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象灾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气象灾害1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御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减少。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④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干旱发生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渗漏严重,也容易发生旱灾。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核心归纳
1.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形成条件 被覆盖度较差
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多发区 危害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山区沟谷中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
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3.下列关于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 ②地形崎岖 ③地势低洼 ④季风气候明显的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图。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 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 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 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 452 亿元……
10:25 am 4:00 am
震级 死亡人数
7.4
8
7.1
1 820
1.根据资料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 D.两地的地震均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X地地震的震级高,所以释放的能量大;两地都不位于震中;两地的地震均有人 员伤亡;表格中未出现震源深度的数据,所以无法判读震源深度。
3.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
答案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 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 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损失也就相应 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 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恶劣天气及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恶劣天气及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灾害、极端气候等因素引起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为确保在发生此类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持续性强降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 强风、雷暴、冰雹等极端气候事件;3. 地震、山体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4. 其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恶劣天气及地质灾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本预案的实施。
2. 设立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监测预警组:负责收集、分析、报告恶劣天气及地质灾害信息。
(3)救援处置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和处置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和医疗保障。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6)宣传报道组:负责宣传报道应急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监测预警组收到恶劣天气及地质灾害信息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根据灾害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 对被困人员、伤员进行搜救、救治和转移。
5. 恢复基础设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6. 完成救援任务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力资源保障: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救援力量充足。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救援物资,确保救援物资供应。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技术保障:加强气象、地质、地震等监测预警技术,提高预报准确率。
六、后期处置1. 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恢复正常。
2. 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 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防
洪 措
工程措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②修建水 施 库③修建分洪区 非工程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②建洪水预报 措 施 系统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 和对策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施
3.热带气旋
1.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 2.危害:形成强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冲 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 员伤亡。 3.分级:
1.地震
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0-60km 60----300km
﹥300km
【读图分析】
分析: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探究活动】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 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 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 哪里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9~20页内容,填写下表: 滑坡 成因 泥石流
分布
危害
【思考】
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 石流频发,请你分析原因。
我国川、黔、滇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频发的 原因:川、黔、滇接壤地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交界处,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地震导致 山体岩石松散,再加上这里地势起伏,降水较多,且 夏季多暴雨,因而滑坡、泥石流频发。
三、海洋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

(一)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1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原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人为活动(核爆炸,修建水库)(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3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烈度相同4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注: a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5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①位置:南起南美洲南段,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勘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②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纽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③特点: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量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①位置:横亘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②国家: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塞黑;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
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

自然灾害的类型:
按照成因和特点划分,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1、气象灾害主要包括 旱灾 、 洪涝 、台风 、 寒潮; 2、地质灾害主要包括 地震 、 滑坡 、 泥石流、 崩塌 ; 3、海洋灾害主要包括 风暴潮、海啸 、 赤潮 、 海冰 ; 4、生物灾害主要包括 病害、 虫害 、 草害 、 鼠灾;
3.分级: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 热带气旋名称
6~7级
热带低压
8~9级
热带风暴
10~11级
强热带风暴
12级或12级以上 台风
【探究活动】
• 读图,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 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 国东部海岸。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
强风 这种强烈的气旋,其天气状况如何? 特大暴雨
旋涡风暴雨区 旋涡风暴雨区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
东北地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 华北地区:干旱、暴雨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 西北地区: 干旱、冰雹、暴雨 华南地区: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 西南地区: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
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 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 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 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 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1.风暴潮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0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风暴潮的危害 (3)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 有哪些?
出现时期
造成的损失
成因和特点
一、气象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4)当新奥尔良处于飓风中心时,下列情况描述正
确的是:
(C )
A、风十分巨大,任何物体都被摧毁了
B、风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大量物体随风往上飞
C、风平浪静,可以看到头顶的蓝天。
D、雨水量很大,风向变化明显。
(1) 从 地 壳 运 动 、 气 候 和 灾 害 成 因 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
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
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突发
知识重现:
(2) 因。
简人述类该对地植区被的泥破石坏流
组织抗旱,若有台 风形成可能缓解旱 情
台风
春旱
华北
3-5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夏季风没有
空气干燥,土
到达,降水少,又 壤缺水,河湖
值农作物播种、生 水位下降特点 长季节,需水量大
引水灌溉
夏涝
倒春寒 风沙
【高考题赏析】
例2、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 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频发的
人为
原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 命财产火山安全的地滑质坡灾害还有
________、_________ 等。
地震原因:内力作用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①地形条件②岩石条件 ③植被条件④气象条件
【高考题赏析】
例3、(2005全国文综2卷)读图2回答1-3题。
1.九州一帕劳海岭
( C)
A.位于亚欧板块上
3.墨西哥大洪
4.美国飓风“费利克斯” 5.印度尼西亚泥火山 6.南亚洪水
7.朝鲜洪水 8.秘鲁地 9.希腊森林大火 10.中国洪水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 A)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3.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
( C)
A.文莱 B.越南 C.菲律宾
D.日本
【2007年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1.孟加拉国热带风暴 2.美国东南部大旱 水
②区.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 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 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均 ABC 最高。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 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课堂练习】
读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 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陈利娟
【考题赏析】
例1、2005年8月28日,飓风“卡特里娜”向美国港口城市 新奥尔良扑来,市长雷·纳金当天下达强制令,全城所有 人紧急撤离。(8分)
(1)飓风是一种由热带洋面发育生产的__低__压_系__统____(气 压系统),从运动状况看也被称为___气__旋_____________。
(5)飓风经常发生在___D____
A、夏秋季的太平洋西侧地区
B、春夏的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区
C、春夏的全球热带海区
D、夏秋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区
记住了吗? 探究点一 我国气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 成因 季节
特点 防御措施
梅雨
伏旱
长江中下游 地区
7月 受副高控制
天气酷热少 雨,抗旱任 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