.定向力的概念与定向障碍的各种表现8.情感的概念与情感障碍的各种表现9.意志的概念与意志障碍的各种表现10.动作与行为的概念与动作行为障碍的各种表现11.意识的概念与意识障碍的各种表现12.自知力的概念与相关特点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分类类与诊断标准【目的要求】一.熟悉精神障碍检查的一般原则与诊断步骤二.了解精神科评定量表、精神疾病分类相关知识【教学内容】1.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医患关系、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精神科诊断过程、标准化精神检查与评定量表2.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有关基本概念、目前分类与诊断系统器质性精神障碍【目的要求】一.掌握常见的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综合征二.熟悉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三.了解常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特点四.掌握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五.了解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教学内容】1.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综合征表现、诊断与治疗2.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等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4.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伴发的精神障碍、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内脏器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目的要求】一.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二.了解药物滥用的原因三.熟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镇静催眠与抗焦虑药物的中毒和戒断症状、阿片类依赖的戒断症状四.了解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表现。

《精神病学大纲》

《精神病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1、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讲解精神障碍的常见病因:遗传因素、素质因素、促发因素、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1、熟悉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

2、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1、症状学概述:略讲正常的心理过程;强调精神症状的识别与确定对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2、常见的精神症状及其主要的临床意义,容易混淆的症状的鉴别要点。

如:错觉、幻觉与感知综合障碍;内感性不适与内脏幻觉;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痴呆与精神发育迟滞;假性痴呆与真性痴呆;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等。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目的要求1、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

2、了解几个主要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1、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基轴及诊断标准。

2、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国内、国外。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掌握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

3、了解导致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4、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鉴别。

教学内容1、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谵妄)、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痴呆)及遗忘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强调病因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3、AD与VD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VD与AD的鉴别要点。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及种类2、酒精戒断反应及处理。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临床专业)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病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sychia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 临床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内容有精神疾病症状学、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躯体治疗等。

精神病学的基本任务:1、掌握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及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

2、能运用精神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临床常见症状做出正确诊断。

3、防治精神疾病以及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精神病学》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本大纲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体现精神病学飞速发展的新水平,重点讲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教学大纲中未提及的教材内容学生可自学。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 1 )掌握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概念。

( 2 )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

教学内容( 1 )概述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概念。

( 2 )脑与精神活动。

( 3 )病因学精神疾病的病因。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 1 )掌握感觉障碍、错觉、幻觉的概念,幻觉的分类,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

( 2)掌握思维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特点。

( 3)掌握妄想的特征以及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癔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洞悉感的临床表现。

( 4)掌握遗忘、心因性遗忘的概念和柯萨可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一、导言精神病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精神病学教学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3.熟练运用精神病学的诊断方法和评估工具;4.掌握精神病学治疗的原则和方法;5.了解精神病学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6.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精神病学基础知识1.1 精神病学的历史和发展1.2 精神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系统1.3 精神病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估工具1.4 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5 精神疾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2.常见精神疾病2.1 精神分裂症2.2 抑郁障碍2.3 双相情感障碍2.4 焦虑障碍2.5 强迫症2.6 食欲与进食障碍2.7 酒精和药物成瘾3.精神病学的诊断和评估3.1 精神病学的临床表现和病史采集3.2 DSM-5(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应用3.3 精神状态检查和认知评估工具的使用3.4 精神病学的辅助检查和筛查方法4.精神病学治疗原则和方法4.1 药物治疗4.2 心理治疗4.3 社会支持和康复治疗4.4 电抽搐治疗和其他物理治疗5.精神病学的研究和发展5.1 精神病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5.2 精神病学的争议和前沿问题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对精神病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期中和期末考试2.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3.课堂小组讨论和演示4.个人或小组项目报告5.实践操作技能考核七、参考教材1.《精神病学》, 翟丽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2.《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5》,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4年3.《现代精神病学教程》, 叶浩, 刘与洪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年八、教学进度第一讲: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第二讲:精神分裂症第三讲:抑郁障碍第四讲:双相情感障碍第五讲:焦虑障碍第六讲:强迫症第七讲:食欲与进食障碍第八讲:酒精和药物成瘾第九讲:精神病学的诊断和评估第十讲:精神病学治疗原则和方法第十一讲:精神病学的研究和发展九、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病学专家和临床教师组成,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精神病学(Phychiatry)学分:2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22学时见习学时:14学时先修课程要求:诊断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外科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1.郝伟,于欣.《精神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参考教材:2.江开达.《精神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5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

不但涉及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止、矫正和处置问题。

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上涉及自然科学、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分支,在实践上已发展到与社会心理卫生相结合的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既应重视精神科的系统性,同时又应注意与医学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介绍,亦即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精神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习见习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能独立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本学科为考查课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见习教学为14学时。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精神卫生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2)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原则。

了解主要分类系统:如ICD-10,DSM-Ⅳ,CCMD-3。

主要了解CCMD-3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使用诊断标准的意义。

(3)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特点及其主要临床意义并能识别。

(4)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熟悉其病因、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

(5)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致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分离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6)掌握常见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焦虑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常见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了解其作用机理。

