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圆》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 《圆》单元测试(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圆锥的地面半径为10cm.它的展开图扇形半径为30cm,则这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A.60°B.90°C.120°D.150°2.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上B.点P在⊙O内C.点P在⊙O 外 D.无法确定3.一块等边三角形的木板,边长为1,现将木板沿水平线翻滚(如图),那么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为()A.B.C.4 D.2+4.⊙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并且d≥R,则P点()A.在⊙O内或⊙O上B.在⊙O外C.在⊙O上D.在⊙O外或⊙O上5.已知⊙O和⊙O′的半径分别为5cm和7cm,且⊙O和⊙O′相切,则圆心距OO′为()A.2 cm B.7 cm C.12 cmD.2 cm或12 cm6.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C为弦,OD⊥AC于D,过点O作OE∥AC交半圆O于点E,过点E作EF⊥AB于F.若AC=2,则OF的长为()A.B.C.1 D.27.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与AB相交,且∠ABC=32°,则∠CDB的度数为()A.58°B.32°C.80°D.64°8.如图,A,B,C是⊙O上的三点,已知∠AOC=110°,则∠ABC的度数是()A.50°B.55°C.60°D.70°9.如图,A、B、C三点在⊙O上,若∠AOB=80°,则∠ACB等于()A.160°B.80°C.40°D.20°10.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E,且E为OB的中点,∠CDB=30°,CD=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πB.4πC.πD.π二.填空题(共4小题)1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经过点A、C、D,与BC相交于点E,连接AC、AE.若∠D=78°,则∠EAC=°.12.如图,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1,它的六条对角线又围成一个正六边形A2B2C2D2E2F2,如此继续下去,则正六边形A4B4C4D4E4F4的面积是.13.如图,在Rt△ABC中,∠A=30°,BC=2,以直角边A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如图,PA与⊙O相切于点A,弦AB⊥OP,垂足为C,OP与⊙O相交于点D,已知OA=2,OP=4,则弦AB的长.三.解答题(共6小题)15.如图,直线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E、F、G,且AB∥CD,OB=6cm,OC=8cm.求:(1)∠BOC的度数;(2)BE+CG的长;(3)⊙O的半径.16.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底边BC交于M、N两点,且与AB、AC相切于E、F两点,连接AO,与⊙O交于点G,与BC相交于点D.(1)证明:AD⊥BC;(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AE=MN=2,求扇形OEM的面积.17.如图所示,AB是半圆O的直径,∠ABC=90°,点D是半圆O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且AD∥CO.(1)求证:CD是⊙O的切线;(2)填空:①当∠BAD=度时,△OBC和△ABD的面积相等;②当∠BAD=度时,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18.如图,A、B、C为⊙O上的点,PC过O点,交⊙O于D点,PD=OD,若OB⊥AC于E点.(1)判断A是否是PB的中点,并说明理由;(2)若⊙O半径为8,试求BC的长.19.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经过A、B、C三点的圆,CD与⊙O相切于点C,点P是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B、C点重合),连接PA、PB、PC.(1)求证:CA=CB;(2)①点P满足时,△CPA≌△ABC,请说明理由;②当∠ABC的度数为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20.(1)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BAC=2∠B,AC=6,过点A作⊙O的切线与OC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PA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圆锥的地面半径为10cm.它的展开图扇形半径为30cm,则这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A.60°B.90°C.120°D.150°【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得到圆锥的展开图扇形的弧长=2π•10,然后根据扇形的弧长公式l=计算即可求出n.【解答】解:设圆锥的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n.∵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2π•10=20π,∴圆锥的展开图扇形的弧长=20π,∴20π=,∴n=120.故选C.2.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上B.点P在⊙O内C.点P在⊙O 外 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点在圆上,则d=r;点在圆外,d>r;点在圆内,d<r(d即点到圆心的距离,r即圆的半径).【解答】解:∵OP=8>5,∴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外.故选:C.3.