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气象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核心归纳
1.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形成条件 被覆盖度较差
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多发区 危害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山区沟谷中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
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3.下列关于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 ②地形崎岖 ③地势低洼 ④季风气候明显的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图。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 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 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 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 452 亿元……
10:25 am 4:00 am
震级 死亡人数
7.4
8
7.1
1 820
1.根据资料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D.两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X地地震的震级高,所以释放的能量大;两地都不位于震中;两地的地震均有人 员伤亡;表格中未出现震源深度的数据,所以无法判读震源深度。
3.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答案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 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 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损失也就相应 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 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 段。如: RS、GIS等。 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以及减灾意识。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 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 被 ;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 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
暴 雨 洪 涝
除西部一 些沙漠地 区以外的 广大地区
夏秋
降水强度大,时 间短形成洪涝, 我国南方(和东部) 地区多大暴雨和 特大暴雨
灾 害
多发地区
多发 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 农业结构,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在干旱多 发地区选择优良作物 品种,开展农业水利 设施建设,营造防护 林,改进耕作制度
灾 害
多发地区
多发 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风 沙 三北地区 天 气
西北季风吹 春秋两 扬,干旱地 季,以 区的沙尘向 春季最 东南方向扩 严重 散 形成降水的 天气系统持 续时间长, 如锋面、气 旋、热带气 旋等
风大,大气含沙 量大,能见度低,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 影响范围广,一 林还草 般与寒潮路径相 同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 区,加强洪泛区土地 管理,建立洪水预报 预警系统,拟定居民 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实现防洪保险等
问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 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第(1) 题,由图可确定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对应防灾措施一览表【模板】

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加密巡查。
三级
黄色预警
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
县(市、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根据雨情做好值班工作。
按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
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内的所有群众转移。
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组织对山边河边、沟谷沟口、工矿厂区等易发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
二级
橙色预警
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高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
县(市、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险情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村(居)汛期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对应防灾措施一览表
级别
地质灾害可能性描述
值班要求
预案启动
转移对象
巡查
一级
红色预警
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很高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24小时值班室值班,领导带班。
县(市、区)应及时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做好应急准备,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包村干部驻点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启动《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
根据险情转移受威胁群众。
乡(镇、街)、村(居)防灾负责人根据雨情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
暴雨天气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计划

暴雨天气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计划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暴雨天气对地质灾害的触发和加剧作用也日益明显。
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暴雨天气中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特点、风险评估方法以及防控计划的制定三个方面来论述暴雨天气中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控计划。
一、地质灾害的特点暴雨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触发性强:暴雨天气下,大量降水快速输入地表,地质体内部的饱和度急剧上升,从而削弱了地质体的稳定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2. 随机性大:暴雨天气的持续时间、降雨强度等因素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不同暴雨事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3. 空间分布广:暴雨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往往具有较大的空间范围,涉及到区域性的山体、边坡等地质体。
二、暴雨天气中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暴雨天气中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研究历史资料:通过调查历史上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和暴雨天气条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从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2. 野外勘察: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点的现场勘察,分析地质条件、地貌特征以及土壤结构等因素,判断该地区在暴雨天气下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风险。
3. 模型模拟:利用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基于地形、降雨条件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出不同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和范围,评估其风险程度。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图像和卫星数据,获取地表特征和植被信息等,通过对比暴雨前后的差异,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敏感区域,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三、防控计划的制定针对暴雨天气中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防控计划可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控计划的制定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预警机制建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暴雨天气中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地区的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技术规程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目标任务、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预警对象为降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他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预警和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预警可参考。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工作,蓟州区区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112-20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61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 000)QX/T 5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QX/T 6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QX/T 487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T/CAGHP 039-2018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of geological hazard risk基于前期过程降水量和预报降水量,开展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及成灾风险的预警预报工作。
