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_严永东

合集下载

小儿肺炎免疫功能特点与药物治疗前后免疫变化分析

小儿肺炎免疫功能特点与药物治疗前后免疫变化分析

小儿肺炎免疫功能特点与药物治疗前后免疫变化分析杨春丽【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功能特点及及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比较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正常健康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采用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治疗,并对MPP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记录治疗效果,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肺炎的CD3<,3><'+>、CD4<,4><'+>T细胞百分率,CD<,4><'+>/CD<,8><'+>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百分率没有变;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改善细胞免疫因子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异常化,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有效改善免疫功能,达到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17【总页数】2页(P252-253)【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特点;匹多莫德【作者】杨春丽【作者单位】广东省从化市中心医院儿科,广东,从化,510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临床常见的非典型肺炎之一,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主要患病群是儿童,多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发绀及肺部细湿啰音。

临床治疗多采用足量、足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仍表现为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即所谓难治性MPP,可能与MPP感染后的免疫功能变化相关,且儿童免疫功能较低下,不利肺炎恢复。

其发病机制为肺炎支原体直接侵犯和免疫损害有关,在急性期可能是以MP对肺组织的直接损害和毒素作用为主;在迁延期可能以MP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损害为主,因此在治疗肺炎时加用免疫调节剂,可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具有一定可行性,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机制与治疗进展