一块等边三角形的木板,边长为1,现将木板沿水平线翻滚(如图),那么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为()A .B .C .4D .2+【分析】根据题目的条件和图形可以判断点B 分别以C 和A 为圆心CB 和AB 为半径旋转120°,并且所走过的两路径相等,求出一个乘以2即可得到.【解答】解:如图:BC=AB=AC=1,∠BCB′=120°,∴B 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度为2×弧BB′=2×=,故选B .4.⊙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并且d ≥R ,则P 点( )A .在⊙O 内或⊙O 上B .在⊙O 外C .在⊙O 上D .在⊙O 外或⊙O 上【分析】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解答】解:∵d ≥R ,∴点P 在⊙O 上或点P 在⊙O 外.故选D .5.已知⊙O 和⊙O′的半径分别为5cm 和7cm ,且⊙O 和⊙O′相切,则圆心距OO′为( ) A .2 cm B .7 cm C .12 cmD .2 cm 或12 cm【分析】此题考虑两种情况:两圆外切或两圆内切.再进一步根据位置关系得到数量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且R ≥r ,圆心距为d :外离,则d >R +r ;外切,则d=R +r ;相交,则R ﹣r <d <R +r ;内切,则d=R ﹣r ;内含,则d <R ﹣r .【解答】解:当两圆外切时,则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即7+5=12;当两圆内切时,则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即7﹣5=2.故选D .6.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AC 为弦,OD ⊥AC 于D ,过点O 作OE ∥AC 交半圆O 于点E ,过点E 作EF ⊥AB 于F .若AC=2,则OF 的长为( )A.B.C.1 D.2【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D,证△ADO≌△OFE,推出OF=AD,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OD⊥AC,AC=2,∴AD=CD=1,∵OD⊥AC,EF⊥AB,∴∠ADO=∠OFE=90°,∵OE∥AC,∴∠DOE=∠ADO=90°,∴∠DAO+∠DOA=90°,∠DOA+∠EF=90°,∴∠DAO=∠EOF,在△ADO和△OFE中,,∴△ADO≌△OFE(AAS),∴OF=AD=1,故选C.7.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与AB相交,且∠ABC=32°,则∠CDB的度数为()A.58°B.32°C.80°D.64°【分析】由AB是⊙O的直径,可得知∠AC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求出∠BAC 的度数,再由同弦的圆周角相等得出结论.【解答】解:∵线段AB为⊙O的直径,∴∠ACB=90°,∴∠BAC=180°﹣∠ACB﹣∠ABC=58°.∵∠CDB与∠BAC均为弦BC的圆周角,∴∠CDB=∠BAC=58°.故选A.8.如图,A,B,C是⊙O上的三点,已知∠AOC=110°,则∠ABC的度数是()A.50°B.55°C.60°D.70°【分析】由A,B,C是⊙O上的三点,已知∠AOC=110°,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B,C是⊙O上的三点,∠AOC=110°,∴∠ABC=∠AOC=55°.故B.9.如图,A、B、C三点在⊙O上,若∠AOB=80°,则∠ACB等于()A.160°B.80°C.40°D.20°【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解答】解:∠ACB=∠AOB=×80°=40°.故选C.10.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E,且E为OB的中点,∠CDB=30°,CD=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πB.4πC.πD.π【分析】首先证明OE=OC=OB,则可以证得△OEC≌△BED,则S阴影=半圆﹣S扇形OCB,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连结BC.∵∠COB=2∠CDB=60°,又∵OB=OC,∴△OBC是等边三角形.∵E为OB的中点,∴CD⊥AB,∴∠OCE=30°,CE=DE,∴OE=OC=OB=2,OC=4.S阴影==.故选D.二.填空题(共4小题)11.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经过点A、C、D,与BC相交于点E,连接AC、AE.若∠D=78°,则∠EAC=27°.【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CB=∠DCB=(180°﹣∠D)=51°,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EB=∠D=78°,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D=78°,∴∠ACB=∠DCB=(180°﹣∠D)=51°,∵四边形AECD是圆内接四边形,∴∠AEB=∠D=78°,∴∠EAC=∠AEB﹣∠ACE=27°,故答案为:27.12.如图,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边长为1,它的六条对角线又围成一个正六边形A2B2C2D2E2F2,如此继续下去,则正六边形A4B4C4D4E4F4的面积是.【分析】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1B1B2=90°,∠B1A1B2=30°,A1A2=A2B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1B2=A1B1=,A2B2=A1B2=B1B2=,由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得出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面积: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面积=,求出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面积=,得出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面积,同理得出正六边形A4B4C4D4E4F4的面积.