3.2预警等级 early warning grade未来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低的一种量度。
3.3预警区域 early warning area未来一定时段内,达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的区域。
3.4预警区划 early warning area mapping根据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选取定性、半定量或定量评价方法,对工作区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评价及预警区域划分工作。
3.5预警模型 early warning model基于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条件、人类活动、降水与地质灾害关系等分析研究,建立的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分析评价模型。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一)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1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原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人为活动(核爆炸,修建水库)(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3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烈度相同4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注: a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5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①位置:南起南美洲南段,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②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纽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③特点: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量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①位置: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②国家: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塞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标准

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定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是在灾害风险普查、确定致灾阈值和预警等级指标基础上,依据降水实时监测、预报,评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适时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提供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第三条(管理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遵循需求牵引、开放集约,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根据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统筹利用部门和社会资源,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条(业务原则)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应建立分工负责、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
第五条(内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包括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致灾阈值确定、精细化降水估测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检验、效益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时段)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主要时段为每年5月1日-9月30日,在其他时段内,可根据降水强度和服务需要,适时开展此项业务。
第七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
省级气象部门依据本规范指导所辖地市、县级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
第二章业务内容第八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时调查和灾害信息管理根据《泥石流、滑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和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1.普查地质灾害灾情点特征信息、地理信息资料、水文信息、气象信息、承灾体信息、灾情信息、预警指标和防灾措施数据等;实时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规模、具体地点、受影响的村镇、户数和人口、死伤人数、经济损失、致灾降水量,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对普查和实时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及时更新修订。
3.依托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实时和历史灾情信息的收集管理、质量控制、统计评估及服务应用工作。
关于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关于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随着地质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气象局做好各项防治措施就显得很关键,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可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重点分析气象条件和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危险关系,也就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
新疆因地质构造较复杂,且内外动力作用较强,属于中国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一个地区,因此,本文重点对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作深入研究。
标签: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引言当前,在人类活动越来越加剧的大环境下,新疆地区地质灾害发展频率不断提升,主要由局部独立朝着群发成片发展,空间方面从中低山区朝高山区发展,从时间方面由汛期发育慢慢朝汛期发展。
为此,进一步分析及研究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就显得很关键。
1、中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指标筛选此次研究选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筛选新疆地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地质灾害发育内/外因素包含: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降水、风化作用、地表水体运动、剥蚀作用、人类活动、冰川运动等。
筛选核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指标、降雨预警指标,而后构建相应的预警指标体制,按照不同指标所起到的作用,根专家经验进行排序,而后将指标权重值确定下来。
由于新疆范围非常广,地貌单元较多,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所以经内/外动力指标筛选应根据目前提供的数据分析[1]。
比如,坡体结构与斜坡地貌、地形有直接关系,可选斜坡坡度、海拔高程、斜坡坡向三个地貌、地形指标分析坡体结构,加之新疆岩土体类型非常多,分布很多水体、冰川雪被、可把地层岩性指标慢慢概化成第4系岩体、堆积物、雪被区、水体等四类。
地质构造治疗易受断层、新构造运动影响,但地震属于地壳内部全新的地质构造运动表现,地震参数中显示的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较大的地方,地质灾害发生会很严重。
为此,全面考虑整个断层的活动性、场地特性等指标,选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参数代表地质构造指标。
针对外动力的地质指标,重点需考虑河流和降雨的切割作用,筛选水系密度、年均降雨量当作外动力的地质作用指标,因新疆地处中国的西部内陆,降雨量和中部、东部相比相对小,将7日内的有效降雨量代表降雨渗入破坏最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美、南美和澳洲的内陆地区 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西 海岸
亚欧大陆内部、美洲的温带 内陆
⑵旱灾
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地域广
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 的情况(干旱),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 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
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大洋洲内陆地区是旱灾 频率较高的地区。
寒潮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难道寒潮对人类就 没有有利的影响吗?