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机制与治疗进展

1 . 1 免疫 与入 侵损 害 附蛋 白为主 的黏 附因子 ,对胰 蛋 白酶敏感 ,与 宿主靶 细胞表 面
肺炎支原体 入侵呼吸道是感染 的首要 步骤 ,其携带有 P 1 黏 存 在、难 以控 制的重要原因。
受 体结合 ,会使肺 组织吞噬细胞 功能丧失 ,影响机体免疫 功能。
肺 炎支原 体具 有较强 的穿透 能力 ,可融 合并侵入 宿主 的气道上 皮 细胞 。近年来 研究发 现 ,肺炎支 原体 能够分泌 具有免疫 原性
儿 科住 院首位病 因。肺炎 支原体 是小儿肺 炎常 见的病原 体 ,占
小 儿 社 区获 得性 肺炎 的 2 3 %~ 3 0 %,学龄 儿 童 占 5 0 % 以上 [ 1 - 2 ] 0
难治 性支 原体肺 炎 尚无 明确 的定义 ,一般 是指合理 应用大 环 内
酯类 抗生 素 ,病情仍 进展 的肺炎 。近年来 ,肺 炎支 原体肺炎 难
者对 小儿 难治 性肺 炎 支原体 肺炎 的发 病机 制 、流 行病 学特 征 、
治 疗方法 进行 了研究 ,本次研 究就该病 的免疫 机制 、治疗 进展 从而在脑 、肝等脏器 中产生免 疫复合物 ,免疫 系统 被广泛激活 ,
研 究 成果 进 行 概 述 。
1 小儿难治 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机制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5 卷 第1 5 期( 总 第3 4 7 ) 2 0 1 7 年5 月 综
述 Z o n g s h u
/ J  ̄ J L 难 治 性 肺炎 支 原体 肺 炎 免 疫 机 制 与治 疗进 展
粱敏 ①
【 摘要 】 / J  ̄ J L 难治性肺炎支 原体肺炎发生 、进展 与免疫关系密切 ,免疫与肺炎 支原体入侵损 害、炎症 、混合感染关系密切 ,体液免疫 、细胞免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张龙奕;何康铭;饶雪梅【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idomod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RMPP). Methods 164 children with RMPP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85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79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idomod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mmune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0. 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NF-α, IL-6, TFN-γ and IL-1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IL-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The value of CD3 +, CD4 + and CD4 + /CD8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level of CD8 +T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 05 ) . Conclusion Pidoti-mod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serum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regulate immune balance and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RMPP)的临床疗效。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ә㊀通信作者,E Gm a i l :g a o h a i yu a n 567@163.c o m .㊀㊀本文引用格式:高海元,黄晶,李细林,等.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㊁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4):488G491.短篇论著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㊁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高海元1,黄㊀晶2ә,李细林1,张国华1,姜友志1(浠水县人民医院:1.儿科;2.检验科,湖北黄冈438200)㊀㊀摘㊀要:目的㊀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 L R T I)对患儿免疫功能㊁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㊀选择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健康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㊁炎性反应及肺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㊀治疗前两组体液免疫指标I g A ㊁I g M ㊁I g G 水平㊁C 反应蛋白(C R P )㊁肿瘤坏死因子G2(T N F Gα)㊁白细胞介素G2(I L G2)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 E V 1)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 E V 1%)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 E V 1/F V 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I g A ㊁I g M ㊁I gG 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匹多莫德组I g A ㊁I g M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I g G 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健康对照组C R P ㊁T N F G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 L G2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匹多莫德组C R P ㊁T N F G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I L G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 R P ㊁T N F Gα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㊁I L G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健康对照组F E V 1㊁F E V 1%㊁F E V 1/F V C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匹多莫德组F E V 1㊁F E V 1%㊁F E V 1/F V C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F E V 1㊁F E V 1%㊁F E V 1/F V C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㊀匹多莫德治疗小儿R L R T I 能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㊁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并对肺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匹多莫德;㊀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㊀免疫功能;㊀炎性反应;㊀肺功能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G4130.2019.04.028中图法分类号:R 453.9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4G0488G04文献标识码:B ㊀㊀反复呼吸道感染(R R I)是一种儿科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指在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7~10次,其病因复杂,若不及时治疗会反复发作㊁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并发支气管哮喘㊁脑膜炎㊁肾小球肾炎等病症,给患儿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1].R R I 包括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 L R T I ),引起R L R T I 的原因较复杂,其中免疫功能低下是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免疫调节为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小儿R L R T I 除了与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㊁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外,炎性介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纤毛摆动频率降低,黏液分泌增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进而加重病情[3].