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一书有感2

合集下载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心得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心得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心得
最近读了《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所打动。

这本书以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为家长们揭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书中强调了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让孩子在自由、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家长们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过度溺爱、过分期望、强制孩子等,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和面对困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我明白了,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拥有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

总之,《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家长的角色和责任,也让我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去关注、用心去理解,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是杨洪基撰写的一本关于如何给孩子幸福的心灵成长指导书。

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困扰,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幸福感,书中充满了温情、智慧和启发。

读完《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我深受启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孩子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在学习成绩、兴趣培养、社交能力等方面面临着种种挑战。

与此同时,家庭因素也成为影响孩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在各个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导致过度保护和溺爱,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培养孩子的幸福感是家庭的重要任务。

与其过分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成绩,不如从深处关爱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作者提出了许多方法和建议,如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等。

通过这些方法,孩子能够建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和积极的心态,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在书中,作者还给出了许多真实的案例和经验分享。

这些案例生动具体,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书中的理念和观点。

例如,一个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成功事业,回归家庭,陪伴孩子长大。

这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这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家庭对孩子幸福感的重要性。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和隐患。

例如,虚拟世界和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

作者指出网络游戏过度消耗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社交。

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合理规划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家庭活动等解决方法。

这些方法合理可行,为家长们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总的来说,我认为《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是一本非常有益的书籍。

它不仅向家长们传授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也让我们反思了现代社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家庭对孩子幸福感的重要性,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是心理学家樊登所著的一本育儿书籍。

这本书以心理学角度出发,以故事与实例为主线,深入讨论了如何给孩子提供当下的幸福,引导孩子建立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方法。

我在阅读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和触动。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孩子的幸福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

书中提到,孩子最初的幸福感来自于满足其基本需求,如吃饱穿暖、安全感等。

但很多家长常常将过多的关注放在物质层面,而忽视了情感上的关怀。

事实上,真正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关心,是家庭的温暖与亲情。

因此,身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放下繁杂的工作和生活,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只有让孩子感到被关爱与被理解,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孩子常常承受着各种学习和竞争压力。

而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

书中提到,孩子的积极心态可以从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来。

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同时,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通过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乐观的人格,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最后,这本书强调了培养孩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孩子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父母和家庭,同样也来自于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书中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学校中遭受欺凌的故事,通过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孩子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与人友好相处,培养孩子积极主动交友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识别和拒绝不良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和正直的友谊。

通过阅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重视他们的幸福感。

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给予孩子温暖的陪伴,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感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感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书感悟《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阅读后可能会有以下感悟:1. 重视孩子的当下幸福:孩子的幸福不应该仅仅取决于未来的成就,更应该关注他们当下的快乐和满足。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理解,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2. 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力。

3. 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幸福至关重要。

教育孩子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教会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他们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4.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忽视。

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5. 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学习不应该是痛苦的,而是充满乐趣的。

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探索和发现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6.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幸福和成长至关重要。

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品质。

7. 以身作则: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和老师的行为。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示出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8. 给予孩子自由与约束:平衡自由和约束,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探索和尝试,同时也要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9. 珍惜当下:提醒自己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不要过于焦虑未来,用心去感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10. 持续学习: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引领孩子走向幸福的人生。

这些感悟只是一个参考,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悟都会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孩子的幸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成长环境。

同时,也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精选5篇)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精选5篇)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精选5篇)《给孩子当下的幸福》篇1“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

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

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

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

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说,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也就是说,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

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 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

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

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读物,作者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当下社会中孩子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给予他们幸福感。

书中首先提到了许多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困境与挑战,如双职工家庭的时间短缺、亲子沟通不畅等。

这些问题使得孩子们无法获得充分的关爱和陪伴,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作者接着介绍了一些培养孩子幸福感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通过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另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也是增加孩子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对孩子们所施加的巨大压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快乐地成长。

总之,《给孩子当下的幸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读物,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幸福感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而实用的建议。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阅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智慧付诸实践,给予孩子更多的幸福和关爱。

第 1 页共 1 页。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1500字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这本书是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孩子幸福感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孩子的幸福感有了深入的思考,也对如何教育孩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孩子们的童年往往被繁重的学业和各种培训班所占据。

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这本书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敦促家长和教育者反思他们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束缚。

作者强调,一个幸福的童年应该是一个孩子自由、快乐地学习、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孩子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创造和发现他们真正的兴趣和潜力。

而不是被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方式所束缚。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培养孩子内在幸福感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孩子们的幸福感不应该只依赖于外在的物质和成功。

他们应该学会从内心寻找快乐和满足。

为了实现这一点,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为孩子提供正面的、健康的社会和情感支持。

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

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这本书还着重强调了家庭对孩子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父母应该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建立亲密的关系和沟通。

他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不批评和过度谴责。

并创造一个积极、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也是影响孩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呼吁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养机会,满足孩子不同方面的需求和兴趣。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社会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提供心理健康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孩子的幸福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意识到,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读后感在阅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后,我不禁对孩子成长的方式和现代社会的教育模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通过揭示现代社会中许多孩子遭遇的问题和难题,呼吁家长和教育者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幸福。