【解答】解: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A1B1B2=90°,∠B1A1B2=30°,A1A2=A2B2,∴B1B2=A1B1=,∴A2B2=A1B2=B1B2=,∵正六边形A1B1C1D1E1F1∽正六边形A2B2C2D2E2F2,∴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面积: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面积=()2=,∵正六边形A1B1C1D1E1F1的面积=6××1×=,∴正六边形A2B2C2D2E2F2的面积=×=,同理:正六边形A4B4C4D4E4F4的面积=()3×=;故答案为:.13.如图,在Rt△ABC中,∠A=30°,BC=2,以直角边A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π.【分析】连接连接OD、CD,根据S阴=S△ABC﹣S△ACD﹣(S扇形OCD﹣S△OCD)计算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OD、CD.∵AC是直径,∴∠ADC=90°,∵∠A=30°,∴∠ACD=90°﹣∠A=60°,∵OC=OD,∴△OCD是等边三角形,∵BC是切线.∴∠ACB=90°,∵BC=2,∴AB=4,AC=6,∴S阴=S△ABC﹣S△ACD﹣(S扇形OCD﹣S△OCD)=×6×2﹣×3×3﹣(﹣×32)=﹣π.故答案为:﹣π.14.如图,PA与⊙O相切于点A,弦AB⊥OP,垂足为C,OP与⊙O相交于点D,已知OA=2,OP=4,则弦AB的长2.【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Rt△POA中,OP=2OA,所以可求出∠P=30°,∠O=60°,再在Rt△AO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AB的长.【解答】解:∵PA与⊙O相切于点A,∴OA⊥AP,∴三角形△POA是直角三角形,∵OA=2,OP=4,即OP=2OA,∴∠P=30°,∠O=60°,则在Rt△AOC中,OC=OA=1,则AC=,∴AB=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共6小题)15.如图,直线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E、F、G,且AB∥CD,OB=6cm,OC=8cm.求:(1)∠BOC的度数;(2)BE+CG的长;(3)⊙O的半径.【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B平分∠EBF,OC平分∠GCF,OF⊥B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GCF+∠EBF=180°,则有∠OBC+∠OCB=90°,即∠BOC=90°;(2)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C的长,进而由切线长定理即可得到BE+CG的长;(3)最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OF的长.【解答】解:(1)连接OF;根据切线长定理得:BE=BF,CF=CG,∠OBF=∠OBE,∠OCF=∠OCG;∵AB∥CD,∴∠ABC+∠BCD=180°,∴∠OBE+∠OCF=90°,∴∠BOC=90°;(2)由(1)知,∠BOC=90°.∵OB=6cm,OC=8cm,∴由勾股定理得到:BC==10cm,∴BE+CG=BC=10cm.(3)∵OF⊥BC,∴OF==4.8cm.16.如图,O为等腰三角形ABC内一点,⊙O与底边BC交于M、N两点,且与AB、AC相切于E、F两点,连接AO,与⊙O交于点G,与BC相交于点D.(1)证明:AD⊥BC;(2)若AG等于⊙O的半径,且AE=MN=2,求扇形OEM的面积.【分析】(1)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AE=AF,∠EAO=∠FAO,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EF,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C=(180°﹣∠BAC),∠AEF=(180°﹣∠BAC),等量代换得到∠AEF=∠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由AG等于⊙O的半径,得到AO=2OE,由AB是⊙O的切线,得到∠AEO=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O=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OE=60°,由垂径定理得到DM=MN=,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MOD=60°,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AB、AC相切于E、F两点,∴AE=AF,∠EAO=∠FAO,∴AD⊥EF,∵AB=AC,∴∠B=∠C=(180°﹣∠BAC),∵AE=AF,∴∠AEF=(180°﹣∠BAC),∴∠AEF=∠B,∴EF∥BC,∴AD⊥BC;(2)解:∵AG等于⊙O的半径,∴AO=2OE,∵AB是⊙O的切线,∴∠AEO=90°,∴∠EAO=30°,∴∠AOE=60°,∵AE=2,∴OE=2,∵OD⊥MN,∴DM=MN=,∵OM=2,∴sin∠MOD==,∴∠MOD=60°,∴∠EOM=60°,∴S扇形EOM==π.17.如图所示,AB是半圆O的直径,∠ABC=90°,点D是半圆O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且AD∥CO.(1)求证:CD是⊙O的切线;(2)填空:①当∠BAD=60度时,△OBC和△ABD的面积相等;②当∠BAD=45度时,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分析】(1)连接OD.只要证明△COD≌△COB,即可推出∠ODC=∠OBC=90°,推出CD是⊙O的切线.(2))①当∠BAD=60度时,△OBC和△ABD的面积相等;②当∠BAD=45度时,四边形OBCD 是正方形.【解答】(1)证明:连接OD.∵AD∥CO,∴∠A=∠BOC,∠ADO=∠DOC,∵OA=OD,∴∠A=∠ADO,∴∠BOC=∠DOC,在△COD和△COB中,,∴△COD≌△COB,∴∠ODC=∠OBC=90°,∴CD是⊙O的切线.(2)①当∠BAD=60度时,△OBC和△ABD的面积相等;理由此时AD=OB,AB=OC,△OBC≌△DAB,所以面积相等.