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 (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③秦伯说 (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高一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 共其乏困(共,通洪”供给。
)3.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咼兴。
)6.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 贰于楚也古: 从属二主,动词;今: 二”的大写,数词。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 今老矣(老,老年人)④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 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 1.贰① 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隐公元年》)②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 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名作动,把……作为疆界)③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边邑)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2.而①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才)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①(晋惠公)许君焦、瑕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烛之武)夜,缒而出④(烛之武)许之2.省宾语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六、重要实词1.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2. 犹不如人(犹:尚且)3.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4.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5.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6.不阙秦(阙:侵损)7.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8.乃还(于是撤军)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10.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11.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12.亦去之(去:离开)。
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典故知识:
1、烛之武:烛之武是指齐桓公的士兵烛卫,他们集结了四十万人,在齐桓公领导下,率兵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
2、秦师:秦师是指秦始皇时期的军队,当时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率兵攻打其他各国,在中国历史上史称为五霸之战。
二、语言特点:
1、象征性的叙述: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指的是烛之武攻取秦国的首都长安,并将秦始皇败逃的事件,而“退”一词又代表了齐桓公带领烛之武打败秦师的意思,所以用“烛之武退秦师”这个话句象征性的来表达这一事件,十分生动形象。
2、押韵文体:这里的“烛之武退秦师”押韵,是押着声调的双调韵文体,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文体更加雅致。
- 1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精品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整理1.通假字(1 )无能为也已( 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 ________ )(2 )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 通_____ )(3 )秦伯说,与郑人盟( __ _____ 通_ ,____________ )(4 )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 ___ 通___ ____________ )2. 实词(1)鄙:越国以鄙远(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肉食者鄙( )(2)辞:公从之,辞曰( )(3)济:朝济而夕设版焉( ) 扶危济困(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人才济济( ) (4)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 虚词(1)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 是寡人之过也( ) (2)其:以其无礼于晋( ) 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 吾其还也( ) (3)而:朝济而夕设版焉( ) 夜缒而出( ) (4)以:以其无礼于晋( ) 焉用亡郑以陪邻( )敢以烦执事(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焉用亡郑以陪邻( )(5)焉:子亦有不利焉( ) ( )6. 特殊句式(类型 +翻译)将焉取之4. 古今异义1) 贰.于楚也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 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 泛指主人3) 行.李.之往来 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 指出行携带的随身物品4) 微夫.人.之力古: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 尊称人的妻子5. 词类活用(类型 + 解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既东.封郑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因人之利而敝.之 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越国以鄙.远1)是寡人之过也7 .文学常识(1)春秋三传是《》、《》、《》。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通“已”,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聪明。
读zhì)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办事的官员;今:掌管某项事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使者;今:外出之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 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2、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5、越国以鄙远..(鄙,以……为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郑国)6、邻之厚.,君之薄.也(名词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单薄)7、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成为疆界)9、又欲肆其西.封(西,名词作状语,在西边)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阙,使……削减;利,使……得利)11、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1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⑤黑质而白章(表并列,连词)焉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那)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鄙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④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许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三、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2且贰于楚也。
3晋军函陵 4与郑人盟5夜缒而出6朝济而夕设版焉 7既东封郑 8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9若不阙秦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1邻之厚,君之薄也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邻之厚,君之薄也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④子犯请击之⑤夫晋,何厌之有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其①君之其难也②共其乏困③又欲肆其西封④失其所与⑤吾其还也其他重要实词虚词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辞曰()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越国义鄙远()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夕设版()何厌之有()又欲肆其西封()阙秦()唯君图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失其所与()以乱易整()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犹不如人()今老矣()然郑亡()敢以烦执事()郑既知亡矣()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四、特殊句式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何厌之有→有何厌省略句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辞曰:“臣之壮也……”④敢以烦执事重要句子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古今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而伤长者之意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4仰天太息流涕5持千金之资币物6.秦王方还柱走7.诸郎中执兵8.左右既前,斩荆轲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三、词类活用现象: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1.使使以闻大王3.自引而起,绝袖------------------------------------------------------------------------------------------------------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1.秦王购之金千斤2.欲与俱3.见燕使者咸阳宫4.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常痛于骨髓4.给贡职如郡 5.燕王拜送于庭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7.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发尽上指冠2、故故遣将守关者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鲰生说我……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人具鸡黍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大行不顾细谨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之奈何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3. 荆轲有所待(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重要句子翻译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doc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已,通“矣”,气,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
)3.夫晋,何之有(,通“ ”,足。
)4.若不秦,将焉取之(,通“缺”,侵,削减。
)5.秦伯,与人盟(,通“悦”,高。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1.于楚也古:从属二主,;今:“二”的大写,数。
2.若舍以道主古: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宴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活用(例句)(一)名活用1.名作状①夜而出(表,在晚上)②朝而夕版焉(表,在早上,在晚上)③既封(表所,在)2.名作①晋函陵/ 秦汜南(名用作,扎)②与人盟(名作,盟、立同盟)3.名的使与意①既封(封:疆界。
名作使,使⋯⋯成疆界)② 秦以利晋(利:利益、好。
名作使,使⋯⋯得利)③越国以鄙(鄙:邑。
名作意,把⋯⋯当作邑)(二)的活用1.作名且君晋君矣(,作名,恩惠)2.的使①若不秦(使用法,使⋯⋯削减)②若亡而有益于君(使,使⋯⋯亡)③ 之武退秦(使,使⋯⋯退却(撤兵))(三)形容的活用1.形容作名①越国以鄙(,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5、何厌之有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以为东道主(/泛指主人)
2、行李之往来(/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3、今有急而求子(/儿子)
4、以烦执事(/掌管某事的人)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尊称人的妻子)
三、指出词类活用字并解析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阙秦以利晋
5、夜缒而出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共其乏困10、烛之武退秦师1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许之
2、()辞曰:“臣之壮也……”
3、()许君焦、瑕
4、夜缒()而出
5、敢以()烦执事
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
2、且贰于楚也()
3、佚之狐言于郑伯()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何厌之有()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
2、以乱易整,不武。
()
(四)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
五、重点虚词
而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之1、公从之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子犯请击之。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有?
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以乱易整,不武
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4、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5、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既东封郑(使动使…成为疆界)
4、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得利)
5、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
6、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在黄昏)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8、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9、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10、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动使…亏损)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五、重点虚词
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3、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表陈述)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之1、公从之(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3、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4、臣之(无意义取独)壮也,犹不如人
5、邻之(无意义取独)厚,君之薄也。
6、夫晋,何厌之(无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
以1、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4、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5、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6、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
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