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全)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今义:__知道__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第1篇文言文语文知识点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_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含季氏将伐颛臾劝学庖丁解牛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前赤壁赋)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含季氏将伐颛臾劝学庖丁解牛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前赤壁赋)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东蒙主以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④走过,经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⑤超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⑥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⑦拜访,看望(大母过余曰)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疾:①大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②憎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快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妒忌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小病,轻病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止: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动词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动词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副词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五、特殊句式: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季氏将于颛臾有事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而于邦内谋动干戈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6、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7、何以伐为宾语前置8、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六、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 =为什么……呢?(表反问)七、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八、重点翻译:1、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2、何以伐为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猛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占卜用的)龟甲、(祭祀用的)宝玉毁坏在匣子里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译:(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庖丁解牛》知识点一、实词庖:厨师。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大全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大全

文言文知识点积累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通用12篇)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1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篇2《虎丘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生字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ïu)射者中(zhî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三、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四)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消失。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
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一、通假字:①缙:同“搢”,插②陵:同“凌”,欺侮③见:同“现”,出现④僇:同“戮”,罪二、古今异义:①行为古:去一趟是②可以古:可以用今:活动行为今:能够③慷慨古:意气激昂④无聊古:没有依靠今:大方今:无所事事⑤至于古:到达⑥物色古:访求,盘查今:别提今:寻找人或事⑦彷徨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决三、词类活用:①轻:adj v 轻视②前:n v 上前③貌:n 状表面上④草/露:n 状在草间/在露天下⑤道:n v 取道⑥序:n v 作序⑦夜:n 状在晚上四、特殊句式:①(元军)上下颇惊动省略句②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③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④避哨竹林中省略句、介宾后置句⑤发北关外省略句、介宾后置句⑥而幸生也何为宾语前置句⑦将请罪于君请罪于母介宾后置句⑧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介宾后置句、宾语前置句⑨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宾语前置句《五人墓碑记》一、通假字:①有:同“又”②皦皦:同“皎皎”,名声显赫③貲:同“资”,钱财④缙:同“搢”,插⑤曷:同“何”二、古今异义:①行为古:品行成为②私人古:党羽今:活动行为今:个人③痛心古:痛恨④颜色古:脸色今:伤心今:色彩⑤非常古:非同寻常⑥首领古:头颅,指性命今:十分今:领袖三、词类活用:①墓:n v 筑墓②疾病:n v 生病③前:n v 走上前④仆:使动使…仆⑤抚:n v 抚慰⑥函:n v 用匣子装起来⑦远近:adj n 远近的人⑧隶:n 