②当∠BAD=45度时,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此时∠DOB=90°,∵∠ODC=∠OBC=90°,∴四边形OBCD是矩形,∵OB=OD,∴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故答案分别为60,45.18.如图,A、B、C为⊙O上的点,PC过O点,交⊙O于D点,PD=OD,若OB⊥AC于E 点.(1)判断A是否是PB的中点,并说明理由;(2)若⊙O半径为8,试求BC的长.【分析】(1)连接AD,由CD是⊙O的直径,得到AD⊥AC,推出AD∥OB,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得到PA=AB;(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B=8,求得AD=4,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4,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E=CE=2,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是PB的中点,理由:连接AD,∵CD是⊙O的直径,∴AD⊥AC,∵OB⊥AC,∴AD∥OB,∵PD=OD,∴PA=AB,∴A是PB的中点;(2)∵AD∥OB,∴△APD∽△BPO,∴,∵⊙O半径为8,∴OB=8,∴AD=4,∴AC==4,∵OB⊥AC,∴AE=CE=2,∵OE=AD=2,∴BE=6,∴BC==4.19.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经过A、B、C三点的圆,CD与⊙O相切于点C,点P是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B、C点重合),连接PA、PB、PC.(1)求证:CA=CB;(2)①点P满足当AC=AP时,△CPA≌△ABC,请说明理由;②当∠ABC的度数为60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分析】(1)作CE⊥AB于E,由于CA=C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CE为AB的垂直平分线,则点O在CE上,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CD,(2)当AC=AP时,△CPA≌△ABC.由于AC=BC,AC=AP,则∠ABC=∠BAC,∠APC=∠ACP,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BC=∠APC,则∠BAC=∠ACP,加上AC=CA,即可得到△CPA≌△ABC;(3)如图2,连接OC,AC,O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CD=120°,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D=90°,推出BO垂直平分AC,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E,如图,∵CD与⊙O相切于点C,∴CE⊥C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CE⊥AB,∴AE=BE,∴BC=AC;(2)解:当AC=AP时,△CPA≌△ABC.证明如下:∵AC=BC,AC=AP,∴∠ABC=∠BAC,∠APC=∠ACP,∵∠ABC=∠APC,∴∠BAC=∠ACP,在△CPA与△ABC中,,∴△CPA≌△ABC;故答案为:AC=AP;(3)解:当∠ABC的度数为60°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如图2,连接OC,AC,OB,∵∠ABC=60°,∴∠BCD=120°,∵CD与⊙O相切于点C,∴∠OCD=90°,∴∠BCO=30°,∵OB=OC,∴∠OBC=30°,∴∠ABO=30°,∴BO垂直平分AC,∴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答案为:60°.20.(1)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BAC=2∠B,AC=6,过点A作⊙O的切线与OC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PA的长.【分析】(1)由垂直定义得∠E=∠CFD=90°,根据中线知BD=CD,利用“AAS”证△BED≌△CFD 可得答案;(2)根据AB是圆的直径,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BAC=2∠B即可求得∠BAC的度数,证得△OA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PA是圆的切线,可以证得∠P=30°,则可求得OP的长,在直角△OAP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PA的长.【解答】解:(1)∵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E=∠CFD=90°,∵AD是中线,∵BD=CD,在△BED和△CFD中,∵,∴△BED≌△CFD(AAS),∴BE=CF;(2)∵AB为⊙O的直径∴∠ACB=90°∴∠B+∠BAC=90°又∵∠BAC=2∠B∴∠B=30°,∠BAC=60°∵OA=OC∴△OAC是等边三角形.∴OA=AC=6,∠AOC=60°∵AP是⊙O的切线.∴∠OAP=90°∴在直角△OAP中,∠P=90°﹣∠AOC=90°﹣60°=30°∴OP=2OA=2×6=12,∴PA===6.。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圆》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A.5B. C.5 D.5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连接OA、OB、OP,
∵∠C=30°,∴∠APB=∠C=30°,∵PB=A B,∴∠PA B=∠APB=30°
A.π+1B.π+2C.2π+2D.4π+1
8.如图,△A B C是⊙O的内接三角形,∠C=30°,⊙O的半径为5,若点P是⊙O上的一点,在△A BP中,PB=A B,则PA的长为()
A. 5B. C. 5 D. 5
9.如图是某公园的一角,∠AOB=90°,弧A B的半径OA长是6米,C是OA的中点,点D在弧A B上,C D∥OB,则图中休闲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3.如图,点I是△A B C的内心,AI的延长线和△A B 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与B C相交于点E.
(1)求证:DI=D B;
(2)若AE=6Cm,ED=4Cm,求线段DI的长.