了解心理治疗、电抽搐治疗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1)掌握精神疾病病史采集及检查的程序与内容,熟悉精神状况检查的技巧。

(2)了解对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临床思维方法。

(3)了解脑电图、脑CT、脑MRI、脑脊液检查及常用精神科量表评定在精神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了解电抽搐治疗的操作方法。

三、学时安排:总学时36节(22/14),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0.64四、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80%,平时成绩为20%。

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熟悉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3.了解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4.了解精神卫生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问题、对策;[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讲解精神障碍的常见病因:主要讲解遗传因素、素质因素、促发因素、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3.精神卫生国际发展趋势,强调回归综合医院和走向社区的趋势;介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2.掌握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3.熟悉其他非常见精神症状的含义、表现与临床意义;4.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讲课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症状学概述正常的心理过程;强调精神症状的识别与确定对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二)常见的精神症状及其主要的临床意义,并注意讲解容易混淆的症状的鉴别要点。

如:错觉、幻觉与感知综合障碍;内感性不适与内脏幻觉;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强迫观念和强制性思维;痴呆与精神发育迟滞;假性痴呆与真性痴呆;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等;1.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2)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和幻觉的定义与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的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自身躯体的感知综合障碍);内感性不适与内脏幻觉;2.思维障碍:属于内容(1)思维联想、连贯性与逻辑障碍:思维迟缓、思维奔逸、思维贫乏,思维松弛与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等;(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的定义与三个基本特征,与迷信、宗教观念的区别;原发性妄想的特点;临床常见的妄想,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被洞悉妄想(被洞悉感)、物理影响妄想与被控制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与强制性思维的区别可在此讲解;3.注意障碍:简略讲解;4.记忆障碍:遗忘、错构与虚构;5.智能障碍:智能障碍的定义与识别,介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与部分性痴呆、真性与假性痴呆)的概念;痴呆与精神发育迟滞的区别;6.定向力与自知力障碍:简略讲解环境定向(时间、地点、人物)与自我定向;自知力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7.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淡漠、情感脆弱。

在此讲解情绪低落与情感淡漠的区别;8.意志行为障碍:简略讲解意志的概念及意志障碍的表现形式与临床意义。

精神运动性兴奋,包括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区别;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缄默、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9.意识障碍:一般讲解意识障碍常见类型,包括漫游性自动症;重点介绍谵妄状态(按照ICD-10的定义讲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目的要求]1.熟悉临床沟通技巧。

2.熟悉精神状况检查的注意事项、基本程序和内容,精神障碍诊断分析的基本步骤。

3.了解常用的精神科量化评估工具。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面谈技巧,举例或现场演示如何临床沟通,强调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2.采集病史的注意事项;3.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精神障碍诊断分析思路的基本原则及步骤;4.常用的标准化诊断精神检查工具与评定量表;[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目的要求]1.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与制定诊断标准的目的,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及使用意义;2.了解几个主要的分类系统:ICD-10,DSM-Ⅳ,CCMD-3;[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精神障碍分类原则、类别,制定诊断标准的目的;2.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及使用意义;3.常用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系统:主要介绍ICD-10和CCMD-3,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有其他的分类系统如DSM-Ⅳ。

举例介绍,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掌握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3.熟悉导致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常见病因;4.熟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VD与AD的鉴别;5.了解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讲课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与分类;2.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谵妄)、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痴呆)及遗忘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3.AD与VD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VD与AD的鉴别要点;4.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5.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强调病因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6.易于导致精神障碍的常见躯体疾病的临床特点:包括某些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某些内脏器官疾病;[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3.掌握阿片类物质依赖、酒依赖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原则; 4.熟悉阿片类物质依赖、酒依赖的病因;5.了解阿片类物质依赖、酒依赖的发病机制与诊断原则;6.了解中枢兴奋剂滥用的临床表现与后果;[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精神活性物质、物质依赖、物质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 2.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3.阿片类物质依赖、酒依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防原则;4.阿片类物质依赖、酒依赖的病因;5.阿片类物依赖、酒依赖的发病机制,兴奋剂滥用的表现与后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精神分裂症概念、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2.熟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一般讲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①特征性症状:思维松弛、思维破裂、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原发性妄想;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特征性的感知障碍(言语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思维鸣响);被动体验(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中断、被控制感、被洞悉感等)。

②其它常见症状:思维贫乏、自语、自笑、内向性、幻触、幻味、幻嗅、人格解体、各种妄想、紧张症状群等;3. 主要的临床类型单纯型、偏执性、青春型、紧张型的主要特点;4.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包括症状特点、病程特点、病期要求。

主要的鉴别诊断;5.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特点、预后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6.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疗程;7.偏执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心境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2.熟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讲课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1. 心境障碍的定义;一般讲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情绪高涨、思维联想加速、行为动作增多(三高症状)及其相关的伴发症状;3.抑郁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动作减少(三低症状),抑郁的生物性症状,其他常见的共患症状(焦虑、激越、躯体不适等);4.心境障碍的常见类型:单相与双相障碍,恶劣心境障碍;5.诊断要点,包括症状特点、病程特点、病期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