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服匹多莫德颗粒口服治疗,观察其对患儿免疫功能㊁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将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健康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9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6.1ʃ3.7)岁;支气管炎14例,毛细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肺炎11例.健康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1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6.3ʃ3.2)岁;支气管炎12例,毛细支气管炎14例,支气管肺炎14例.两组患儿性别㊁年龄㊁病理类型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符合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4],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至少为6个月;(2)无严重心㊁肝㊁肾等重要脏器疾病;(3)无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4)未接受过免疫试剂注射;(5)无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或支气管疾病.排除标准:(1)伴有肺炎㊁肺气肿等肺部疾病;(2)近期有使用免疫调节剂药物;(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1.2㊀治疗方法㊀两组患儿均根据具体病情对症治疗,予以抗感染㊁止咳㊁化痰等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颗粒(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A14200053348)口服治疗,每天2次,每次0.4g,连续服用2星期,后剂量调整为每天1次,每次0.4g,总疗程2个月.1.3㊀检测指标及方法㊀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采集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10m L,以3000r/m i n速率离心10m i n后取上清液备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 l y m o u s公司)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 g A㊁I g M㊁I g G水平,试剂盒购自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免疫发光法,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美国D P C公司)测定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 R P)㊁肿瘤坏死因子Gα(T N FGα)㊁白细胞介素G2(I LG2)水平,配套试剂盒购自美国I MMU L I T E 公司.于治疗前后应用S TG95型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儿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 E V1)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 E 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 E V1/F V C),每次检查重复肺功能仪检测3次,每次检测间隔10m i n.1.4㊀统计学处理㊀本研究结果数据采用S P S 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本研究中,体液免疫功能指标I g A㊁I g M㊁I g G水平,炎症因子C R P㊁T N FGα㊁I LG2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均服从正态分布,以xʃ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㊁治疗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㊀果2.1㊀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水平比较㊀治疗前两组体液免疫指标I g A㊁I g M㊁I g 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 g A㊁I g M㊁I g 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匹多莫德组I g A水平(2.61ʃ0.23)g/L㊁I g M水平(1.84ʃ0.21) 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 g 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㊀㊀两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n=40,xʃs)组别I g A(g/L)I g M(g/L)I g G(g/L)匹多莫德组㊀治疗前1.32ʃ0.431.35ʃ0.3210.28ʃ1.44㊀治疗后2.61ʃ0.23∗#1.84ʃ0.21∗#15.03ʃ1.37∗健康对照组㊀治疗前1.31ʃ0.341.32ʃ0.3910.32ʃ1.52㊀治疗后1.67ʃ0.28∗1.47ʃ0.25∗14.84ʃ1.67∗㊀㊀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52.2㊀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㊀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C R P㊁T N FGα㊁I L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健康对照组C R P㊁T N FG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 LG2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 R P㊁T N FG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I LG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 R P㊁T N FGα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I LG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㊀㊀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40,xʃs)组别C R P(m g/L)T N FGα(p g/m L)I LG2(p g/m L)匹多莫德组㊀治疗前4.61ʃ2.8411.75ʃ2.32148.93ʃ13.31㊀治疗后2.07ʃ0.58∗#4.34ʃ2.11∗#247.43ʃ18.29∗#健康对照组㊀治疗前4.48ʃ2.7911.62ʃ3.39147.82ʃ13.39㊀治疗后3.31ʃ1.7410.84ʃ2.95209.62ʃ19.82∗㊀㊀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52.3㊀两组患儿肺功能水平比较㊀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健康对照组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匹多莫德组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㊀㊀两组肺功能水平比较(n=40,xʃs)组别F E V1(L)F E V1%F E V1/F V C%匹多莫德组㊀治疗前2.61ʃ0.8370.75ʃ6.1161.30ʃ5.39㊀治疗后4.02ʃ1.28∗#80.34ʃ5.81∗#71.82ʃ5.51∗#健康对照组㊀治疗前2.67ʃ0.7971.62ʃ7.3959.32ʃ5.28㊀治疗后2.93ʃ1.1472.84ʃ6.9561.20ʃ5.24㊀㊀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53㊀讨㊀㊀论㊀㊀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长且易反复感染,病因复杂,受到营养状况㊁基础疾病㊁环境因素及慢性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免疫功能低下是小儿R L R T I的主要诱因之一[5G6].