书中以各种生动的案例,讲述了孩子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

从学业竞争的重压,到社交网络的侵蚀,再到父母的过分期望和走神式陪伴,这些问题无一不在折磨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些案例中,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童年时的影子,也看到了现实中许多孩子正在面临的情况。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陪伴,需要被理解与尊重,需要获得适度的关注和赞赏。

而不应只看重他们的成绩和外在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过多的物质追求和功利教育导致了孩子们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为了满足家长们的期望,他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不敢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

这种教育模式无疑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作者在书中积极探索了改变现状的方法和策略。

他提倡家长和教育者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他鼓励家长和教育者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追求内心的真实需求。

而不是一味地操控他们的一切行为和决定。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想到自己与孩子相处时的一些问题。

我时常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注。

我曾经为了他们的成绩和表现过分地要求和督促,没有考虑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现在我深刻意识到,孩子们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生活和外部的成就,更是需要我们的理解、陪伴和温暖。

根据书中的建议,我开始尝试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兴趣。

我不再一味地期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而是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价值。

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并非只有在外部的成就中找到,更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通过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到现代社会教育的问题并非孩子们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家庭和社会共同需要反思和改变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一书有感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一书中,马老师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孩子要成长,就要经历儿童群体中必须要经历的,这其中有可能是冲突,有可能是矛盾,或许还有被拒绝。

冲突、矛盾、甚至是被拒绝,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这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

但是,绝大部分妈妈却剥夺了孩子的这种体验。

比如说;孩子走路摔倒了,妈妈立刻跑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和小朋友发生纠纷,妈妈代孩子去处理;孩子和玩伴打了起来,妈妈立刻去拉开……
孩子摔倒了,自己可以起来;和小朋友有了纠纷,孩子自己应该去面对;尤其是孩子和玩伴打起来时,大部分妈妈怕孩子会互相伤害,立刻去拉开。

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不会急于去拉开孩子。

我会安静地呆在一边,认真观察孩子下一步的举动。

通常,他们并不会真正伤害到对方,甚至,他们打完后很快又玩在了一起。

我始终认为,不要替孩子去解决本应他解决的事。

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解决事情的过程,就是他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挫折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接受的。

大部分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人,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让孩子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但却惟独缺了挫折教育。

可以理解,出于“爱”孩子,做父母的不舍得孩子吃苦,不舍得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就像马老师在《“爱”引发的思考》
一文中所说的:“(家长)为他们想的太多,为他们做的太多,没有问问他们内心的声音是什么,就替他们做了决定。

”这样,孩子永远不可能有独立成长的机会,孩子也就不可能变得成熟,面对困难时也不可能有积极的态度。

书中还说:“成人不信任孩子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心急之下想让孩子学会的快一点儿,于是就会给孩子讲,事情该如何做,也会用自己的经历告知孩子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而没有给孩子机会,让他们真正地体验到做一个事情的过程是什么,他们也就没有机会发现不同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成人的确在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经常告诉孩子,这个应该这样做,那个应该那样做。

孩子想把你刚买给他的玩具汽车拆开时,你也会因为价格昂贵而阻止。

孩子把玩具拆掉重新组装时,你又会不停在旁边说“宝宝,汽车的的轮胎应该安在最下面。


为什么要告诉他?为什么不给他独自尝试和体验的机会?等他
发现轮胎安错了位置时,他自己会重新安装的。

也许,孩子安装起来的汽车根本不能再“行驶”了,这也不叫失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孩子会寻找汽车不能“行驶”的原因,他会尝试别的办法。

尝试的过程中,也许他会经历痛苦、困惑,那又有什么?只有经历痛苦和困惑,惊喜才会更有意义,不是吗?
不要怕让孩子走弯路,有时候,有些弯路必须要走!不要害怕孩子会失败,请鼓励孩子的失败!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一些困难,遭遇一些失败。

孩子也需要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并不断成长。

我们无法代替孩子成长,所以,请不要剥夺孩子接受挫折的权利!
《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读书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能有那么多的欢乐吗?一个奔波在办公室与教室间的教师能有多快乐?在静心读完《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这本书后,那些充满欢笑和游戏的课堂带走了我曾经的疑惑与不解。

詹姆斯·舍伯尔说:幽默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保留。

教师带着积极的期许走进教室,用欢乐感染学生,将希望的光芒播散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学会将生命中的痛苦和失望演变成积极的学习经历。

这样的教师,不管执教哪一个年级、哪一门学科,总会成为学生心中永不落的温暖的太阳。

我由衷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所以,教育应该拥有乐趣,在欢乐中找寻孩子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成就感和幸福感中探究学习。

工作近十年,在感慨时间流转的同时,惊讶的发现,我已不再是那个充满激情、欢快无忧的“新”老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曾几何时,依然在感慨现在的学生大不如从前,宛若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感慨却又屈从于不争的现实。

却从来没有认真分析过现状,跟没有想要改变的一丝愿望。

教学成为了工作,劳累与疲乏让我们在课堂上变得僵化与武断。

蓦然回首,诧异的发现,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

戴安娜·罗曼斯和卡伦·科尔伯格用他们生动的课例、形象的对比,让我再次感受到教育这一职业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以及无时不在的挑战。

当我们学会充满热情、容忍和关怀时,我们就能给课堂带来欢乐。

改变呆板的教授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自己以及学生一条充满乐趣的学习探险之旅,成为一名欢笑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知识。

当笑声和教育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