状像对待仆人那样⑨屈:使动使…屈,使屈身倾倒⑩记:n v 写记⑪明:adj v 表明四、特殊句式: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②谁为(之)哀者省略句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定语后置句④激昂大义被动句⑤投缳(于)道路省略句⑥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⑦显荣于身后介宾后置句⑧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介宾后置句⑨扼腕(于)墓道省略句《浊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①已:通“矣”②共:通“供”,提供③厌:通“餍”,满足④说:通“悦”⑤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①执事古:执行事务的人②以为古:以之为,把郑国当作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今:认为③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④行李古:外交使节今:请客的主人今:出门所带的东西⑤夫人古:那个人今:妻子三、词类活用:①退:使动,使…退,劝退②军:n v 驻军③夜:n 状在晚上④鄙:n v 意动,当作边邑⑤远:adj n 远地⑥东:n 状在东边⑦封:使动,使…成为边境四、特殊句式:①以其无礼于晋介宾后置句②佚之狐言于郑伯介宾后置句③(浊之武)辞曰省略句④(浊之武)许之省略句⑤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宾后置句⑦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①质:通“锧”,砧板②不:通“否”,表疑问语气③奉:通“捧”,捧着④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⑤案:通“按”,审查、察看⑥详:通“佯”,假装⑦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⑧缪:通“穆”⑨孰:通“熟”,仔细⑩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二、古今异义:①美人古:姬妾②左右古:侍从今:漂亮的女人今:左边右边③指示古:指给…看④以为古:认为(他)是今:上级对下级下达的指令今:认为⑤明年古:第二年⑥前进古:上前进献今:今年的下一年今:向前行动⑦贱人古:地位身份的卑贱⑧宣言古:扬言今:品质卑劣今:宣传号召的公告⑨亲戚古:父母兄弟今:除直系(父母兄弟)之外的亲人三、词类活用:①负:使动,使…担负责任②完:使动,使…完整③西:n 状向西④前:n v 上前⑤上:n 状向上⑥急:使动,使…急迫,逼迫⑦破:使动,使…破⑧衣:n v 穿⑨怀:n v 怀揣⑩问:n 状抄小道⑪廷:n 状在朝廷上⑫归:使动,无使动意义,是使动用法⑬上:n v 献上⑭舍:n v 安置⑮刃:n v 杀⑯寿:n v 祝寿⑰事:n v 侍奉⑱羞:意动,以…羞耻⑲先/后:意动,以…为先/为后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②负其强:依仗,凭借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内袒负荆:背着引:①引赵试着蔺相如:廷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则幸得脱矣:侥幸③而君幸赦臣:幸好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趁机③因宾客至相如门谢:通过四、特殊句式: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②徒见欺被动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④何以知之/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⑤燕王会(于)境上省略句⑥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⑦故燕王欲结于君介宾后置句⑧谁可使者宾语前置句⑨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句⑩设九宾于廷介宾后置句⑪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⑫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⑬会于西河外渑池介宾后置句⑭与秦王会(于)渑池/为(赵王)一击省略句⑮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判断句⑯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固定句式:孰于:与…相比,…谁更…《鸿门宴》一、通假字:①距:通“拒”,把守②内:通“纳”,接纳③要项伯(要:通“邀”,邀请)④豪:通“毫”⑤备:通“背”,违背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⑦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⑧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⑨不者(不:通“否”)⑩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⑪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⑫杯(bēi)杓(sháo):通“杯勺”⑬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二、古今异义:①山东古:山以东②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山东省今:结为夫妻关系③非常古:意外之事④河北古:黄河以北今:程度副词,十分很今:河北省⑤河南古:黄河以南⑥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河南省今:详细说来三、词类活用:①军:n v 驻军②王:n v 称王③小:adj n 小处④善:adj v 与…交好⑤夜:n 状连夜⑥活:使动,使…活,救活⑦兄:n 状像兄弟那样⑧事:n v 侍奉⑨籍:n v 登记⑩从:使动,使…从⑪目:n v 使眼色⑫翼:n 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⑬上:n 状向上⑭王:使动,使…称王⑮步:n 状徒步⑯道:n v 取道⑰间:n 状抄小路四、特殊句式:①言于项羽曰介宾后置句②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③具告(之)以事介宾后置句省略句④长与臣介宾后置句⑤战(于)河北省略句⑥得复见将军于此介宾后置句⑦何以置此宾语前置句⑧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⑨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⑩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⑪何辞为宾语前置句⑫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⑬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⑭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季氏将伐颛臾》一、通假字:①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

