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清单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精修订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6、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8、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9、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有争议>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5、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
)四、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烛之武)许之(省略主语)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E.( 晋惠公)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⑨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到、往)“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以上就是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梳理,都学会了吗?想要了解更多知识,关注。
【烛之武退秦师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整理】相关推荐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通假字}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④秦伯说(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文言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通缺
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本文:阙秦)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读记资料集萃(文言词句释义、作文素材提炼、文言知识归纳、文化常识梳理)一、文言词句释义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日:“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拒绝)日:“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许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绳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君知其难也。
焉(哪里)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表承接)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表示希望、祈请)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同“悦”,高兴),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子犯请击之。
公日:“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表示祈使)还也。
”亦去(离开)之。
二、作文素材提炼应用角度一:慷慨赴难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步履蹒跚地迈向秦营。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一、字音汜(f an)南佚(yi)之狐夜(zhu i)而出共(gong)其乏困(quo)秦秦伯(yu e)逢(p ang) 不知(zhi) 杞(q i )子戍(shu)之失其所与(yd)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 ”通“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三、古今异1、若舍以道主(1)道主古:方道路上招待客的主人。
今:客的主人。
(2)以古:把……作。
今: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行李古:出使的人。
今:出所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古:缺少的西。
今:疲。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夫(九)人夫(f 古:那人口)人今: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活用之武退秦且于楚也。
晋函陵(使用法,使…退)(数作,从属二主)(名作,)(名作状,在)(名的使用法,使•…成疆界)若亡而有益于君(的使用法,使……亡)而出 (名作状,在晚上) 而夕版焉(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 五、 一多 封① 既封(名的意用法,以……疆界)②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表折,)②夜而出(表修,)③朝而夕版焉(表折,)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②敢以事(用,介)③越国以鄙(来,表目的,)④若舍以道主(把,介)⑤以乱易整(用,介)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厚,君之薄也(助,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③秦以利晋,唯君之(代,件事)④子犯之(代,指秦)⑤夫晋,何之有(前置的志,不)焉①焉用亡以陪?②若 (疑副,什么)不秦,将焉取之③子亦 (疑代,哪里)有不利焉(句末气,相当于“啊"),不) ,不)之厚导之薄虹形容作,雄厚,薄弱) 且君晋 矣(作名,恩惠)若不墨 (的使用法,使……减少)辞曰(推辞)夜纟追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义鄙远(越过) 亡郑以陪邻(增加)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许君焦、瑕(答应) 朝济(渡河)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何厌之有(满足)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阙秦(侵损、削减) 唯君图之(考虑)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派遣)(戍守) 失其所与(结交、亲附) 以乱易整(替代)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犹不如人(尚且) 今老矣(语气词) 然郑亡(然而)其 ①君之其难也② 共其乏困 ③ 又欲肆其西封 ④ 失其所与 ⑤ 吾其还也六、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 师(军队) (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代词,代“行李”) (代词,晋国) (代词,晋国)(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郑既知亡矣(已经)且君晋矣(况且)夫晋(句首)唯君之(希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或条件)因人之力而敝之(介,依靠)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寡人之也(气“也”表判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2、状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气,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
)3.夫晋,何之有(,通“ ”,足。
)4.若不秦,将焉取之(,通“缺”,侵,削减。
)5.秦伯,与人盟(,通“悦”,高。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1.于楚也古:从属二主,;今:“二”的大写,数。
2.若舍以道主古: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宴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活用(例句)(一)名活用1.名作状①夜而出(表,在晚上)②朝而夕版焉(表,在早上,在晚上)③既封(表所,在)2.名作①晋函陵/ 秦汜南(名用作,扎)②与人盟(名作,盟、立同盟)3.名的使与意①既封(封:疆界。
名作使,使⋯⋯成疆界)② 秦以利晋(利:利益、好。
名作使,使⋯⋯得利)③越国以鄙(鄙:邑。
名作意,把⋯⋯当作邑)(二)的活用1.作名且君晋君矣(,作名,恩惠)2.的使①若不秦(使用法,使⋯⋯削减)②若亡而有益于君(使,使⋯⋯亡)③ 之武退秦(使,使⋯⋯退却(撤兵))(三)形容的活用1.形容作名①越国以鄙(,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导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有难度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好好积累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1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清单
一.相关链接
1. 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
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曾任鲁国史官,为注解《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这两本书因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而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左丘明也因此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2.《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二.字音
秦军氾( )南夫( )晋何厌之有无能为( )也矣失其所与,不知()
共( )其乏困秦伯说( ),与郑人盟若不阙( )秦微夫( )人之力夜缒( )而出佚之狐()使杞( )子、逢()孙戍()之
三.文言常识
1. 识通假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
2.一词多义
(1)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哪里,怎么)
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从这里)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2)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如果没有)
微言大义(形容词,幽微,精妙)
见微知著(形容词作名词,隐蔽,指不显露的事情)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
动刀甚微(形容词,细小,轻微)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形容词,卑贱)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
停数日,辞去(动词,告别)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名词,言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名词,口实)
(4)其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它的)
吾其还也(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其真无马邪(副词,表示反问,难道)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表感叹)(6)之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
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后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前标志)
4.辨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②既东封郑(向东)③夜,缒而出(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既东封郑(成为边界)
(3)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亡)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5)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地)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缺乏的东西)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亡”含有被动意味)
(2)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用“之”提示宾语前置)
(3)判断句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也”表判断)②以乱易整,不武(句子内容结构带判断意味)
四.翻译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和楚国订立盟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跨越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会达到这个地步。
凭借他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与自己结盟的人,是不明智的。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