寒潮虽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 带来很多灾难,但在有些方面还 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如强降温和 严寒,能冻死越冬病菌虫卵,有 利于小麦灭虫越冬、净化空气等。 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
(4)防御措施:
1、提前发布准确寒潮警报 2、对农作物、牲畜做好防寒准备
• 除以上三种气象灾害,还有冰雹灾害,雪 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 等
地震 泥石流 滑坡 崩塌 地裂缝 地面沉降 火山喷发
因异常地质活动引起的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应力相互作 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 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等自然 灾害;高低起伏的地表在重力 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形成滑坡 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⑵成因:
广阔的暖洋面,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要有合适的地转偏向力
3、世界的主要影响区域
孟加拉湾 北部及沿
海地区
台风
中国东南 沿海、日 本和东南
亚国家
飓风 飓风
加勒比海 和美国东
部沿海
热带气旋的分类
中心附近 最大风力
6级~7级
8级~9级 10级~11级 ≥12级
名称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4、台风
• 概念: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_2_级__以__上__的热带气旋。
•结构:
台风眼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无风、少云、干暖 风雨强度最大 由外向内风速增加
A BC B A
A
B C
4、台风
•发生时间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7—11月最为频繁
•破坏力:
狂风、暴雨、风暴潮
1
都 西北太平洋和 是 我国南海的强 热 烈热带气旋被 带 称为“台风”; 气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 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 潮。
(3)危害
• 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强烈降温 (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春季遇到大幅度降温,会 冻死秧苗,秋季农作物没有成熟遭遇降温,使农 作物减产)
• 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大风 • 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大雪、冻雨 • 草原牧区——牲畜缺乏牧草 • 干燥地区——沙暴
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合作探究
• 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但夏秋季连续一个 月不降水就形成严重的旱灾,而非洲的埃 塞俄比亚连续一个月不降水却不成灾,为 什么?
• 为什么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却不是我国 主要的旱灾区?
干旱不一定造成旱灾,在气候湿润、经济、人口密 度大的地区,干旱容易酿成旱灾。
干旱是一种现象,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 灾害,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经济损失:236.6亿元 饮水困难大牲畜:1172.4万头 绝收面积:111.5万公顷
2、干旱与旱灾
⑴干旱
无
空气干燥
降水长时期
造成
干旱
少
土壤缺水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 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的类型及分布
副热带大 陆内部和 大陆西缘 的海岸附 近
干 旱
温带的内陆及 山地的背风坡
• ②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算干 旱( )
• ③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因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 )
• ④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火灾及农林病 虫害等次生灾害…… ( )
答案:①√②×③×④√
3、寒潮
⑴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 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⑵形成原因
赤潮
泥石流
火山
飓风
暴风雪
海啸
风暴潮
蝗虫灾
冰雪冻害
自然灾害的分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灾害的形成原因
自然界异变:大气圈异变 岩石圈异变 水圈异变 生物圈异变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
热带气旋 干旱 寒潮 龙卷风 冰雹 冻害
因大气异常活动引起的
气象灾害
一、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⑴概念: 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旋
2
大西洋、加勒 比海和北太平 洋东部的则称 “飓风”。
台风
飓风
危害:
•发生狂风 、暴雨、风暴潮 •地面建筑物和通讯设施遭受严重破坏 •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 •破坏海堤
好处:
带来丰沛的雨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如何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 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利用 气象卫星(所用的技术为遥感)
思考? 干旱和旱灾是否属于同一概念?
不能满足生
长期无降水 或降水稀少
―→
干旱
―→
产生活、植物 生长需要,阻
―→
旱灾
碍经济发展
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 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危害
农作物干枯死亡 陆地水减少→人畜和工农业缺水 社会动荡
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防 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作物 御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措
施 改变耕作制度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 ①在农业生产上,只要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量需 要,就算作风调雨顺。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 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没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仍然会发生干旱。 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 雨,农业生产也不会出现干旱………( )
合作探究
C ◎B
福州
左图箭头表示一台风通过福州前后的运行路线图,看图
回答:
1、当台风中心位于A位置时,福州吹 东北 风;
2、当台风中心位于B位置时,福州
静
风;
天气情况是
晴朗无雨
;
3、当台风中心位于C位置时,福州吹 西南 风。
灾情简报 受灾人数:6130.6万人 饮水困难:1807.1万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
学习目标
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 圈层。
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 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和危害。(干旱、地震、 热带气旋 洪涝。)
地震
滑坡
干旱
洪水
沙尘暴
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