24.如图,已知扇形AOB的圆心角为直角,正方形OC DE内接于扇形AOB.点C、E、D分别在OA、OB、弧A B上,过点A作AF⊥DE交ED的延长线于F,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阴影部分M、N的面积和.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圆的弦所对的圆周角分两种,一种是优弧所对的圆周角,一种是劣弧所对的圆周角,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4.⊙O的半径r=5Cm,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D=4,则l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B.相切C.相交D.重合
[答案]C
[解析]
3.正六边形内接于圆,它的边所对的圆周角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上 24章《圆》圆测试题B(含答案 word版)

圆测试题(B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已知⊙O 的半径为4cm ,A 为线段OP 的中点,当OP=7cm 时,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点A 在⊙O 内B .点A 在⊙O 上C .点A 在⊙O 外D .不能确定2.过⊙O 内一点M 的最长弦为10 cm ,最短弦长为8cm ,则OM 的长为( )A .9cmB .6cmC .3cmD .cm 413.在△ABC 中,I 是内心,∠ BIC=130°,则∠A 的度数为( )A .40°B .50°C .65°D .80°4.如图24—B —1,⊙O 的直径AB 与AC 的夹角为30°,切线CD 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若⊙O 的半径为3,则CD 的长为( )A .6B .3C .3D .335.如图24—B —2,若等边△A 1B 1C 1内接于等边△ABC 的内切圆,则ABB A 11的值为( )A .21B .22C .31 D .33 6.如图24—B —3,⊙M 与x 轴相切于原点,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圆于P 、Q 两点,P 点在Q 点的下方,若P 点的坐标是(2,1),则圆心M 的坐标是( )A .(0,3)B .(0,25)C .(0,2)D .(0,23)7.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15πcm 2,母线长是5cm ,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 .cm 23 B .3cm C .4cm D .6cm8.如图24—B —4,⊙O 1和⊙O 2内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3和1,过O 1作⊙O 2 的切线,切点为A ,则O 1A 的长是( )A .2B .4C .3D .59.如图24—B —5,⊙O 的直径为AB ,周长为P 1,在⊙O 内的n 个圆心在AB 上且依次相外切的等圆,且其中左、右两侧的等圆分别与⊙O 内切于A 、B ,若这n 个等圆的周长之和为P 2,则P 1和P 2的大小关系是( )A .P 1< P 2B .P 1= P 2C .P 1> P 2D .不能确定10.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A .S 1=S 2=S 3B .S 1>S 2>S 3C .S 1<S 2<S 3D .S 2>S 3>S 1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如图24—B—6,AB是⊙O的直径,BC=BD,∠A=25°,则∠BOD= 。
初中九年级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圆与点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对应的点到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d。
r、d = r、d < r。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对应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d。
r。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内含、相内切、相交、相外切、外离。
两圆的圆心距d和两圆的半径R、r(R≥r)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为:d。
R+r。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从圆外一点可以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线长相等,这点与圆心之间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与圆有关的计算圆的周长为2πr,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πr/180,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nπr/180,弧长公式为l=nπr。
圆的面积为πr^2,1°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πr^2/360,n°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S=nπr^2/360(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圆的半径)。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πrl(其中r为底面的半径,l为母线的长)。
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和称为圆锥的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2πrl(其中r为底面圆的半径,l为圆柱的高)。
4.已知∠BOC为130°,O是△XXX的内心,求∠A的度数。
解析:由内心的性质可知,∠BOC=2∠A,所以∠A=65°,选项B。
5.已知∠A=100°,∠C=30°,求∠DFE的度数。
解析:由内切圆的性质可知,∠DFE=90°-1/2(∠A+∠C)=55°,选项A。
6.将羊拴在使草地上活动区域面积最大的位置,即正方形的对角线中点处,选项B。
7.两圆心距离等于半径之差的情况为内含,等于半径之和的情况为外切,大于半径之和小于半径之差的情况为相交,两圆心距离为3,所以为相交,选项C。
2016年秋季九年级上学期数学《圆》单元测试及答案

2016年秋季九年级上学期数学《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1.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1)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 A .第①块 B .第②块 C .第③块 D .第④块2.下面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 )①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④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⑤外心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已知、是同圆的两段弧,且=2,则弦AB 与CD 之间的关系为( )A.AB=2CDB.AB<2CDC.AB>2CDD.不能确定4.如图(2),以点P 为圆心,以25为半径的圆弧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6,0),则圆心P 的坐标为( )A.(4, 14) B .(4,2) C.(4,4) D.(2, 26)5.如图(3),⊙O 的直径AB 与弦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DE=OB , ∠AOC=84°,则∠E 等于( ) A.42 ° B.28° C.21° D.20°6.如图(4)已知⊙是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点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且与平行的直线与⊙有公共点, 设x OP =,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1≤≤1 B .≤≤C .0≤≤D .>7.半径相等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 ) A 1∶2∶3 B 1∶2∶3 C 3∶2∶1 D 3∶2∶18.设⊙O 的半径为2,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OP=m ,且m 使得关于x 的方程2x 2-22x+m-1=0有实数根,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A.相离或相切B.相切或相交C.相离或相交D.无法确定9.如图(5),在边长为20cm 的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中,以顶点C 为圆心,以此三角形的高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BC ,于点D E ,,则扇形CDE 所围的圆锥(不计接缝)的底圆 半径为( )A .533cm B .1033cm C.53cm D .103cm 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π个单位长度,则第2017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2016,0) B.