机体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㊁细胞免疫等,病原体入侵宿主后激发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病原体,引发患儿感染过程[7].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B淋巴细胞,可分泌㊁表达免疫球蛋白I g A㊁I g M㊁I g G;其中I g A分为血清型I g A㊁分泌型I g A两种,血清型I g A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能活化补体㊁促进巨噬细胞活动;分泌型I g A则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具有保护黏膜的作用[8].I g G是一种血清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含量的65%~75%左右,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物质,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也可活化补体,其与嗜碱性细胞㊁肥大细胞的紧密结合会促使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引发机体炎性反应[9].l g M也称 巨球蛋白 ,是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有很强的补体活化功能,且能使红细胞㊁细菌发生凝集反应[10].由于R L R T I患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功能相对较弱,I g A㊁I g G水平均较低,易受细菌㊁病毒感染侵袭,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肺泡巨噬细胞㊁淋巴细胞水平较低,杀菌与吞噬能力功能差,故呼吸道易反复感染,出现免疫失调恶性循环,体液免疫功能降低[11].激活免疫系统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措施,其中免疫调节剂是临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药物之一[12].匹多莫德是一种高纯度二肽免疫调节剂,由LG焦谷氨酸和LG半胱氨酸人工合成而来,研究显示其对细胞因子T h1/T h2的平衡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增强R L R T I患儿免疫功能,通过释放过氧化物酶㊁溶菌酶等对机体和补体的免疫功能起到促进作用,提高机体杀灭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改善临床症状[13].匹多莫德早期可刺激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中期可对特异性免疫起到增强作用,促进I LG2产生,还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提高患儿机体细胞免疫能力,增强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后期则可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能力,多环节增强患儿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增强机体抗菌㊁抗病毒能力,不仅在预防感染方面能起到作用,对于急性感染发作也能有效控制[14].研究显示,匹多莫德治疗可促进抗体形成,尤其是呼吸道内分泌型I g A 合成明显增加,可使患儿体内I g A㊁I g G㊁I g M水平逐渐增高甚至恢复正常,对小儿R L R T I发作次数有明显控制作用[15].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I g A㊁I g M㊁I g 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匹多莫德组I g A㊁I g M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而两组I g G 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匹多莫德能够明显提高R L R T I患儿体液免疫功能,这与上文所述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分析为匹多莫德可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可促使单核巨噬细胞等分化成熟并提高其趋化性及吞噬活性,因而提高I g A㊁I g M水平,起到增强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互相联系制约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6].其中C R 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受到炎性刺激时产生,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病原体或病理物质[17].T N FGα是促炎细胞因子,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水平过高时会引起机体炎性反应并导致组织器官损伤[18].I LG2由T细胞产生,对机体免疫调节起到关键作用,可刺激T h0细胞向T h1细胞转化,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使B细胞分泌抗体,从而提高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水平[19].本研究结果显示,匹多莫德组机体炎症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可能因为匹多莫德能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增强也有助于抑制炎性反应.本研究中,治疗后,匹多莫德组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治疗后匹多莫德组F E V1㊁F E V1%㊁F E V1/F V 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应水平,表明匹多莫德治疗可以改善R L RGT I患儿肺功能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匹多莫德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㊁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有效抑制致病菌繁殖,减少患儿感染次数,有利于肺泡修复,从而改善肺功能.匹多莫德治疗小儿R L R T I能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㊁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并对肺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MA Z U RNI,MA R T I N O NTF,B A R A L D I E,e t a l.L o wGe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f e c t i o n c a u s e db y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Gt i a l v i r u s:c u r r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n e wt h e r a p e u t i c s[J].L a n c e tR e s p i rM e d,2015,3(11):888G900.[2]S OMA S U N D A R AM V H,S U B R AMA N Y AM P,P A L A N I S WAMYS.S a l i v a g r a mr e v i s i t e d:j u s t i f y i n g i t sr o u t i n eu s e f o r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p e r s i s t e n t/r e c u r r e n t l o w e r r e s p i r aG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 i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l y n o r m a l c h i l d r e n[J].A n nN u c lM e d,2012,26(7):578G585.[3]袁平宗,汤雪彪,张孝智,等.21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㊁补体及C反应蛋白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38G2039.[4]俞景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陈芳,闫慧敏,柳静,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2,31(8):577G579.