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自然灾害气象灾害(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发布日期:2023-04-11 09:02:12 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七月份的灾害有,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洪涝,台风。

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自然灾害分为几大类在我国,自然灾害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其他灾害。

常见的山洪、台风、暴雨、地震等,都属于自然灾害。

下文是关于“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

自然灾害的分类1、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运孙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2、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3、洪水灾害:给人类正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的损失和祸患,简称洪灾。

4、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恶化,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5、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震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旁凯链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6、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是指由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或流行造成农作物及其产品巨大损失的灾害。

7、森林生物灾害:是指极少数外来或本土的昆虫、病原体、孙知啮齿动物或杂草等林业有害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森林中的木本植物,进而损害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或功能,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损失的灾害。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课 气象灾害与防治(共13张PPT)

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课 气象灾害与防治(共13张PPT)

未定国界 250 等降水量线
肥和农药)取代打水漫灌。 材料三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300 600
700
伊斯兰堡
拉合尔
250

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重要的合 作项目,瓜德尔、产业园区、 250
乙度
瓜德尔 卡拉奇 河
250
公路铁路和能源为四个建设重
印度洋
4气0 温(℃) 30 20
(2017.11)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效能检测
材料一 图Ⅰ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
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是该 图 例
国重要的农业区。目前,乙地
城市 水域
河流 沙漠
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
中巴经济走廓 350 山脉 国界
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
寒潮、低温冻害、雪 灾、冻雨、北方的风 沙、华南冬旱
10月-4月
华北春旱,华南暴雨、洪涝,
北方低温冻害,北方风沙, 冰雹
4月-5月
江淮地区连
6月-7月 绵阴雨、洪

9月-10月
低温冻害、寒潮、南方的台风
➢ 分析我国多发旱涝灾害的气候原因
华北、东北
7月-8月
暴雨和洪涝; 江淮地区的
伏旱;南方
的台风、暴
心和棉花生产基地。下表为印度
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
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巴
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 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 “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 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
河流
径流量 占流域 的比重 (%)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 的比例(%)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②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 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 起阻挡作用,从而削弱冷空气 的影响;同时使山体北侧冷空 气堆积,山体南侧相对温暖。 如秦岭、南岭等。
③寒潮在南下过程中,当地形走向 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加速风 速,从而加强冷空气的影响。
7、危害
8、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用 烟熏、塑料薄膜覆盖庄 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 种等)。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 5、我国不易受寒潮侵袭的地区: 部或蒙古东部进入我国东北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广东、海南、台湾一带。
6、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冷锋强弱)、纬度位置、 地形
◇分析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寒潮不易侵 入;云贵高原对势力较弱的冷空 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 影响。
江淮流域 长江和松花江流域
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 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 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 以夏季最集中。
7-8月份 华北东 北
6-7月份 华东 (江淮地区)
4-5月份 华南
3、发生时间与多发地区:
分区
旱灾类型 (发生时间)
发生原因
春旱 华北地区 为主
自然: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 人为:③冬小麦返青期,需水量大
伏旱
长江中下 (夏) 游地区 为主
自然:①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②气温高,蒸发旺盛 人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需水量大
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奢壹原二景dl;-爱i—■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87O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l一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问,我国共发生大水灾l6o0多次,大旱灾也有l6o0多次.l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樵,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l5O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O多亿元.另据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涉及到我国l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另外,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其来势汹涌.目前,石漠化总面积已达28万平方千米,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有l3万平方千米,广西8.9万平方千米,云南6.1万平方千米,由于喀斯特地区表层泥土很薄,流失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再生(据专家对喀斯特地区岩石的分析.岩石风化成l厘米土层,约1.2—3.2万年时间).因此,它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李桦3.生物灾害我国每年遭受各种病虫灾害面积达l700多万公顷.恶性杂草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3O千米的速度向内地推进,而且它的种子随风飘扬,所经之途,楼顶,路旁,桥梁等,它都可扎根,安家落户,繁衍;同时,它的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进,是为了作为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带形成生态灾害,使河湖发生富营养化,阻塞河道等, 当地政府部门为其大伤脑筋,每年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如1979年一1931年新疆蝗虫发生面积在200万公顷左右,森林病虫害平均每年达lO00万公顷.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约l3O万公顷.就全国来说,每年因虫,鼠,杂草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lO—l5亿元,粮食损失约5O亿千克.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l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目前已查明我国共发育有较大型的泥石流2000多处,崩塌3O00多处,滑坡2O00多处,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6个县的上万个村庄,l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O00多千米铁路线受到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1.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因降水条件而产生的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旱灾是以大范围面状出现的,涝灾则多集中于平原河谷,以面状或带状分布.暴雨灾害则以东南沿海及川西山地等地区最为严重,而且以带状或集群分布为主.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2.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区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灾害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它也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土壤盐碱化则以片状或斑状分布于西北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河套平原,东北西部及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辽,粤,冀,闽等近岸,近海海域,其中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又是赤潮多发区.3.生物灾害在全圈._.追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其空问分布特征则多以面状或斑状分布为主.例如蝗虫的发生与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分布区为大兴安岭北段,晋北山地,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及新疆地区.4.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区,板块麓合残附近以及地质构造带上地震有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西北及川西地震带;滑坡泥石流灾害则在山地及切割高原呈集聚分布,其发生亦与气候及地貌条件密切相关,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滑坡泥石流多发重发区,华中及黄土高原地区为次多次重发区.▲作者单位:安徽无为县开城中学(233366)理轰百2003年第5期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2021年整理〗《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优秀教案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谭浩、田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的指出,中国的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四大特点。