(2017,-1) C. (2017,1) D. (2018,0)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同一平面内两圆的半径是R 和r ,圆心距是d ,若以R 、r 、d 为边长,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12.如图(6),四边形ABCD 为⊙O 的内接四边形,已知∠BOD =100°,则∠DCE 的度数为___50°____. 13.如图(7),AB 是⊙O 的弦,OH ⊥AB 于点H,点P 是优弧上一点,若AB=2,OH=1,则∠APB 的度数是 .14.如图(8),在Rt △ABC 中,∠ACB=90°,AC=3,BC=4,以点C 为圆心,CA 为半径的圆与AB 交于点D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15.如图(9),Rt △ABC 中,∠C=90°,AC=6,BC=8.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r=____.16.如图(10),圆锥的母线长OA 为8,底面圆的半径为4.若一只蚂蚁在底面上点A 处,在相对母线OC 的中点B 处有一只小虫,蚂蚁要捉到小虫,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17.如图(11),一根5m 长的绳子,一端拴在围墙墙角的柱子上,另一端拴着一只小羊A(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那么小羊A 在草地上的最大活动区域面积是______ m 2.18.如图(1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CB=AC ,把△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AB ’C ’,若AB=2,则线段BC 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所扫过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 (结果保留π). O O 45AOB ∠=︒P P OA O x x 2-x 2x 2x 2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班 座号:_____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2)(3)(6)(7)6m 4m 5m 120° 小羊AO A C B (10) (12) (9) rB AC O ABCD E (5)(8)(11)19.如图(13)分别以n 边形的顶点为圆心,以单位1为半径画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______个平方单位。
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初三

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初三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圆的周长公式是()A. C = πdB. C = 2πrC. C = πrD. C = 2r2. 圆的面积公式是()A. S = πr²B. S = 2πrC. S = πdD. S = 4r²3. 半径为2的圆的面积是()A. 4πB. 8πC. 12πD. 16π4.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A. 1倍B. 2倍C. 4倍D. 8倍5.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半径的()A. 1/6B. 1/3C. 1/2D. 2/3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半径为5的圆的周长是________。
7.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半径是________厘米。
8.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________倍。
9. 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直径是________厘米。
10.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________倍。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已知圆的半径为7厘米,求该圆的周长和面积。
12.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厘米,求扇形的弧长和面积。
四、解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圆的周长为44厘米,求这个圆的半径。
14. 一个扇形的半径为8厘米,圆心角为150°,求这个扇形的弧长和面积。
五、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测试,同学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公式,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B4. B5. B二、填空题6. 10π7. 58. π9. 610. π三、计算题11. 周长:44π厘米,面积:49π平方厘米。
12. 弧长:4π厘米,面积:12π平方厘米。
四、解答题13. 半径:11厘米。
14. 弧长:10π厘米,面积:20π平方厘米。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径是弦,弦是直径B.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C.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D.直径只有二条2.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有()个.①直径是弦;①优弧一定大于劣弧;①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①半圆是弧.A.1B.2C.3D.43.如图,在①O中,点B,O,C和点A,O,D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有()条弦.A.2B.3C.4D.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劣弧一定比优弧短B.面积相等的圆是等圆C.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D.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弧也相等5.下列由实线组成的图形中,为半圆的是()A.B.C.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B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C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D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公共点,则二者相交二、填空题7.如图,已知在Rt△ABC 中,①ACB =90°,分别以AC ,BC ,AB 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若S 3=9π,则S 1+S 2等于_____.8.如图,Rt ABC 中,90ACB ∠=︒,以点C 为圆心,BC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D ,交AC 于点E ,40BCD ∠=︒,则A ∠=______.9.如图,圆中扇子对应的圆心角α(180α)与剩余圆心角β的比值为黄金比时,扇子会显得更加美观,若黄金比取0.6,则βα-的度数是__________.10.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了“赵爽弦图”,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长为6,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11.如图,在O 中,AB 为直径,8AB =,BD 为弦,过点A 的切线与BD 的延长线交于点C ,E 为线段BD 上一点(不与点B 重合),且OE DE =.(1)若35B ∠=︒,则AD 的长为______(结果保留π);(2)若6AC =,则DE BE=______.三、解答题1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以A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点D ,E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2CF =,4DF =,求O 的半径.13.如图,点A ,B 分别在①DPE 两边上,且PA PB =,点C 在①DPE 平分线上.(1)连接AC ,BC ,求证:AC BC =;(2)连接AB 交PC 于点O ,若60APB ∠=︒,6PA =,求PO 的长;(3)若PO OC ,且点O 是PAB △的外心,请直接写出四边形P ACB 的形状.参考答案与解析:1.C【详解】解:A 、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不符合题意;B 、过圆心的弦是直径,但线段不一定是直径,不符合题意;C 、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符合题意;D 、直径有无数条,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分析】根据圆的概念、等弧的概念、垂径定理、弧、弦直径的关系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①直径是弦,①正确;①在同圆或等圆中,优弧大于劣弧,①错误;①在同圆或等圆中,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①错误;①半圆是弧,①正确;故不正确的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3.B【详解】根据弦的概念,AB 、BC 、EC 为圆的弦,共有3条弦.