[6]赵丽,刘成桂.儿童呼吸道感染9项呼吸道病原体I g M抗体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7):2476G2478.[7]蒋立,黄志红,曾凡智,等.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者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3):21G24.[8]S I E B E R T J N,L HU I L L I E R A G,G R I L L E T S,e ta l.M e m o r y B c e l l c o m p a r t m e n t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n d s u s c e p t i b i l iGt y t o r e c u r r e n t l o w e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y o u n gc h i ld re n[J].JL e u k o cB i o l,2013,93(6):951G962.[9]S E K E R E LBE,S A R A L A RY,S A N A LO,e t a l.I g G s u b c l a s s e s i n c h i l d r e nw i t h r e c u r r e n t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f e c t i o n s i na na lGl e rg y p r a c t i c e[J].A c t aP a e d i a t r J p n,1996,38(2):124G127.[10]B A L L A E,D O N D E R SG G,P E T R O V A Y F,e t a l.S e r oGp r e v a l e n c e o f a n t iGCh l a m y di a t r a c h o m a t i s I g Mi nn e o n a t a l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s i nH u n g a r y[J].JM e d M i c r oGb i o l,2017,66(8):1114G1117.[11]王萍,周戎,何永涛,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指标的观察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554G3556.[12]K E C K M,M I N D R U C,K A L I L A C,e ta l.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 t i a l v i r u s l o w e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p e d iGa t r i c 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r e c i p i e n t t r e a t e d w i t ho r a l r ib a v i r i n[J].P e d i a t rT r a n s p l a n t,2012,16(8):348G351.[13]吴烈霞.匹多莫德口服液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6):394G397.[14]邓永洪,张荣贵,刘红霞,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免疫干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6):920G922.[15]阮群燕,李艳华,陈飞.匹多莫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9):1911G1914.[16]李艳,李莉.免疫球蛋白联合锌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7,23(5):1034G1037.[17]尹琴,张继先,李松明,等.门诊46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C R P检测分析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4):682G683,684.[18]罗俊周,罗涵中,邹玉兰,等.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特点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CG反应蛋白的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5):3567G3570.[19]陈信,郭利涛,李江,等.重症肺炎患者血清I LG2水平及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1):6084G6086.(收稿日期:2018G08G24㊀修回日期:2018G12G24)短篇论著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C A P患者凝血功能及h sGC R P的检测的临床意义∗王彦霞1,李亚轻1,牛占丛1,王晓庆1,边㊀竞1,苏㊀艳2,刘军肖1(河北省人民医院:1.感染性疾病科;2.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51)㊀㊀摘㊀要:目的㊀探讨凝血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 sGC R P)的检测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社区获得性肺炎(C A P)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㊀选取该院收治的年龄大于65岁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为C A P组,其中无脑血管疾病病史者30例为C A P1组;伴有脑血管病后遗症(未长期卧床者)30例为C A P2组;伴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且长期卧床者30例为C A P3组,年龄超过65岁的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进行C U R BG65评分,DG二聚体㊁抗凝血酶Ⅲ㊁蛋白C及超敏GC反应蛋白(h sGC R P)水平检测;随访6个月后记录各组好转及恶化例数.结果㊀C A P各组DG二聚体㊁蛋白C和h sGC R 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抗凝血酶Ⅲ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随脑血管后遗症有无及有无长期卧床而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C A P1组无恶化,C A P2组7例恶化,C A P3组12例恶化,C A P3组恶化率高于C A P1组与C A P2组, C A P2组恶化率高于C A P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化组患者中,DG二聚体㊁蛋白C㊁h sGC R P 显著高于好转组,而抗凝血酶Ⅲ显著低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㊀C A P患者会出现凝血功能受损及微炎症状态,且随着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情况的加深(有无长期卧床)而加重.凝血功能及h sGC R P检测可以预测脑血管病后遗症长期卧床C A P患者预后.关键词:脑血管病;㊀社区获得性肺炎;㊀凝血功能;㊀高敏C反应蛋白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19.04.029中图法分类号:R446.11文章编号:1673G4130(2019)04G0491G04文献标识码:B㊀㊀社区获得性肺炎(C A 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指令性课题(2016473).㊀㊀本文引用格式:王彦霞,李亚轻,牛占丛,等.脑血管病后遗症期长期卧床C A P患者凝血功能及h sGC R P的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4):494.。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胞 的杀 伤 作 用 , 增 强 中性 粒 细 胞 和 单 核 巨
在年龄 、 性别等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治疗 方法 : 治疗组患儿予 以匹多莫德 颗粒 剂 4 0 0 m g口服 , 1次/日, 连 用 2个 月。治疗 期间患儿发病予以抗感染 、 对症 治疗 。观察治疗前 后患 儿外周 血 T淋 巴 细胞亚群的变化 , 并进行疗效 的观察 。而
低 于对照组 , 治 疗 组 治 疗 2个 月后 , 治 疗
组 C D 4 、 CD 8 水 平 及 C D 4 /C D 8 与 治
疗前比较差异 有 显 著性 ( P<0 . 0 5 ) 。治
疗组 经 过 治 疗 显 效 3 2 例 ,显 效 率
4一噻唑 烷酸 , 是 目前全球 惟一 能确 知 其生物利用 度 的免疫功 能调节 剂[ 4 1 。匹