——灾害种类多。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

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

——分布地域广。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

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

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发生频率高。

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

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

——造成损失重。

1990—2021年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21多亿元人民币。

我国的自然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多发的原因
1.华北地区 .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 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 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 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 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 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涝灾害频发, 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涝灾害频发, 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 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 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 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 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灾害主要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3.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的地区差异 . 地区 主要灾害 原因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 旱涝、暴雨、 年际变化大; 东部季 旱涝、暴雨、 年际变化大;东南沿海受 风区 地震 台风影响大; 台风影响大;多活动构造 带,地壳运动活跃 干旱、风沙、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西北干 干旱、风沙、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 盐渍化 旱区 候干旱 低温冷害、 青藏高 低温冷害、 冰雪灾害 寒区 海拔高, 海拔高,气温低
(2)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地貌条件及气候条件与地质灾害的分布
(3)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 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 我国地域辽阔,多种多样的气候、土壤、植被为多 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人文地理背景 . (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 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相对脆弱的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2)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 能力低下。 能力低下。 (3)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 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自然灾害多 易损的东部地区,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发、易损的东部地区,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 四 节
自 然 灾 害
一、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冰雹、 冻雨、沙尘暴、雾霾…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
地面塌陷… 其他灾害:生物灾害等
干旱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 少甚至无降水,造成农作 物 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等。 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
洪涝
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 高强度降水, 造成低洼地 被淹没, 设施被冲毁等。 分布;南方地区
寒 潮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伴有大风、雨雪、
冰冻等形成灾害。 分布;西北、华北、东北
台风
台风是来自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 与它相伴的狂风 破坏植物、建筑, 暴雨形成洪涝等灾害。 分布:东南沿海
地震
地震:大地的强烈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 中断、人员伤 亡等。 分布:台湾、西南地区及主要断裂带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频发生,危害重。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各种灾害。 同一地区连续发生各种灾害。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滑坡、 泥石流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
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南方地区,尤其 降水丰富而且集中;
是河流中下游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东南沿海
邻近热带海洋——台风源地
西北、华北、 东北 二级阶梯山区 尤其西南地区
邻近亚欧大陆内部 ——强冷空气源地 地势陡峻,岩石破碎, 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三、防灾减灾
监测、预报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 我国东部海域的一张热带风暴(台风)卫星云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台风眼
②旋涡风雨区 ③外围大风区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3)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
(4)影响:①弊: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②利: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例1】 (2010年浙江文综)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 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 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 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 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 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 解析:认真分析、对比图中不同地区的灾害类型,即可判断出干旱是分布最广泛的气 象灾害。有时强冷空气南下也会对华南造成低温,影响农作物生长。我国华北春季降 水少而蒸发量大,从而出现春旱;长江中下游7、8月份受副高控制而出现伏旱。台风 可以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缓解伏季的旱情和高温。 答案:(1)干旱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 农事活动早 (3)春 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 需水量大 (4)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 有助于降温解暑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第二课 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 1.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类型 2.能结合地图,说明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地区分布。 3.能运用资料,说明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分 布、危害。 4.结合实例简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的产生及联系。 5.了解我国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分布及灾害