故选B.4.B【分析】根据圆的相关概念、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解:A.在同圆或等圆中,劣弧一定比优弧短,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面积相等的圆是等圆,故本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能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必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等弧、等圆、以及优弧和劣弧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各定义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5.B【分析】根据半圆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半圆是直径所对的弧,但是不含直径,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基本性质,解题的根据熟知半圆的定义.6.B【分析】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等有关圆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本选项错误;B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故本选项正确;C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本选项错误;D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公共点,则二者相交或相切,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能清楚的知道每个定理的条件和它对应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7.9π.【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S 1+S 2的值,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①①ACB =90°,①AC 2+BC 2=AB 2,①S 1=π(2AC )2×12,S 2=π(2BC )2×12,S 3=π(2AB )2×12, ①S 1+S 2=π(2AC )2×12+π(2BC )2×12=π(2AB )2×12=S 3, ①S 3=9π,①S 1+S 2=9π,故答案为:9π.【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20°.【分析】由半径相等得CB=CD,则①B=①CDB,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①B=12(180°-①BCD)=70°,然后利用互余计算①A的度数.【详解】解:①CB=CD,①①B=①CDB,①①B+①CDB+①BCD=180°,①①B=12(180°-①BCD)=12(180°-40°)=70°,①①ACB=90°,①①A=90°-①B=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半径、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等).也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90°##90度【分析】根据题意得出α=0.6β,结合图形得出β=225°,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α:β=0.6,即α=0.6β,①α+β=360°,①0.6β+β=360°,解得:β=225°,①α=360°-225°=135°,①β-α=90°,故答案为:90°.【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圆心角的计算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得出两个角度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0.2【分析】在Rt①ABC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求出CD.【详解】解:如图,①若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长为6,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①AB =10,BC =AD =6,在Rt ①ABC 中,AC 8,①CD =AC ﹣AD =8﹣6=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1. 149π 2539 【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①AOD =70°,再利用弧长公式求解;(2)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 ,AD ,BD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 ,BE ,可得结论.【详解】解:(1)①270AOD ABD ∠=∠=︒,①AD 的长704141809ππ⋅⋅==; 故答案为:149π; (2)连接AD ,①AC 是切线,AB 是直径,①AB AC ⊥,①10BC ,①AB 是直径,①90ADB ∠=︒,①AD CB ⊥,①1122AB AC BC AD ⋅⋅=⋅⋅,①245 AD=,①325 BD==,①OB OD=,EO ED=,①EDO EOD OBD ∠=∠=∠,①DOE DBO△∽△,①DO DE DB DO=,①43245DE=,①52 DE=,①325395210 BE BD DE=-=-=,①5252393910DEBE==.故答案为:25 3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熟练掌握各性质及判定定理,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2.(1)见解析(2)3【分析】(1)连接OD、CD,由AC为①O的直径知①BCD是直角三角形,结合E为BC的中点知①CDE=①DCE,由①ODC=①OCD且①OCD+①DCE=90°可得答案;(2)设①O的半径为r,由OD2+DF2=OF2,即r2+42=(r+2)2可得r=3,即可得出答案.(1)解:如图,连接OD、CD.①AC为①O的直径,①①ADC=90°,①①CDB=90°,即①BCD是直角三角形,①E为BC的中点,①BE=CE=DE,①①CDE=①DCE,①OD=OC,①①ODC=①OCD,①①ACB=90°,①①OCD+①DCE=90°,①①ODC+①CDE=90°,即OD①DE,①DE是①O的切线;(2)解:设①O的半径为r,①①ODF=90°,①OD2+DF2=OF2,即r2+42=(r+2)2,解得:r=3,①①O的半径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等等,熟知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3.(1)证明见解析(2)(3)正方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证明①P AC①①PBC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①APC=①BPC=30°,OP①AB于O,求得AO=3,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P A B C在以O为圆心,OP为半径的圆上,再证明①APB=①PBC=①BCA=①CAP=90°,可得(3)先证明,,,OBP BPC POB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四边形APBC为矩形,再证明45,90,(1)证明:①点C在①DPE平分线上,① APC BPC ∠=∠ ,又①P A =PB ,PC =PC ,①①P AC ①①PBC (SAS );.AC BC(2)解:①,,60,PA PB APOBPO APB ①①APC =①BPC =30°,OP ①AB 于O ;①P A =6,①AO =3, 22633 3.OP(3) 解:如图,①点O 是①P AB 的外心,①OA =OB =OP ,而OP =OC , ,,,P A B C 在以O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上,,AB PC 为圆的直径,①①APB =①PBC =①BCA =①CAP =90°,①四边形APBC 为矩形,PC 平分,APB ∠45,APC BPC,OP OB 45,90,OBP BPC POB①四边形APBC 为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圆的确定,圆周角定理,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初三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半径为1的圆的周长是多少?A. 2πB. 3πC. 4πD. 6π2.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互相垂直B. 互相平行C. 互相平分D. 长度相等3. 圆的切线与半径在切点处的关系是什么?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重合4.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A. πr²B. 2πrC. r²D. r³5. 圆心角、弧长、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弧长 = 半径× 圆心角(弧度制)B. 弧长 = 半径× 圆心角(度制)C. 半径 = 弧长 / 圆心角(弧度制)D. 半径 = 弧长× 圆心角(弧度制)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半径为2的圆的直径是________。