多莫德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 又能 促进特异性 反应 。匹 多莫德 可作 用 于免 疫反应 的不 同反应 期 ; 在快 反应 期 , 它可 刺激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 增强 自然杀伤 细
噬细胞 的趋 化 、 吞噬 和杀伤 作用 ; 在 免疫
反应 中期 , 它可 调节 细胞免 疫反 应 , 调 节
6 . 2 2 , C D 4 来自 / C D 8 1 . 0 2±0 . 2 1 , 治 疗 2个
月后 CD 8 2 9 . 2 3±4 . 8 6。 C D4 41 . 1 1±
治疗后 , 2个 月 外周 血 T淋 巴 细 胞 亚 群 变
化 : C D8 2 7 . 9 1 ±6 . 3 6. C D 4 4 3 . 5 2 4 -
7 . 1 5, C I M / C D 8 1 . 5 5±0 . 2 9 : 治 疗 组 治

98例匹多莫德口服液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的疗效研究

98例匹多莫德口服液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的疗效研究

98例匹多莫德口服液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的疗效研究刘宇超;陈泉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4【摘要】目的:探索匹多莫德口服液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的临床效果。

方法9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

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7d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CD3+、CD4+以及CD4+/CD8+指标。

结果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0.7±2.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4.6±3.3)d](P<0.05),CD3+、CD4+以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于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综合免疫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148-149)【作者】刘宇超;陈泉泉【作者单位】475000 开封儿童医院药剂科;开封市十一化建医院药剂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炎琥宁注射液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J], 谭中富;杨明2.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研究 [J], 孙洪华3.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睡眠质量改善的研究 [J], 赵春瑛; 金言飞; 武丹凤; 许甜甜4.硝黄散外敷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J], 李宏贵;梁俊杰;蔡伟桐5.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维元素片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研究 [J], 谢妹二;戴梅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匹多莫得联合炎琥宁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

匹多莫得联合炎琥宁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
p n e u m o n i a ( R MP P ) . Me t h o d s 9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 MP P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3 t o J a n u a y r 2 0 1 5 i n s h e n g z h o u m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t d h e a l t h c a r e h o s p i t a l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3 g r o u p s ,i n c l u d i n g Ya n h u n i n g g r o u p ( A g r o u p ),a z i t h r o my c i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Ya n h u n i n g g r o u p(B g r o u p) a n d p i d o t i mo d c o mb i n e d wi t h
叶 桂 姣 ,姚 淑 英 ,徐 英
( 嵊州 1 市妇 幼保 健 医 院 儿 科 , 浙江 嵊 州 3 1 2 4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 匹多莫得联合炎琥 宁治疗难 治性支原体肺 炎( R MP P )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 0 1 3年 1月 ~ 2 0 1 5年 1月 C组对免疫功 能的调 控
i n u nu n e f u n c t i o n i n C g r o u p wa s mo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h a n t h a t i n A g r o u p a n d B g r o u p,t h e p r o g n o s i s wa s b e t t e r,a n d t h e r e p e a t e d t i me s a n d c o n t i n u o u s t i me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6T10:14:05.7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0期作者:隆绍平[导读]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百色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选择同期健康儿童,检测并对比CD3、CD4、CD8、CD19、CD(16+56)及IgG、IgA、IgM。