材料二 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1)关于寒潮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
B.它会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 C.它的大风会带来干旱现象 D.它的影响范围(在我国)很小,且属单一灾害 (2)寒潮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造成的灾害不同,结合图例分析此次寒潮我国降温幅度最 大的区域可能出现________等灾害,应如何防治?
解析:第(1)题,根据寒潮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可正确选出答案。第(2)题,由图可看出本次 寒潮降温幅度最大的是我国内蒙古高原,寒潮在牧区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冻死冻伤牲畜, 因此,应及早采取防寒措施,将牲畜赶回圈养。第(3)题,此次为冬季的寒潮,可造成交 通事故,吹坏塑料大棚,大幅降温会造成羽绒服热销,同时寒潮是天然“杀虫剂”,冻 死越冬害虫,有利于来年作物的生长。第(4)题,我国冬季北方的寒潮,冷空气势力较强, 不会形成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准静止锋的局面;同时,此时正值北方隆冬季节,气温较 低,降雪中水分含量较少(干雪),不易形成冻雨、冰冻天气。 答案:(1)B (2)冻死、冻伤牲畜 应及早将牲畜赶回圈中进行圈养,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3)ABDE (4)北方冬季寒潮冷空气势力较强,不易形成准静止锋;气温较低,以降雪为主,不易形 成冻雨。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2.(2010年厦门质检)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 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解析:第(1)题,依据图甲可以看出,福建省台风降水量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依 据图乙可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第(2)题,对台风灾害的防御,可从工程措施、非 工程措施等分析。 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 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 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4.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雨涝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因此,影响雨涝区分布的 因素主要是降水和地形。第(2)题,B地区为鄱阳湖、洞庭湖平原地区,该区为多涝区 的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造成泥沙淤积,湖泊的 调蓄能力下降。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可以减少泥沙下泄;退耕还 湖增加湖泊的调蓄功能;裁弯取直增加河流的排泄能力。第(3)题,A地区是我国华北 地区,该地区干旱多发,水资源紧张。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 高水价,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等都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第(4)题,C地区为 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该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主要原因是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 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题干所给的信息以及通过读图来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从材料 和读图看,有易于滑坡产生的地质构造(单斜构造)形成的单面山,岩层的倾向与斜坡 的倾向大体一致(顺向岩层),易产生滑坡。加之人为因素的道路施工破坏了斜坡的稳 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使其成为潜在的更大滑坡体,岩 层中有相对松软的页岩,在强降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更加松软形成滑动面,使得其 上部山体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形成更大的滑坡,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 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 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3)寒潮的影响及地区差异
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4.台风
(1)台风形成的条件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如下图所示) ③合适的纬度,以10°~15°间为最合适。 (2)结构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1)你认为物种入侵的途径可能有哪些? (2)外来物种形式的生物灾害有哪些?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点拨:第(1)题,结合生物入侵的含义可知物种入侵的途径。第(2)题,生物入侵 将对入侵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侵入地生态平衡并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防治外来物种可利用法制手段及生物措施等手段防治。 答案:(1)自然入侵;人为引进(无意引进;有意引进)。 (2)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构 成直接威胁;给受害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敌、人工清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返回Biblioteka 录复习向导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我国的地质灾害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地震的度量及分布 (1)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它们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2)地震带 绝大多数地震都是循着现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云集,呈带状分布,全球的地震活动 集中在两条狭长的地震带上。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中国的虫灾与鼠灾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例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造 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我国防治外来 生物入侵的立法仍是空白。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2)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 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 A.5~6月 B.6~7月
(3)下列选项中,与此次寒潮天气有关的是(多选题)(
A.危害北方大棚蔬菜的生产 B.交通事故频发 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D.羽绒服装热销 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要点突破
随堂训练
(4)此次寒潮给我国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京津地区普降暴雪,想起2008年南方雨雪冰 冻天气,人们不禁心有余悸,对此中央气象台评论员说不必担心,北方不会出现像2008 年南方那样的天气,联系北方的大气环流形势试说明北方为什么同样天气不会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