二、古今异义:①以为古:把它作为②有事古:出兵今:认为今:有事情③不能古:没有能力④国古:诸侯的封地今:办不到今:国家⑤家古:士大夫的封地今:家庭三、词类活用:①过:n v 责备②来:使动,使…来③安:使动,使…安四、特殊句式: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宾后置句②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句③虎兕出于柙介宾后置句④龟玉毁于椟中介宾后置句⑤是谁之过与宾语前置句⑥固而近于费介宾后置句⑦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宾后置句《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①无:通“勿”,不要②颁:通“斑”,头发花白③检:通“敛”,收敛④涂:通“途”,道路⑤直:通“只”,只是⑥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①养生古:养活家人今:保养身体三、词类活用:①鼓:n v 击鼓②丧:n v 为…办丧事③树:n v 种植④生/死:adj n 活人/死人⑤王:n v 称王⑥衣:n v 穿⑦谨:adj v 注重⑧罪:n v 怪罪,归罪四、特殊句式:①(有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略句②是亦走也判断句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宾后置句④树之以桑介宾后置句⑤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句⑥不负待于道路矣介宾后置句⑦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劝学》一、通假字:①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弯曲②有:通“又”③暴:通“曝”,晒干④知:通“智”,智慧⑤生:通“性”,天赋,资质二、古今异义:①以为古:以之为,把它作为②博学古:广泛地学习今:认为今:学识渊博③爪牙古:爪子和牙齿④黄泉古:地下的泉水今:坏人的党羽今:阴间三、词类活用:①日:n 状每天②水:n v 游泳③上/下:n 状向上/向下四、特殊句式: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后置句②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后置句③虫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④輮以(之)为轮省略句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师说》一、通假字:①受:通“授”,教授②读: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微挺顿的地方③不“通“否”二、古今异义:①学者古:求学的人②从而古:跟从并且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今:表因果或目的连词③众人古:一般人④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大家,大众今:给儿童初等教育的地方⑤不必古:不一定⑥所以古:用来……的今:不需要,不用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词类活用:①师:n 意动,以…为师②师:n v 学习③师:n v 从师,向老师学习④耻:n 意动,以…为耻⑤圣:adj n 圣人⑥愚:adj n 愚人⑦小/大:adj n⑧明:adj n明智的地方其:指示代词其为惑也师:老师师者人称代词吾未见其明也意动,以…为师吾从而师之语气副词其皆出于此乎学习吾师道也人称代词他们的,爱其子从师,向老师学习师道之不传代词指书习其句读语气副词,表推测其可怪也欤四、特殊句式: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②先乎吾介宾后置句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④学于师介宾后置句⑤出于此介宾后置句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⑧贤于弟子介宾后置句⑨不拘于时被动句⑩学于余介宾后置句《赤壁赋》一、通假字:①属:通“嘱”,劝酒②冯:通“凭”③繆:通“缭”连接盘绕④尊:通“樽”,酒杯二、古今异义:①白露古:白茫茫的水汽②茫然古:浩荡渺远的样子今:24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③于是古:在这个时候今:承接连词三、词类活用:①正:使动,使…正②西/东:n 状向西/东③下:n v 攻下④东:n v 向东行⑤渔:n v 打渔⑥樵:n v 砍柴⑦侣:n 意动,以…为伴⑧友:n 意动,以…为友⑨歌:n v 唱歌⑩白:n v 亮了四、特殊句式:①游于赤壁之下介宾后置句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后置句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后置句④凌万顷之茫然介宾后置句⑤客有吹洞箫者介宾后置句⑥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⑦此非孟德于周郎者乎判断句⑧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后置句⑩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⑪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始得西山宴游记》一、通假字:①僇:通“戮”,刑辱②趣:通“趋”,往赴二、古今异义:①凡是古:凡是这个②然后古:这样以后今:所有的今:承接连词③于是古:从这个时候今:承接连词三、词类活用:①日:n 状每天②梦:n v 做梦③白/青:adj n 白水/青山④异:adj 意动以…为异⑤箕:n 状像簸箕一样⑥文:n v 写文章四、特殊句式:①居(王)是州省略句②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③皆我有也被动句④因坐(于)法华西亭省略句⑤始指(之)异之省略句《阿房宫赋》一、通假字:①缦立远视缦:通“慢”,长久二、古今异义:①勾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别致今:用心机互相排挤②气候古:天气今:一个地区长期稳定的天气状况③经营古:指金玉珠宝今:组织掌握④精英古:金玉珠宝今:出类拔萃的人⑤可怜古:可惜今:值得同情三、词类活用:①一:数词v,统一②北/西:n 状向北/向西③腰/牙:n 状像腰带一样/像牙齿一样④辇:n 状乘辇车⑤歌/弦:n v 唱歌/弹琴⑥朝/夜:n 状在早上/在晚上⑦收藏:n v 指金玉珠宝⑧鼎/玉/金/珠:n 状把宝鼎、把美玉、把黄金、把珍珠看作⑨铛/石/块/砾:n v 看作铁锅、看作石头、看作土块、看作石子⑩焦土:n v 化作焦土⑪族:n v 灭族⑫鉴:意动以…为鉴⑬炬:n v 焚烧四、特殊句式:①剽掠(于)其人省略句②多于南亩之农夫介宾后置句③函谷举被动句④灭六国六国也,非秦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