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D4+T、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并且CD8+T淋巴细胞高于健康儿童(P<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健康儿童CD3+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NK细胞(CD15+56)低于健康儿童,B淋巴细胞(CD19+)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gM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儿童,IgG、IgA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改变患儿免疫功能,并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增强B淋巴细胞介导的液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免疫功能;肺炎支原体;感染[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Methods:40 cas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t the same time.CD3,CD4,CD8,CD19,CD(16+56)and IgG,IgA and IgM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CD4+T and CD4+/CD8+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healthy children,and the CD8+T lymphocytes were higher than healthy children(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3+T lymphocytes betwee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healthy children(P>0.05).NK cells(CD15+56)were lower than healthy children and b-lymphocytes(CD19+)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children(P<0.05).The IgM concentra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hildren,and IgG and Ig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hildren(P<0.05).Conclusion: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can chang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ldren,inhibit the immune function of T lymphocytes,and enhance the liquid immune function mediated by B lymphocytes.[Key words] immune function;Mycoplasma pneumoniae;infection肺炎支原体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感染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较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儿科最常见的非典型肺炎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部分MPP患儿虽经足量、足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仍表现为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即所谓难治性MPP[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探讨了难治性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予匹多莫德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66例难治性MPP患儿为我院呼吸科病房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2]:①既往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咳嗽迁延不愈或反复,伴或不伴有反复发热和(或)X线胸片示肺部阴影持续存在;②此次入院时有咳嗽,胸片示肺门周围或一侧肺下野斑片状模糊影,伴或不伴有发热、肺部罗音,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定量ELISA法,MP-IgM>13U/ml为阳性,德国Virion-serion公司试剂),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MP-DNA阳性;③排除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

随机分为两组,MPP治疗组(芙露饮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5~14岁;MPP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13岁。

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另选取同期就诊的40例普通MPP(男24例,女16例,年龄2~14岁)和18例健康儿童(男11例,女7例,年龄2~13岁)作为对照,年龄及性别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1.2.1治疗方法两组难治性MPP入院后均予静脉点滴阿奇霉素抗感染(商品名抒罗康,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10mg/(kg・d),1次/d,连用5d,同时予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处理,出院后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商品名希舒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10mg/(kg・d),1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严永东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215003)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66例难治性MPP和40例普通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并以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

66例难治性MPP分为二组,MPP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MPP对照组仅口服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相同。

结果难治性和普通MPP患儿CD4+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CD19+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MPP组CD3+、CD16+CD56+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CD19+明显高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匹多莫德治疗后CD3+、CD4+、CD16+CD56+及CD4+/CD8+比值有明显升高(P<0.05),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症状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MPP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

结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匹多莫德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辅助性T细胞功能,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并减少复发。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70-572]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匹多莫德;治疗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3606(2008)07-0570-03Changesofimmunefunctioninchildrenwithrefractory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andeffectsofpidotimodYANYong-dong(Children'sHospitalAffiliatedto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03,Jiangsu,China)Keywords: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immunefunction;pidotimod;therapy次/d,连服3d,停用4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

MPP治疗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商品名芙露饮口服液,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长征制药厂生产,400mg/支),用法:初始每日2次,每次1支,连服2周,随后每日1次,每次1支,2个月为1疗程,共服2个疗程。

两组患儿出院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6次,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若病情反复,均可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退热、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

普通MPP组予静脉点滴阿奇霉素3~5d,接着口服2个疗程,或直接口服阿奇霉素3个疗程。

1.2.2观察项目①临床指标:病情反复次数、每次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

②免疫指标:两组难治性MPP患儿分别于入院时、芙露饮二疗程结束时采静脉血4ml,其中2ml在日本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A、IgG、IgM(芬兰Orion试剂盒)水平,另2ml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19+、CD16+CD56+,试剂盒由法国IMMUNOTECH公司提供。

两组在入院前2周和开始治疗后半年中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调节剂。

1.2.3统计学分析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各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难治性MPP组患儿免疫功能变化难治性MPP组患儿CD3+、CD4+、CD16+CD56+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8+、CD19+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Ig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MPP组患儿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8+、CD19+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3+、CD16+CD56+、Ig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MPP组CD3+、CD16+CD56+明显低于普通MPP组,CD19+明显高于普通MPP组(P均<0.05)。