7.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称为________。
8. 圆的内切角等于________度。
9. 圆的外切角等于________度。
10. 圆的切线与半径在切点处的关系是__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20分)11. 已知圆的半径为3,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12. 已知圆心角为60°,半径为4,求对应的弧长。
13. 已知圆的周长为12π,求圆的半径。
14. 已知圆的面积为9π,求圆的半径。
四、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证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16. 已知点A、B、C是圆上的三点,且AB=AC,求证:点B、C关于圆心对称。
五、综合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已知圆O的半径为5,点P在圆O上,PA、PB是点P到圆O的两条切线,PA=PB=8。
求切线PA、PB的长度。
18. 已知圆O的半径为6,点A在圆上,PA垂直于OA,PA=4。
求点A 到圆O的切线长。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A4. A5. A二、填空题6. 47. 圆周率8. 909. 6010. 垂直三、计算题11. 周长:6π,面积:9π12. 弧长:2π13. 半径:614. 半径:3四、解答题15. 略16. 略五、综合题17. 切线PA、PB的长度为:√(8² - 5²) = √(64 - 25) = √3918. 点A到圆O的切线长为:√(6² - 4²) = √(36 - 16) = 2√5结束语:本测试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圆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题图
惠州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圆》测试题
命题人:黄小迪 审题人:张碰英 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O 的直径为10,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8,那么点P 的位置( ) A.一定在⊙O 的内部 B. 一定在⊙O 的外部 C. 一定在⊙O 的上 D. 不能确定
2. 已知⊙O 的直径为12cm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6cm ,则直线L 与⊙O 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 A .2
B .1
C .0
D .不确定
3.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厘米,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厘米,则⊙O 的半径是( ) A .3厘米 B .4厘米 C .5厘米 D .8厘米
4.如图,在⊙O 中,∠ABC =50°,则∠AOC 等于( ) A .50°
B .80°
C .90°
D .100°
5
.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C =30°,则∠BAC
=(
) A .90°
B .60°
C .45°
D .30°
6.如图,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 ).
A .1
B .
34 C .12 D .1
3
7.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5cm ,弦AB 与小圆相于点C , 则AB =( )
A .4cm
B .5cm
C .6cm
D .8cm
8.如图,⊙O 的直径为10,弦AB 的长为6,M 是弦AB 上的一动点,则线段的OM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A)3≤OM ≤5; (B)4≤OM ≤5; (C)3<OM <5; (D) 4<OM <5
A B O
C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图
9.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的面积等于( ) A .2
43a B .2
a C .2233a
D .2
33a
10.如图,在△ABC 中,AB = AC ,AB = 8,BC = 12,分别以AB 、AC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64π-.1632π-
C.16π-
.16π-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如图,∠AOB=300
,OM=6,那么以M 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直OA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12.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500,弧长为20πcm,则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cm,面积_______ cm 2
13. 如图,AC 是⊙O 的直径,∠1=46°,∠2=28°,则∠BCD =______.
14.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点E 是⊙O 上一点,且
60=∠AEB ,
则=∠P __ ___度.
15. 如图,AB 、AC 是O ⊙的两条弦,A ∠=30°,过点C 的切线与O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则D ∠的度数为 .
16. 已知:如图,⊙O 是,、、于、、的内切圆,分别切F E D AC AB BC ABC ∆ ∆ABC cm BC cm AE 的周长为则2410,,== cm.
三、解答题(共66分)
17.(8分)如图,扇形OAB 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 ⑴请用尺规作出扇形的对称轴(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⑵若将此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不计接缝),求圆锥的底面半径.
B
C
A
第15题图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7题图
第16题图
第18题图
18.(7分)如图,AB 、AC 为⊙O 的弦,连接CO 、BO 并延长分别交弦AB 、AC 于点E 、F ,∠B =∠C .求证:CE =BF .
19.(7分)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垂足P 是OB 的中点,CD =6 cm ,
求直径AB 的长。
20.(8分)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A ,B 为切点,∠OAB=30°. (1)求∠APB 的度数;
(2)当OA=3时,求AP 的长.
21.(8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弦,∠B=30°, 延长BA 到D ,使 ∠BDC =30°.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 (2)若AB =2,求DC 的长.
O B
A
D
C
· P (第19题)
第20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9分) 如图,在△ABC 中,∠C=90°
, AD 是∠BAC OA 为半径的⊙O 经过点D 。
(1)求证: BC 是⊙O 切线; (2)若BD=5, DC=3, 求AC 的长。
23.(9分)如图:已知⊙O 中,AB =AC 是⊙O 的直径,AC ⊥BD 于F , ∠A =30°。
(1)求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若用阴影部分扇形OBD 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请求出这个圆锥的全面积。
解:
24.(10分)以坐标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分别交x ,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
(1)如图一,动点P 从点A 处出发,沿x 轴向右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Q 从点B 处出发,沿圆周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比点P 的运动速度慢,经过1秒后点P 运动到点(2,0),此时PQ 恰好是⊙O 的切线,连接OQ . 求QOP 解:
(2)若点Q 按照(1)中的方向和速度继续运动,点P 停留在点(2,0)处不动,求点Q 再经过5秒后直线PQ 被⊙O 截得的弦长. 解:
A
C
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