见表1。

2.2匹多莫德治疗对难治性MPP组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表2)。

匹多莫德治疗2个疗程后CD3+、CD4+、CD16+CD56+及CD4+/CD8+比值有明显升高(P均<0.05),而MPP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MPP治疗组和MPP对照组CD8+、CD19+、IgG、IgM水平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随访结果随访6个月,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比MPP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2.4不良反应本组有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腹泻,予相应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3讨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约占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20%,在流行年份达30%,密集人群中达50%[2]。

部分MPP患儿经足量足疗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复发率达10%~20%[3],不仅给患儿带来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反复使用抗生素还给患儿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肺炎支原体直接侵犯和免疫损害有关[4],在急性期可能是以MP对肺组织的直接损害和毒素作用为主;在迁延期可能以MP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损害为主[10]。

大量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CD3+、CD4+、CD16+CD56+、CD4+/CD8+比值下降,CD8+、CD19+上升;IFN-γ、IL-4、IL-6、IL-8、IL-12、IL-15、IL-18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MP感染的免疫病理反应过程;MP肺炎患儿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阴性;IgM、IgG水平升高[5-10]。

本组结果显示,难治性MPP患儿外周血CD3+、CD4+、CD16+CD56+、CD4+/CD8+比值下降,CD8+、CD19+、IgM、IgG水平升高,提示T细胞数量不足、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和细胞活化功能障碍,在难治性MPP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MP作为一种胞内菌,感染机体后可能先通过活化NK细胞来参与清除MP的免疫过程,故难治性MPP患儿尽管及时使用了敏感抗生素,但临床病情仍迁延不愈或反复,同时也为免疫制剂治疗难治性MPP提供理论依据。

另外,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IgM、IgG等抗体,且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的损伤。

这也是导致病情严重或反复的原因。

匹多莫德作为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既可通过激活NK细胞、单核细胞吞噬活性、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恢复CD4+/CD8+比值,诱导白介素-2和γ-干扰素分泌,调节特异性免疫功能[12-14]。

本组匹多莫德治疗2个疗程后,CD3+、CD4+、CD16+CD56+及CD4+/CD8+比值有明显升高,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MPP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匹多莫德可增强难治性MPP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反复感染的频率。

但匹多莫德治疗对CD8+、CD19+、IgM、IgG水平影响不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匹多莫德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并减少复发。

该药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难治性MPP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1]赵顺英,刘春峰.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3]金晓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反复发作100例[J].陕西中医,2003,24(6):485-486.[4]王慕逖.儿科学[J].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3-254.[5]程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与临床[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87-388.[6]架杰,郭卫平,徐秀珍,等.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IFN、TNF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6,46(5):36-37.(下转第596页)[7]韩晓华,王俊,苏力,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液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0):965-967.[8]蔡建敏,周鸿烈,王振海,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4):215-217.[9]蔡建敏,周鸿烈,王振海,等.支原体肺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检测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21-722.[10]常健,赵红霞,鲁继荣,等.不同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6,8和18水平变化的意义[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6,21(16):1062-1063.[11]刘恩梅,王莉佳,罗蓉,等.匹多莫德影响小儿辅助T细胞亚群功能的体外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5):1-2.[12]BenettiGP,FugazzaL,StrambaBadialeM,etal.Exvivoevaluationofpidotimodactivityoncell-mediatedimmu-nity[J].Arzneimittelforschung,1994,44(12A):1476-1479.[13]MiglioratiG,CoppiG,D'AdamioF,etal.Immumophar-macologyofpidotimodeffectonnaturalkillercellactivi-tyandthymocytecelldeath[J].PharmacolRes,1992,26(Suppl2):154-155.[14]CapsoniF,MinonzioF,OngariAM,etal.Evaluationofthekineticsoftheimmunodulatingactivityofpidotimodonhumanneutrophils[J].PharmacolRes,1992,26(Suppl2):172-173.(收稿日期:2007-08-21)(上接第572页)!!!!!!!!!!!!!!!!!!!!!!!!!!!!!!!!!!!!!!!!!!!!!儿更易导致喘息或反复喘息,其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